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名字是带有明显的朝代或者时代色彩的?

[复制链接]
查看7990 | 回复0 | 2021-10-26 1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觉得五代和北宋初期的人名趋同化很强,来扒一扒。. P5 V0 j. p5 V% c2 z$ z
粗略统计,这个时期人名多带有以下几个字——继、彦、美、延、廷、超、昭、进、重等(排名不分先后),而且主要集中在武人圈子里。% p2 G" u* I7 C: K3 L+ c: e
1、排行犯“继”字的特别多,以武人为主。
& r2 r) i& [8 U/ R: S李继勋、李继隆、李继和、李继宣(还是跟自己的上级李继隆重名后改的)、冯继业、袁继忠、何继筠、尹继伦、王继英、王继勋、王继忠、王继恩、刘继元,还有党项人李继迁、李继捧。举的这些人里除了李继隆和李继和,并没有亲兄弟。. u, S* v+ {* ]% k* B. u7 J
这个字的盛行主要集中在宋初,之后渐渐没那么多了。5 K# _5 w3 w0 ~$ m1 w
2、然后是“彦”字,这个是从五代开始流行,到宋初势头依然不减,也以武人为主,之后逐渐少了,而且文人也开始用。, A+ g, a0 {: h" B% @/ \1 s, m
王彦章、慕容彦超、符彦卿、罗彦环、王彦升、王彦超、高彦晖、崔彦进、袁彦、扈彦珂、(北宋中末期文人也开始用)文彦博、李邦彦、周邦彦。. M- E$ m& o  H2 Q- j$ I' C1 V
3、还有很多男人起名叫“美”(其实美这个形容词在古代本来就给男人多一些,女子有专用的“姝”)6 B' |+ W1 Y9 L) Z
赵廷美、潘美、张美、杨光美、刘美、王承美、谭延美、周美。9 W8 ]( B- A# _
4、排行犯“延”字的也不少,也是武人为主。
1 b6 q! b; W% d4 h; t* a* p( V# b- Z慕容延钊、赵延溥、康延沼、康延泽、杨延玉、杨延昭、赵延进、李延渥、侯延广、王延范、王延政、谭延美(你又出现一次,宋初最俗名就给你了)、呼延赞(滚,老子的“呼延”是姓!)。& I6 q# V, ~: V5 u" i
5、排行犯“廷”字的。
6 H/ h8 j# i- e0 `- Y+ s赵廷美(你也两次了啊)、杨廷璋、吴廷祚、刘廷让、张廷翰、刘廷翰、祁廷训、郭廷谓、范廷召。
" ^9 F$ c& l; \# i" g6、“超”字,一般非排行用字,五代开始盛行。
/ n7 i2 U# h" \6 M) g( S王彦超、慕容彦超、李万超、李汉超、司超、辅超、薛超、王超、弭德超。4 y4 x+ S, L% o# [8 ~
7、“昭”字,排行用,非排行也用。
& x1 k/ o8 W, K' a5 m魏昭亮、符昭愿、符昭寿、楚昭辅、陈承昭、张昭(不是三国那个)、杨昭俭、杨延昭(话说俺本来叫杨延朗,并不那么俗的)、王昭远、张昭允、蔚昭敏。) a. L. c8 L& X) m
8、“进”字。. [5 _0 Z5 R- I8 ?( O: g' Y
郭进、党进、崔彦进、赵延进、李重进、田重进、刘重进、李进卿、张进
' j9 j6 G7 I. F/ ?5 ?, h9、除此之外,还有“义”字,也是武人为主,这个很好理解,五代军阀混战,军人报团,军中结社风气很盛行,自然以义为先。不过宋太宗赵光义一即位,很多识相的赶紧就把名改了,尽管后来宋太宗改名赵炅,不再避讳“义”字。
+ K, p+ {0 e1 o* }9 u& C还有“光”字其实也很烂大街。
* Z; z9 O: D! M5 d2 v总结一下,这些宋初的烂大街用字基本都是武人在用,可见武人没啥文化,起名专找烂大街的字。“继”和“延”都是传承的意思,“美”和“彦”是颜值高素质好,“廷”是在朝,“超”的本义是跳跃,“进”为向前,“昭”为明亮,可见——宋初的武人就是想前仆后继、不绝地成为美的给朝当差并且有跳着升官(迁)这样的光明(昭)前途的国家俊
6 @) S* n8 f1 w4 D/ Z3 E要写宋初的穿越,如果要虚构几个军中人物,这几个字排列组合一下就猛劲用吧——X彦超、X延美、X继昭、X重进,换几个姓批量取名取到你手抖。
  y5 x- O0 A6 N! C- J1 A5 j0 L2 _' F
其它宋史回答:
月满西楼73 | 2021-10-26 23: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五代和北宋初期的人名趋同化很强,来扒一扒。$ E. k" v( q/ R4 a
粗略统计,这个时期人名多带有以下几个字——继、彦、美、延、廷、超、昭、进、重等(排名不分先后),而且主要集中在武人圈子里。7 h2 ^# F% t  n! s6 G+ N
1、排行犯“继”字的特别多,以武人为主。% [9 u) w! c; W. K( K4 K
李继勋、李继隆、李继和、李继宣(还是跟自己的上级李继隆重名后改的)、冯继业、袁继忠、何继筠、尹继伦、王继英、王继勋、王继忠、王继恩、刘继元,还有党项人李继迁、李继捧。举的这些人里除了李继隆和李继和,并没有亲兄弟。4 {. T( v# I* B- M" l8 \/ v
这个字的盛行主要集中在宋初,之后渐渐没那么多了。) ]9 J, |8 t) X% a/ T  ?- i
2、然后是“彦”字,这个是从五代开始流行,到宋初势头依然不减,也以武人为主,之后逐渐少了,而且文人也开始用。
: u* D$ i8 y- v1 d& v0 T) c王彦章、慕容彦超、符彦卿、罗彦环、王彦升、王彦超、高彦晖、崔彦进、袁彦、扈彦珂、(北宋中末期文人也开始用)文彦博、李邦彦、周邦彦。
+ J0 O; _# f6 t2 t, `9 D3、还有很多男人起名叫“美”(其实美这个形容词在古代本来就给男人多一些,女子有专用的“姝”)+ |* C  d6 ]3 X8 |% e
赵廷美、潘美、张美、杨光美、刘美、王承美、谭延美、周美。/ I( a) n5 G( N/ L0 @
4、排行犯“延”字的也不少,也是武人为主。" D6 Y2 z9 ?! J; \
慕容延钊、赵延溥、康延沼、康延泽、杨延玉、杨延昭、赵延进、李延渥、侯延广、王延范、王延政、谭延美(你又出现一次,宋初最俗名就给你了)、呼延赞(滚,老子的“呼延”是姓!)。' C! N' E! f; _1 S1 D* |3 }
5、排行犯“廷”字的。
+ V' K0 N- n3 q9 x1 q赵廷美(你也两次了啊)、杨廷璋、吴廷祚、刘廷让、张廷翰、刘廷翰、祁廷训、郭廷谓、范廷召。* S3 \9 e' m$ n/ g
6、“超”字,一般非排行用字,五代开始盛行。
9 H! v9 H5 Y" l( X; v  G0 _1 P王彦超、慕容彦超、李万超、李汉超、司超、辅超、薛超、王超、弭德超。7 u' V1 H! r2 X
7、“昭”字,排行用,非排行也用。5 H& T, p7 w" d
魏昭亮、符昭愿、符昭寿、楚昭辅、陈承昭、张昭(不是三国那个)、杨昭俭、杨延昭(话说俺本来叫杨延朗,并不那么俗的)、王昭远、张昭允、蔚昭敏。
' z9 L. n9 c; x* K$ Z* G( r3 F+ [8、“进”字。
3 d2 \% [: m0 x3 _郭进、党进、崔彦进、赵延进、李重进、田重进、刘重进、李进卿、张进. S" m( L9 I  c
9、除此之外,还有“义”字,也是武人为主,这个很好理解,五代军阀混战,军人报团,军中结社风气很盛行,自然以义为先。不过宋太宗赵光义一即位,很多识相的赶紧就把名改了,尽管后来宋太宗改名赵炅,不再避讳“义”字。7 E% @4 d* C  j; k  H
还有“光”字其实也很烂大街。
8 F* x6 L5 o, R. c( k" m1 ~, K总结一下,这些宋初的烂大街用字基本都是武人在用,可见武人没啥文化,起名专找烂大街的字。“继”和“延”都是传承的意思,“美”和“彦”是颜值高素质好,“廷”是在朝,“超”的本义是跳跃,“进”为向前,“昭”为明亮,可见——宋初的武人就是想前仆后继、不绝地成为美的给朝当差并且有跳着升官(迁)这样的光明(昭)前途的国家俊6 [  _" w  C# ~% v) W0 c5 i
要写宋初的穿越,如果要虚构几个军中人物,这几个字排列组合一下就猛劲用吧——X彦超、X延美、X继昭、X重进,换几个姓批量取名取到你手抖。6 R2 @8 w4 B7 L% T8 \8 R% ^

$ H; K/ ], P; X/ H其它宋史回答:
5 ], ^; u, D% W# }2 c9 W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差距在哪里?赵匡胤为什么要以宋为国号?他不知道以前已经有过一个宋了吗?如何在宋朝当好一个武将?北宋为何直到灭亡都没有翦除西夏?
