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名的“地产经济学家”发表了一封“自白信”,澄清关于他的一些争议。* r0 B1 p* B/ o, D0 f" }, [ K
这名地产经济学家比较有名,大家应该也都知道,名字我就不说了。2 ?& t$ W- C V
由于,这名地产经济学家的前东家——某头部房企HD,最近也因为近2万亿的高额债务,还有理财暴雷、商票逾期等负面新闻,而广受关注。
' o2 `- T- `% c( h这也使得该地产经济学家,最近是又饱受争议。
2 D% v2 {' G. d# E原因是,很多人认为该地产经济学家在2017年12月入职前东家后,其一贯的“降息论”给前东家造成了很大的误导,导致企业发生战略错判,从而过于激进高杠杆扩张,导致当前债务累累。
! Q4 u, V% Y3 i6 x该地产经济学家,就在10月11日发了一封“自白信”为自己做一些辩护,其自称入职后曾经谏言降负债、反对多元化,还说自己长期在北京,不在企业决策的核心圈。7 z |0 C" w n- k2 y7 c5 N
说实话,虽然我并不认为,HD走到今天这个田地,是完全该地产经济学家的责任,这个锅完全扣在他身上,也有点太片面,毕竟企业做决策的人,才更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 b7 v# O V* K: G0 |: V不过呢,该地产经济学家如果想这样就把自己给洗白了,我觉得也有点太过于苍白。8 C. Y: \* M: _1 Q
我因为一直反对在当前这个节骨眼去降息,所以跟一直鼓吹我们应该降息的地产经济学家,是格格不入。* u' D. {% f! L; L/ s. r1 U% [
过去这两年,我也写过很多文章,去反驳这类地产经济学家的“应该降息论”。1 ^! m$ S: j1 V& f% Z! n. `
所以,要说该地产经济学家,没有对其前东家的决策造成任何影响和误导,是完全说不过去的。& i: z2 G% q; | e" J/ Q8 z3 u
更讽刺的是,HD当时可是花了1500万元的天价年薪去聘请该地产经济学家,结果要是按照该地产经济学家的“自白信”,就等于他拿着1500万天价年薪,结果都没有做出点实际新效果,完全就是一个“吃干饭”的角色,这岂不是他在说自己能力非常糟糕?- {* h! w! ], H
一个拿着1500万天价年薪的人,却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不是企业决策圈,对企业影响微乎其微,就可以这样心安理得的吃干饭。
& v/ X+ J1 r9 P" A$ x& T4 H这样的思维逻辑,说实话我也感觉挺匪夷所思的。5 N, q; C0 ^# X- g/ q
所以,这位地产经济学家的“自白信”在我看来,反而是“自黑信”。, G( o: Y% x: m/ i U
同时,还让我看得到了一名“地产经济学家”的自我修养。* c# q) O8 W1 `. p" ^+ W
- `, a% A4 K. M3 r
$ ^. }2 s( F6 F' F/ B: c& h( q6 g
9 i2 ^# p1 l; q3 `* o: J5 z
9 q5 E0 Y) ^, Y x. g8 r我们谁都知道,世界任何国家如果一降息,首先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各自的房地产。
8 i% I; Z( c5 b1 I; R2 n; d5 R4 p去年3月份美联储开始疯狂印钞后,全世界房价都出现一轮飙涨。& y1 @: H: z- ?. f2 v7 ]0 L4 `3 z
影响最严重的就是韩国这样对外资完全不设防的出口型国家。3 n+ q( S& z% b7 H/ n1 f
而包括美国自己很多大城市的房价,也已经突破了2008年次贷危机的高点,处于严重过热的状态。
/ J: P; L0 U$ E5 o( o该地产经济学家,在2017年12月入职HD后,就非常尽心尽责的扮演一位“民间呼吁降息”的大喇叭。# |$ Q! F5 p; g6 q1 e
我记得整个2019年,该地产经济学家,隔三差五就会跑出来呼吁降息,制造这种民间舆论渴望降息的氛围。3 p! O+ G" S* n4 r. S8 @' @+ g7 p/ m! d2 L
这实际上,背后抱有的动机和目的,都非常的不纯,且不良。
8 \# y. g5 E0 y- @如果一个人,是单纯为了我们经济好,而去呼吁降息,我认为还是可以理解的。
