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落草前是个什么样的人0 D2 g4 \8 }- E3 X H
$ N3 }$ h9 B% L% T; I
详细叙说武松恐怖的人生经历,潘金莲是个异常关键的点。
# \: {1 V. i( o. |4 C0 R
: d% V' l4 h+ C2 v! P1 Q武松落草前一定是施耐庵最喜欢的人。这点很容易判断,在百二回本的“水浒全传”中,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至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大回合,都是以武松为主角叙述故事,宋江、柴进、施恩、张青、孙二娘统统都是配角,这在整本“水浒”中绝无仅有,武松是唯一一个占用了将近1/10篇幅重点描写的好汉。若放在百回本中已是1/10,放在金圣叹的七十回本中就是惊人的1/7了(三种版本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均不变)。除了施耐庵太喜欢他之外,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
) j# b K- u3 h/ ]' [1 K2 y4 V- K武松也端的争气。十回合内,处处高潮迭起,章章血雨腥风,精彩绝伦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众看官无不读的心惊肉跳拍案叫绝。且不说景阳冈打虎,醉踢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单一个灵堂前怒杀潘金莲,狮子楼刀斩西门庆,就让看官们热血沸腾大呼过瘾。每一幕每一段,都是经典中的经典,百姓们耳熟能详茶余饭后的谈资,历经数百年未见衰退,反而愈演愈烈。3 W' i6 B$ m! Q( c1 e
可是,施耐庵为什么如此喜欢排名第十四位的天伤星行者武松呢?武松真的是人们眼中那位“当地格挡当地格挡,山东好汉武二郎”吗?
2 C( C% t, N: \: L我们来仔细看看。( X6 G, i8 u3 W: w) { `
武松不但是施耐庵最喜欢的人,也是梁山好汉中出场最特殊的人。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流窜到开设“和平饭店”的柴进家,晚上喝酒想躲一杯,出去净手的路上,“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挡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宋江没看见,一脚踩上去“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子起身就要修理宋江,被柴进拦住,双方一番介绍,“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也”。/ b) v m+ R4 W) m
堂堂好汉武二郎竟然是以一个寄人篱下、无处歇息、落魄病汉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前!若不是从小闻听武松事迹,谁能想到此人今后会做出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大事。各位可以想想九纹龙、花和尚、豹子头、霹雳火、美髯公、小李广等人出场时的情景,比武松强的不是一丁半点。这分明是个不入流的小混混,否则柴大官人怎可能让他睡在廊下。要知道,在柴大官人眼中,好汉也是分着三六九等的。
2 U" y2 Z _ \7 @1 X- V, v) A G柴进看不上眼,耐不住宋江喜欢,“携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后堂席上......当夜饮至三更,酒罢,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轩下做一处安歇......宋江每日带挚他一处饮酒相陪。”武松之前的雷横朱仝是宋江的同事,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日鼠“劫持生辰纲”前压根都没见过宋江。所以,毫不客气的说,武松是宋江收服的第一个心腹小弟!当最低微的小混混碰上了今后的梁山真龙,可想而知将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武松的出场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真不一般呢。- |& H. k O, Q! W3 h8 j9 U
武松和宋江在柴进庄分手后,碰见了第一个BOSS,景阳冈大虫。过程不必细说,和电视上演的一样,十八碗酒之后,暴揍大虫,成就威名。
4 z! X! e, B$ g' M# n+ V第一个问题:刚才还是“小混混”,怎么突然间瞬间暴走,独自击杀一只官府都左右不了的大虫?
4 T6 @" w9 I+ e* o看上去解释不清,其实作者写的很明白,前提是先喝了“十八碗酒”,不喝这酒,断然杀不了,喝了咱的酒,别说大虫,赵官家也敢拉下马。这不是胡诌,后面替金眼彪施恩打蒋门神的时候,武松亲口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份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了这只大虫。”
( U6 w8 \; y9 |3 a原来是“酒壮怂人胆”,还是个小混混。想想也是,清醒人谁干这傻事,找猛虎单挑,赤手空拳不带刀,就靠一条哨棒。李逵杀四虎可是带的朴刀啊。为什么醉打蒋门神,除了壮胆,跟出拳有力挨打不疼估计也有关系。十八碗酒就是十八分本事,酒就是催化剂,就是菠菜,武松是北宋年间的大力水手。但是不得不承认,武松这孩子是真有劲儿。
: Z. _" L. O! E在不经意之间,小混混变成了武都头。注意,景阳冈在阳谷县,武松是阳谷县的武都头,不是老家清河县的武都头,这个时候他还没回清河县,而且永远也回不去了。武松在柴进庄上曾说“投奔大官人处躲避灾难,今已一年有余,正欲回乡去寻哥哥,”后来认识宋江十数日后,“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等到成为阳谷县的武都头后,“自此上官见爱,乡里闻名。又过了三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闲,走出县前来闲玩。只听得背后一个人叫声:武都头,你今日发迹了,如何不看觑我则个?武松回过头来看了,叫声:阿也!你却如何在这里?”