风的路2017 | 2021-10-27 10: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一个或许比较冷门的。大家都知道“娜”,“莉”,“莎”,“娅”常用于女名。事实上建国以前这种名字并不多。这是受苏联的影响,以至于到今天还被广泛使用,都觉得稀松平常了。
魔鬼爪子魔n | 2021-10-27 20: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承恩”这个名字,别的朝代不好说,但是明朝的时候这个名字很普遍,翻开明朝史料,输入这个名字,总能检索到好多。1 r+ s3 K2 S1 b- @& B: U0 D
. e7 n4 H7 }2 h  \, y, ~9 M( v7 M( `
以明末为例,光叫王承恩的就有4个,在陕西剿灭义军的总兵王承恩,太监王承恩,靖远伯王承恩,南明宣忠伯王承恩。+ K! ?! F* N) S+ U
此外还有太监曹承恩,周承恩,李承恩,戚臣李承恩,都司侯承恩,刘承恩,阉党袁承恩,土官景承恩,起义军杨承恩,南明雅州伯高承恩,南明将领范承恩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9 k1 I( n) q2 @( ?3 O! M------------------------------------------------------------------------------0 [6 d( v8 e+ g4 m
继续说,手机上还有本明世宗实录,看看里面还有多少“承恩”# p; H0 H1 a4 G. f) o1 X4 ]
工部主事王承恩,翰林编修孙承恩,指挥佥事张承恩,余承恩,千总郭承恩,游击朱承恩,指挥胡承恩,备御韩承恩,指挥同知郝承恩,湖广按察副使张承恩,千户鲁承恩,白承恩,守备詹承恩,指挥李承恩,百户冯承恩,黄承恩。
0 Y+ l* h  O+ V- s( H0 J----------------------------------------------------------------------------; Z5 c, k5 n, r5 Z
接着来明神宗实录中“承恩”
' ], s& B2 A2 l1 Y大同应州守备李承恩,都司王承恩,守备麻承恩,都司佥书惠承恩,指挥宋承恩,都指挥佥事袁承恩,固安伯陈景行孙都督同知陈承恩,哱拜之子哱承恩,怀宁侯孙承恩,郑贵妃伯父郑承恩,指挥钱承恩,守备乔承恩,贵州副宣威宋承恩,百户马承恩,千户李承恩,指挥毛承恩,生员刘承恩,指挥高承恩,国子生郭承恩,府同知周承恩。
蓝实2017 | 2021-10-28 01: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看旧时王谢们,其实只有王没有谢:! M  z# ]' V4 }  `! A, x' h% R, d) W

* b8 s* p. y: Q7 X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玄之、王凝之、王肃之、王涣之、王颐之、王建之、王闽之、王胡之、王耆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王翘之、王宴之、王韶之、王弘之、王镇之、王裕之、王越之、王崐之、王陋之、王冲之、王允之、王范之、王肇之、王慧之、王仲之、王承之、王茂之、王和之、王随之、王羡之、王临之、王闵之、王嗣之、王咸之、王预之、王望之、王瑰之、王纳之……
, a( \8 q$ _8 @. ?* r7 z8 C/ O& V4 F- J
以为只有王家会这么干?
