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和听说过的玩法,有以下几种:
! S& |' Y! e C8 a9 n" K1.
) q' w" @1 \) S$ E: u- _0 K. j头部大主播的保价协议。1 V6 a& g) i) h* I
头部主播,人家做的不是单一哪个产品,人家做的是流量和IP,而且因为他们业已成名,所以是有资本去跟供货方掰手腕的。; E3 h# O6 I8 v6 Z; ?/ q
这类全网最低价一般来说,在特定时间段内,比如三个月全网最低价,是真的。
+ u/ h J) R; D# A4 R, A头部主播对接大品牌是有强力议价权的,而品牌方有时候确实不赚钱,但是赔本也得赚吆喝,他们要的是主播的流量,所以哪怕小赔,也乐意让主播带货,权当给了广告费了。
. |# {" Y" y( L1 H9 R; W8 ~8 n还有一部分大品牌走的是倾销策略。$ o2 M0 Q: x m* V7 z
比如电子产品,按照厂商排期下一代产品马上上线,本代产品就得清库存否则以后全都常住在库房里了。
3 H5 a J1 M T) Y0 M& m那就找个主播,3000的产品,全网最低卖2500,能出多少是多少。8 D& v6 b( J9 f: M- k2 L ~
等保价协议期满,新产品上市,则上一代产品原价3000,现在2000买到都有可能。
* U+ G7 l! W; E8 H但无论怎么说,大主播大品牌的全网最低,可以信,因为他们做的都是长久生意不会跑路。
% i4 X$ o% I9 Z$ p: e2.
; `1 x! C n& i: E# q# @用全网最低价来模糊产品分级概念。
; P5 |3 W, a: X- k6 [9 v现在快到吃螃蟹的时候了,会有一些直播间里边卖所谓全网最低的大闸蟹,一看价钱确实便宜。! g5 j' n* Y9 A* s R
殊不知,螃蟹分级从特级到一二三级,一共四个档位,价钱差的很远。
5 P; _4 f- Z/ t会有主播把二级的当特级卖,那肯定是全网最低,至于你买来以后会不会严格称重过尺看看是不是特级的?2 x0 B' s9 S5 e3 U# B) t
大部分人没这么较真。! G, g& q3 E. V7 U* S+ I- t' {
这类话术在农产品领域最常见,因为这类产品没有工业化的标准分类,所以非专业人士只能他说什么,你信什么。! B3 z7 D- M& J7 |7 |
3.' @8 V9 L6 ]1 n3 V1 O b
小品牌的开拓市场手段。
' m! b5 ?+ ~% S. W. }$ r v; s0 Y+ B这种小品牌一般家底不厚,但也需要市场拓展,所以有时候会找一些性价比好的腰部主播,以全网最低价售卖商品。, p& X: ?, `3 H9 \& B) [
但事实上,这些品牌还都没有正式的上市呢,你在别的地方也买不到,所以铁定是全网最低。9 r) K2 ~3 l$ j4 O) K5 Z
市场的销路打开,品牌认知度上去,厂商才会根据用户购买意愿和数据,进行商品全线上架的价格制订。
. L [5 t6 u: `7 d, O; n2 s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也就在这体现了。+ e. n. x! g6 a- f5 F4 T3 Z6 a9 K+ l. R
当然,这种全网最低的风险,基本全压在主播身上,因为产品本身是没经过市场检验的,所以一旦翻车,主播第一个完犊子。
6 v Y7 A d' B$ x4.* I1 {( P n, V2 O
经纪公司的流量倾斜策略。) Z, n# S9 z4 g( B
咱们都知道,现在主播带货已经是一个行业了,有些背后是有强力资本支撑的。2 S$ Q, B% e$ `: K. O; d
会有一些资本比较厚实的经纪公司,为了捧红一个新晋主播,比如老板的小姨子什么的,是乐意下本引流的。0 N' _9 l% h, p* e' F7 v
这个情况下一般选品都会选择复购率高,适用人群宽泛的快消品来售卖,而且都是牌子货,这就能很直观的打造全网最低概念,毕竟该品牌大家都熟。
# L4 i/ D% I/ v$ S0 _ s钱,是经纪公司贴的。
& B) a4 X& p0 s8 x. h, ~1 Q' p5 E4 Z$ Z比如可乐,大伙都知道是3块钱一瓶500ml装,而由于可口可乐公司更重视线下展示的广告效应,所以即便给电商平台也不会便宜到哪去。
$ N! V) g R7 T而主播也许就敢叫出来每瓶1块8毛8的全网最低价。( u4 }0 W! G3 Z, o/ m3 O6 c7 h
每卖一瓶,经纪公司倒贴一部分钱,纯赔本捧角儿的玩法。现在由于经济紧缩,已经不多见了。
R4 l3 g! K$ N' V3 t8 \& Y9 k+ U8 E5.
: u9 u6 r% Y& T4 \* a* C% `# T这就是各种套路了。 o, C5 R% b+ m0 S, e
有的是以次充好,去年某平台主播买过一款手机就是被厂商给套路了,用垃圾手机忽悠了主播也忽悠了消费者,最后厂商和平台都赔了不少钱。* S& C/ } W* E* L
再就是主播直接整活儿。
) `8 x7 s/ }- @7 O前些日子一个知名女主播为了引流,叫出来电动牙刷1分钱抢购的口号,结果群众上去买了,而且确实买到了,但下单时候一看运费:999块钱。
! a2 C n2 I) W9 q- o类似这种全网最低就属于赤裸裸欺诈行列,不多做论。( M6 d5 m! i6 g
事实上现在“全网最低”的说法,无论哪种模式下都已经不多了,因为这个“最”字在广告里边运用,属于在违法的边缘疯狂试探。& ?/ ?6 F5 Z* f0 L1 Q
现在对各行业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大部分主播也不想惹事,话术都内敛了不少。
7 @& I' }8 P* M9 J& |( ]而作为消费者角度,直播间最好别冲动消费,你管他最低不最低,你认为划算而且产品熟悉,就买。
! H) E; ?) F1 ~* i如果单纯是奔着低价贪图便宜去买,翻车或者吃灰的可能性,就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