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会说话是一项很重要的本领。缺乏沟通技巧,会让我们的职场成长受到很大的阻碍。
6 Y9 u9 s3 v h0 m+ g6 g
: t- C1 {. s+ f" b5 t# |
& D5 q+ F$ k x& b% W今天分享3个职场沟通的反面案例,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 V7 n& k" w* B: d1 f
7 ], y S/ {0 F. L8 Q$ z9 n9 N7 G- H! Q" x; ^
下面进入正文。$ k1 d9 S' b! Q
7 \1 U$ F/ r& o
d3 Y' g5 \* Q' y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会接到不同的销售电话,五花八门,卖什么的都有。
! U+ Z* E9 B2 M# x2 a, p
. D# R* e% O) \& z2 r- D2 v" A( z9 ]! [
电话接的多了,我就发现一个现象:5 r7 K# B1 m% F! E' z- j
& r2 F0 l* h/ N5 q' o$ u3 U+ Q9 |4 R* `4 d2 P( J- Y$ d: p
大多数电话销售,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本能的抗拒感。能让人愿意耐心听完一分钟的,10个电话里面有1个就不错了。# z# K: m# c$ }5 [. t6 g5 V& _
M% b1 i$ f/ T2 q) t+ _7 D: {$ }+ X" @8 l+ \/ Y+ G
举个例子。7 ^ A$ n. W. J3 r' ?* ?
) k3 w$ _1 J8 T$ U/ d$ X* }
/ K+ `, ]1 `; ?" h" `5 U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某个银行的客服销售,向我推荐他们新出的信用卡会员福利。6 S2 t, [* a) u% }/ b4 P# y: t
& Y6 o* n" z' ?0 R' U7 [. @: D. T' }5 }: @4 G
他在电话里是这么说的:! z0 N+ D& @# w& ]
- X8 Q* _1 E4 C6 r9 N8 S" w" y
7 K$ G7 p" I) Y2 [1 i5 I% _
“尊敬的张先生您好,我是XX信用卡客服中心工号XXX的小陈,注意到您是我们的白金卡用户,最近专门为您这样的客户推出了一款高端定制服务。”
; a# W$ M- B( R& [/ p6 U- L8 U$ g! X9 ~2 J" Q
2 b) T" |/ c0 ?7 k
接下来,他花了足足3分钟向我介绍这款服务有多么厉害,和多少个大品牌都有资源合作,能够覆盖全国多少家酒店和机场,能免费去听多少次音乐剧和演唱会,一年下来能够为我节省多少钱......
3 q2 {" |" q. ^7 o! m) C# I7 |; j5 ~( e: ?8 G1 M$ h! y' g- D
! l* T+ C+ @3 a( h2 F) ]5 M我耐着性子听了一会,最后礼貌地回道,对不起我不需要,就挂断了电话。/ g& a+ t4 B1 d$ }3 G. m
+ a+ y7 O1 H$ o# o
; k* o1 o: Y# M$ S; n
为什么?
" w2 t4 v6 x4 H
6 U! Z: F& N; e) T7 g# L$ t+ q- d( A' W0 e
因为这种沟通方式,给我的感觉不大好。这位电话销售的说话逻辑,都是从他自己的角度出发:7 \' ~/ n; L3 y* h% ^! A7 G6 N6 P
$ Q2 I0 ^7 f' i, @/ }
1 h7 z* K' D, {1 b p
“我是谁,我有什么,我多么厉害,不选我你绝对吃亏。”1 x6 ~8 {/ j9 n& b
2 I. _* p1 `; I/ M" E% o0 c4 p) U
: T! D0 F4 }" D9 q4 h; ]4 C中间有一次我还打断过他,问你们的这个服务需要我额外付费吗?
