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什么,如何进,怎么教?——教育部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解读

[复制链接]
查看5565 | 回复0 | 2021-10-3 2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聚焦点·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4 m0 t! ^% t3 F
教材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教材建设是推进立德树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是最根本的铸魂工程。8月24日,教育部召开首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统筹谋划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情况,并正式发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W4 W/ ~" t0 b" H( ~
近年来教育部如何系统设计和推进重大主题教育?《指南》有何重要意义与要求?怎样落实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C$ r1 a+ e/ l3 W* |8 ]  B培根铸魂
1 C- B3 i% Q* _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
+ L4 N  b) c4 R- a9 N《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一系列文件发布的背后,推进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 V. h1 ~" S& i) K) J3 |+ M“课程教材加强重大主题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事权的必然要求,是培根铸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程教材建设水平的本质要求。”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回答道。
* @& y5 q4 M; k( I, w如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课程教材又应如何发挥作用?
2 z6 G- S3 l4 P/ o国家教材委委员韩震指出关键——新时代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必须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发挥培根铸魂的思想伟力。
4 L: ?" z+ ]8 J5 J在此背景下,《指南》应运而生,旨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U! |) p/ o3 }1 K
“《指南》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路线图,对于推动大中小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实走深,具有重大意义,必将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韩震说。" J' t+ W* J( W: P8 Q- q
遵循指引! O: K' N( Z; h- B4 z+ t/ z
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 T5 V0 ]0 P0 C. w1 g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是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一项基本考虑。”田慧生说。9 C/ B" g: F; d$ I9 z
从教育部研究制定的系列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指南和指导纲要中可以得到印证。在“进什么”上,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行体系化凝练,明确学习内容范畴。在“如何进”上,强化一体化设计,纵向贯穿,学段衔接,整体上实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释。在“怎么教”上,既要指导学生读原文原著,还要关注学生与党政干部学习的差异,把握学生学习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 R4 k0 Z" \0 P8 _/ D
遵循指引,如何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
. H  T4 N6 }4 f' ?8 e“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课程教材中,进行统筹设计、系统安排。”韩震说。
9 D( {, O% p' G  D7 Y: P% E《指南》对此提出具体要求。在内容上,《指南》明确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等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体现学段差异性和进阶性上,《指南》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阶段分别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在课程安排上,《指南》加强学科横向关联配合,按关键课程、主干课程和其他课程分类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落实要求。
3 p. D9 b! q# `, b“《指南》就分科铺展、分段分科推进作了详尽的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韩震说。
2 {' t, k4 V' Q, n- H落实减负
, C% a/ b# e' r# H# s! ?强化统筹避免交叉重复2 m( t( V: e. G1 ?% ~" o; B
京剧、武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生态文明教育,传染病防治、防性侵等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长期以来,课程教材中重大主题教育涉及数十方面,但不够系统、完善,存在碎片化现象,缺乏顶层设计的问题突出。
# S4 D* J) C: \因此,加强统筹设计成为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以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 k$ h& V( C. c( e2 w1 m田慧生进一步介绍,各重大主题教育在学科安排上,要全科覆盖、各有侧重,避免交叉重复。如《指南》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关键课程,集中系统讲授;哲学社会科学是主干课程,分专题讲授;理工农医等其他课程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实现进课程教材全覆盖。在学段安排上,有序递进,螺旋上升。如《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小学侧重政治思想与道德启蒙,初中侧重政治觉悟提高和品德锤炼,高中侧重政治认同和精神升华。
& L& _, [+ \* T- {, G" n4 J0 s- t$ y田慧生说:“重大主题涉及的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大中小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历有限,必须加以转化,不能简单照抄文件或贴标签。学生学习时间有限,课程门类内容总量要控制,不能一一独立设课。”& ^/ ^3 \: q8 x" ~- t
针对学生减负的问题,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指出,有效减负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意义、有价值,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富有成效。“重大主题教育不是增加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强化素养教育。设计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时候,还强调了育人方式改革,通过考察、研讨、辩论等多种形式,解决机械记忆、简单刷题等低效问题,既把重大主题教育落到实处,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申继亮说。. _2 F* M& [; `: K+ }) n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
5 b# Y  D' q( o  G( O作者:本报记者 林焕新 见习记者 张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