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前夕,欣闻周洪宇新作《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出版。我以为,这是送给一线教师的一份礼物。6 t- g8 U% ]2 o: H& c, u
; U6 C. T9 } [( y8 w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直广为流传,比如他从“知行”改名为“行知”的故事,“四颗糖”的故事,创办乡村小学并实行“小先生制”的故事……如此种种,我都有所了解。但是,当我想进一步了解陶行知时,看到书店里《陶行知全集》有十二卷之多,又不由得望而生畏。
4 ?* C8 Z5 A( Y$ m0 y
1 S0 e9 z# n j) X2 @3 c# {# w近10年的语文教师生涯,我已心生懈怠,如何突破自我,实现专业能力的新发展?纠结之中,我读到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两本书,顿时眼前一亮。书中包含了相关名篇,讲述了陶行知的思想变化,读者可以感受到他“捧着一颗心来”的教育情怀。
( ?! M6 {1 h# X' L4 b, l: ^5 M8 p: F* }: P7 ~. ~/ o" z
“捧着一颗心来”,究竟是怎样的一颗心?在我看来,陶行知的一颗心是“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赤诚之心;是“修可以丰富经验,养可以活泼精神”的修身之心;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之心;是“怎样才可以使乡村的儿童受同等的知识,享同等的待遇”的仁爱之心;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心;是“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学习恒心。
6 O: N/ O4 s( A- v+ u- u
- F" A4 n. w1 X( T A+ M5 W) b因着这样一颗“心”,读书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涌动着感动,慢慢领悟了陶行知的教育精神:一是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二是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三是炽热真诚的教育激情,四是不屈不挠的刚毅品质,五是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六是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这是一位人民教育家的精神,也是我们追求的中国教育精神。1 ^' z7 M) l3 ^1 y; m" u# I
" a. U; x7 k0 I+ ?1 w" m m" b
作者周洪宇还提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所谓“师者,人之模范”,好老师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好老师要不断进修,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好老师还应该是仁师,没有仁爱之心的人难以成为好老师……我突然发现,这些正是我的教育初心啊!
" M, V2 y: s. Y/ p( a$ l' {! K9 ]& y2 Y! c1 O: [% t
在陶行知身上,我看到了一代教育家求真实、育真人的精神。陶行知是“人民的教育家”,影响了当今无数教师。周洪宇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曾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等一系列议案,与陶行知的教育精神可谓一脉相承。
8 [0 y9 @! }0 v* o% w( E; Q" S
4 X {6 l& e; g“玉壶存冰心,润泽育真人”。读此书化解了我的忧虑,促使我再次思考生命的意义、教育的意义——让孩子做回孩子,让教育回归教育。所以,这两本书带给我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感动,还有前行的动力:秉持“冰清玉洁”的教育初心,在陶行知的引导下求真实、育真人。
7 O5 e; |3 d+ |% ]+ |1 q5 c5 v! y& ~6 `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信阳市胜利路学校)! N3 t, B% r: d/ l
5 r: P# C6 A7 o6 M/ Q ?9 p
《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20日第9版 4 H$ P2 i6 G) X7 \0 |
0 ~) ~, m1 `; C; V6 w1 d. d
作者:黄 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