1 p. ^& l1 i9 Q% F7 H
9 c4 l$ R! d1 p5 o, i" n E) }: X5 C( ~" [: U$ e- y% Y
可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接着说,请您先等我介绍完,我们还和全国20个重点城市的机场有合作,提供VIP贵宾室按摩服务,还有免税店折扣....... G0 ^1 H5 D5 J7 T' H7 }; \
D3 | b2 }4 O/ Z, z* ~0 y' M1 {" m; ^/ l3 n
于是我又一次打断他说,你先告诉我我要做什么。因为根据我的经验,你们提供这么多服务不可能是免费的,不如你先告诉我要付出什么代价,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3 l, A) J% `. ]0 i3 U4 w, n2 Y
, a5 e) Y, q) j) b9 b7 _/ i X1 k+ B1 S: z3 W! }* e" Z5 t6 U
对方这才停下滔滔不绝的介绍,跟我解释起来。) T9 Y! R' T1 ?8 I, }
- v$ G& q+ m8 l( q
! P, O+ ~; ^- T' U [: g" P/ k* H
而这段解释我听下来非常生硬,和前面他熟练的业务介绍台词相比,显得非常不专业。
0 q* T0 \, Z: Y+ G! r) G- ]# Q9 X1 R7 Y; X" t# [
4 F$ P7 z3 j! b! _
听得出来要不是我临时插这么一嘴,他根本没准备好要认真讲这个。' J0 {/ F* f% M7 A/ ]
2 G% Y1 Q8 ]2 ]/ K+ J1 v! a: S( b9 R$ I6 X* b$ g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服务升级,是需要我把每个月的刷卡消费额再提高10000块才行。如果连续三个月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要额外支付一小笔“服务升级费”。
, \7 N' v4 M5 a G) i% I
; J% P% H- C3 F% T3 r
# X7 J+ J2 W) [! K) G我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全都是套路。2 x$ {* I) J# `, t
# r, P, Q& c, X% s/ W# s- Q% L9 E. c5 k0 B% X$ J) t# L* }+ e
但从这段对话里,其实是可以看出来一些问题的。' S1 ?' k6 n; U9 k. M
0 T( p) {! q7 {, s7 x
1 [5 U8 U0 r# F$ M" s
它反映了职场沟通的第一个大忌:沟通逻辑错位。
' q7 c" _% Q5 F# r# U
9 ~ ^$ }& u: e+ M5 L- I8 d* Y- I' O0 p4 h2 Q3 ]0 |
所谓沟通逻辑错位,就是说者和听者对于信息的接受方式并不相通。- r L7 h1 t1 a' o' Y+ q# X
$ l, {6 J2 O0 o( m7 p: V, X6 v
( c! V8 ~' ?1 m8 o b5 C5 q我们不能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到别人的脑子里,迫使对方按照我们的思路来接受信息。. A3 I. R% ?5 m$ R2 e
T2 {9 k, R- f/ U$ Z
7 u) V& E4 d( e0 `
反而应该顺着对方的需求,把已知的信息打散了揉碎了,再想办法匹配到对方的逻辑框架中去。" ]3 U- w6 ^2 I
. L/ @2 T1 l. I: Q/ K5 a w e* \0 B& d+ u; U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这位电话销售明显是背熟台词再来跟我沟通的。他的逻辑是:
$ Q& A, t! z ]
0 Q" X E: u0 {
9 C' e0 y0 E& y% A1 e8 B我服务多,我牛逼。4 d- `5 T) E, B) v
H% N) S7 S! @( B, B# z
) S! L2 }) I* R/ v) Y% c4 k; _
但作为顾客,我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你解释这些服务亮点,我最关心的东西不是你有多么牛逼,而是划不划得来。所以我的逻辑是:! j- \! I: _# W; T( a, i: _! {
2 V7 N: o3 p- @& w+ r& l8 }1 `
2 o+ }, h8 p2 o1 B* i* x8 \; x你这个服务要花多少钱,我是否真的需要。
, w6 @* J8 ]) @/ k
. l3 O1 X9 c. I! Z2 y# m" k/ F5 s0 m; _8 `
1 u9 w/ q7 g7 J2 v8 A这时就产生了错位。但如果他按照我这个逻辑来重新介绍这些服务,没准我就听进去了。