5 l" r$ {! `" L& G6 H: X但如果一个人,明知道降息对我们经济可能有很大副作用,仍然还为了自身利益去呼吁降息,那么就非常动机不良。( Y8 p, l' k) B4 Y, O m4 X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该地产经济学家,曾经在2019年抛出惊人的“拿掉猪肉全是通缩,所以应该要降息”的观点。
) u" P: M" r' h这完全不是一名经济学家所应该说的话。! v9 l# ~" W n# k+ @( p3 i
这有点像美联储官员正在做的事情,人为修改CPI指数,编制各种通胀指数,看到哪些商品通胀多了,就把这类商品的权重降低,甚至直接剔除,这样可以得出一个永不通胀的结果,或者永远活在自己“通胀是暂时”的谎言里,继续维持其超级宽松的大印钞策略。
2 K/ F5 j7 Q- s5 |" b/ z但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吗?" Q! M5 A4 L" W J% e
现在美国通胀日益严重,明天晚上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大概率还会进一步恶化。* L m+ U0 E/ V6 P* m
包括美国金融资产严重泡沫化,已经有点下不了台,包括美国房地产严重投机的现况,这都逼迫美联储只能学鸵鸟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认为这些问题都跟他印钞没关系。5 s/ Q' e6 |! a% S, p! z! C& b
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跟美联储屁股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1 k) Z) [6 b ^ e5 s而很显然,该地产经济学家的拿掉猪肉论,也跟其屁股有关系。
J* n v) |7 ]) N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该地产经济学家鼓吹降息,最有可能的得益者就是其所在的房地产企业。
! ^2 D; O/ b& G7 T, A6 t% u你想想,HD现在背负约2万亿的高额债务,哪怕只降息一点点,都可以每年省下高额的利息,能够让其多撑一段时间。
& ?" \$ s; x8 h6 R' ~. G; [而且一旦房贷利率下调,房价不但会暴涨,而且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也会大幅度增长,这让现在回款压力巨大的房企,可以一下子从冬天进入到春天。
5 k" Z* p& v; n( i$ \: J6 W! a' F而HD的债务问题,其实在2019年就已经挺严重的了。; X+ a3 J7 g8 ?7 e# Z
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该地产经济学家,为何会在2019年如此疯狂的鼓吹要降息。
) R# \% l, Q- V9 v这与其说是该地产经济学家基于自己判断抛出这样的降息论,更不如说,其所在的房地产企业,需要他不断抛出这样的降息论。% F5 K+ `1 f/ C6 o: i2 R
所以,我既不认为该地产经济学家值得洗白,我也不认为该房企会因此被误导。' Y: |: }: y4 J! d: T: k
我认为HD与其说被该地产经济学家误导,倒不如说,它本身就需要这样不断呼吁降息的民间大喇叭存在,来形成这种“舆论绑架”。4 F: w* T! S0 l& x% r; \( }9 e- N
但很显然,该房企和地产经济学家,都出现严重的误判。
& b" x$ I' \' Z8 i* F6 a# iHD在2018年开始,下沉到三五线城市大量拿地,这样的战略背后,是基于我们还会对房地产大放水,还会降息的严重误判。
/ G O8 p, p4 \8 n$ @/ p他们误以为,我们会在2020年跟随美联储大放水,所以在2018年、2019年疯狂拿地,激进扩张,还搞各种多元化。. C& b9 ^) Y& m
虽然很多人把HD暴雷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多元化。- a8 Z/ X7 I: f$ W% [3 B- k
不过我认为多元化虽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1 {$ p: k* @, C2 U* g8 LHD完全错判了形势,在自己房地产主业上,盲目的激进加杠杆,大量借钱囤地、盖楼,才是其暴雷的主要原因。. L7 l& T W# Y/ j
