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

[复制链接]
查看8232 | 回复0 | 2021-10-17 1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完全来得及!: E6 {) S& V) e+ m
先说明一下个人情况,21年华科计算机考生,本科为普通211计算机专业,因为疫情原因上半年一直呆在家,从没翻过书,直到9月份开学才开始准备考研,前天成绩公布,拿到了404分。
' S' p5 C" }# ?
' H/ T! h% T8 h4 O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1.jpg 5 v5 v6 H5 m4 D. i
刚开始的确实会怀疑自己,毕竟大多数人提早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复习了,会觉得自己拼不过别人。不过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面对事实,总之,四个月时间不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一定要采取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两个室友也是九月份开始准备,但他们最后成绩一般,个人认为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上,所以效率十分重要。$ J' U' V4 m% o' t
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我的学习经验的话,我有时间分享给大家。6 \5 s3 v* V" t; R% }
<hr/>2021.8.12- S! e7 a4 M) b; f) ]6 O
九月份到了,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人如我去年一样开始搜这个问题。相信我,你只要按照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每天花14小时,一分一秒不浪费,绝对可以上岸的!这里我提供一下我的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i* {% A: E  b& O1 Q) P+ S8 o: ~, H* o
一,学校选择
3 F' e6 S' N) h$ s5 |, G9 E3 u$ P6 _  L3 s6 n
每个学校的研招网或者该学校学院的研究生网站都会有往年录取的情况,如录取人数,初试复试分数等,大家一定要综合考量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
0 ?9 p5 A0 }3 H! L我专业是计算机,查阅了计算机的学科评级,觉得A+类的竞争太大,我四个月想考上机会渺茫,所以我选择了A类院校。计算机A类好像就6所大学,最后选定华科的原因是1.专业综合只考两门且难度较低,不像其他院校考408四门,两门对复习时间紧张的我来说很友好。4 [0 F/ O3 Z  k7 O0 w6 k; @
2.招生人数多,华科计算机院和软院一般都是招生100多个,算比较多的,这样竞争也相对小一些。; e7 V( q6 T, T- R7 \* p1 ~
3.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觉得不算特别高,自己拼一拼,自己有机会能考个370左右. [; @. K4 k" s- i) H
上述是我院校选择的心路历程,供参考。
7 n4 p% Q+ @* g, [! Z2 X5 ~5 y二,复习规划6 I/ k9 n5 R% c9 S6 E% ~$ v
0 r( z' G+ F" u- g
一个高效率的复习,一定要有时间规划和安排,大到每个复习阶段的安排,小到每天每时的安排!这个很重要!!
1 `; c* n! _8 B3 d我先介绍一下作息安排,然后再分科介绍复习方法。* r0 D1 O# t, m: t
对于每门考试科目,我基本都把四个月分成了三个复习阶段,具体每个阶段干什么下面会详细介绍。整个复习阶段和每天的复习安排都遵循我心中的优先级算法,到了一个时间点,就算我当前的计划和安排没完成,我都必须先去完成那个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什么任务优先级更高,因人而异,对我而言,就是符合以下几个特质的任务优先级会更高7 x9 W; w* H4 w( y$ @6 d5 s
    整体规划中更靠后的任务,比如政治后期刷模拟题比还没做完的1000题优先级更高,我每个阶段的任务我后续会大致介绍。效率更高的任务,比如网课效率最低,因为都是被动的在听,对我而言自己思考看书做题是提分效率最高的,但是一些网课又不得不上,所以这些网课我放的优先级很低。+ o1 x$ r  A( U, s5 k
然后是每天的作息规划:这个需要自律和恒心。我的安排是
4 G* j8 R6 z8 H( y2 a6:30-7:00起床,10分钟洗漱出门吃早餐,      7:30-12:30左右   英语+政治                          吃饭避开高峰期排队,要么早去要么晚去  午休半小时          0 J3 p' W* ?3 E, V
13:00-18:30   数学,偶尔花一点时间搞834(我的专业课)  [! [2 c0 a  v* ]6 U
19:00-22:00    本来是想搞834的,但是我经常还拿这个时间来搞数学和英语
% E9 \& f6 U7 G5 @# H3 ^22点图书馆关门,回教学楼再干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段时间学什么不固定,后期这个时间用来出声背政治,因为人都走光了,找个没人的教室读书。' M. N  d; `8 P. U* ]2 e  ~
23:00-24:00一般是洗漱休息放松玩玩游戏
4 d$ ~% \/ X6 {6 F. }24:00-1:30   拿个懒人支架躺着看徐涛强化班,睡觉。
! v- b1 C2 ~/ \3 w( E因为我个人睡5-6小时白天也可以很有精神,所以这个安排很夸张,大家自己综合考量吧。
( o# h, A8 U  i) F下面是每科的复习经验
: ?( U$ f+ b1 K; A6 l(一)政治(8.24号更新)
9 n+ M0 q# b2 t& T9 Q四个月分三个复习阶段; g2 C# J1 n1 N. L
第一阶段9月份-10月中旬,利用睡前看徐涛强化班2-3节课,然后上午做相应的一千题,上午政治最多花2小时,晚上有时候睡着了,就把落下的网课上午听。听强化班过程中看的是已经现成做好的笔记(某些机构出的徐涛强化班的笔记),自己几乎不做什么笔记,事实证明也不需要,对于只有4个月复习的我们,政治强化班的笔记是完全没必要做的,很浪费时间!笔记就看现成的,总结就看背诵手册的,这里再安利一下腿姐的背诵手册,总结的很到位,特别是关键词!2 O4 S9 W7 {" A* |( X8 w
做完一千题然后看答案批改,错了的忘了的都要先讲义上找到出处,看一遍这块知识点加深印象。
3 N3 h7 d, q) B5 j; K2 P第二阶段, 10月下旬到11月底,10月下旬开始就开始背知识手册,背诵手册用的腿姐的。然后强烈推荐上腿姐的技巧班!!!!特别是对于我这种1000题连一遍都没做完的人来说,选择题感提升巨大,因为复习时间紧,我只听了选择题的技巧和少部分分析题技巧,建议有时间全听。(政治网课开2倍速,并且把政治网课当做放松手段,当啥时候累了想休息,就打开政治网课,不用动太多脑子,看一看跟着动笔写一写)。背诵手册我是按照遗忘曲线把未来几十天的背诵计划做成了Excel表,下图供大家参考,数字X.X是背诵手册目录章节,如果看不懂可以私信或评论问我。跟着这个来,把背诵手册翻旧翻黑,选择题就至少35分往上了。
& h6 C8 _) `. P3 n/ E, H+ J在每天背诵时,我会时不时去回顾一下对应背诵章节的1000题错题,如果还没写的我就会花时间写上(第一阶段基本写不完1000题)。这里再强调一下,1000题优先写马原和毛中特,至少保证这两门能全部写完。
, {" B# F. ~  y( o5 t9 C% V" W  W9 E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2.jpg
, k0 u9 D3 f" F6 {+ r9 t  ^第三阶段:11月底到考前
, k5 s3 s$ k& b开始背时政,然后做模拟题,这两个任务优先级很高,这时候还没刷完1000题最好也别做了。模拟题刷题顺序:徐8,腿4,肖8,肖4。只刷选择题,我这样安排顺序的道理是,越往后的题目质量越高,越接近真题难度,徐8就相对比较难和刁,所以24套选择题从29分慢慢到45分左右,一路过来成就感满满,这种成就感对后期建立自信,舒缓压力,提供动力有巨大的帮助!