& g- O; u5 A) \' Q7 d( c5 j5 K" V* s7 x# S
祖冲之、顾恺之、陈庆之、刘牢之、沈攸之、沈演之、沈庆之、温式之、温放之、朱谦之、朱昭之、朱巽之、胡廉之、胡翼之、胡谐之、赵伦之、朱修之、寇谦之、裴松之、到彦之5 m. v+ V# s/ O0 f

( P4 ~" b3 G9 n$ D# o皇族也来凑热闹,一起来High五石散:* }( r/ C/ d6 B! Z0 S

3 K2 d% |2 s8 q5 S司马休之、司马尚之、司马楚之、司马景之、司马恢之、萧顺之……& S) D& p, \; f; k

3 P  Q7 f$ r$ j* U( B2 m9 p+ w" D; o8 {还有比在名字后面加“之”更直白的:2 G: y' g- h/ v5 U* d7 X, v& J* o
  M& L) k; ^) y/ B1 B
郦道元、檀道济、谢道韫、郗道茂、司马道福、司马道子、司马道生、刘道产、萧道成……  F3 w5 E, [0 @. s

" u6 H/ I! i0 D+ W% z) r+ g# q要在魏晋南北朝,我的名字估计会是“萧德之”或者“萧道纲”,这位道友,请、请、请。' j0 ^5 j+ P2 N  Q; u

" k* q" }0 m# V7 Q评论区有人点菜@老贼:% q$ |0 d/ [. Y, U# X6 I
- @% I+ f3 f8 m. }! N8 g
有哪些名字是带有明显的朝代或者时代色彩的?-1.jpg
2870910445 | 2021-10-28 04: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汉,武帝以后整个国家整天不是想着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就是整天在巫蛊诅咒这种玄学东西里中斗来斗去,那个时代的名字全是延年益寿之类的,如陈万年、韩延寿、张延寿、甘延寿、韩延年、杜延年、辛延年、王延世、孔延年、严延年、李延年、吾丘寿王等。不光叫“延年”的多,叫“千秋”和“彭祖”的也很多,比如田千秋、韩千秋、夏侯千秋,比如刘彭祖、窦彭祖、严彭祖/ N- ^" v, n) A3 d% @
这样的命名习惯也不是集中出现在武帝一朝的,景帝有个儿子叫刘彭祖(武帝的弟弟),到了昭帝、宣弟、元帝等朝,还是有很多人以“延年”、“千秋”和“彭祖”命名。到了东汉,这类人名极少出现,这也是两汉姓名文化的区别之一。有非常显著的时代特征。* }( _( \4 _& ^5 \
其中最著名的就有四个延年,他们还都是在一个时代的,单单霍光手下就有好几个延年。更好玩的是,叫延年的多半犯冲,都不延年,半道上被干掉了的居多,白白立了个flag。
6 z3 M  o' X* F. e6 n4 z4 o7 y首先是著名音乐家,就是唱“北方有佳人”那个,叫李延年
2 J  j) g# N! F3 a; V) u. k李延年可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们家世代为娼,能歌善舞,本是做艺人的好材料。不料,李延年年轻的时候不知因为什么犯了罪,后果很严重于是就被阉了。然而,真正的牛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阉了以后他的声音更加优美动听。以至于本来宫廷里的一个狗监,却以通晓音律著称。+ ~! q5 L' S. O  T/ i3 O
终于有一次,李延年有机会给汉武帝唱歌。他的歌词就是那首著名的《佳人曲》:“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浮想联翩的汉武帝就问,真的有这样的佳人吗?李延年便把自己的妹妹献上了。这就是汉武帝的著名妃子李夫人。; z- [3 T9 H+ i) U  ~9 |( P* T5 r1 P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李夫人的受宠,李延年也成为汉武帝身边的红人,迎来了人生的逆袭上位。可惜,美人不寿,李夫人很快香消玉殒,李延年的弟弟又淫乱宫廷,李家被灭族。第一个延年挂了。, H# m! S& M" N0 F% T
