分享给大家一个前面没有提到的,或许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作出更优选择的小知识。
% }6 Z! ?3 W! c9 g近年,在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热议的概念叫Nudge,中文译名是“助推”。“不依靠强制手段,没有硬性规定,不改变奖惩机制,还能保证你同时收获‘最大利益’和你的‘自由选择权’,这股轻轻推动你作出最优选择的力量,就是‘助推’。”助推不改变人的自由意志,不改变现有选择,它通过改变做选择的环境来影响人的行为。
6 ^, b) d7 c4 H2 Y" }在行为经济学家Richard Thaler和Cass Sunstein所著的同名书《助推》中(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他们详细介绍了助推在个人,政府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应用,并且举了很多有意思的实例,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
: W; ?; P/ ^' E- J7 |小小一只苍蝇,就能挽救公厕卫生? 在阿姆斯特丹一个机场的男厕所有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小便池尿液溢出的现象非常严重。明明是完全可控的行为,但试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减少尿出便池的情况。最后,他们用了这样一个方法:在每个便池里刻上一只小苍蝇,如下图所示。令人诧异的是,这个看似极其简单的举措竟成功将小便溢出的情况骤减了80%之多。9 o8 `8 ?; c. s3 X
7 u! Q; I1 i3 E0 a
0 s/ b- c; P9 \
6 a* g2 y5 Z/ V! j去餐厅吃饭还能把持住,选择健康食物……这怎么可能? 在Downs,Loewenstein和Wisdom(2009)的一个研究中,他们发现即使餐厅里贴着每种三明治的卡路里列表以及推销健康三明治的海报,人们对高热量、不太健康的三明治的喜好并没有减少分毫。于是,他们用了这样一个方法:我们都知道很多餐厅都有“精选套餐”或者“厨师推荐”这样的搭配好的餐食,实验者们将该餐厅每天的精选套餐分别换成了全是高卡路里的食物,混合高卡低卡食物和全是低卡食物的搭配,但餐厅的菜单还是和以前一样。这样做了之后,他们发现,当精选菜单都是低卡健康食物时,人们选择点健康食品的几率大大增加了。(反正作为一个选择困难,厨师推荐永远能够拯救我_(:з)∠)_)
0 _# y6 S& I6 Y2 f如果垃圾食品变贵了,或者更难买了,你就会少吃它们吗? 在康奈尔大学2013年的一个研究中,他们想尝试让学生在选择零食时作出更健康的选择——少吃垃圾食品,多选择水果、坚果等更健康的零食。于是,他们用了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方法:将垃圾食品放在更高、更难拿到的架子上,同时把水果、坚果什么的放在店里触手可及且显眼的地方。是不是感觉有点小儿科呢?但你猜怎么着,这个“小儿科”的方法真的显著提高了健康零食的购买量,减少了对垃圾食品的选择。而在此之前,政府曾试图通过给垃圾食品涨价,或者减少它们的生产量等方式想让民众有更健康的饮食,但并无起色。
; }+ M2 B+ @+ |$ A
5 X& ~) T2 r4 g) H! N1 f3 G看过以上三个例子,是不是稍微get到nudge的真谛了?是的,它就是一个很便宜、很简单,并且不剥夺我们现有选项(i.e.,餐厅的菜单并没有减少高热量食物,垃圾食品也没有被移出超市),但却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多时候,它利用的就是人们认知资源的有限和对理性思考的规避。好吧,说人话,就是懒+怕麻烦。而且通常,我们甚至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被“nudge”了。* [8 d9 `# ^0 P
最后举个自己的例子:我之前呢,是一个特别爱吃零食的人,巧克力,薯片,小蛋糕都是家中常备,准确地说,是卧室常备。所以真的可以说是唾手可得,逮着一样就能咔呲咔呲啃一天。后来出国读书了,去了一个天气很热的地方,尤其是夏天,特别招虫。于是无奈下我只能把零食转移去了厨房,当时住的地方厨房在二楼,卧室在一楼。自那之后,每当想吃零食,再想到我还要从床上爬起来,还要出门,还要上楼,就几乎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久而久之,我就这么戒掉了零食……现在想来,这确实也是一种nudge。另外,我还有个小伙伴,总是把高热量的零食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这样她每次吃之前都还要拿出来解冻,于是等解冻的时间里,她可能顺手啃个苹果啃个梨子,在漫长等待中就这样饱了。再后来,她也不吃零食了。怎么样,是不是又是个很机智的nudge?
& a9 F/ \& L% g7 Q% c8 J4 n+ C# _6 N& s& m9 c& Y
好啦,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启发。下次做选择的时候,想好怎样悄无声息地给自己一个推力了么?留言分享给我们你的idea哦~
0 `, T* C3 T. L! q; P以上。
2 Q, X7 e4 q2 p7 _! AReferences:
0 Q; s! l' O/ h0 O5 p0 g4 T4 eDayan, E., & Bar-Hillel, M. (2011). Nudge to nobesity II: Menu positions influence food order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6(4), 333./ p+ i$ O6 c( B* j' U/ i
Hanks, A. S., Just, D. R., & Wansink, B. (2013). Smarter lunchrooms can address new school lunchroom guidelines and childhood obesity.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62(4), 867-869.' D) [9 L- R' k
Leonard, T. C. (2008). Richard H. Thaler, Cass R. Sunstein, 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9 [" C' k- _2 a1 s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19(4), 356-360.8 |1 T" C: R" [: G; m* s2 j
Nudge Theory. (n.d.). In Wikipedia. Retrieved April 18, 2017, from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dge_theory4 D. S( ]! q, v% E. Y4 T8 t5 d7 h
Rozin, P., Scott, S., Dingley, M., Urbanek, J. K., Jiang, H., & Kaltenbach, M. (2011). Nudge to nobesity I: Minor changes in accessibility decrease food intake.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6(4), 323.. u+ } F: U9 b+ h; |
了解更多与心理相关的知识、研究、话题互动、人物访谈等等,欢迎关注KnowYourself - 知乎
0 O! I7 }. Z3 V+ T7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会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