8 v0 n8 d8 ^4 o0 Y" _9 d选择题错了的地方都会去翻背诵手册或者精讲精练,把那一块及周围的知识再看一遍。需要提一下的是,这个阶段背诵手册就没有完全按照那个excel表来了,因为时间真的不够用了,第三阶段各个科目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主要就是通过刷题然后查阅时顺便再背背。总之,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时时刻刻要记住去做效率更高,更容易让你多拿分的任务。
( }* K- }6 }4 Z, P- m( ]时政题错了就从肖秀荣的时政里找出处,没有就自己加到时政手册上。
) h9 W% ~/ m# V9 O整个第三阶段,除了刷题背书,就是翻看和研究错题,这也是我主要的复习手段之一。这体现了我的一个复习思想,即在刷题量基本全覆盖考点的基础上,多花时间去研究错题与难点,而不是一味的继续增加刷题量。
" H. S( `1 m1 s4 F& X5 w! v  N0 ]最后15天,每天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后,找个能大声读书的地方,背肖4大题,我特别不喜欢用那种谐音记忆法,不推荐,但是也不推荐直接一字不漏的背肖4答案,很低效率!6 P; X' y* T7 C; C! S& d
我是用的一个机构的总结版(机构名称已经忘记),他主要就是提取了肖4答案的关键点,然后自己做了补充,并进行了大题方法上的总结和拓展一定要会拓展,肖神也是翻车过的,也不可能保证100%押对,所以理解大题的作答思路并且知道如何拓展是十分关键的,这样无论怎么考自己至少都有话可讲
$ i& F3 c" M$ P1 _" ~# x) W除了有话可讲,大题也是有答题模板的,这个如果自己把握不好的话,就快速简略的看看腿姐大题的技巧课,别占用太多时间,知道个模板和怎么用就行了。
, Q2 Z+ h9 r$ G8 L政治大题的具体复习tips日后有时间更新0 a5 A. T7 D6 L- i' U# M/ L4 q
<hr/>总之政治是最好拿分的科目,我题目做的很少,70%的1000题和24套模拟选择,就没做过别的题了,主要就是背和理解。背熟了理解了,最后考试也是信手捏来。如果你按照这个过程来,你会跟我一样,二十分钟分钟写完选择题,然后大题文思泉涌,几乎写满,最后手写到酸,还剩下十几分钟检查选择题,最后自信满满开开心心的交卷。
) G/ _6 \! S7 F8 |! |第一门考试顺了,你后面三门肯定更顺,相信自己。
1 i$ Q, p: L" S- U8 V<hr/>因为很多人问我一些资源,我统一回答一下,我去年买了一个百度云年费会员,加了一个资源共享群,因为资源很全,很多笔记网课都是直接从里面找的,如果你比较富有的话还是建议购买正版 (孩怕,不要骂孩子)
0 h* z3 v' u, R$ E然后我翻了一下百度云,政治很多笔记是来自于一个叫《一烫》的公众号。如果你找不到今年徐涛强化课的笔记,不用其实也可以,自己拿着核心考案圈圈画画稍微补充,留个印象就好。政治重点在后面的刷题,背送手册和技巧班押题班上
* K( y% L: v/ F5 g9 c! j, z3 \& ?+ X' y/ I' Q) F: j( q% Y9 y0 r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3.jpg
5 ~, M: y3 ^/ W这里说明一下,考研资料我都已经都删除了,需要大家自己去找,这里我也只是提供一些找的途径,也没有打广告的意思,别骂了别骂了T T
4 p5 s# M. V8 O1 X( J& |: q/ Q<hr/>(二)数学(8.21更新)/ `4 J( z: Q" {. y$ i. G
数学是门极其需要花费时间的功课,数学的性价比也是我四门学科里最低的(因为其他学科可以用少量时间提升大量分数),但是我并不想放弃数学,所以4个月数学至少占了总复习时间的40%。哪怕用了40%多的时间,我仍然觉得不够用,刷题量被迫降低到很少,如果再多给我一个月,我相信我数学还能再提10分。; l$ X9 p* u6 l, M  b
切入正题,数学也分为三大复习阶段,第一阶段过一遍强化课,把知识从头到尾搞懂一遍。第二阶段是题型训练,就是按顺序刷题,把每一讲的题型都刷熟练。第三阶段就是真题模拟查漏补缺。
3 D2 L+ P) `5 J# L  h% N重点来了!!!笔记特别重要!!!笔记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 A' m: q# s: c0 r学会做笔记,是门很大的学问。一套适合自己且高效的记笔记的方法,是我数学快速拿分的唯一关键所在。因为时隔一年,我有些忘记,在最后面我会时不时补充分享一些我数学笔记的tips,以供参考。% F; S: C! _/ X1 I+ P) Q9 @& y$ E
第一阶段 9月初-10月初0 ^1 n4 E( \+ k! D
大家第一阶段一般都是会过一遍教材或者知识点,但是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直接通过强化课进行第一遍复习,高数上的张宇,线代上的李永乐,因为时间紧张且概率论相对简单,所以直接看讲义(讲义指考研讲师强化课所用教材,后面说的课后习题也都指讲义的课后习题),概率论看不懂的点再去专门看张宇怎么讲的。* T3 y9 A! B! X9 ~% W# T
前面说过,刷网课是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但是又不得不刷。每次我二倍速云里雾里的刷完了一讲课,感觉自己听懂了,一做题啥也不会,把讲义上的例题看答案听讲解弄懂后,我会去做讲义课后练习,基本就是错一大半。因此第一阶段我备受打击,怀疑自己,压力极大。如果你也在这个阶段,请你坚持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错过之后一定要搞懂,有必要的地方做好笔记或者单独总结。& }: ]8 i& k6 x, {1 W' F: T
第一阶段只有1个月,所以我讲义课后练习慢慢做的很少了,主要是就是反复吃透了例题,然后不太会的题型针对性的在基础660上和课后习题集找相应的题目做。' s  @4 r8 v, c0 A" a  E
这一阶段我笔记踩过雷,就是盲目的抄书,还好我及时调整了过来。数学一的三本讲义其实已经进行了很详尽的整理,所以很多东西其实翻书就可以了,不用去抄下来,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比如常见的泰勒展开公式等。所以我买了如下的书签。
3 q( e' @& T  A1 u4 D+ `! B  Z- Q. m6 ^$ P& t. z0 R2 \2 U! P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4.jpg # t5 k! L- _6 v. ?$ T: G& C
那三本讲义就是我的字典,我会把一些经常要翻要查阅的地方,用这个标记出来。  |. s4 e% Q' v/ x
(当然,为了笔记的完整性有些地方也可以适当抄书,总之希望大家辩证的看待我的经验分享)
8 I; i$ V4 [4 z: c; [6 M第二阶段 10月初-11月中旬
5 N4 D) {, H! _9 s  M$ ]这一阶段就是大量刷题,说是大量,但我真的刷的好少,因为时间根本不够用。我以为我能刷完课后练习,基础660,张宇1000题,闭关修炼。结果后两者到现在都是几乎全新,进度只能达到计划的60%程度。说到基础660,我强推这本题集,虽然名为基础,但是涵盖了大量题型,有难有易,对我这种习惯做笔记进行题型归纳总结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我还买了基础660的打卡记录本(现在好像叫通关手册),按照它的提示进行打卡,大家也一定要按要求打卡,特别高效。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训练的地方。
( [! e+ G- q+ @- R* p4 s8 h3 Z) w刷题顺序整体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的讲义顺序进行,高数主要刷基础660、课后题且研读例题。线代做李永乐讲义的例题和每章节课后题(线代真的一本讲义就够了)。概率论做张宇讲义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我也不是一味的按顺序来,主要根据自己掌握程度,针对性的刷,所以一些掌握了的题型我可能会不做,不熟练的题型除了做660上的,我还会去其他题集里面找(如张宇1000题,闭关修炼)。这种刷题方式也是迎合了我做笔记的习惯,后续笔记部分我还会讲到。
, I6 W9 G  h- P; p* c  P! q6 }& [这个阶段也是我笔记本大量进行补充的阶段,这也体现了我笔记的一个思路,以题目为主,知识点为辅。题型的分类归纳分析总结,是最重要的。
8 b- W; g# o2 \, t: }- ^第三阶段  11月中旬到考前
3 D* w' O! w$ S- ~$ x这个阶段我开始真题模拟了,刷真题在此阶段是我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所以这之前我没刷完的660和课后习题都通通没做了。真题模拟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查漏补缺,你第二阶段还没掌握的题型和知识点必须在这里通通拿下!/ [' h8 ^8 a5 X9 Y6 Q( J+ [
特别是真题的大题,前面两阶段,高数做的大题不多,所以刚开始做真题时,一定要在真题大题上下足功夫。
% r! n+ b) h6 k5 ?9 L, `真题模拟最好要按考试要求来做,给自己预留好三个小时,准备好草稿纸,并严肃面对这次模拟,没特殊情况不要打断,碰到难题不要因畏惧而中途翻书或者放弃不写。做完之后立马趁热打铁,给自己批改,批改标准也是尽量从严,标注上花费时间和分数。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是适应考试节奏,二是很多问题只有在考试状态下才容易暴露出来。
& s, e6 B& F/ I关于做真题的顺序,我并不推荐从过早的年份开始线性刷。我当时买了2000之后的所有真题,刷了2000-2004的后,发现这些年份过早的真题,题型简单,体量少,题型也和现在有一些出入,所以作用相对没那么大。因为那会觉得一个月时间,可能刷不完21套真题,所以我去百度了李永乐推荐的刷题顺序:2011、2012、2010、2013、2009、2014、2008、2015、2007、2016、2006、2017、2005、2018、2019。其实个人觉得刷题顺序影响不大,只要你能确保近10年的有时间用心做完就行。如果你基础不太行,那从2000开始刷也可以,这些年的题都相对基础。( b6 c  @, S1 w* D# }0 C" ]# {# O
真题模拟我不会检查,所以一般2小时多就能做完,毕竟整段的三小时确实很消耗体力,而且考试后的批改和总结更是要花上很多时间。当慢慢适应这种节奏之后,我有时候也没有那么严格。为了节省时间,一些我认为我掌握了的题和一些意义不大的题我就开始跳过了。
% {1 z. C5 r& u& M0 H7 }重点来了,每套真题模拟完后进行总结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我准备了很多A4纸和书夹,每套真题刷完,对完答案,我就会在A4纸上开始总结。总结的内容有很多,一般是按题号顺序,错题、好题和不熟练题都是我总结里要涉及的题目。下面是我真题总结的一些经验分享。
; V6 p  D& _; ^4 v/ }% Y! f9 R3 `1.粗心的题我会写到第一张A4纸的最前面,因为粗心是我数学的毕生之敌。我会写出粗心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粗心,对于多次粗心的地方我甚至会把字体放大个十倍,并内心责骂自己一把傻逼。把这些都写下来,绝不是多此一举,很多时候我们粗心,对了答案觉得自己会,就过去了,没放在心上,结果接二连三的犯。这样做可以在一两次粗心后就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每当碰到类似题,会瞬间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粗心,切身体会,实用且高效。! F+ \/ Q5 k: n' D/ O: A
2.对于因知识点遗忘导致的不会做的题,就要在总结时去翻看讲义和原来的笔记,并重新认真的做一遍,做完之后再仔细看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所以这种题我在批改时一般给自己0分或者1-2分,然后不看解题过程。在总结有时候就是标注出“自己是因为什么知识点忘记而导致的错误”这句话,有时候会再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归纳,自己视自己情况而定吧。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刷几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或者翻翻做过的题和错过的题。) W( `1 Q4 `. q/ M
3.对于一些新的题型,新的解题思路。我一般会将解题思路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遍,然后找找各种题集里有没有这类题。
( M/ k, d( g" l2 g2 L& r2 B; ?总之我的这些真题总结没有一个刻板的规则,全都是凭自我感觉进行,我觉得问题不大的地方一两句话带过以做提醒,对于我认为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领悟的一些方法,我会不惜两三张A4纸进行总结分析。甚至某一道题目的总结,我会发散到整个章节以及各类题型。
6 Y8 X: v2 G. c! }3 I% B所以大家也没必要完全按照我的方法进行复刻,主要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笔记风格。! @0 v  ]1 I+ |' H
最后考前一周就是开始稍微放松一点了,真题也基本刷完,没刷完的那几套也不打算做了。最后一周,就是反复看笔记看总结看错题,然后刷了李林预测卷以保持手感。2 t' E+ w6 c/ f7 L
因为我后期刷的真题和李林预测卷分数都保持在125-142分,最后考试分128也落在这个范围里,所以真题和预测卷是很具备参考价值的。; V5 @# I+ }3 Z5 ~- L
祝你考研数学顺利!