) j5 Y& R5 s: Q: v! Q, S6 T, D( M S: P# o! k; p; A3 p
. V2 H# J9 H3 {# }) O1 S) D/ y& w4 X# G说白了,这是一种对信息的重新组织能力。
+ W& e1 T' v `1 m' [" p* h2 o& S' I
6 m) q' a$ B* E
职场上这种现象其实有很多。. Z- a3 O' O3 j3 v+ C3 l6 \6 A- ?$ \
& I9 z! U: s- @2 R, ^ B; G) j
N: M3 N! a3 b0 N比如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沟通逻辑是不一样的。产品经理在意的是用户体验和数据增长,程序员更在意代码的逻辑连贯和运行效率。
, ]/ X8 }) o, z9 j
& s4 e5 }& ~2 X, W' v% r( u3 f& I, R- r8 Y5 \$ [4 z# F
那么在沟通产品需求的时候,产品经理就要从程序员的思维出发去和对方讲。
+ ?. E1 n0 n5 `( g
$ I% j% `/ u# Y5 f5 K( ~+ }% d
" v1 [* v" g9 \( e) I- @再比如项目对接人和设计师的沟通逻辑也不一样。
' e+ n. Q" Z1 e& w: A# _3 [6 T; W: T3 v: J* `
* h5 F4 v- G8 \) c. Y; h+ B项目对接人看重的是客户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能不能按时付款。设计师看重的是作品的整体质量与美感,以及这个作品出街后会不会影响他在行业里的口碑。- q' k$ V9 h2 n5 G; a# B& [
3 s1 a# D% H- R# L& k; [/ |
# V0 X/ f4 ^2 s1 P3 n, {+ S& v因此一个修改意见,需要中和双方各自的考量,再去沟通。
9 h9 k$ ^& \2 ]4 a
9 q2 o8 ^6 G/ Y8 }7 ~( h2 P0 @. j. P
总之,努力匹配听众对信息接受的逻辑框架,你才更容易说服别人,职场沟通也会更高效。0 y) ^- ^7 F/ U( _- l* }
: q! `# ]+ z7 P8 o( `8 G
0 n3 C, _, F* G- [
1 y V$ r2 w& c2 Q0 b: w. x/ ]( Y+ u* d0 g: J
: ^7 F7 y) c6 L3 [! s) Q, s+ X+ x
0 b1 n. n# a. J G9 D" i第二个案例,来自一次商务会议。! k* S0 \* Z% G
6 E) X9 I- A5 p. ^
' x5 v9 b- K/ W+ o4 V对方是一位做IP资源的合作伙伴,暂且称他为X。* Z) G1 s$ D* A/ i
3 V, j! y- L/ @6 I/ O( | j P( t6 x/ K x# L# k* b, m; l K+ b2 [
因为X和我们大老板有一些私交,所以特意来公司给我们介绍一下手上的综艺节目资源,看看未来有什么合作机会。, c: E5 l) X" K$ o( o7 o4 N
, x, |8 y, x) z L- u0 A0 l
6 t9 G% o7 m" ?* _. s2 X2 O6 \9 u这次他介绍了一个格斗比赛的IP.
% g2 Z- i& k4 K1 A7 P! j8 W5 @4 f% j5 s; z0 h+ L- \7 R0 T
! ~# K" t P7 j0 b+ y0 a
对于格斗这个东西,我和同事们都不了解。作为我们这方在场唯一的男人,我也只是听过几个重量级比赛的名字而已。
+ m0 t# E6 u& u, j) L
! Q1 i# h: f. B, A q2 s7 L' r) A4 S# U+ j# Y3 l6 |, g
但X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I' j" y2 j8 W2 y F
* c' p1 Z N6 y; ~9 C- D9 Y5 Q, u& D
他自己本身是一位格斗迷,平时也喜欢打拳,可以说是把兴趣和工作完美结合在一起。8 {3 D4 u3 j# W- l- ?4 i
; B+ q1 f) K* v s) X
3 I8 R: }- t4 a# A+ c5 X这很好,但我们这边并不是这样。所以当X对那些著名的格斗家们如数家珍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是一脸懵逼。
9 n7 p* ~5 |/ H/ @+ w& E, N. y7 \8 q5 x7 q
. o6 ^# }; ^/ U
更不要说格斗比赛本身的规则我们并不清楚,听完他的介绍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提问题,于是只能问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