其次是史书上出场率最高的田延年,霍光的好助手田延年0 f2 ?4 C7 m0 W$ b
当时,霍光想废昌邑王,却又顾虑重重,不敢妄为。霍光就去咨询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您是武皇帝钦定的辅政大臣,既然这个皇帝不行,您不妨请来太后的旨意废掉他。霍光又问,那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先例呢?田延年回答说,当然有了,想当年商王太甲混账,就被宰相伊尹给废了。于是他们两个人决定了,召集中央工作会议,霍光首先发言说,如今皇帝无道,祸害社稷,大家说该怎么办?田延年第一个站出来按剑高呼,想当年,武皇帝把儿子和天下都托付给您霍将军,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可现在天下搞成这样,霍将军您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先帝于九泉?今天大家必须踊跃发言,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谁不表态,休怪我剑下无情。在二人一唱一和下,昌邑王刘贺被废,立了汉宣帝。. Q# A- W/ |# j
田延年因为积极配合霍光而被封侯。然而,后来田延年贪污公款,霍光要办他,田延年畏罪自杀了。第二个延年卒。
' _6 C6 }4 m3 I! Z/ j8 e% e" _第三个是西汉酷吏严延年1 V( x! Z3 z! l( w) ?/ H
严延年人如其姓,非常严格冷酷。他在河南担任太守的时候,杀人如麻,被称为“屠伯”。
! x8 E/ K# `2 }2 y  E4 o和其他酷吏不一样,严延年基本都在根据心情乱来。若是穷人犯罪,他会更改讼词设法将其判为无罪;如果是富人犯罪,他会夸大其词加重处罚。大家都认为这个人该无罪释放,他偏将那人处死;大家认为这个人论罪当诛,他却偏将那人无罪释放。简直奇葩,于是终于翻船,一意孤行的严延年最后因罪被弃市。第三个延年也卒了$ y) V% H: Q/ _5 `, P9 l% ^/ W
善终的只有第四个杜延年,杜延年也是霍光的人。汉武帝死后,指定了以霍光为首的四名辅政大臣。然而,这四名辅政大臣并不团结的,其中一个就阴谋搞掉霍光。杜延年得到这个绝密消息后,赶紧向朝廷报告,朝廷及时将阴谋扼杀在了摇篮里。杜延年的这一举动挽救了霍光,霍光对他非常感激,论功给他封侯。% e4 \: X' ?# ]$ Z, U" q
和田延年不同,杜延年是一个官二代,老爸当过御史大夫(副宰相)。而且,杜延年为政清廉,善于治理地方,不像田延年那样贪污腐化,所以他深受汉宣帝器重,后来也当上了御史大夫。汉宣帝在麒麟阁图画功臣像,他名列其中,堪称一代名臣。善终,但史书没记载他活了多少岁,延年与否也无从得知啦。
时尚美女啊俑 | 2021-10-28 13: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朝代都有人说了,我补充一个唐代的。
$ X, B$ W; K' U& \2 j
0 l9 h# x1 Y0 l2 O有人统计了唐代人名用字的频度表,前一百多名如图所示:$ s. O0 ^! m6 G7 `, l# a4 v
" D. [( Z7 R1 N. ^; U7 U- X8 [
有哪些名字是带有明显的朝代或者时代色彩的?-1.jpg
  L+ M8 B# J* ?' }& B" \
) l1 D" a0 X/ b% O! e+ U3 n频度在 1 以上的字,只有 “”字,频度 1.59。也就是说每 200 人当中,有 3 人名字中使用该字。
& I0 k. _/ H! @6 P! `; A2 W  f1 B4 z' W/ |9 T
频度在 0.8—1 之间的字有 5 个,累积频度 4.22,依次为:/ V( d3 l: E! Y9 D
思、文、玄、德、仁。 5 v2 ?; u+ U' O2 v

4 {- B9 `2 w1 G频度在 0.5—0.8 之间的字有 17 个,累积频度 9.25,依次为:$ I2 `0 l5 f2 Z. p4 d
师、行、弘、子、光、义、敬、景、宗、仲、道、承、之、士、公、庆、彦。 ) s  l# z5 ?0 \3 _4 C