: ?2 C) i  k+ B$ u/ ~
2 A/ C: o8 F1 D6 `' b/ A<hr/>(以下是一些笔记方法回忆,想到什么说什么,可能比较杂乱)
; _6 m1 e* F/ l/ S: a如之前讲到的,知识点总结只占了我笔记不到1/3,2/3都是题型的总结,比如求极限,求极限的题目做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题都是相类似的,我会把他们在笔记本上归纳分类,然后自己进行解法上的总结,好比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辅的作者。笔记我也经常翻阅,碰到新的题型后并不断更新,每次更新可能都会再翻阅一次。碰到好的题目,不会的题目,经常错的题目我也会加入到之前的题型归纳中。所以题目虽做的不多,但是只要做过一两遍,就会烂熟于心。
: O, M. n& M7 |/ r) c这种题型归纳在我的高数笔记中特别常见,也特别有效,对于微分积分这种难点,有时候把题目放在一块进行归纳分析后,你会一种大彻大悟的成就感。题感也油然而生,对一些很难的概念也会了解的更加深入。比如,关于“连续,可微,可导,导函数连续巴拉巴拉”那一块,其实你可以把多元的和一元的结合在一起来总结和做题,从而能更好理解它们之间的条件关系和证明方法。, J" M. K+ I4 v
再举个例子,就是我应对数学一的积分的笔记思路。我记得数学一的积分多达9种,并且后面几讲那些高级积分,求解过程经常涉及积分之间的转换。因此特别容易糊涂,难记。所以在第三阶段,我用A4纸对试卷进行总结时,我对积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在了一张纸上& D/ T1 F* }- w+ t( Y# ^
1 Y: N- Y' U3 k* c2 L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5.jpg
9 E) c$ r3 U: p% p! N每根箭头都表示了某种积分到某种积分的转换,每个积分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方式进行转换等相关说明都写了出来,用红笔绿笔标出了一些关键点易错点,有些地方也注明了相关例题的题号(在知识点总结上注明相关题号是我用的很多的一个笔记方法),因为很多简写和符号,所以可能只能我自己看懂。自从做了这个以后,我积分大题基本拿下。
9 n( c# _; M* p4 T6 i再讲讲线代的笔记,线代题型相对高数更加固定,但是想要真正拿捏线代,一定要搞清楚原理。因为大学线代基础好,所以我学习线代不仅限于考研讲义,还回归了教材(同济版)。这些讲义往往只告诉你结论,然后教你怎么用,却不会告诉你这个结论或者这个定理的证法,但是教材都会告诉你。李永乐讲义上绝大多数定理我都通过翻看教材和百度,进行了证明,并且自己独到的写了几页的定理证明链的笔记,意思是某些定理可以推导出其他定理,然后依次类推,这些定理会形成一些具有逻辑的定理链条。通过这些链条,对线代繁多的定理进行了梳理,再通过一定量的刷题,来补充丰富这些链条,这样就可以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这些定理了。(无奈毕业后这些笔记我都扔了,都是心血,留着也是纪念,想来可惜)
$ `+ J4 M/ E. @2 W; s+ C; l$ |3 T5 l关于概率论笔记我做的比较杂且少,主要难点还是关于期望方差那几章,这几章如果只做做题看看答案,不深究不思考,其实很容易出现理解漏洞,建议刚开始做题时就要抱着刨根问底的心态去做,一些公式能证的尽量去研究一下怎么证明,特别是后面几章。然后得出来的结论和心得及时记下来。: b2 R- c' r5 j' d! B
说到刨根问底,其实我不得不感谢我的一位高三同学,因为他数学特别牛逼,他同我一样考研。所以我经常和他线上探讨考研数学问题。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一位数学能力好的研友,是件帮助很大的事情。线下最好,因为我是在一所普通211,身边研友数学能力一般(好的可能我不认识或者都保研了),所以只能同线上的研友讨论,深感不便。: O1 C3 }# p! ~' T) f/ B
不过需要注意的事,问问题频率不要太高,一定要自己思考透彻,明确目标,提高问题水平后再去讨论。不然研友也容易反感,毕竟大家都时间紧张。3 @' [" A* c$ [* I/ `. M
(三)英语
2 w  y7 x+ e# `/ ~  @考研英语,特别是英语二,在我看来是比较容易短时间内冲分的科目。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基础,四级495分 六级473分(还是考研那个月过得 ),英语水平很一般,语感也偏差。如果你跟我差不多水平,那你大可放心,花点功夫英语二上80分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7 j- M2 b  F9 V& s2 V英语我没有细分阶段,因为英语和其他学科不太相同,主要是扎扎实实一步步来。下面分享一下我英语的学习经验。
& M+ b3 I! F2 @' G1.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
$ ]  m4 ^2 T1 W- ~! a( l考研英语就是考阅读,文字量巨大,这也是比较符合道理的,研究生主要用英语的地方就是翻阅文献。单词背熟了,考研英语肯定不会差。
+ D# o0 D/ I6 e$ G如果你词汇量跟我一样还停留在高中水平,其实也还是可以背完的。但是你得做好一天几乎没有多少时间休息的准备。
" u$ \9 Z# T. O6 K+ j; E首先我购买了恋恋有词,就是新东方绿色的那本,然后手机软件用的墨墨背单词。因为墨墨的记忆算法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不推荐用百词斩,考试可没有图片。墨墨背单词还有个好处就是它有恋恋有词的词汇本,不光是恋恋有词,市面上比较火的词汇本它都有,所以很适合实体书和软件同步背诵,缺点是收费,不过也不是特别贵,真不想花钱还有破解版。
7 e* S( f9 U' ~) L在图书馆时,我每天会抽10几分钟来背诵恋恋有词实体书,这个背诵时间和时长都很随意,随便插入到某个学习缝隙中就好,但是也不要太短,我一般至少10分钟。到后期慢慢就不用实体书了,所以我的实体书特别干净。
3 C# l0 E) E; W) ?/ L2 Z# [9 g我主要背单词的时间来自于软件,每天定的背诵量是500-600个,如果你词汇量跟我一样比较低,那你也必须达到这个量。这500-600的背诵量是新词加旧词的和,墨墨会自动规划每天背多少新词和复习什么旧词。我的背诵方法是快速扫描式,一个单词不会停留太久,如实反馈给app是记得还是不记得。500-600的量总共花费90分钟左右,具体看个人的记忆力。1 Q1 J5 t: f/ t( y) Z
这90分钟背诵时间怎么来?刷牙,走路,吃饭,任何我平时刷b站知乎的时间,都变成了我看墨墨的时间。利用尽可能多碎片时间来背,把墨墨放在底部导航栏,每当想打开娱乐软件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这个时间我应该背单词。一开始500-600可能会比较困难,可以从300慢慢加,适应了这个节奏后,一天600个其实不那么困难,我最高的一天背了800个。但是一定要在两周之内加到600个。如果白天没背完,那就睡前尽可能的把没背完的背了。
) H/ Q& X3 e# w) k- T2.题型训练
8 Y6 K; X! d: G+ g( i. P我花了大段文字介绍背单词,是因为单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单词熟了,题型训练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所以我是不推荐英语一开始就无脑刷大量网课的。
6 |4 d' W3 P9 w( ^" C3 i- Q我从9月初开始复习,英语就是直接刷真题,买了张剑英语二的所有真题。我这4个月也基本只做了这十几套真题。我不刷其他的题的原因有二:1.十几套真题差不多够了,况且只有四个月,我每天安排的英语复习时间也不多。2.英语出题人的出题思维、角度和习惯是不一样的,与其花时间去做其他机构的题目,不如把真题里错的或者还不太理解的题和文章,再研究上几遍。
1 `7 }7 ?5 G" B但是如果你时间有多,或者英语比较薄弱,那还是建议多刷一些题目的。! m; [2 D0 A" p1 j
如果你想借鉴我的想法,那你一定要买张剑黄皮的真题,他那个答案写的很好,对琢磨真题出题人的出题习惯有很大帮助。
4 T0 Z1 c" a1 c4 l5 B我初期上过唐迟的阅读课程,具体是哪个课程不记得了,主要讲阅读技巧,只有几堂,有一些作用。关于英语长难句的课程,个人觉得如果你语法基础还可以,就没必要花时间去听了,自己就可以分析出来,偶尔分析不出来的长难句,黄皮答案也会有讲解。* K( ^0 r4 ~7 Y* u1 B7 E/ M% ]" W
初期刷题也是偏零散,不会整套的卡时间的去刷,主要是偏重阅读。对答案时一定要把文章读懂,看懂每一条长难句和语意,不会的单词去查并用有色笔标注好。对于实在无法理解的题,我会去看唐迟的往年真题讲解,定位到那道题目上。7 l2 l) A3 H% t: \8 N
中期开始整套的刷题,限制时间,但是不刷作文。我是10月底开始看作文的,所以这之前我都没写作文。每套卷子刷完,我会标明总耗时,每道大题我也会标注耗时。对完答案后给自己按严格标准打分,作文没写就先算17分。其实英语二的作文上20分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如果悟性不是太差。6 M5 _& Y& R* O8 n" a3 q
题目刷多了,你慢慢了解自己薄弱的题型是什么,然后再专门去看网课。比如我翻译觉得没太大把握,所以我专门去找了翻译的课程,我找的是宋逸轩的,翻译就6节,也不耗时间。总之我找网课的标准就是,课时不要太多并且要精炼。' y4 m8 g, Z, p7 O- u2 B% m
新题型和完型我一般错的少,那会没找网课,就翻看了一些知乎网友的技巧分享,权且当做阅读来做了。完型除了考阅读能力还涉及到个人词汇量,固定搭配和一定的语法,所以完型如果错的比较多的话建议多花点时间背单词,平时阅读碰到的不会的单词词组也一定要做好笔记。然后恋恋有词也有黄皮的考研词组,如果总是错在固定搭配上词组上,那可以抽空背一下,如果错的不多,还是尽量别背了,因为我四个月背完单词都比较吃力。: E* g5 D2 U4 y/ |6 F