9 _( }. t& e V1 M8 Q. H M
* @& ]% s) D- P( ^3 y
0 I+ o x( I6 a这个比赛怎么算输赢?
. O, m0 |2 M$ m3 g, A3 Q( M/ o2 Z9 J9 x# f, \/ N. I3 }
3 L9 n I9 G, |& T6 H% P一场比赛要打多久?
. t! S k: P' Z, y5 h
' ?/ ?" [# C1 z* b0 \- O: s4 b" q; p$ m1 q. E
这些格斗家能提供哪些商业合作的空间?) \' x8 q) Q- ^( d" N( P
5 i m r; `+ O: C, O0 O& p! V8 a& e4 t0 O8 p* ?1 w
国家相关部门对这种比赛有没有什么限制管控?0 a9 A: l8 l2 V+ b- X7 ^
, v7 y: m" ^/ l9 x
3 x# X h' k' h# G5 z" t' r( _
听完我的问题,X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格斗小白,刚才他那一番激情洋溢的解说我们并没有听进去。
- A% e( l2 n8 X4 [( O- C1 G9 k; K# _+ p- J
) U7 F" N2 y' N5 j# L4 R& b这其实反映了职场沟通的第二个大忌:理解程度错位。* i, n* X$ K- W
1 Q. d# L% O. W! `! t0 R+ ]" k; Y2 T" F
双方对同一件事情的理解程度不同,彼此不在一个水平面,就会造成沟通障碍。, O/ p5 k/ B" ^" x
: i6 P: W+ u/ I! [+ t* X' [$ H# [
* P: f( i H% l9 d! V" c% T/ Q/ R6 ~
当一个专家,向一个萌新解释一件事情,如果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对方一定是听不懂的。3 u5 s1 @- _$ h3 G; W
2 N: j, f E( O/ G }* @( E8 ]
8 x6 g5 T. J" K% z8 D那怎么办?
; m; A) `* q0 Y. ?4 z8 y
{9 l4 W2 `4 H, _8 r1 z1 a% ]" K K$ o# B g
做降维。
, ~6 T$ \: j6 {* z. a s: y/ N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拆解和包装这件高深难懂的事情,让它变成傻子都听得懂的东西。, T' Z. E7 N7 c% D% W5 ], M( `! ?! N ^
从高维慢慢降到低维。不要摆道理,而是讲故事。+ X/ C0 ]% i9 Y. a* y
' B$ q; g; O/ ~( P* P( S0 S( e
& S& g- b+ L0 `; z" @
比如曾经有一位记者问爱因斯坦,什么是相对论?
* o) e! x' ?' X7 F0 r/ Q0 C9 J* V. ]6 ]8 l6 X/ f0 S X- z- A; ]
+ r% B+ Q* i! x& t0 n' F; n3 t+ l1 j
爱因斯坦并没有拿出复杂的物理公式,只说了简单的三句话:
/ I/ k& u5 V% H! q2 Q. b0 t9 r; e# M5 m
! t/ v- @/ ]; d/ G7 [ A1 s
“现在你对着一个火炉坐1分钟,你会觉得时间像坐了1个小时一样漫长;但你如果对着一个美女坐1个小时,你会觉得时间像坐了2分钟一样短暂。这就是相对论。”
/ s, [; k) A/ ]$ U3 i* {$ t3 X& P! i# `5 g
' _5 b4 G J" s( N
这个就是打比方,深入浅出。1 g+ @. Z6 u" ]2 ~' w$ T
( c# F- c, y$ K5 @$ j1 K5 V! b
$ d0 W# z7 X5 ]* M( l, Q
反过来也一样成立。3 z' @' j: v( X; \/ m1 p% e1 L3 T
$ [/ B4 u _" q$ }- r
, T2 F0 b8 t# K I1 S
当一位职场新人向一位专业老手介绍自己的工作,就没必要举出各种高大上的词汇,反而接地气的说法更容易获得认同。
. F( {3 |* [4 k3 L' W% d# |0 e
: K1 l, m1 h0 l" f; f6 n a8 D3 t. q' z& v% n- [7 j2 s
这个叫升维。# b9 J6 t g2 d9 f, W- Y
2 g w2 E% r/ }4 O' [
' y/ r% m% N* `! W把低维的东西提炼出精华,去除掉不重要的边角料,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做总结。
2 N' Y$ g1 t& s! |% M% I1 r: s4 o& a" K1 S4 d, Z