5 }" o0 c- A8 R+ T7 P7 L频度在 0.3—0.5 之间的字有 29 个,累积频度 11.42,依次为: 7 w1 s% J: j- G) o7 }
知、忠、崇、贞、孝、怀、延、君、明、方、礼、令、守、从、卿、叔、庭、正、昌、希、良、伯、志、言、嗣、大、安。
5 O7 r: b$ @3 e$ O9 q5 O, z! ]5 M
频度在 0.2—0.3 之间的字有 54 个,累积频度 13.07。依次为: % Z8 B) _! Q! t% c: E) {
真、通、智、恭、善、娘、玉、昭、信、亮、节、处、休、宾、绍、成、进、富、本、元、素、宝、全、惟、达、重、荣、万、筒、同、政、立、武、则、业、仙、珪、温、复、少、俊、秀、英、敏、嘉、清、先、克、楚、华、诚、谦、直、慎。 % o% p) i8 @: g: f" N" Q" l9 W, y
7 H5 l# ?/ i( Y" Z* V* `- U' H
这106个字累积频度高达39.55,也就是说唐代人名用字近40%都在这些字里。# ~& L. T9 s" ^& N4 P* E! J7 g

0 y6 b5 R' Y: G9 T! q+ y这其中主要有这么几类:3 O$ |, E. ~) j& \8 Q! ?; }4 T

: z; W. Z; e- r1.体现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字
9 h# }( A2 Y  C4 z* r  L% j/ Q例如:德、仁、义、忠、贞、孝、礼等。# {$ l: W, ~2 R2 L! `

7 k, J7 U  l2 _& a2.体现唐代崇文尚学、追求功名风尚的字
0 v: ]; o$ \  G1 l6 w1 j例如:思、文、士等(常常和第一条结合起名,例如:思礼、崇文、士忠)。
! x+ ~6 r8 N. D/ g0 g: U; v, `& y1 J1 q. s3 @
3.佛道宗教思想在姓名中的遗留; f6 U9 h+ X1 ]+ E/ n
例如:元、玄、道、虚、一、佛、僧、善,还有双名罗汉、力士、文殊等。+ {! T% F* d& z) |
# H$ Q+ `/ x+ q5 e& A8 P: Z
参考文献:唐人姓名研究
向天借箭本 | 2021-10-28 21:3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看到的的新闻,同济大学两新生:同名同姓同考分 高中同班同寝室
在4日前来报到的同济大学新生中,有一对充满巧合的小伙伴。他们都来自湖南,且同名同姓,都叫“苏宇轩”,高中都毕业于湖南师大附中1303班,且同寝室。高考考分相同,甚至不约而同的,连来上海报到的航班也相同。! d. g1 M+ Z% `: m
6 \! j* u( R6 E5 ~2 @/ h/ ~# Y, E
两人在初中就已相识,同校不同班,到了高二文理科分班时,两个人成为同班同学。由于寝室按字母顺序分,两个人自然而然成为了室友。6 ~( D+ E* ^7 S, C  r* w. n6 [
$ S6 |9 w" n) I/ Q8 U  h2 F
今年高考,两人都考出了645分的高分,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两个人的第一志愿都是报考的南京大学,第二志愿都是同济大学,最终两人都被同济大学录取。开学日期临近,两名“苏宇轩”各自开始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准备,不约而同的,他们都选择了乘飞机去学校报到。结果,他们订了同一天的同一个航班。
. o$ ~1 S" J$ A; l4 m( J
这个名字就有十足的时代感啊!3 C3 x) b( A. a! T2 j
) S) ^) P) S4 _9 [+ Y) i
有哪些名字是带有明显的朝代或者时代色彩的?-1.jpg
5 {4 F+ e! c; b8 I+ A7 w
$ t' h/ j# C0 E0 \从单字来说,“轩”和“宇”的字频分别排1和4,从双字来说,这个组合排第五。所以说,这两个人住到同一个寝室是偶然的,但在同济几千名新生中找到类似的一对重名者,几乎是必然的!
