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 专家:促进家庭教育更好发挥与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

[复制链接]
查看5217 | 回复0 | 2021-10-26 22: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央广网
# \1 O" X- N5 V5 F! `9 W1 }1 z- M# c, X& S4 x# k
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记者张可月)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新法呼应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要求,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V9 U1 Q0 |1 u% \8 p2 m
: R2 y! O) v$ V& ]- c9 _- g
法律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Y9 `# S/ c0 @  k  M

% r8 C# F8 G/ d( g2 o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指出,该法彰显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家庭教育从学校教育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k% A; e9 E8 C# \7 O3 s  ^! c# [' T) k' y9 F
家庭教育立法将对推动家庭教育发展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如何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校社共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宗春山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完善了相关的法律体系,能够使未来的家庭教育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6 ?$ E, U" y" M3 }9 g- }; z
  h7 C  \3 Y) h4 M4 E) f
家庭教育法更名为家庭教育促进法 “促进”描绘了家庭的动态成长过程
0 B* ^8 v3 n/ F% E) P, }! G' s
& r8 T2 A8 m; u% w! \' q" ~今年1月初次审议时,草案名称为家庭教育法草案,而今年8月二次审议时,将法律名称修改为家庭教育促进法,增加了“促进”二字。
' ^3 a9 a( w3 ]; B1 e7 x& w) D& `) u5 |# f$ y
宗春山告诉记者,家庭教育法可能更关注的是怎么教育好孩子,而忽略了整个系统的成长、发展、发育。而家庭教育促进法一个很核心的点,在于它是动态的,“促进”实际上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成长过程。
5 J5 b1 X4 \2 K, l+ x/ \6 \# L  _" R, H# x( P
宗春山还说,“促进”也代表着全社会,公检法司、教育等系统,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方方面面都应为家庭教育贡献或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都应围绕国家的人才发展计划共同努力、共同实践。2 I; W$ z6 X; b
2 s! ~8 D; O3 y: m8 F& m
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附庸?专门立法促其规范化、科学化, i3 y- E  z. \) B; n7 G) Q

. g1 ^+ p  o% ]1 x. S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家庭教育是很复杂的,其理念受到整体教育评价体系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本身是做人的教育,是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但现实中,有的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围绕知识教育在转,有的家长变成了学生的校外辅导员和作业批改员,而本该进行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却严重缺失。
* F  M7 J; O. D- N* `" z5 {& j0 M! j
“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是重智轻德,重生理轻精神。”宗春山提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政策,家庭教育立法和“双减”政策落地都是期望从根本上为孩子们减负。他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完善了相关的法律体系,能够使未来的家庭教育更加规范、更加科学、更加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p) L  w  ~: I) J

' q: L$ H9 A, k, W2 ~$ F宗春山说,家庭教育促进法从概念界定上就和学校教育加以区分,学校教育更多的是知识教育,而从本质上育人,以关心和爱的方式育人才是家庭教育的方向,父母必须要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C- V" E' g# {9 I8 ]/ k
1 `1 K3 P: K7 N* R2 S; @6 f
改善家庭教育不光要从家庭层面发力, i0 w- ]0 b) v7 @* i
! ]4 m8 S' r) [6 F2 B, y6 j
宗春山认为,缓解家庭教育压力,不光要从家庭层面解决,社会的人才考评机制、人才选拔机制,人们的职业观、幸福观等也应随之改变。; F/ o3 l# j, S' Q5 L; O& d
1 }+ G# O# P: C
熊丙奇则指出,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实际上面临着非常多的阻力,要创造落实法律的条件。首先来讲,要求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必须要让家长有条件监护,而现实中我国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便是创造孩子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环境;其次,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下,教育很多时候仍有应试倾向,存在功利化、经济化等现实问题,如果不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家长和学生很难从学业负担等教育焦虑中解放出来;再次,学校、家庭、社区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包括通过学校的家长学校、社区的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指导,避免法律与现实脱节。
1 K+ ]" I/ V2 ^, M0 F7 W! `2 n0 A& i( b! ]' E+ y$ {
推动“双减”落地需要学校、家庭合力教育' [7 H6 X- x* V6 ?8 P) i( H

2 G( j2 K$ H; d) M; i) Z9 d& _目前,“双减”政策处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让教育回归本真,应增进家校沟通。
2 o/ ?% V# k  F- @9 q( L/ t, e4 \3 {2 r9 R
在天津市某小学任教的袁老师表示,“双减”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以解决困难为目的。她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边界,学校教育就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校给孩子教授知识,家长去培养孩子的各种习惯,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合力教育。
- n: ~: a1 @* L0 k; J; u" i; T$ F( }6 c* t
熊丙奇表示,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在“双减”的背景下通过的,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承担十分重要的职责。他认为,落实“双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校外学科培训机构的治理,同时要求学校教育履行作为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教育的参与不容忽视,“双减”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国家虽然严格监管校外学科培训机构,但如果家长存在继续让学生参加培训,甚至通过请私教、住家保姆等方式来安排孩子进行学科培训,这就会让减负的说法流于表面。
0 ]9 s; ?3 ~- @7 q3 H5 _7 l8 y7 {5 H$ E: u. [
熊丙奇说,实际上,法律已有规定,家长应该对孩子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给未成年人成长以家庭教育与家庭保护。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为了促进家庭教育更好地发挥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家庭教育的作用,实际上是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