+ h' g9 F3 X, `8 Y) k8 V* H2 w
比如许多公司的CEO就符合这个习惯。- ^8 q8 x( b+ V6 N6 S
+ f! L+ B$ S" b4 V8 @- x G/ T0 t4 _0 t o- J
这类人都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少年了,早就见识过各路牛鬼蛇神。因此他们更关注事物的终极本质,不在乎你在外面套了一层又一层的“花衣裳”去包装。
3 ^) z Q* B2 a( M4 h/ f
& x' k T( t! B& T2 m% h
8 `) w& q9 y/ A- H你讲得太天花乱坠,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华而不实。
; @" R0 m T3 A, f, v& D' M) Q) d. h' D# I5 c: Z4 |! a. m8 B. o
1 L3 @9 _6 r# t9 k M8 |. Q# A不信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在一个公司里只有中层和中层以下的人,才热衷于往自己的PPT上堆砌各种高大上的词汇,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想尽办法解释地无比复杂。
2 r Q) K1 R: i. @' `* F
w% V/ q ^% V8 H- o: e# @7 a( r- q9 i; Z
可到了大老板那里,他看PPT从来不会超过10页。
$ l# c8 u# [' Z: O% q2 `; N; ?! b: ^% B( ^( R, J0 Z
7 V$ v5 E9 P @
因为他对业务的理解早就已经化繁为简,只会专注在最关键的几件事情上,剩下的都是无关大局的东西。' c% e2 A6 o; h3 p% R& }
$ a W/ i) P! K( f2 Q9 a( D& D( G1 K8 ?7 F8 ^' M3 A8 h
所以和高手沟通,一定要讲究快准狠,“切中要害”比“什么都讲”更能显示出你的智慧。
) Z# J$ G. N. t4 W' w6 h! ]" l- R0 H; b
0 N6 ^+ r% r0 C. x- I' H
( K V* U, n* g% C) d" L$ {& g3 _; A- g/ w# Q0 }9 ?
* G. p/ p% i3 _, N+ l/ a; ?7 R7 K' L7 ~) h* R2 [- f
最后一个案例,来自一次开会的经历。
) Z/ Q$ G- g# k5 v4 P7 j' @. T* ^1 a/ W/ e8 Y# B
- [# V# C/ ~( G! o3 t( _, |有一次我和内部同事们开复盘会议,大家对项目的结案报告有些争论,其中一位小伙伴A说:
% l/ e5 w7 K; \+ f
1 n. R% M5 u" I2 A8 r( J8 t: D6 T, L7 s) I+ G- e% J1 H
“这次广告投放数据不好,我觉得是因为一开始的媒介渠道选择有问题。”
+ `0 ~- S; h9 \- y
0 q2 i' q7 L( p, y: e" H5 [' O7 {
负责媒介的小伙伴B不同意了,连忙反驳道:
7 ?0 R1 w6 P! ]( R% ^# U+ L7 M9 E$ v3 Y T* M
. y2 C. T3 ~; ~) u“当时大家都是同意这份媒介方案的,反而是这次的广告文案写得不好,对产品的描述太笼统,不够吸引人。”
$ {$ |8 A3 r, m* O1 R! X
( ? l7 {& c% M3 z
# z7 B P# h1 F5 r接下来双方你来我往,争执了半个小时,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6 k- }; n7 R) v$ r
& R5 P, H4 {- R* ` v) W$ _; b% p
- w6 X: D5 x' y* p8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派生出更多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大家的路线越来越偏,花的时间越来越久,牵扯到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变成一场“混战”。
8 g. g& ?- H2 b( G; }7 x! F
- \2 h0 j0 B* E: o' T+ f& |0 Q
3 d/ Z5 Y* z3 |$ o! V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熟悉?, ^# s% G8 u3 J! s
