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

[复制链接]
查看8328 | 回复0 | 2021-9-5 09: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学英语,学生和家长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英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建议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
5 s1 e5 J8 q7 Z「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许进说。4 G) p* ?: C5 |2 v4 Z
他指出,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能掌握 3 万至 5 万个单词。在我国,掌握 4 千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 4 级考试或者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 10%,但英语只对不到 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 m7 D- m) S5 Q+ j0 p3 O许进通过调研发现,现在,翻译机可以提供包括英语在内多种语言的、衣食住行等领域的、不低于大学英语 6 级水平的口语翻译服务,技术十分成熟。智慧手机为大家提供的翻译软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于贯穿义务教育全过程的英语《教学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翻译职业位居即将被淘汰职业的前 10 名。
3 q- W" P3 P! w9 ]9 b, P5 _$ o% I5 y「音乐、体育和美术『三小科』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英语课设置为必修主课,将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许进说。; T. A7 f/ o  @/ g
因此,许进建议,改革在义务教育阶段由国家投资、全体学生必学英语(外语)的现状。
涂名牛 | 2021-9-5 14: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来自那不勒斯的意大利人。
( t: r' o9 v4 D: `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是能用一刀切的方法可以解决的。4 _/ X. k, R6 `/ g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当然希望大家都能来学意大利语,因为这门语言是这么动听,但显然这个想法一点都不现实。# k+ p+ K: m3 W, D4 r# r3 W
我先讲讲我的经历,来中国教钢琴后,我逐渐掌握了日常的中文口语表达,也能用过得去的中文口头表达来教小孩子的钢琴课,毕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北京海淀。$ _, E1 |6 `2 U/ ~. c
" X0 q9 n) ^3 L9 T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1.jpg
% z6 ~! R; K: v一开始我觉得很诧异,我的母语并不是英语,而且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双方使用非母语交流很影响钢琴课的教学质量。为什么这些家长一定要让我用英语授课呢?8 n: e) f* g! E: R
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家长们进行了一番探讨。我发现并不能把这一现象简单归结为崇洋媚外,家长的反馈意见可以总结为:中国有很多的选拨性考试中必考英语这门课程,而儿童领悟一门语言会比成年人快,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如今中国社会的共识。0 g) b$ [7 e7 O# }: j3 a: L9 Q
2 x# \) u9 N2 m* D  ]) f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2.jpg , t# S6 L  g& ?0 j/ T  H
这就引出大家最关心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假设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并让其退出高考、考研这类选拨类考试。是否也同步规定入职录取过程中英语水平不能作为硬性考核条件?* o/ o+ K, Q/ C2 @( m( h$ ]
我认为这几乎不可能。这也引出了下一个问题:英语到底有没有用?
* n% d" [* V" w$ {0 e在我看来,英语在当今这个世界实质上扮演起了“世界语”的角色。由于英美这样的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在全球巨大硬实力和软实力影响,在人们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流的时候第一选择还是英语。- c. {8 f0 M- o: m! c8 u# m
不可否认,中文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且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在学汉语。但一门语言的普及程度会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1 l" j, x- J5 K首先,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英语的难易程度对所有的学习者来说是适中的。因为英语在演化的过程中,舍弃了欧洲大陆语言的一些繁杂语法,屈折度大大降低。最明显的是,英语的名词和形容词已经不再有性的范畴,也仅保留了生物名词后面加上’s的所有格形式。在动词方面,除了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在动词词末加s之外,已没有其他动词的人称变位形式(特殊动词be和have)除外,同时欧洲其他语言共有的一些语法现象,如反身动词和泛指代词已经不存在。
* i- P2 L. W8 z! `2 J/ d欧洲的大多数语言存在着动词变化,名词、形容词、冠词、代词等的单复数和阴阳性(德语还有中性),这学习的工作量比英语要大多了。我在维也纳时的德语老师也承认,受历史原因影响,很多老一辈的匈牙利人的德语非常好,但年轻一辈的匈牙利人更愿意学英语:一个原因是难度低很多,另一个原因是英语用处更广泛。同样,我去迪拜旅行的时候也很高兴当地的英语普及程度很高。因为我看到阿拉伯语蝌蚪一样的文字,就失去了学习的勇气。
! d4 M" b0 u) T  l0 ]
) R  v1 P% F; X5 c' g) `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3.jpg
4 E$ Z. D2 o9 }: J* Y; F(阿拉伯语广告牌)
* {9 Z3 u  C& F4 \: e- `7 J意大利人也面临着要学习英语的紧迫性。对于我母亲那一辈人来说,最容易学的外语是跟意大利语接近的西班牙语或葡萄牙语。我妈妈在中学的时候只用了一个月就熟练掌握了西班牙语。如果从个人喜好角度来说,英语不是老一辈意大利人的第一选择。8 v" V) f* P. I6 r% D& u0 h: M" ?