10月底11月初开始准备作文,作文也是我英语主要做笔记的地方。作文跟着刘晓艳的课,并记下了详细的笔记。她的课英一英二都可以看,我主要是借鉴了她的作文思维和部分素材,我并不是完全按照她的思路去写作的。8 F9 G" I9 A6 l8 H% w3 }* o8 n  F
因为现在模板泛滥,所以我不推荐大家生硬的填词套模板。下面我分享一下我英语二的作文准备思路。
9 w# y% b8 d" Z6 Q作文准备主要依托于自己的笔记,其他的资料也只是借鉴作用,自己会提取一些有用的模板和语料(语言材料,就是一些好用的句式,高级词语或者现成的句子等)放入笔记中。关于作文资料,推荐找一个较为冷门的(我咸鱼网购的,最后在这些资料中看中了顾不得学长的英语二作文资料)
4 f3 L9 E5 i. O; I除了刘晓艳的课程笔记,自己的笔记主要根据段落进行划分,比如第一段部分,先准备两套模板,然后各种我觉得可以用在第一段的语料也放在这里。这些语料可以灵活的去替换模板里的句子或词。第二第三段没有第一段那样固定的模板,而是只有写作思路(就是大致要写一些什么东西),这两段主要就是看自己如何灵活运用积累的语料了,语料来源很多,除了顾不得学长的资料和课程,有时候在阅读和参考作文中,我觉得一些句式和句子很通用又高级,我就会抄下来。各种句式和句子我会根据通用性和高级程度打一个分,分越高的我越优先记忆。因为我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素材积累不像大佬那么多,所以写作时,我会先想那些高分句式能不能用,能用的话,再用这个句式去造句,使内容和逻辑符合文章。如果你比较强,你可以先想好逻辑和内容,然后再去找一些能适配的高分句式,这样作文整体逻辑会更流畅。
2 ]" B, S( |4 p0 C除了分三段的笔记,还补充了一些单词的替换,单词其实不光可以用单词替换,也可以用一些句式来替换,灵活用一些从句,使文章显得更高级又自然。具体我也无法讲的太清楚,因为差不多忘了,总之,平时对好词好句一定要敏感,碰到了一定要随时记下来,还可以自己改编一下使其能更通用。! ?3 P; |/ @. H9 [' O6 ~
跟着这个来,英语作文分数肯定不会低的。5 ?4 Q) v0 S2 y5 M
(8.30号更)8 D/ K+ H! n! ?% T: Z- o2 ^
谈到英语作文,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字迹,因为高中练过衡水体,所以考研复习就没花太多时间练习字体,主要是平时做笔记和写作时,有意识的去把字写的尽量工整。, J7 D) F; T) E8 C( ~6 F) m
如果你的字迹还不如很好看的话,建议可以买一本衡水体字帖,不用刻意练太多,毕竟时间不够用。模仿它26个字母大小写的写法,在平时记笔记和写作的时候进行练习即可。
2 M9 N0 u( E! D7 g& a/ G1 x  k综上,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特质。1.字迹工整不狂野,尽可能少的划痕,舒适即可。2.没有明显的拼写和语法错误。3.用词和句式丰富,能体现考生好的词汇量和语法功底,4.没有明显的套模板痕迹。5.没有生硬的内容与逻辑,即流畅感,而不是句式的生硬拼凑。
/ s  c7 f& |; T. p* E+ Z如何让作文去模板化,大家可以参考黄皮的参考作文,那些作文真的很惊艳我,各种句式词语都在我认知范围内,但我却难写出这样的作文,就是因为自己不会灵活运用,只会套用现成的句式句子。但是通过学习并借鉴他们的一些思路,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显得更加高级,这些是上网课查资料很难学到的。
; |4 Z4 S5 k% u
+ g! S/ ~8 G. o( f1 n* Z- M! O(四)专业课(关于我的舍弃策略)
7 W* U  K1 D6 S华科不考834了,834那会也是个神秘学科,考纲就是教材目录,真题只有回忆,所以没法像其他科目一样具体细致地安排复习,又因为考的简单,所以我也基本没花太多时间,就不提供学习方法了,不过如果当初我是考408的话,我估计复习不过来了,总分可能只会有360左右。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只有4个月时间复习考研,建议别选那种考的又多又难的科目,因为和提早复习的竞争者相比落后过多,四个月难以缩短差距,当然学霸除外。
# q1 y3 k5 Z) e" l0 d<hr/>(9.1)因为有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我就简单的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吧(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因为专业课大家都不相同,就算科目相同,华科834的考试风格可能也与你们的有些出入,大家谨慎参考。
5 Y$ B/ E8 b8 K  W5 ], }4 N5 ^首先,我将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也分为了三轮,其实就是过三遍知识点,只是每轮方式上有所区别。% F+ [5 _: C3 }; Q! F* ^
我先根据淘宝网购的真题资料和跟直系学长学姐的探讨内容,来分析出专业课的大概重点,从而开始制定复习计划。因为往年真题考的比较简单,且834属于只要看懂并记住了知识点,一般题目就会做了(与数学大不相同),所以我的复习侧重点在于识记上。这里体现的思想是:一定要根据真题来制定复习计划,特别是学校自主命题的科目
. E1 K4 ]6 |4 }" K9 Y) L! h- z第一阶段  9月初-10月初1 Q8 I2 ^7 n7 m! C8 O
数据结构部分主要是将天勤(讲义名称)全部过了一遍,没上网课,只看书并做课后选择题。不上网课的原因是我数据结构基础较好,都能看懂,只做选择题是因为天勤的大题题型是按408来的,与834出入较大。2 o) a) N) M+ e+ v
计算机网络则是过了一遍考纲指定教材,然后做了一点王道上的题目。
2 Q; p5 m8 P6 N与其他科目不同,第一阶段是我大量做笔记的阶段。这里笔记的意义也有点不一样。前面讲到我专业课复习侧重点在于识记,所以我的目标只是理解并记住知识点就好,题目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此笔记除了基本的整理归纳,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默写式的抄写来记住这些知识点。当然这里默写也不仅是抄书,更多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知识点。最后这本笔记相当于一本精简版的讲义,也是后面几轮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q6 `; k4 \: v
数据结构的算法代码,天勤上的比较杂,且天勤主要针对零基础考生,用的c语言。我是根据834重点自己在笔记本上默写了相应代码,并在觉得有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改写。改写的原因是因为我习惯于用c++,且天勤有一些算法为了直白而不够简洁。8 R# d/ \' T# a& E$ T3 i
第二第三阶段就很类似了,主要是从头到尾再过一遍讲义或者教材,只是会更快并主要结合笔记,重点在于刷题上,并将刷题时碰到的一些陌生知识点补充在笔记上。 这两个阶段也开始有意识的去背诵知识点了,确保自己没有记忆疏漏。9 N, W3 Z- d: F* o8 ?
后续如果还有什么想法我再继续补充。
. L+ Z  C/ K& x8 V整个考研复习过程我是做了舍弃的,而专业课就是那个受害者,我基本上只保证了基础百分百地掌握,而没有更多拓展性的刷题。特别是算法,因为考试的算法肯定是各种变形,这些都是需要靠刷题去提升的。但是保证了基础,专业课也没有因此太拖后腿(115分,失分点基本都在拓展知识和算法代码上),用较少的时间拿到了该拿的分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1 E* C+ s9 t" e* W我舍弃专业课的原因已在第一段进行了说明,而你如何舍弃并把握哪些重点,需要你自己去做出权衡,对大部分人来说,贸然地舍弃专业课其实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占了150分,而这150分相比数学应该更容易拿到。$ t8 ]1 \, m/ C  G+ s( n

9 g- \6 V, W+ m" n- u<hr/>9月9日 写在最后的话' J. Y3 t, Z' ]8 L- t- K
我感到很庆幸,自己第一次认真写的经验贴能鼓舞到这么多人。但同时,我也感到很担忧,我怕我的鼓励让各位同学没有意识到9月开始复习的情况的紧迫性。
5 @* S% q* ^; x9 V6 X正如我整篇回答的第一句话所说,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完全来得及,但来得及不等于考的上,只代表有希望,而希望大不大则取决于自身。我身边不乏三四个月上岸的同学,而复习半年一年却落榜的也大有人在。
, w6 e- e' ?/ T  S说到底,考研想上岸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特别是9月才准备考研。这个时候开始准备的人大部分和我之前一样,不太重视考研或是较松散,心里有想法却总是不付诸100%行动,挤牙膏式的学习只会又累又看不到成果。希望同学在看到我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背后花费的时间(14h+每天)、必须上岸的决心和坚持不放弃敢于突破舒适圈的心态。学习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克服自己松散求安逸的学习心态,是上岸的基本前提。5 I7 b2 I! B, l# {# j- I6 M* K* l4 y
如果你能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大胆自信的向前冲吧,多的是给你泄气的人和观点,但你不试试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 i; k0 y; z1 _5 ^: ^最后,祝你们考研顺利,上岸了记得来给我道喜。
赶如升 | 2021-10-17 1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来得及!