. a2 r2 G8 R b; L8 l E8 O当官之后,有闲心去县前闲玩,却再无回乡看望哥哥的念头。若不是武大阴差阳错也流落到阳谷县,何时相见还真是个问题。武大埋怨武二发迹了也不知道去看他,武二发现武大就在身后惊讶不已,嘴上说的好听,但是行动才是最诚实的。看武大说“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给我?”合着在柴进庄上一年多,连封家书都没有,那嘴上念叨的回乡看望哥哥,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真心的。
* x: }: j# u/ x. r& }( f9 s第二个问题,作者完全可以把景阳冈设定在清河县,为什么多此一举写在阳谷县呢?(千万别说清河县没景阳冈)1 h7 h/ A% R0 @, d% H2 R
目前看,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婉转的告诉大众,放在清河县武松一定会立刻去看望哥哥(因为武松知道武大一定会知道他回来),放在阳谷县武松不会立刻去看望哥哥(因为武松知道武大不一定会知道他回来),武松当了官只把闲玩放在心上,可见他对兄弟感情看的并未像他说的那么深厚。不但是个小混混,还是个自私自利的小混混,和打虎英雄的形象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在作者眼里,跟大众眼里的武松,根本不是一个人。9 K3 B3 M" g* [% n1 z3 U2 F& `
重头戏来了,碰见武大后,武松遇见了生平第一个女人---嫂嫂潘金莲(按小说中说是第一个)。随后围绕这个女人发生的故事,让大众认为武松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汉。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8 g0 o0 E7 s9 L5 e, G- J" p第三个问题:武松对潘金莲究竟动没动过心?; l* n& d. H4 G% p3 D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武松对女人是什么态度?“水浒”中的好汉,真有“不好女色”的变态,比如李逵。武松一辈子没有搞过对象,没有结婚生子,而且是以“行者头陀”的身份行走江湖,最后断臂遁入空门,在六合寺出家。在大众的印象中,武松是“不近女色”的好汉。注意,“不好女色”和“不近女色”可不是一个概念。武松的确没有近过女色,但是武松绝不是“不好女色”。3 k0 h1 p! s" M- O k% i+ F* N
醉打蒋门神后,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挑选了一个叫玉兰的养娘,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武松起身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妄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再次劝让后,武松没有说话。# w6 h& \ A G/ u
武松回的是“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因为“量小人何者之人”,所以恩相指婚对我来说太隆重了,不敢当啊。这里一丁点不愿娶妻的味道都没有,只是担心门户不当而已。若是门当户对让王婆做媒,武松是一定会娶妻的。况且武松后来再没说过拒绝的话,能不能理解成不否定就是肯定呢。一个会娶妻的男人,能说“不好女色”吗?一个“好女色”的男人面对如花似玉的潘金莲,会有什么想法呢?. E% m* d; ]7 P7 c! Z1 I' Q- s
很遗憾,武松的心理活动,作者没有明确描述,但是有些许细节,值得商榷。先肯定一点,潘金莲对武松是一见钟情,刚看见就心想“武松与他是嫡亲一母兄弟,他又生得这般长大。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据着武松,大虫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气力。说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来我家里住?不想这段姻缘却在这里!”说的一清二楚,潘金莲是冲着一段“姻缘”去的,端的是一位敢爱敢恨冲破人伦的奇女子。/ G1 ^6 [- I+ z3 O' k* [( L* K
妇人道:“那等人伏侍叔叔,怎地顾管得到。何不搬来一家里住?早晚要些汤水吃时,奴家亲自安排与叔叔吃”,武松道:“深谢嫂嫂......今晚有些行李便取了来。”头次见面,晚上就搬过来同住。那会还“县前闲玩”,顾不得回乡看望哥哥,这会感情升华的有些忒快。元芳,你怎么看?
9 s- d! @ Q/ V- l9 _8 B0 e那妇人道:“叔叔,画了卯,早些个归来吃饭,休去别处吃。”武松道:“便来也。”这可是第二天啊,大兄弟,就这么轻车熟路了。
! ]! f% Q0 |3 B过了数日,武松取出一匹彩色段子与嫂嫂做衣裳。那妇人笑嘻嘻道:“叔叔,如何使得!既然叔叔把与奴家,不敢推辞,只得接了。”请问,一个男人给别人媳妇买衣服,这个男人存着什么想法?这个别人如果知道,又会有什么想法?
6 \" `% y& c0 A+ C) w; B& a! A武大被这妇人赶出去做买卖,央及间壁王婆买下些酒肉之类,去武松房里簇了一盆炭火,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诸位且看金莲如何撩斗武松,武松又有什么反应。; Z6 L" M3 H" f; F
那妇人把前门上了拴,后门也关了,却搬些按酒果品菜蔬,入武松房里来摆在桌子上。那妇人拿盏酒,擎在手里。看着武松道:“叔叔,满饮此杯。”武松接过手去,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武松道:“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妇人接过酒来吃了,却拿注子再斟酒来,放在武松面前,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 a& j& k: X0 D孤男寡女,大门紧闭,吃酒在武松屋内,头杯酒武松不但“满饮此杯”,面对金莲的“成双杯儿”,“接来又一饮而尽”,俩人你一杯来我一杯,“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我的天,谁敢说这一幕不是互相调情?搁21世纪,随便俩个年纪相当的青年男女照此来一番,请问,你怎么看?那会可是北宋年间啊。" O. {! V- o3 Y. y' _
所以,潘金莲喜欢武松是真,武松对潘金莲动心也不假。
7 u- S. W$ e/ H7 n: b' u- j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 D& {2 {; G+ P' n k且听下回分解!(上)篇完: Y* a4 b0 D5 x; [
# b4 p% M" Y! C& j' O如若喜欢,请关注我的知乎专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