然而,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每一个人。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那不勒斯人把自己的房子改成爱彼迎民宿出租。很多那不勒斯的房子布置得很温馨很干净,自己的意大利菜做得也很好吃。但不会英语的老人就很吃亏,因为交流问题,一开始就损失了一大片的潜在客户。: e$ v: U& C* [! Y; K+ R" e
/ L) s0 U" X$ ]+ m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4.jpg / g7 |4 K' V' W: L  w$ Z) Q% p3 T
(南意大利风光)- I0 V4 s- H, B, S  L- D) G8 p
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是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第一选择,而不仅仅只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母语。并且,许多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用语也是统一使用英语。所以,非常多的公司把英语当作了准入门槛的一个硬性指标。  W( [' P5 c$ w* g" y: j2 x
工作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谁都想要一份薪水更高的职位。但高薪职位是有限的,和众多求职者永远是一种狼多肉少的局面,所以这些岗位准入要求会越来越苛刻,英语也必然成为了一个考核指标。
& [* B6 @) M. t5 ]在欧洲,其实也存在中国式的“关系”。比如像卢森堡、法兰克福、瑞士这样的西欧金融圈,非常多的高管的交情是几代人的友谊,朋友圈都是从父辈那儿继承过来的。他们的小孩一起上同样的私立学校,甚至一直到读同样的商学院,这种发小式的友谊非常牢固。到了实习阶段,通常是你家的孩子来我家的公司实习,我家的孩子去你那边刷经验。最后,再回到自己的公司慢慢培养。这样的机会可是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有可能拼搏得到。4 r; e& t0 M8 r0 p& f- k

. u. ]9 a9 v+ K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5.jpg 5 `% P- c7 D0 h' h9 v0 E
这就是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阶层固化”现象。德国人甚至有一个专门用语“Eine Freundschaft pflegen"。(要像呵护一棵大树一样经营已有的友谊)。我认为这是一个社会趋于稳定后就很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就连性格外向的意大利人,在做生意这种大事上,也还是选择自己的老朋友。1 }/ w; g- q/ t
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事关我们平民孩子能否还有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去参与竞争。西欧土豪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可谓不惜成本,不仅氪金让孩子上更贵的私立学校,让他们从小就掌握法德语、意大利语、中文这样的外语(这些外语的师资成本比英语更高)( [9 i* r, r, Z7 e
如果我们平民孩子再不学几项过硬技能,拿什么去竞争?我很好奇提这个议案的委员,他是不是也给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减负?如果他嘴上公开建议大家减负,而私下里疯狂给孩子氪金请私教,这才是最骚的。$ `0 ^! C. X6 n+ n/ @
在这里,我还要摆出一个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意外的数据:整个中国(包括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英语水平在全球排名是中游水准,比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东欧国家要高。而当过英国人家仆,自认为英语歪理古德的印度人,其真实水平也不过如此。所以,每次我看到操着浓重大舌音的毛子和咖喱口音的印度人在教中国人口语的时候就感觉很魔幻。/ q4 W8 }, {+ V5 L+ n  X+ V

& r' y, U$ ~8 G! I! T0 l; o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6.jpg " Z' \7 T5 F, n
(全球英语水平排名)
0 T+ v0 j- j' z3 ?( r& {  e; q% o我认为中国人的英语在水准之上的原因是义务阶段英语老师们的功劳,他们的发音很标准,并且在语法上的要求更严谨。要知道,并不是每个白种人都天生能讲好英语的。母语不是英语的欧洲人能讲好英语,主要是在我们义务阶段的中小学打好基础。
+ k" G8 T! j5 w) F4 c& j8 T! o因此,我个人一向坚持义务教育的质量不能降。就像德国总参谋长老毛奇元帅曾这样评价义务教育体系:“德意志的统一,早在小学老师的课堂上就决定了。”- J7 o5 p* R( ]4 [& [
(感谢我的中国朋友大头翻译我的口述/Grazie mille)
0 B- O* [% W3 }1 Y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那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谢谢您的支持。如果转载本文,请与本人联系获得授权。1 g$ @$ z: B. L' n4 H# S
公号:爱思考的卢师傅; X5 Z; W* x( `% M
B站:意大利卢卡
江山红颜123 | 2021-9-6 01: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搞政治哲学的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就是语言到底是啥。
, _' `3 Y5 x$ U$ b# x语言是交流工具吗?是的,但不完全是。语言的背后是政治权力,是制度性的“国家机器”。标准化的语言是现代国家的规训的体现。- l0 p& ]7 ~- ?; Y5 m; W* y
从这个角度上讲,“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语言,应该都归于选修”其实就比较缺乏说服力了。因为语言就是会被政治力量分成三六九等的。就好像为什么以北方方言和口音为基础构建的就是普通话,汉诺威地区的Hochdeutsch就是标准德语一样。不是因为它们天然就是最标准的汉语和德语。而是国家力量让它们拥有了超出其他方言的地位。% U# w  F! z: g