% m/ m1 N1 [1 b/ a9 b: u2 C; U( {9 p先说明一下个人情况,21年华科计算机考生,本科为普通211计算机专业,因为疫情原因上半年一直呆在家,从没翻过书,直到9月份开学才开始准备考研,前天成绩公布,拿到了404分。
' p/ A$ [* B) F& ]- Q* I# c4 c4 i' e0 k* n  O# b4 z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1.jpg % n; @; l6 S, o" b& E8 C. `
刚开始的确实会怀疑自己,毕竟大多数人提早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复习了,会觉得自己拼不过别人。不过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要面对事实,总之,四个月时间不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一定要采取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两个室友也是九月份开始准备,但他们最后成绩一般,个人认为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上,所以效率十分重要。
7 j5 W2 J! A) M; u  b0 k8 o如果有人想了解一下我的学习经验的话,我有时间分享给大家。% u/ e' E( b6 b; D" |
<hr/>2021.8.12
% a, R6 Y- Q- q2 G1 [2 M九月份到了,我相信肯定也有很多人如我去年一样开始搜这个问题。相信我,你只要按照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来,每天花14小时,一分一秒不浪费,绝对可以上岸的!这里我提供一下我的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 u! h3 f- k1 ~一,学校选择
7 A+ c: \& Z0 Q: F5 e6 }% q3 \" W: G) `
每个学校的研招网或者该学校学院的研究生网站都会有往年录取的情况,如录取人数,初试复试分数等,大家一定要综合考量自己的水平进行选择。
: T1 Y. p! {  ^6 X5 ?& o8 C! s" G我专业是计算机,查阅了计算机的学科评级,觉得A+类的竞争太大,我四个月想考上机会渺茫,所以我选择了A类院校。计算机A类好像就6所大学,最后选定华科的原因是1.专业综合只考两门且难度较低,不像其他院校考408四门,两门对复习时间紧张的我来说很友好。; `) D6 q# W: G( ]
2.招生人数多,华科计算机院和软院一般都是招生100多个,算比较多的,这样竞争也相对小一些。
# e- P3 {% n# [. R) r3.根据往年的录取分数,觉得不算特别高,自己拼一拼,自己有机会能考个370左右
! E8 g2 s$ w9 [! c- M/ a2 `上述是我院校选择的心路历程,供参考。
, r+ K) c- X9 B9 Z: |二,复习规划
4 o& m3 N' _( o' ~. g6 I# ^; V& ~9 a) ~
一个高效率的复习,一定要有时间规划和安排,大到每个复习阶段的安排,小到每天每时的安排!这个很重要!!
- ]1 d/ v( l7 h- U7 E我先介绍一下作息安排,然后再分科介绍复习方法。
, n- G# Z& e7 d3 x" d& P8 G对于每门考试科目,我基本都把四个月分成了三个复习阶段,具体每个阶段干什么下面会详细介绍。整个复习阶段和每天的复习安排都遵循我心中的优先级算法,到了一个时间点,就算我当前的计划和安排没完成,我都必须先去完成那个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什么任务优先级更高,因人而异,对我而言,就是符合以下几个特质的任务优先级会更高
& G- m  ~* i$ Q; x$ U9 \7 H
    整体规划中更靠后的任务,比如政治后期刷模拟题比还没做完的1000题优先级更高,我每个阶段的任务我后续会大致介绍。效率更高的任务,比如网课效率最低,因为都是被动的在听,对我而言自己思考看书做题是提分效率最高的,但是一些网课又不得不上,所以这些网课我放的优先级很低。# k# ~/ I7 M, E
然后是每天的作息规划:这个需要自律和恒心。我的安排是
' f0 s1 ~2 {$ T& K) \9 x! x6:30-7:00起床,10分钟洗漱出门吃早餐,      7:30-12:30左右   英语+政治                          吃饭避开高峰期排队,要么早去要么晚去  午休半小时          5 N& Q% ~' m' W- M
13:00-18:30   数学,偶尔花一点时间搞834(我的专业课), O& m0 O  I' I; F' l. V7 u+ d$ m
19:00-22:00    本来是想搞834的,但是我经常还拿这个时间来搞数学和英语
. e6 \, D# J* P22点图书馆关门,回教学楼再干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段时间学什么不固定,后期这个时间用来出声背政治,因为人都走光了,找个没人的教室读书。' |) c) r+ o* P% d8 ?& r5 ?
23:00-24:00一般是洗漱休息放松玩玩游戏( s& g7 H" ]4 M2 W
24:00-1:30   拿个懒人支架躺着看徐涛强化班,睡觉。- F# Z% W1 O4 q4 D
因为我个人睡5-6小时白天也可以很有精神,所以这个安排很夸张,大家自己综合考量吧。
# Z% |0 s% `* s- y/ P: s+ e4 V% x下面是每科的复习经验
7 W6 c/ h; _7 B& R" j(一)政治(8.24号更新)
5 z/ j/ T9 x4 e3 G& b% K0 k9 l$ a四个月分三个复习阶段% Q! a% W* F' T3 F
第一阶段9月份-10月中旬,利用睡前看徐涛强化班2-3节课,然后上午做相应的一千题,上午政治最多花2小时,晚上有时候睡着了,就把落下的网课上午听。听强化班过程中看的是已经现成做好的笔记(某些机构出的徐涛强化班的笔记),自己几乎不做什么笔记,事实证明也不需要,对于只有4个月复习的我们,政治强化班的笔记是完全没必要做的,很浪费时间!笔记就看现成的,总结就看背诵手册的,这里再安利一下腿姐的背诵手册,总结的很到位,特别是关键词!
6 h) M5 X5 h- a: x3 j2 h做完一千题然后看答案批改,错了的忘了的都要先讲义上找到出处,看一遍这块知识点加深印象。6 x1 ]/ m# v& |: b; r
第二阶段, 10月下旬到11月底,10月下旬开始就开始背知识手册,背诵手册用的腿姐的。然后强烈推荐上腿姐的技巧班!!!!特别是对于我这种1000题连一遍都没做完的人来说,选择题感提升巨大,因为复习时间紧,我只听了选择题的技巧和少部分分析题技巧,建议有时间全听。(政治网课开2倍速,并且把政治网课当做放松手段,当啥时候累了想休息,就打开政治网课,不用动太多脑子,看一看跟着动笔写一写)。背诵手册我是按照遗忘曲线把未来几十天的背诵计划做成了Excel表,下图供大家参考,数字X.X是背诵手册目录章节,如果看不懂可以私信或评论问我。跟着这个来,把背诵手册翻旧翻黑,选择题就至少35分往上了。  M2 c! L# R5 F% X0 ?, X/ N
在每天背诵时,我会时不时去回顾一下对应背诵章节的1000题错题,如果还没写的我就会花时间写上(第一阶段基本写不完1000题)。这里再强调一下,1000题优先写马原和毛中特,至少保证这两门能全部写完。  j0 ], f2 v( m
* ?4 H) d; _" y2 o9 w4 p# Y  t0 H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2.jpg 5 `" o/ r. h8 l
第三阶段:11月底到考前9 v5 L: b( p) i4 p; H5 C& R
开始背时政,然后做模拟题,这两个任务优先级很高,这时候还没刷完1000题最好也别做了。模拟题刷题顺序:徐8,腿4,肖8,肖4。只刷选择题,我这样安排顺序的道理是,越往后的题目质量越高,越接近真题难度,徐8就相对比较难和刁,所以24套选择题从29分慢慢到45分左右,一路过来成就感满满,这种成就感对后期建立自信,舒缓压力,提供动力有巨大的帮助!2 d9 G. a" n* d3 H: U
选择题错了的地方都会去翻背诵手册或者精讲精练,把那一块及周围的知识再看一遍。需要提一下的是,这个阶段背诵手册就没有完全按照那个excel表来了,因为时间真的不够用了,第三阶段各个科目有优先级更高的任务。主要就是通过刷题然后查阅时顺便再背背。总之,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时时刻刻要记住去做效率更高,更容易让你多拿分的任务。
, G( g0 e1 N: b6 a( B. ?时政题错了就从肖秀荣的时政里找出处,没有就自己加到时政手册上。$ f4 `" f  l0 ~# ?; W! D
整个第三阶段,除了刷题背书,就是翻看和研究错题,这也是我主要的复习手段之一。这体现了我的一个复习思想,即在刷题量基本全覆盖考点的基础上,多花时间去研究错题与难点,而不是一味的继续增加刷题量。) X& ]/ I8 m+ ]" g  S4 n
最后15天,每天晚上10点图书馆关门后,找个能大声读书的地方,背肖4大题,我特别不喜欢用那种谐音记忆法,不推荐,但是也不推荐直接一字不漏的背肖4答案,很低效率!