1 j; o, k  I' d  X8 }. ?, t
2 E. ^, i% B9 C, j( P& f% w: t6 Z当然,上面这个统计是2010年后的新生儿,这两个大学生应该是1999年出生的。这又说明了两个问题——大学教育的代际传承,以及平民社会仿效中产生活的趋势。
  S+ r8 ^! b8 U# N2 a( P& e9 ?( l6 u6 B5 R
从原新闻来看,这两个人初中就相识,上的是湖南师大附中,从长沙到上海是坐飞机来报到的,平时喜欢打排球,进入同济大学的专业明显是经过家长挑选……这些细节放到一起,都说明二人家境属于中等偏上的阶层,应该处于社会的前5-10%或更高一点的位置。这个阶层的人数量上远远超过顶层,文化水平和闲暇时间则大大超过底层,往往是“主流”生活方式的代表者,从电视广告、大众文学到官方文宣作品,都会在这个阶层寻找典型充当主角。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底层(绝大多数人)的许多文化符号往往源于十几年前中层的日常生活。“宇轩”两个字从中层渗入底层的十几年,就是这两个考生出生到上面那个统计表的时间。3 f) d2 q% f9 p0 f5 f
( A* P# c* a& F0 Q8 B
从最近几年的统计来看,“宇轩”的重名概率还在增加:
4 Z2 m4 T# |  I0 L( W3 Y6 W& y3 M. H8 v" i& U1 o# A
浦东11万新生儿名字常用字排名:"昊、悦、子、梓"最多
. V: ]1 H% _8 f: k' h* c
1 U5 z! J8 [, V0 ?% A
据浦东警方户政部门统计,2010年之后该区共有11万多新生儿诞生,其中女性占48.3%,呈女少男多。在所有宝宝中,起三个字姓名的占比达到93.53%,两字姓名占比5.43%。8 ^0 ?- Q; w4 K
( i- i" S8 v9 W2 V6 T: j
其中,两字姓名的名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昊、诺、辰、越、博;女性:悦、玥、妍、诺、好。三字姓名的名字第二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子、梓、宇、浩、思;女性:梓、欣、思、子、佳。三字姓名的名字第三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轩、辰、宇、宸、涵;女性:涵、怡、萱、妍、琪。三字姓名的名字第二字、第三字共同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男性:宇轩、子涵、子轩、浩宇、皓轩;女性:欣怡、欣妍、梓萱、子涵、梓涵。
+ A& _% H% t7 H- a. ?) l4 P- v8 H5 h1 ^+ K
但与其同时,较好大学的录取阶层也逐渐稳定在中上层社会。再过十几年,我估计校友的名字倒是不会有太多“宇轩”了。
$ S: e  N$ u0 E  z3 u1 m" g
0 [$ z4 f3 C  i  W+ [6 M
相关回答:
3 N# N* K' y, u& x% q
# W' X! D3 s9 Q# }) ^  E为什么感觉《何以笙箫默》这个名字很美、很有意境、很有感觉? - 马前卒的回答  j# _* p& E( o$ O  J0 j' [

1 Q4 v* X( f: b6 _) \7 V2 g# \; H2 W. M+ X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风雅,而现在被重命名后就失去雅致了? - 马前卒的回答
$ _. Y$ Y0 Q5 P6 A3 S; {: \, P0 w4 }
; ^/ `4 {$ w1 Q# J3 z2 k* }, f) Z: O+ K, C$ _/ r6 S% |
国内有哪些名字野鸡但是不错的大学? - 马前卒的回答
永爱凡凡 | 2021-10-29 02: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说两个系列吧,古代(特别是宋元明清)比较常见而现在不太常见的。
2 U  }7 K9 L6 g& ]& Y
1 Y1 T- z- A7 m4 D+ c第一个是“希X”系列,其实现在名字里有希的也不少,不过那时候人比较特殊:希孔、希孟、希尧、希舜……(这正好是魏忠贤四个族孙的名字)
# M0 p$ s& _1 {* M  n( z+ e/ m( f; ^, j4 Y; p5 P8 B7 h
当年叫这种名字的很多,比如宋朝的著名画家,画过《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比如年希尧、方希孔、丁希孔、李希孔、郭希禹……这些人不如王希孟有名,但是都是可以搜出来的。% b+ T/ U0 K; G% ^1 H