其实像HD这样,完全错判形势的房地产企业有很多。
) s! Z b; [6 A0 _5 O" o与其说这些房地产企业,集体错判了形势。
2 Q& c$ g* q8 L7 i( S还不如说,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紧货币的周期,只是习惯性的踩着油门狂奔,压根不懂得敬畏风险。
# X8 _( V- L2 u9 R2 t, |3 {但实际上,2018年就已经不断说房住不炒了,都已经反复提了3年了,这些房地产企业还是当耳边风,这能怪谁?
' S/ C5 L1 B& o/ T5 `4 ?) O6 |6 c说一遍不听,说三遍不听。5 x' C6 W( `. g& x1 _/ a/ q
没办法,去年开始执行了三道红线,直接把这些听不进话的房地产企业,按在地上摩擦。. y) ~2 K! m. ~3 y
这个时候,这些盲目扩张的房地产企业,才意识到,这是在动真格的。
8 T* F7 b, M' O5 J过去这两年,我们也有降低LPR利率,但只降低1年期LPR利率,跟房贷有关的5年期LPR利率,纹丝不动。
/ c. t$ r; U7 X' j9 [- ~# p过去这一年,我们也有通过市场化存款利率改革,实质性降低了长期存款的利率,但也小幅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整体存款利率水平变化不大,这同样跟房贷利率没有关系。
- h, J! s# X, I8 k0 J: D* A- m# w2 D+ |; h甚至,今年以来,我们实际房贷利率是在不断的上调,并且不断给房贷额度收紧,搞得3月份以来,很多人买二手房都没有贷款额度,等了大半年还是等不到额度。 m8 _. X2 J: u+ Q/ k0 F+ q# x0 L
这使得当前二手房交易市场,基本是处于冰封的状态。
: Y* b& c8 z& ^7 ^再加上三道红线,这些房地产企业,才意识到真正寒冬来临。
& A6 r/ }# D6 r! u( M而在这个时候,就算这些地产经济学家叫破喉咙呼吁降息,也没有什么用。
9 [8 u' Q- g2 Q有意思的是,在今年3月份,该地产经济学家从HD离职后,他突然就发表诸如“房地产是最坚硬的泡沫”之类的话,似乎突然唱衰起房地产,而且也不提降息了。
- _ R3 ~7 v! z1 D, {+ C) }但是呢,在HD今年6月份开始隐约有暴雷迹象的时候,该地产经济学家,突然又180度大反转,开始疯狂的鼓吹我们应该要大放水。4 R& G3 b/ v3 M, k
假如其2019年鼓吹降息的时候,还有一些可以理解的地方。
6 C5 |' i& @0 Z3 I) E& U但在今年全球通胀失控的大背景下,还一味鼓吹我们要大放水,并且是这样观点大反转,那就真的是有点居心不良了。# d1 D8 ?& Y; R/ @- o$ o
虽然,今年我们因为猪肉价格大跌,CPI指数整体处于低位。& T& \. x$ J% V" G/ Y$ u! k
但这个时候,地产经济学家,怎么就不说“拿掉猪肉,全是通胀”的观点了?
$ a' i7 n& D! P7 C% X合着“拿掉猪肉”是块抹布吗?. c$ m& o/ U" k1 ^/ k8 F4 L
对其降息论有用的时候,就把“拿掉猪肉”来抹一抹。
5 o3 P$ E0 ? q+ n不利于“降息论”的时候,就把这块抹布丢掉。# r# d" I1 [) [ e! s4 p* ?0 h
这其实也已经说明,该地产经济学家,完全就是先预设好观点,在逆推论据的事实。3 ?2 ?6 h6 y8 q# }5 w% \7 M# o
也就是,我先决定好鼓吹大放水的观点,再去搜罗各种有利于这个观点的论据。7 A' [, N4 K$ w( F) |
这样是显然只能得出因果颠倒的结论。2 z4 p0 H. r. E8 B; k$ k
这也是这些房地产企业和地产经济学家之所以会出现如此严重误判的原因。
0 D9 ?3 G, d/ u当前全球通胀失控,不单单美国通胀失控,从美国到韩国、到欧洲、都出现明显的通胀率飙升。
1 D( U/ L) t9 L7 _; Z所以,最近是出现新西兰、波兰、挪威、罗马尼亚,最近这些国家接连加息的情况。
& Q* C% a9 p, R8 k3 k; e今年实际上已经有超过13个国家宣布加息。
/ }; |7 M; u* `. X) q- k. A$ \ |这是因为,当前全球原材料价格暴涨,并且出现了全球能源价格暴涨的局面。
+ Z" r# ^, G. [9 O今年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已经飙涨了10倍,而我们的动力煤价格也在不断屡创历史新高。, X2 {& T! e! x
# U" f4 B) q4 O) e6 z
9 d' H- A6 {. }, X& s' e6 ~
: g& N+ z: E1 E* Q
( i: S$ G6 j/ C3 o6 p今天动力煤期货价格已经涨破了1500元/吨的价格。
+ z6 P# }& _7 Y4 a, z; d9 V" q而实际上,很多地方的动力煤现货价格早已经涨破了2000元。
$ c3 Z7 _! C, b* }( n Y4 }欧洲动力煤价格更是已经突破了300美元的价格。' y* O, W9 x( `& L, o
虽然我们CPI指数处于历史低位,但PPI早就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6 F0 x& _! G9 ^7 W5 \+ E
' N# u% Y3 X0 V! ^/ \: C4 I; b, b, V
3 E0 g. \) I4 q2 Q