/ D& f/ r+ ?2 n3 v我是用的一个机构的总结版(机构名称已经忘记),他主要就是提取了肖4答案的关键点,然后自己做了补充,并进行了大题方法上的总结和拓展一定要会拓展,肖神也是翻车过的,也不可能保证100%押对,所以理解大题的作答思路并且知道如何拓展是十分关键的,这样无论怎么考自己至少都有话可讲, a1 U6 u# @1 b
除了有话可讲,大题也是有答题模板的,这个如果自己把握不好的话,就快速简略的看看腿姐大题的技巧课,别占用太多时间,知道个模板和怎么用就行了。
: ]) w2 n3 r7 T0 l. V9 L政治大题的具体复习tips日后有时间更新
9 _( z$ v8 V" l7 w<hr/>总之政治是最好拿分的科目,我题目做的很少,70%的1000题和24套模拟选择,就没做过别的题了,主要就是背和理解。背熟了理解了,最后考试也是信手捏来。如果你按照这个过程来,你会跟我一样,二十分钟分钟写完选择题,然后大题文思泉涌,几乎写满,最后手写到酸,还剩下十几分钟检查选择题,最后自信满满开开心心的交卷。- r- F' E; `! U9 B
第一门考试顺了,你后面三门肯定更顺,相信自己。
( S" X" C% x/ {8 V3 w- }6 w<hr/>因为很多人问我一些资源,我统一回答一下,我去年买了一个百度云年费会员,加了一个资源共享群,因为资源很全,很多笔记网课都是直接从里面找的,如果你比较富有的话还是建议购买正版 (孩怕,不要骂孩子)
; u1 P( Z- F' y& k8 r1 j然后我翻了一下百度云,政治很多笔记是来自于一个叫《一烫》的公众号。如果你找不到今年徐涛强化课的笔记,不用其实也可以,自己拿着核心考案圈圈画画稍微补充,留个印象就好。政治重点在后面的刷题,背送手册和技巧班押题班上2 y& J# U- k. X- K/ v8 a5 K& B

: A( g5 s* L( i$ \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3.jpg
2 @9 ?" I6 \" G( D, _; J9 w8 h这里说明一下,考研资料我都已经都删除了,需要大家自己去找,这里我也只是提供一些找的途径,也没有打广告的意思,别骂了别骂了T T8 f' |' z& Z: X9 m: S2 ^6 n
<hr/>(二)数学(8.21更新)
; T- ?8 n2 N6 G+ b: E数学是门极其需要花费时间的功课,数学的性价比也是我四门学科里最低的(因为其他学科可以用少量时间提升大量分数),但是我并不想放弃数学,所以4个月数学至少占了总复习时间的40%。哪怕用了40%多的时间,我仍然觉得不够用,刷题量被迫降低到很少,如果再多给我一个月,我相信我数学还能再提10分。1 K8 _: u1 X+ v0 T1 \* t
切入正题,数学也分为三大复习阶段,第一阶段过一遍强化课,把知识从头到尾搞懂一遍。第二阶段是题型训练,就是按顺序刷题,把每一讲的题型都刷熟练。第三阶段就是真题模拟查漏补缺。
) s  L1 j, |: U: R0 C1 ?: n$ l重点来了!!!笔记特别重要!!!笔记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E1 T6 F4 A0 o) G1 ?, }, `
学会做笔记,是门很大的学问。一套适合自己且高效的记笔记的方法,是我数学快速拿分的唯一关键所在。因为时隔一年,我有些忘记,在最后面我会时不时补充分享一些我数学笔记的tips,以供参考。0 c. c- H! K8 [9 n/ w# G" r
第一阶段 9月初-10月初9 a9 F' K& a' ?6 d9 F7 p7 O0 B
大家第一阶段一般都是会过一遍教材或者知识点,但是时间有限,所以我只能直接通过强化课进行第一遍复习,高数上的张宇,线代上的李永乐,因为时间紧张且概率论相对简单,所以直接看讲义(讲义指考研讲师强化课所用教材,后面说的课后习题也都指讲义的课后习题),概率论看不懂的点再去专门看张宇怎么讲的。
' e2 X. Q6 O& A3 ]5 a0 E! S前面说过,刷网课是效率很低的学习方法,但是又不得不刷。每次我二倍速云里雾里的刷完了一讲课,感觉自己听懂了,一做题啥也不会,把讲义上的例题看答案听讲解弄懂后,我会去做讲义课后练习,基本就是错一大半。因此第一阶段我备受打击,怀疑自己,压力极大。如果你也在这个阶段,请你坚持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错过之后一定要搞懂,有必要的地方做好笔记或者单独总结。) D- E7 h$ A9 l; F% q/ u& j
第一阶段只有1个月,所以我讲义课后练习慢慢做的很少了,主要是就是反复吃透了例题,然后不太会的题型针对性的在基础660上和课后习题集找相应的题目做。
. H) @! D$ h0 j这一阶段我笔记踩过雷,就是盲目的抄书,还好我及时调整了过来。数学一的三本讲义其实已经进行了很详尽的整理,所以很多东西其实翻书就可以了,不用去抄下来,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比如常见的泰勒展开公式等。所以我买了如下的书签。3 j5 N; n3 M! L' h/ l: a
: C9 W; w' _0 c9 |, B' X3 F/ h! J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4.jpg
$ Z  ~" P% S) d* K9 j那三本讲义就是我的字典,我会把一些经常要翻要查阅的地方,用这个标记出来。) Q2 o! ]7 M0 p$ R" P0 B( z, j6 L
(当然,为了笔记的完整性有些地方也可以适当抄书,总之希望大家辩证的看待我的经验分享)
" o2 \" _3 q1 R! h& X0 \9 [第二阶段 10月初-11月中旬( _5 f4 v. c1 q8 O" j
这一阶段就是大量刷题,说是大量,但我真的刷的好少,因为时间根本不够用。我以为我能刷完课后练习,基础660,张宇1000题,闭关修炼。结果后两者到现在都是几乎全新,进度只能达到计划的60%程度。说到基础660,我强推这本题集,虽然名为基础,但是涵盖了大量题型,有难有易,对我这种习惯做笔记进行题型归纳总结的人来说,再适合不过。我还买了基础660的打卡记录本(现在好像叫通关手册),按照它的提示进行打卡,大家也一定要按要求打卡,特别高效。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训练的地方。
% X/ Q# D8 K8 c; f' S! C* A刷题顺序整体是按照高数线代概率论的讲义顺序进行,高数主要刷基础660、课后题且研读例题。线代做李永乐讲义的例题和每章节课后题(线代真的一本讲义就够了)。概率论做张宇讲义的例题和课后习题。我也不是一味的按顺序来,主要根据自己掌握程度,针对性的刷,所以一些掌握了的题型我可能会不做,不熟练的题型除了做660上的,我还会去其他题集里面找(如张宇1000题,闭关修炼)。这种刷题方式也是迎合了我做笔记的习惯,后续笔记部分我还会讲到。  i- u7 H* q' H! P( q$ {6 B3 z
这个阶段也是我笔记本大量进行补充的阶段,这也体现了我笔记的一个思路,以题目为主,知识点为辅。题型的分类归纳分析总结,是最重要的。, ?1 |9 d, r$ \5 V9 h& W
第三阶段  11月中旬到考前. P2 C& l9 b8 D! ]! L5 K
这个阶段我开始真题模拟了,刷真题在此阶段是我优先级最高的任务,所以这之前我没刷完的660和课后习题都通通没做了。真题模拟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查漏补缺,你第二阶段还没掌握的题型和知识点必须在这里通通拿下!% H! N2 Q0 S( [( s- Q6 t6 U
特别是真题的大题,前面两阶段,高数做的大题不多,所以刚开始做真题时,一定要在真题大题上下足功夫。3 q" \) a- O- _# A$ Q7 ]: H
真题模拟最好要按考试要求来做,给自己预留好三个小时,准备好草稿纸,并严肃面对这次模拟,没特殊情况不要打断,碰到难题不要因畏惧而中途翻书或者放弃不写。做完之后立马趁热打铁,给自己批改,批改标准也是尽量从严,标注上花费时间和分数。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一是适应考试节奏,二是很多问题只有在考试状态下才容易暴露出来。' s3 d0 b  ^+ d. H7 ~( n
关于做真题的顺序,我并不推荐从过早的年份开始线性刷。我当时买了2000之后的所有真题,刷了2000-2004的后,发现这些年份过早的真题,题型简单,体量少,题型也和现在有一些出入,所以作用相对没那么大。因为那会觉得一个月时间,可能刷不完21套真题,所以我去百度了李永乐推荐的刷题顺序:2011、2012、2010、2013、2009、2014、2008、2015、2007、2016、2006、2017、2005、2018、2019。其实个人觉得刷题顺序影响不大,只要你能确保近10年的有时间用心做完就行。如果你基础不太行,那从2000开始刷也可以,这些年的题都相对基础。5 J7 w: d8 }7 `6 t4 Q  j, K, ?7 y
真题模拟我不会检查,所以一般2小时多就能做完,毕竟整段的三小时确实很消耗体力,而且考试后的批改和总结更是要花上很多时间。当慢慢适应这种节奏之后,我有时候也没有那么严格。为了节省时间,一些我认为我掌握了的题和一些意义不大的题我就开始跳过了。' z- o; J  c  X. s- K  k: x7 M
重点来了,每套真题模拟完后进行总结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我准备了很多A4纸和书夹,每套真题刷完,对完答案,我就会在A4纸上开始总结。总结的内容有很多,一般是按题号顺序,错题、好题和不熟练题都是我总结里要涉及的题目。下面是我真题总结的一些经验分享。
- ~2 s  \! K8 j1.粗心的题我会写到第一张A4纸的最前面,因为粗心是我数学的毕生之敌。我会写出粗心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粗心,对于多次粗心的地方我甚至会把字体放大个十倍,并内心责骂自己一把傻逼。把这些都写下来,绝不是多此一举,很多时候我们粗心,对了答案觉得自己会,就过去了,没放在心上,结果接二连三的犯。这样做可以在一两次粗心后就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每当碰到类似题,会瞬间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容易粗心,切身体会,实用且高效。
. Z. u2 e9 r" W2 g2.对于因知识点遗忘导致的不会做的题,就要在总结时去翻看讲义和原来的笔记,并重新认真的做一遍,做完之后再仔细看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所以这种题我在批改时一般给自己0分或者1-2分,然后不看解题过程。在总结有时候就是标注出“自己是因为什么知识点忘记而导致的错误”这句话,有时候会再进行一次详细的梳理归纳,自己视自己情况而定吧。如果有时间可以再刷几道相关知识点的题目,或者翻翻做过的题和错过的题。  I7 a4 `+ P2 m( P  ]7 x1 i
3.对于一些新的题型,新的解题思路。我一般会将解题思路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遍,然后找找各种题集里有没有这类题。8 L: ]% G+ a+ i( G
总之我的这些真题总结没有一个刻板的规则,全都是凭自我感觉进行,我觉得问题不大的地方一两句话带过以做提醒,对于我认为重要的地方或者自己领悟的一些方法,我会不惜两三张A4纸进行总结分析。甚至某一道题目的总结,我会发散到整个章节以及各类题型。7 }4 j6 G1 z: u" E/ l% x4 v* h' k
所以大家也没必要完全按照我的方法进行复刻,主要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笔记风格。
. j5 e* Q" `1 u最后考前一周就是开始稍微放松一点了,真题也基本刷完,没刷完的那几套也不打算做了。最后一周,就是反复看笔记看总结看错题,然后刷了李林预测卷以保持手感。* h( ^4 @5 E+ E0 A/ k2 {8 A
因为我后期刷的真题和李林预测卷分数都保持在125-142分,最后考试分128也落在这个范围里,所以真题和预测卷是很具备参考价值的。& _0 I% v7 A; f
祝你考研数学顺利!