& W7 n: m, [ Y; ~! H' K
4 C8 q; X5 Z: z, J很多人一定都遭遇过这样的场景,无效会议,无效讨论,无效扯皮。- U* s3 u i" k( v9 d
: m9 h8 v9 [% t/ Y* k! [) x: P% `6 V* T
这反映了第三个职场沟通上的大忌:沟通目的错位。
! Y" d& _6 H- w9 x9 O! Q, M6 p$ [) n1 H) |' M
3 \. }% X9 Q9 G) r
用上面的案例来说,大家忘了开这个会到底是为了干嘛。不是吵架,也不是甩锅,而是复盘。5 F' o( G. o$ w0 Z) d
' Y! N4 S) D) G/ ?! s0 d
# w1 Q& S( K) C, w- N* ?
既然是复盘,那么就应该把项目所有的得失都讲出来。犯了错,先不要关注是谁犯的错,而是要关注犯的什么错,为什么会犯这个错,以及下次如何避免犯错。
& Z9 e% W0 B- p* v# {8 x. U7 ~8 I" _1 c$ s8 R) ~( X
' `. n1 T3 N$ [" a: M7 u, L5 O
先论事,再论人。
y/ Y7 Q a9 V- |- I" j" D- u' r5 F: K, R+ F) C( |
& i$ g# n) ~) ~- \我曾经说过,职场沟通只有2个目的:1 l7 t! x, R5 [
# d) N+ D" b; G# S; `8 ~( d7 W; N& v. V3 A# V$ Z+ G7 G2 X( ]5 w
推进事情和解决问题。
& V' p! N) f Q+ r2 G( o
3 V; V8 N7 E- v
) y$ E4 |( q* K, _% i' f9 b6 J/ p9 t除此之外的目的,都应该被及时扼制。如果事情推进不下去,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所有沟通都是无效的。
5 l/ ]- H4 ^- Y, V% s6 U# f# M0 v- {% y7 f& ^, P: _- J, P
! U# ~/ N& m+ K7 f80%的职场沟通陷入僵局,就是一开始的沟通目的发生了偏差。本来双方要解决A,结果说着说着跑到C去了。
5 Z1 u3 ~1 k( W' {( }2 ~# X8 ? a- @& B. a- f8 W
) h# c: k+ Y; r$ x4 S' @这个责任在于谁?沟通主持人。, r! E) @ G7 P
/ u/ _# m+ G3 e7 p9 j
3 I5 T# m. _- s: X负责控制整场沟通的那个人,最重要的职责,只有6个字:
, ^0 ]# y( t0 s5 v, d, H3 N; n$ q6 z1 ^* u2 Y
( }$ o4 c. Y1 d, C: |; K; @/ y( b
散出去,拉回来。4 d5 e" y. d. w( w% O R
y8 h. Z6 }- z; u
! {3 v- `# V v, h3 Z6 t* F
一开始就把沟通纲领讲清楚,我们今天为什么聚集在这里,要解决什么问题,沟通结束要产出一二三四五哪些结论,沟通时间是多久。, P5 G* Z- F: i x+ Q% B
" O* l; ]' l* t3 H3 J( I" E% c
7 v$ L; t6 U3 A把这些关键点都散出去,每个人心里才会有清楚的标尺。
7 @& h$ l. U: E# @, h4 h9 A" A/ i7 C/ N. m, ~
; e. W, G& U6 V6 R* Q% C. r2 e* G; X; `
接下来要做的,是监管。
- I/ {* ?: H' T, |# Y2 ~1 N3 ~7 e6 X/ S6 H, T
- D! }; U8 G# F- f' N会议讨论中间发生了偏差,谁对什么事情有疑问,哪个话题跑出去太远,主持人都要及时处理,把讨论的焦点拉回正确的轨道。
; ]( ~- w; b4 e! z
3 T; ^ G# ~% `; d5 `
) f! M' t' B+ O+ Y, {这就像玩平衡木游戏,你要时刻紧盯手上那根木头,左右调整保持平衡,才能从A点顺利抵达B点。
7 m/ x4 d: _: O$ u. D0 W1 M% b+ D* X6 A
/ {( w$ R: w" b, l3 k! _大家无论做哪种类型的职场沟通,脑海里都要时刻谨记:: k( X. r7 x) M9 N# |' k
" o: p5 ` H8 k$ r: b$ ]
$ \' t; H) U; K- _1 r r, X$ }我做这个沟通是为了干嘛;
( U6 E: v5 C% x! F/ s现在沟通的东西能不能帮我解决问题;
) d: B8 u" B# ?+ J/ z沟通完以后是否能产生明确的结果;; i7 t8 }% ^1 y) i; W4 w) L
# G" q) J* X# x( K
) T! t! `3 B! H4 @* t4 q- F养成这个习惯,你会发现自己的沟通效率瞬间提升N个档次,再也不会陷入漫无目标的精力耗费中去。
, k; u$ u, A# t0 x# c$ J& H* h
& k2 D1 O: r2 b7 z5 I' v来源:张良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