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前被家长们广泛接受的打骂教育,现在都呼吁不要打骂孩子,但有孩子的朋友都知道孩子能有多气人,而且不惩罚孩子根本管不住孩子。( z( O1 p0 d( j0 _
小柔和丈夫都比较信奉科学育儿,在有孩子之前就经常对朋友们说不能靠打靠骂靠吼来管孩子,否则只会弊大于利。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小柔和丈夫也力争做一对新时代的父母,但自己当了父母也才知道不对孩子发脾气有多难了。* x9 W& {2 v1 c1 w% l. Q" h$ h
6 c9 C5 h7 t% i' R( m; A' P
$ L& y/ K& k+ c3 p
. d% @4 q4 h8 P6 T. j" X" }3 a6 }! z( C4 _+ i! p
“一个东西说了多少遍了还是不听,感觉孩子根本没把我们的话听进去,有一次把我气得实在是不行了,我吼了他几句,没想到他反而听话了点,难道要想把孩子管好,就一定要打骂,一定要吼叫吗?”在和孩子的实际相处中,小柔开始怀疑自己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除了打孩子和骂孩子,难道就真的没有有效的惩罚措施了吗?. _% k0 |. x) D7 w" u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想过,有时候真是忍不住想揍孩子一顿。但打骂教育却是已经落伍了,教育意义非常有限,反而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如果家长只顾着自己出气了,那么以后的问题还会更多。
1 t2 Z9 w# @' t8 v9 a! w: X+ A) G+ |2 Y! h* A
4 Z5 o* Q0 H! e
7 e5 ~& d: {- V* {1 Y
+ |: g& c7 p3 n, Y" ~为什么不推荐打骂教育?时代不同了,教育也要与时俱进1 i: p4 e' h9 x' Y8 _0 c, N/ _
3 V0 [3 e" {. ?0 [& Z以前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孩子对于父母是处于一个从属地位,不敢轻易忤逆父母的。但现在大部分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已经比较平等和亲近了,家长再用打骂教育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致使孩子犯下更多错误。) w; J0 D8 l0 n+ F8 t% ^8 l! v
而且现在的孩子懂得也多了,即便是才上小学的孩子也有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和意识了。当父母打骂他们时,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还会以此来和父母辩论。孩子有这方面的意识是好事,但如果家长罔顾和孩子之间在道德和法律上的关系,那么孩子以后可能也会漠视道德和法律,从而变得更难管教。
5 }1 g/ H& t: Y1 n) k% o' h0 J) {$ `- `) d9 N( v
( ?( t& N8 Y8 C7 N
2 a" k, w, {6 N% q
7 [% d+ }3 I2 Q3 ~" k而且孩子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都是比较简单脆弱的,家长用打骂这样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会直接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导致孩子没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心理阴影比较严重,还会破坏亲子关系,不愿意与老人来往,甚至影响孩子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小家庭也难幸福。5 x+ ^+ k" N+ d
惩罚孩子时不能打不能骂不能吼,还要把孩子教育好这实在是有点难度。确实,教育孩子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除了打骂孩子,其实还有很多方式可以选择,之前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非打骂的惩罚方式。
2 E$ [" K$ ]) S, C! S" _
0 h5 J; `- [! r; U
6 Z/ a/ W+ d" u3 x- S" ?6 e/ I8 e$ x- y' R
# M: l2 Z+ y, }8 H
除了打和骂,家长还能做些什么?这3招很管用
0 q! i+ H2 j* R* ^% f0 W- v% c$ t H
很多孩子做错了事情时虽然会犟嘴,但其实过一会儿了孩子自己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急着批评惩罚孩子,那么很可能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又或者不好意思承认错误。' e# B( E% d' e5 i
因此,家长可以先让孩子冷静冷静,让孩子罚站一会儿,好好想一想这件事。不过罚站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一般来说10分钟到30分钟就够了,否则反而容易起反作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不要打扰孩子批评孩子,就让孩子自己冷静一下就好了。
9 [' W2 ^# l) ~7 S$ s
* @' B) {+ T: Q* k, n& S: K* T7 N* j' V
9 G; ~% z7 X, h1 B3 }. E9 O! g' w
+ F: b3 L- `3 S( w- h g* ?+ H; L$ R2 O$ U2 ?, ^
俗话说小惩大诫,有时候惩罚的行为是意义大于本身,因此,家长还是可以用打手心打屁股这样的方式吓唬吓唬孩子的,但力气一定要小,目的是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错了。; f: m; l' R( W G! `2 y# ^. a
朋友家的书房里就放了一根看起来很“恐怖”的藤条,但是却从来没真正用过,最多也就是拿起来吓唬吓唬孩子,或者轻轻打一下孩子的手心,孩子就知道自己该收敛一点了。
7 v2 `8 M" L0 Z9 {
* p G( W& U" c% z
$ e5 @6 C1 ~6 \8 \ b9 t0 G D5 ]! W; g/ k, q2 X+ h ~; H, s
. c2 i3 {2 v9 R3 t) V* x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取消原本对孩子的奖励,比如孩子犯了错,就惩罚孩子多久不许买新玩具,多久不能玩手机等。这样的惩罚措施能够大大地加强孩子内心的自我约束力,以后再想干坏事时,想到这些后果也就不敢造次了。不过这个惩罚方式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一定要狠心去执行,否则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Q% d3 |3 o7 ~: H3 Q1 J& \8 k* ]
惩罚孩子不是为了让孩子受皮肉之苦,让家长出气泄愤,而是要让孩子能有所改进,能一点点地变优秀。如果家长惩罚孩子时更多地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么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常有限,反而会伤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