& y* m. B( e3 k7 i1 ?$ ?  ~8 b  g! v3 w3 I2 t8 A% L
<hr/>(以下是一些笔记方法回忆,想到什么说什么,可能比较杂乱)& K& q6 c0 d+ c( B% ]0 Y' X, x  I. z
如之前讲到的,知识点总结只占了我笔记不到1/3,2/3都是题型的总结,比如求极限,求极限的题目做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题都是相类似的,我会把他们在笔记本上归纳分类,然后自己进行解法上的总结,好比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辅的作者。笔记我也经常翻阅,碰到新的题型后并不断更新,每次更新可能都会再翻阅一次。碰到好的题目,不会的题目,经常错的题目我也会加入到之前的题型归纳中。所以题目虽做的不多,但是只要做过一两遍,就会烂熟于心。5 i% D' ?7 t" K( }) ]6 e% r( k5 {
这种题型归纳在我的高数笔记中特别常见,也特别有效,对于微分积分这种难点,有时候把题目放在一块进行归纳分析后,你会一种大彻大悟的成就感。题感也油然而生,对一些很难的概念也会了解的更加深入。比如,关于“连续,可微,可导,导函数连续巴拉巴拉”那一块,其实你可以把多元的和一元的结合在一起来总结和做题,从而能更好理解它们之间的条件关系和证明方法。
( `- T* N9 A$ V+ ]$ G9 b再举个例子,就是我应对数学一的积分的笔记思路。我记得数学一的积分多达9种,并且后面几讲那些高级积分,求解过程经常涉及积分之间的转换。因此特别容易糊涂,难记。所以在第三阶段,我用A4纸对试卷进行总结时,我对积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在了一张纸上
, B) i; x' n% u7 q; o& O5 z3 }) `
( \+ J9 {! t3 e! ?, w 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算迟吗?-5.jpg ; z: d+ G0 _& ^" }/ c* E' k
每根箭头都表示了某种积分到某种积分的转换,每个积分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方式进行转换等相关说明都写了出来,用红笔绿笔标出了一些关键点易错点,有些地方也注明了相关例题的题号(在知识点总结上注明相关题号是我用的很多的一个笔记方法),因为很多简写和符号,所以可能只能我自己看懂。自从做了这个以后,我积分大题基本拿下。( F3 G$ m4 F3 y  h5 v# ]" X
再讲讲线代的笔记,线代题型相对高数更加固定,但是想要真正拿捏线代,一定要搞清楚原理。因为大学线代基础好,所以我学习线代不仅限于考研讲义,还回归了教材(同济版)。这些讲义往往只告诉你结论,然后教你怎么用,却不会告诉你这个结论或者这个定理的证法,但是教材都会告诉你。李永乐讲义上绝大多数定理我都通过翻看教材和百度,进行了证明,并且自己独到的写了几页的定理证明链的笔记,意思是某些定理可以推导出其他定理,然后依次类推,这些定理会形成一些具有逻辑的定理链条。通过这些链条,对线代繁多的定理进行了梳理,再通过一定量的刷题,来补充丰富这些链条,这样就可以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这些定理了。(无奈毕业后这些笔记我都扔了,都是心血,留着也是纪念,想来可惜)+ V7 [7 r; j' u" z0 d
关于概率论笔记我做的比较杂且少,主要难点还是关于期望方差那几章,这几章如果只做做题看看答案,不深究不思考,其实很容易出现理解漏洞,建议刚开始做题时就要抱着刨根问底的心态去做,一些公式能证的尽量去研究一下怎么证明,特别是后面几章。然后得出来的结论和心得及时记下来。3 T) A2 k2 D4 \7 I& g
说到刨根问底,其实我不得不感谢我的一位高三同学,因为他数学特别牛逼,他同我一样考研。所以我经常和他线上探讨考研数学问题。所以如果你能找到一位数学能力好的研友,是件帮助很大的事情。线下最好,因为我是在一所普通211,身边研友数学能力一般(好的可能我不认识或者都保研了),所以只能同线上的研友讨论,深感不便。! G( C) j2 R9 [6 Z' L
不过需要注意的事,问问题频率不要太高,一定要自己思考透彻,明确目标,提高问题水平后再去讨论。不然研友也容易反感,毕竟大家都时间紧张。
0 p' v6 h0 o% Y$ a6 E(三)英语
9 I3 [% z, V8 t5 Y" ]考研英语,特别是英语二,在我看来是比较容易短时间内冲分的科目。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基础,四级495分 六级473分(还是考研那个月过得 ),英语水平很一般,语感也偏差。如果你跟我差不多水平,那你大可放心,花点功夫英语二上80分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V1 z2 k3 q3 {8 x+ V1 ~( P
英语我没有细分阶段,因为英语和其他学科不太相同,主要是扎扎实实一步步来。下面分享一下我英语的学习经验。! V5 d) D$ l! e3 n8 i/ H- b& c
1.首先,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背单词!!!/ f7 X- Q  ?/ L% ~' f$ g
考研英语就是考阅读,文字量巨大,这也是比较符合道理的,研究生主要用英语的地方就是翻阅文献。单词背熟了,考研英语肯定不会差。1 M6 J1 l) b4 \- b
如果你词汇量跟我一样还停留在高中水平,其实也还是可以背完的。但是你得做好一天几乎没有多少时间休息的准备。
+ B8 |( _9 a$ o首先我购买了恋恋有词,就是新东方绿色的那本,然后手机软件用的墨墨背单词。因为墨墨的记忆算法我觉得是比较好的,不推荐用百词斩,考试可没有图片。墨墨背单词还有个好处就是它有恋恋有词的词汇本,不光是恋恋有词,市面上比较火的词汇本它都有,所以很适合实体书和软件同步背诵,缺点是收费,不过也不是特别贵,真不想花钱还有破解版。& s" D* n5 S3 u
在图书馆时,我每天会抽10几分钟来背诵恋恋有词实体书,这个背诵时间和时长都很随意,随便插入到某个学习缝隙中就好,但是也不要太短,我一般至少10分钟。到后期慢慢就不用实体书了,所以我的实体书特别干净。
8 D, }- }# l+ D! J我主要背单词的时间来自于软件,每天定的背诵量是500-600个,如果你词汇量跟我一样比较低,那你也必须达到这个量。这500-600的背诵量是新词加旧词的和,墨墨会自动规划每天背多少新词和复习什么旧词。我的背诵方法是快速扫描式,一个单词不会停留太久,如实反馈给app是记得还是不记得。500-600的量总共花费90分钟左右,具体看个人的记忆力。3 V5 m! ^; w* J8 V- S7 `# }
这90分钟背诵时间怎么来?刷牙,走路,吃饭,任何我平时刷b站知乎的时间,都变成了我看墨墨的时间。利用尽可能多碎片时间来背,把墨墨放在底部导航栏,每当想打开娱乐软件的时候,就要告诉自己,这个时间我应该背单词。一开始500-600可能会比较困难,可以从300慢慢加,适应了这个节奏后,一天600个其实不那么困难,我最高的一天背了800个。但是一定要在两周之内加到600个。如果白天没背完,那就睡前尽可能的把没背完的背了。
& [  n+ k+ f! C& O9 |* ?2.题型训练) f* b/ J* J4 j+ q
我花了大段文字介绍背单词,是因为单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当单词熟了,题型训练其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所以我是不推荐英语一开始就无脑刷大量网课的。/ k' T( T: p- R/ N
我从9月初开始复习,英语就是直接刷真题,买了张剑英语二的所有真题。我这4个月也基本只做了这十几套真题。我不刷其他的题的原因有二:1.十几套真题差不多够了,况且只有四个月,我每天安排的英语复习时间也不多。2.英语出题人的出题思维、角度和习惯是不一样的,与其花时间去做其他机构的题目,不如把真题里错的或者还不太理解的题和文章,再研究上几遍。+ z  G& X* C! O( E
但是如果你时间有多,或者英语比较薄弱,那还是建议多刷一些题目的。
. G4 e* F) ?( m7 i5 m- K如果你想借鉴我的想法,那你一定要买张剑黄皮的真题,他那个答案写的很好,对琢磨真题出题人的出题习惯有很大帮助。- _7 U% }! |) }, U+ P
我初期上过唐迟的阅读课程,具体是哪个课程不记得了,主要讲阅读技巧,只有几堂,有一些作用。关于英语长难句的课程,个人觉得如果你语法基础还可以,就没必要花时间去听了,自己就可以分析出来,偶尔分析不出来的长难句,黄皮答案也会有讲解。0 L/ z  K) k8 f& Y
初期刷题也是偏零散,不会整套的卡时间的去刷,主要是偏重阅读。对答案时一定要把文章读懂,看懂每一条长难句和语意,不会的单词去查并用有色笔标注好。对于实在无法理解的题,我会去看唐迟的往年真题讲解,定位到那道题目上。& F  d/ b% a( U3 s! \, g, L
中期开始整套的刷题,限制时间,但是不刷作文。我是10月底开始看作文的,所以这之前我都没写作文。每套卷子刷完,我会标明总耗时,每道大题我也会标注耗时。对完答案后给自己按严格标准打分,作文没写就先算17分。其实英语二的作文上20分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如果悟性不是太差。1 h2 o* P! C9 _& b
题目刷多了,你慢慢了解自己薄弱的题型是什么,然后再专门去看网课。比如我翻译觉得没太大把握,所以我专门去找了翻译的课程,我找的是宋逸轩的,翻译就6节,也不耗时间。总之我找网课的标准就是,课时不要太多并且要精炼。# w! S: b% O/ E
新题型和完型我一般错的少,那会没找网课,就翻看了一些知乎网友的技巧分享,权且当做阅读来做了。完型除了考阅读能力还涉及到个人词汇量,固定搭配和一定的语法,所以完型如果错的比较多的话建议多花点时间背单词,平时阅读碰到的不会的单词词组也一定要做好笔记。然后恋恋有词也有黄皮的考研词组,如果总是错在固定搭配上词组上,那可以抽空背一下,如果错的不多,还是尽量别背了,因为我四个月背完单词都比较吃力。9 `# x6 Y% T/ u  C# j8 G# o4 p