! V3 K% f- w! J) {2 b5 {7 _% k
+ }+ Z+ c5 f, s3 f* F
我们CPI之所以还能在原材料价格暴涨的情况下,控制在历史低位。
& @7 \' t' y' |( z/ I5 ]5 b, Z除了猪肉价格大跌的影响之外,更主要是我们央行过去一年,一直保持比较大的克制,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水。8 l6 j! n D$ h2 r. c. z
过去这5年,我们M2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斜率。
" ~9 t- p4 v9 d. G# }" V' O9 O* b" w E' Z% `, c
; |7 ?/ _; y: s% \
X! u1 P3 P% k
7 I- i! @9 D) h. X% S0 D& V
去年一季度为了应对疫情,我们M2也有过一波短暂的较大增长,但很快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完全控制下来,还是按照原定规定进行。
, f* p+ ]) i5 N而美国的M2在过去这18个月就出现比较明显的火箭式攀升。. `. W4 \2 Q' p; U' ]
2 |+ V; V" a9 \6 {
9 k R/ V# b( J8 e2 v! k. M8 B& N
/ V) K2 K6 J; g0 ]/ q8 B
; g. v& H1 D Z" x7 L) c2 N二者还是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 |+ |# `! ^" \, c所以,不要因为我们当前通胀率还比较低,就掉以轻心。# K, d/ S1 z1 |5 T. O( C
在当前原材料价格暴涨、能源价格暴涨的大环境下,只要我们稍微一大放水,通胀很可能会立马飙上去。
. L+ O; b* t4 O( } W$ ^所以,当前这些地产经济学家,疯狂鼓吹大放水,真的是为我们经济好吗?难道他们希望看到我们通胀失控的局面?
) p b' p2 G* |8 u: Y) y0 u还好,这些地产经济学家只能当一个民间舆论的大喇叭,并无法真正影响到我们的决策。2 m( D5 A: [' v. z6 v
% o5 m: ?8 Q7 \" z v9 `
0 l5 f/ [ C9 C
- l8 \+ X/ F% g
1 b8 p$ J) B0 B/ [
我们央行在9月28日,还特别强调过,说我们“将尽可能地延长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时间,目前不需要实施资产购买操作”。
' P( u: x& ^/ a( y! o" l他还说:“资产购买工具不属于常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央行在市场出现问题时的被迫选择。央行长期实施资产购买操作会产生危害市场功能、财政赤字货币化、损害央行声誉、模糊央行解决市场失灵和货币政策立场之间的界限、引发道德风险等诸多问题。”& z) f: j) g- w4 d% d+ |5 p8 C
他认为,应当尽可能避免实施资产购买操作,如果必须实施,应当坚持三个原则:
: B: \* F1 j+ M3 L3 V! A一是央行干预的目的应当是帮助市场恢复正常运转,而非替代市场。3 G& u. d4 A) B g. `# n
二是央行的干预措施应尽可能走在市场前面,从而快速稳定市场情绪,避免市场失灵进一步恶化。2 A0 J. W1 ]2 Z, Z$ B
三是应尽可能减少资产购买规模,缩短持续时间,力求资产购买实施力度与市场失灵的程度保持一致。”, R( {2 h" W! G* Y3 J' A
实际上,易行长这段话,完全就是针对美联储当前不负责任的疯狂印钞行为。. X4 e, f9 e# _2 \# x" S# [3 q- p
因为美联储当前已经实质性的“替代了市场”,并且正在进行长达13年的超级量化宽松。) r- a0 ^6 p0 v6 O8 I& L# \
这使得美联储已经严重扭曲了国际金融市场,这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未来很可能因为美联储这些不负责任行为,而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 }8 F* |7 R) C# |6 j: e大家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里,我们是极少数还在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 G! ?* b( N6 Q8 e
像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就已经量化宽松13年了。) c# S8 [# O0 B7 \0 n- `1 P" {4 ?6 E
这是实质性的债务货币化。
( I3 X( j/ O7 f7 N; y像他们这样债务货币化来疯狂印钞,就跟吸毒一样,是很容易上瘾的。: b' b3 I" Z% v& ]0 G+ W# _
但他们这样疯狂印钞,就会逼迫其他国家跟风其疯狂印钞。
9 L' x: w5 n/ z7 e2 g" h H( j面对这样一个全球大印钞的时代,我们要保持克制,坚持不跟随大放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_" ~& d0 E6 U$ }' ^( ?