“希”这个字,在这里应当作“仰慕”或者“效仿”的意思,仰慕谁呢?当然是“孔孟尧舜禹”了。还有明朝洪武年间的李希颜,曾经教朱元璋的儿子念书并对其进行严厉体罚,因此出名,这个“希颜”之“颜”,指的是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那位。另外弘治年间有一位状元名叫朱希周,周朝八百年,圣王之治,故有是名。据说他中状元就与这名字有关,徐溥对弘治皇帝说:“ 其名希周,周家卜年八百。”皇帝觉得他名字吉利,又和自己一样姓朱,就点了他状元。
: F6 `; \8 J/ @8 b* |3 }# Y
. k" C4 m( c/ ^7 Q6 `2 h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x臣”系列,像什么尧臣(如宋朝大诗人梅尧臣)、舜臣(如朝鲜名将李舜臣)、禹臣、汤臣……叫汤臣和禹臣的其实也很多,但没有梅尧臣和李舜臣那么有名,所以我这里就不举例了,有兴趣的可以随便找个古籍网站搜搜看。取名字都要做尧舜禹汤之臣民,是当时的一种习惯。此外明朝有位大画家姓周,所以直接就叫周臣了(他是唐伯虎和仇英的老师),周家八百,同一个道理。1 W+ M' s8 k+ c% N& N
9 E  o7 \5 d" ?2 B! p/ B
从这两个系列的名字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儒家(理学)文化对当时人的影响,无论是“希X”系列表现出的对孔孟等“圣贤”的崇拜,还是“X臣”系列表现出的对“圣王之治”的期盼与怀念,都带有很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烙印,这种思潮在宋元明清表现的尤为突出,我想,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时代烙印”吧。
孤独只能日狗 | 2021-10-29 09: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秦的时候,一些贵族的名字很像后世的小名,似乎和出生时的状况有关,如:寤生、小白、黑臀、黑肩、黑肱……& j$ G, s5 `: S( K/ i' Z& |
“鞅”这个字多次作为人名出现,如赵鞅、范鞅、公孙鞅。
5 {$ d+ R" R. o9 i. W西汉多“延年”、“万年”、“延寿”、“彭祖”这类向往长生的名字。) ]1 c' I7 j- E3 |& ~
东汉人多起单名,可能是受王莽禁止双名的影响,三国和西晋的人物也多为单名。" v  T4 P. `$ P$ ~0 g2 w2 \- e
东晋人开始起双名,而两个字的后一个字是“之”,这可能是从单名向双名的一种过渡,我在某个知乎答案中看到这和天师道信仰有关,王羲之父子就很信这个教。这种起名风格至少延续到梁朝,陈朝就少见了。
, I4 D& H  E7 L% i$ n南朝佛教盛行,很多人起名字时会用“僧”字,如琅琊王氏的王僧达、王僧虔、王僧绰,还有用“法”字的,如戴法兴、茹法亮 。
# R1 U* ~' U9 ?. ]) [" C信佛导致的另一种起名方式是把佛教名词直接用作名字,如高菩萨、穆提婆、萧摩诃,有的则作为小名,如杨坚小名那罗延7 Q1 K- {6 k. ~6 R/ i) \4 D+ D
隋唐之际有很多看似双名的人是“以字行”,用表字代替名,如李神通、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以字行”后世也有,但不那么常见。
, `# A* y# S" o4 t' S# Y% o, Q; |7 r唐末--五代--宋初这段时期,大量历史人物的名字中带个“彦”字,如王彦章、慕容彦昭、符彦卿、罗彦环;“重”字也不少,如安重荣、石重贵、李重进。
' M1 b2 j5 `2 K* {% u/ v1 k6 [  u" ~7 W" u宋初名或字中有“继”的也很多,如杨继业、李继隆、李继迁、王继忠,武将居多。. I4 }3 Y+ K+ D8 N8 `8 o
宋朝中后期的名字没有特别明显的共性,只是我觉得他们名和字里,“老”字、“叟”字出现得比较多,如张芸叟、范彝叟、王岩叟、孙莘老、刘莘老、苏元老3 f/ m& V8 |7 {7 @& o: A6 D3 U4 F1 }6 o
元朝有一些汉姓+蒙古名的组合,非常特别,如杨朵儿只、刘哈剌不花、王咬住、宋伯颜不花。
; v  U6 g1 t; u0 p( q  S0 `明朝以后文化阶层的姓名字已经很成熟了,个人感觉明朝永乐到正德时期,武将单名非常多。
. b# ]! W% e6 c1 _& {3 R元明时期的下层民众有很多以数字为名字的,最典型的就是朱重八、张九四、陈九四了。2 P" h+ u6 H) u+ C/ {
清末有一些士人的名字中会用上“球”字,如震球、振球,应该有“名震地球”的意思,网上搜了一下,70年代出生的人还有这样起名的,但随着口语的演变,这样的名字应该越来越少了,也算有点时代色彩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