同理,在国际社会上,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国际上的权力关系长期运作产生的结果,它同样也有超出其他语言的地位。这个特殊地位不是天然的,但是也是客观的。而作为政治制度一部分的教育政策,也是必须考虑到这一事实的。: L5 V7 H- K+ m9 ~
无论是前三十年俄语是必修,还是改开后英语是必修,都是政治运作中的一环。它从来不是个自然的产物,也永远不会客观。哪怕现在强行取消了英语必修,然后和其他二外一样都归入选修,但是英语作为统治性的国际语言的事实也会使得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进行学习。" c( E$ e. P4 m9 Y! I# W/ q/ ^
从内心情感来说,我很希望中国未来的孩子可以不必学任何一门外语。但是从现实来看,这个希望目前是不现实的。
醬鯽 | 2021-9-6 11: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日本的朋友有次跟我说,日本有许多针对上班族的外语夜校,授课内容往往带有鲜明的职业特色。这些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不到一年的课程,让有出国需要的上班族学员掌握本职工作相关基本的会话与写作。
4 S) ~8 {, ~$ i! W. d我们看日剧,经常看到一些技能型人才拥有出国学习经历的剧情。比如说西餐厨师、咖啡师、面点师、花匠、护士。在我们中国人的经验中,这些人去念技校中专就好了,撑破天读职高、大专、本科。但是在日本,技能型人才留学并不是文学虚构,这个桥段取材于现实。在日本,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普通技能型人才,从明治维新时期就有了出国深造的需求。很多人甚至是自带干粮深造,并不是雇主送他们出国的。; H0 z6 N+ ?5 {8 K4 q/ H$ i# o
日本用了几十年时间从一个跟中国差不多积贫积弱的国家成长为穷逼帝国主义,能造出飞机军舰,日本科学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物理学研究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战争罪行被炸成光地却又凭借无形的知识财富重新成为发达国家,与日本人持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密不可分。
8 N! o) p3 M/ Q9 I* ?" E目前,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但是我们在各个领域仍然不是世界第一,我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有对外交流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留学”需求也会从象牙塔里的书生的专利,变成所有希望对接世界一流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们的对外经济活动,“一带一路”倡议,也决定了小商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存在出国工作的需要。
  C( w! U( q9 D1 Q. ^& l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证基础教育体系为所有劳动者提供适当的外语基础。
民主富强121 | 2021-9-6 22: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才是大部分中小学,不夸张地说,是80%的中小学的唯一价值导向和行动指南。% z$ v# E; V; O- a- p/ ]
剩下百分之二十是比较高端的中小学,但高考仍然是影响他们教学的重大因素。
. z9 X7 z' |" n& T/ d那取不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就没必要争论太多,看高考怎么改就完事了。
1 t0 `  O& C; L( x+ @+ r英语还是150分?还是降低分值到说120分?甚至是只有100分?
/ I6 ^$ Z( q- u7 _' V1 w% H3 H7 q英语是能考两次,二者取高分者,还是只能考唯一那一次?
- Y' o! O6 d; _英语题型要不要改革?一些相对意义不大的题型要不要取消?听力、语法、阅读、写作的分值需不需要重新分配?6 T( @2 M1 V- v
这些随便有一点小改动、新变革,都会直接传导并影响到中小学的英语课程。
# J/ f- w% E- f所以,还是讨论讨论高考怎么考英语更有价值。
. K) w  s! {* R: A4 f至于高考不考英语,或许三五十年后行。
脱凡神从 | 2021-9-7 1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说结论——英语学习是不能取消的,但是英语的学习方式也的确需要改进。
+ }# w( R# Y3 v/ p) C5 o3 T4 l先说说我不赞同这位委员建议的一些地方:# x- v) e2 w; D9 ^4 M8 p
$ v. b, k1 M* w, }) `1 ~+ G$ @
1. 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对英语课时的设置。2 _7 e+ t* V+ a6 I: C7 }, Y& i
暂且不说英语这一门语言,作为世界上流通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掌握这门语言对未来有多重要,而是先去看看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减少英语的学习会发生什么。% G6 ]1 u: Y2 v% s
显然,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长大后用不到英语;而另一种是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需要用到英语但是基础薄弱。3 z4 Z( A; Y- {$ [
对于第一种情况,显然是没什么问题的。然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就有些难受了。
6 q  x% o) x- o5 E& {7 J" S我自己恰好就是第二种情况,小时候不重视英语,认为会做题就好了,结果一考雅思,发现自己口语发音不好、作文表达没有逻辑,分数最高的还是阅读和听力这两个应试技巧偏多的科目。于是在考完研有自己安排的学习时间后,在一笑而过一口气报了全年的能力英语系列课程,一共24门课,给自己从口语、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来一个全方面升级。
7 J3 ^; L, O7 {教育学中有这么一个单词:关键期。是指特定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具有最敏感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得到良好的发展。. m" q% i' v) z: ^! g- E- F