这需要我们有很清醒的头脑。
* r# R; ?$ f- ]+ r0 s客观来说,我们在2017年之前,也确实放了很多水,也让我们房价出现一轮超级上涨行情。 _0 L3 c2 b+ F
但正因为我们吃过这些教训,现在才更应该吸取教训。) r# P# G8 H/ a9 b, d5 B1 ?+ ]
而不能学欧美国家,印钞印上瘾。6 l" q9 d4 }6 A/ f9 ?
这种情况下,懂得克制是更加难能可贵。( m. r+ p. f1 d, I0 `7 v; ~+ g
我在一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是反驳到处刷屏我们要“大通胀”制造焦虑氛围的行为。; }$ p) l$ ?* ^$ z% S
当时我说过,美国和全球都很有可能通胀失控,但唯独我们应该不会发生通胀失控。) ] F W; ]+ H9 M( x @
我当时敢这样说,是完全建立在对我们自己央行的信心上,我相信我们不会跟随美联储大放水。5 ^5 @# z" v* K+ r0 i ^
而过去这一年,我们通胀率一直保持在1%左右的低位,一般通胀率要超过2%,才会被视为刚开始通胀。6 o" @8 k4 i6 W
2 I! M* Z5 p5 C4 t
5 L/ }5 h: j" ^/ K+ j
0 b, P( X$ [' v) @
$ z$ m, _1 a2 |, K7 Q$ c' a
对比一下美国的通胀率,期待美国明天晚上公布的通胀率还能往上走一走。
$ @" a; M" ~# K8 u+ j& a, z+ K& H; S$ R! W U# x3 Z, c% R
/ @3 m4 K1 ^4 |+ n
' I9 ]5 b6 \* ` e5 R) b) q" }" m: j5 M' L+ o& Y, ]7 T
我一年前判断美国和全球都很有可能通胀失控,是因为过去这一年,世界各国都在美联储带动下,疯狂印钞。
1 d2 H2 ~! y z2 f8 {# m) s而唯独我们这个时候,反而是比较克制,所以我们反而不容易发生通胀。
+ g3 v& P& v6 Y# D$ g不过,当前全球能源价格暴涨、原材料价格暴涨的幅度,是比我一年前预期的幅度还要大,而且是大很多。1 m! G' X0 d( L0 x% f" q9 r
在如此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下,虽然我们坚持不大放水,是可以把通胀控制在避免失控范围。
# \2 ?7 j- ]# v9 I0 {, z# J但现在原材料和能源涨得太变态了,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的把这股巨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通过市场经济合理引导到出口,通过企业对外提价,把美国输出的通胀挡回美国。( U$ g7 W! I4 Q6 c* x
那么我们内部通胀要继续控制在较低水平,难度是越来越大的。0 E1 E% G& @( B+ g6 i& @4 k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加不能大放水,因为只要一大放水,通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是很可能会失控的。$ S2 J: F/ C1 H( C' J
如果我们不大放水,我们企业还有可能被迫不得不对外出口提价,把通胀挡回美国。
! C1 R/ ^2 d) {$ Z8 |但只要我们一大放水,本来就不团结的这些企业,大概率就没有对外提价的动力,而是纷纷对内提价了。
$ t. i4 r! D- s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避免的局面。, Z+ D9 b6 L; _ p
所以,我是一直反对,这些地产经济学家鼓吹的降息论、大放水论。& g. e, `7 }0 A+ a! K; f3 b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能降息放水。3 u7 a: Z E' I$ A) c/ u4 x: g
而只是在当前跟美国激烈博弈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去大放水,这还很容易造成我们资产价格泡沫化,有类似日本90年代泡沫破裂的风险。" M. u L9 F, M% J7 v
在当前全球通胀失控的大背景下。4 t# t, i& J3 m. e1 G( u1 U6 x
我们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把通胀挡回美国。
- [. M! b* h+ T4 n9 {5 H S只要我们能够避免通胀失控,未来我们的货币空间才会更大。
: F: ` Q# G+ x等美联储明后年开始加息,全球资产泡沫被戳破后,我们反而才有降息放水的空间,重新掌握主动权。
; b% z' ]1 N7 R' K吃得现在一时之苦,未来才有苦尽甘来的机会。) g3 T1 t$ {( q( [$ b% ^. Y% E
本文来源“大白话秘密”公众号。
( u$ f- B# T. I2 l作者:星话大白。- m# v; o9 L0 B. X* P: y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