10月底11月初开始准备作文,作文也是我英语主要做笔记的地方。作文跟着刘晓艳的课,并记下了详细的笔记。她的课英一英二都可以看,我主要是借鉴了她的作文思维和部分素材,我并不是完全按照她的思路去写作的。
% i8 X3 ?& L2 W7 A4 D因为现在模板泛滥,所以我不推荐大家生硬的填词套模板。下面我分享一下我英语二的作文准备思路。$ H& d8 `+ O3 k+ \- p
作文准备主要依托于自己的笔记,其他的资料也只是借鉴作用,自己会提取一些有用的模板和语料(语言材料,就是一些好用的句式,高级词语或者现成的句子等)放入笔记中。关于作文资料,推荐找一个较为冷门的(我咸鱼网购的,最后在这些资料中看中了顾不得学长的英语二作文资料)4 Y* c# w) g  ^8 C; b! g0 `* n
除了刘晓艳的课程笔记,自己的笔记主要根据段落进行划分,比如第一段部分,先准备两套模板,然后各种我觉得可以用在第一段的语料也放在这里。这些语料可以灵活的去替换模板里的句子或词。第二第三段没有第一段那样固定的模板,而是只有写作思路(就是大致要写一些什么东西),这两段主要就是看自己如何灵活运用积累的语料了,语料来源很多,除了顾不得学长的资料和课程,有时候在阅读和参考作文中,我觉得一些句式和句子很通用又高级,我就会抄下来。各种句式和句子我会根据通用性和高级程度打一个分,分越高的我越优先记忆。因为我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素材积累不像大佬那么多,所以写作时,我会先想那些高分句式能不能用,能用的话,再用这个句式去造句,使内容和逻辑符合文章。如果你比较强,你可以先想好逻辑和内容,然后再去找一些能适配的高分句式,这样作文整体逻辑会更流畅。. C0 [: j: D) ?1 j$ f: Z. |
除了分三段的笔记,还补充了一些单词的替换,单词其实不光可以用单词替换,也可以用一些句式来替换,灵活用一些从句,使文章显得更高级又自然。具体我也无法讲的太清楚,因为差不多忘了,总之,平时对好词好句一定要敏感,碰到了一定要随时记下来,还可以自己改编一下使其能更通用。
2 ^8 h) x5 X; ~! i跟着这个来,英语作文分数肯定不会低的。
; {) J* T8 D9 D+ R* L6 H6 C(8.30号更)
" i. p% C6 [* A( S( T6 ?- R. B谈到英语作文,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字迹,因为高中练过衡水体,所以考研复习就没花太多时间练习字体,主要是平时做笔记和写作时,有意识的去把字写的尽量工整。! S3 x7 c8 k: ^( O% D, Q+ C% @& o( t
如果你的字迹还不如很好看的话,建议可以买一本衡水体字帖,不用刻意练太多,毕竟时间不够用。模仿它26个字母大小写的写法,在平时记笔记和写作的时候进行练习即可。/ I; F" l# E$ O7 B
综上,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特质。1.字迹工整不狂野,尽可能少的划痕,舒适即可。2.没有明显的拼写和语法错误。3.用词和句式丰富,能体现考生好的词汇量和语法功底,4.没有明显的套模板痕迹。5.没有生硬的内容与逻辑,即流畅感,而不是句式的生硬拼凑。
1 o3 d" V# k8 O  f+ a1 [2 }如何让作文去模板化,大家可以参考黄皮的参考作文,那些作文真的很惊艳我,各种句式词语都在我认知范围内,但我却难写出这样的作文,就是因为自己不会灵活运用,只会套用现成的句式句子。但是通过学习并借鉴他们的一些思路,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显得更加高级,这些是上网课查资料很难学到的。
+ u2 c% z) g# Q9 q6 E
9 ~3 r1 E* j# D% N/ v' c! c( O/ Z  u& y) g
(四)专业课(关于我的舍弃策略)& r# Y3 M0 B+ F* O1 |+ v- B  R& T
华科不考834了,834那会也是个神秘学科,考纲就是教材目录,真题只有回忆,所以没法像其他科目一样具体细致地安排复习,又因为考的简单,所以我也基本没花太多时间,就不提供学习方法了,不过如果当初我是考408的话,我估计复习不过来了,总分可能只会有360左右。这里也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只有4个月时间复习考研,建议别选那种考的又多又难的科目,因为和提早复习的竞争者相比落后过多,四个月难以缩短差距,当然学霸除外。
* L. l2 x+ {" G, F% f<hr/>(9.1)因为有很多同学问我专业课的复习方法,我就简单的分享一下我的复习过程吧(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因为专业课大家都不相同,就算科目相同,华科834的考试风格可能也与你们的有些出入,大家谨慎参考。4 ^( ?% \  @+ z2 H( l, \
首先,我将专业课的复习过程也分为了三轮,其实就是过三遍知识点,只是每轮方式上有所区别。5 V1 y, }* n& W; g  C5 k0 `
我先根据淘宝网购的真题资料和跟直系学长学姐的探讨内容,来分析出专业课的大概重点,从而开始制定复习计划。因为往年真题考的比较简单,且834属于只要看懂并记住了知识点,一般题目就会做了(与数学大不相同),所以我的复习侧重点在于识记上。这里体现的思想是:一定要根据真题来制定复习计划,特别是学校自主命题的科目
7 B1 f( A) P3 H- |8 I第一阶段  9月初-10月初
+ J! S- Y+ B. s9 j' y( H; `数据结构部分主要是将天勤(讲义名称)全部过了一遍,没上网课,只看书并做课后选择题。不上网课的原因是我数据结构基础较好,都能看懂,只做选择题是因为天勤的大题题型是按408来的,与834出入较大。
$ ?! f. S. Z5 |- j计算机网络则是过了一遍考纲指定教材,然后做了一点王道上的题目。
& W; k0 Z4 E3 G1 F* h: |与其他科目不同,第一阶段是我大量做笔记的阶段。这里笔记的意义也有点不一样。前面讲到我专业课复习侧重点在于识记,所以我的目标只是理解并记住知识点就好,题目在我看来是次要的。因此笔记除了基本的整理归纳,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默写式的抄写来记住这些知识点。当然这里默写也不仅是抄书,更多时候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知识点。最后这本笔记相当于一本精简版的讲义,也是后面几轮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 x% |( M+ m9 b  X
数据结构的算法代码,天勤上的比较杂,且天勤主要针对零基础考生,用的c语言。我是根据834重点自己在笔记本上默写了相应代码,并在觉得有必要的地方进行了改写。改写的原因是因为我习惯于用c++,且天勤有一些算法为了直白而不够简洁。# V* ~' L! O2 b3 n
第二第三阶段就很类似了,主要是从头到尾再过一遍讲义或者教材,只是会更快并主要结合笔记,重点在于刷题上,并将刷题时碰到的一些陌生知识点补充在笔记上。 这两个阶段也开始有意识的去背诵知识点了,确保自己没有记忆疏漏。" T* e- T; u( c7 x
后续如果还有什么想法我再继续补充。9 j9 {6 r5 A3 a2 Z1 o
整个考研复习过程我是做了舍弃的,而专业课就是那个受害者,我基本上只保证了基础百分百地掌握,而没有更多拓展性的刷题。特别是算法,因为考试的算法肯定是各种变形,这些都是需要靠刷题去提升的。但是保证了基础,专业课也没有因此太拖后腿(115分,失分点基本都在拓展知识和算法代码上),用较少的时间拿到了该拿的分数,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2 B* \) M8 S( p1 T
我舍弃专业课的原因已在第一段进行了说明,而你如何舍弃并把握哪些重点,需要你自己去做出权衡,对大部分人来说,贸然地舍弃专业课其实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占了150分,而这150分相比数学应该更容易拿到。) l- N8 F- B' t/ ^6 }% C  j  T4 x

& k2 j! [1 \  M# k4 T- |1 K2 R<hr/>9月9日 写在最后的话4 z! O( Y0 u. O
我感到很庆幸,自己第一次认真写的经验贴能鼓舞到这么多人。但同时,我也感到很担忧,我怕我的鼓励让各位同学没有意识到9月开始复习的情况的紧迫性。4 O" @- U# J6 J/ E& ^5 C
正如我整篇回答的第一句话所说,9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完全来得及,但来得及不等于考的上,只代表有希望,而希望大不大则取决于自身。我身边不乏三四个月上岸的同学,而复习半年一年却落榜的也大有人在。* O" f* p3 G* ~) i+ h
说到底,考研想上岸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决心,特别是9月才准备考研。这个时候开始准备的人大部分和我之前一样,不太重视考研或是较松散,心里有想法却总是不付诸100%行动,挤牙膏式的学习只会又累又看不到成果。希望同学在看到我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背后花费的时间(14h+每天)、必须上岸的决心和坚持不放弃敢于突破舒适圈的心态。学习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克服自己松散求安逸的学习心态,是上岸的基本前提。
; c" E+ u9 S4 {& |7 X: D; T如果你能做到了上述这些,就大胆自信的向前冲吧,多的是给你泄气的人和观点,但你不试试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9 `& ~. v1 ?1 `9 s) W5 c最后,祝你们考研顺利,上岸了记得来给我道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