用浅显一点的话解释,就是著名的“狼孩”故事,这两个小孩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之后对于她们要掌握语言系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 E" d; ~' D+ n7 ^
学习第一语言(母语)的关键期是在1-5岁之间,而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大约有6岁、12岁以及15岁这样三个关键节点。+ F1 _7 m3 o+ y" p
(1) 如在6岁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口语中一般没有外国腔;
! D7 {- {. x' W5 X9 O(2) 12岁以后开始学习,一般都有外国腔;1 u4 U8 A+ S1 ~5 ]4 u, x
(3) 6—12岁之间开始学习,有的有外国腔,有的则没有外国腔。
: ^+ ~) e" k# m" T(4) 超过15岁就过了关键期,年龄对第二语言流利程度有影响。% z/ n" U/ V/ U) q
摘自: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
然而9年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当我们发现学习英语很重要是,我们已经16岁了,早就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
8 @' p' |7 \8 S: d6 N: d2. 认为“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素质教育课时占比偏低
, f" s5 I& p( h% y% Y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但是通过增加这些课时来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 O3 D' _5 q- K# O$ D5 B: H
素质教育的解释:9 `4 V* _, q% u0 c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两者绝不是对立的。
换言之,素质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指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课程,而是一种可以让基础教育回归自身、重新定位、寻求自身本质属性的过程。而想要通过增加音乐、体育和美术的课时来改变目前这一应试教育的现状,明显时不可取的。! T7 p: [4 d6 G" O2 [
在去年暑假,南京一中因为推行素质教育而导致高考成绩下滑激起了家长的愤怒。
* n1 e( X5 A' G/ U8 v1 m) ~/ |/ B0 R+ o2 r. f) k1 p% T1 E  p" k9 k* J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英语中小学主科地位」?-1.jpg " N5 ~  s5 h% }* z  U5 l
8 F0 g" z+ Z) K0 X7 S7 c7 s: k
南京一中的公告
7 l5 O% b+ f+ ^
9 X" G% a6 s# s2 f5 ?9 v# n但我们也都懂,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升,而非不要成绩,好的素质教育反之会促进成绩的提高。并且素质教育只应该与“分数至上”“唯考试论”等错误观念对立,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也不应该反对考试和分数本身。
; w6 d8 Q1 S  A) m# V+ v- }所以想要发展素质教育,不是通过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就可以简单解决的,更需要的是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和社会心态。
4 }# F  x& u4 b' d" C( J接下来谈谈我最赞同的一个观点:
" \- m8 y; y" w- k8 W: z. b& L, f
当前的英语教学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
  w; E. z$ X6 ~$ ?9 X* D回想我们从小学学到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课程,大概的教学思路无一不是背单词、读课文、讲知识点、写作文,然后刷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大概想学好英语也是困难的一件事情。
' v8 O2 a) E6 L' F/ k! o, e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同龄人,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说他是回来调研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的(不过我也不清楚最后调研的结果是什么hhh),但是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他拿了一份我们班的英语小测的卷子去做,在班级平均分有80+的时候,他的分数是54分。
但是54分能说明他的英语水平不好吗?显然人家的英语水平比我们这些”小镇做题家“要好多了。6 q$ w, k2 d, G
那英语究竟应该怎么学习,或者说怎样进行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才是我们目前更需要关注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可能就要交给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大佬们去研究了)
3 e# c! K! k3 S: d5 ~* P0 Z最后说一下我最近这段时间学习英语的收获:  C+ k4 s5 }3 ]5 w8 s

1 R7 c+ M( B( q5 j准确的说,认识一笑而过这个机构是在考研的时候,然后通过一个月时间顺利的完成了“始于颜值、陷于人品、忠于才华”的入坑全过程,报了寒假的能力英语六门联报。) |+ v9 v$ d+ A' U5 D0 v
于是在一整个寒假,我几乎都沉浸在英语的学习中,老师教授的不再是应试的知识,比如孔玮老师在阅读班会讲外文翻译的红楼梦和中文红楼梦原文的对比和一些翻译的技巧,周思成老师在词汇班会教很多有趣的词汇记法,宋智鸣老师在听力班会认真的讲每一篇听力材料以及精听材料的方法,而不是给我们一堆雅思或者托福听力的题目,然后告诉我们这些题目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率最高。$ I0 B: w# s& K* [+ ]/ v9 T/ m! G
在这种学习氛围下,永远对新东西保持三分钟热度的我,也坚持了将近2个月几乎不间断的英语学习了。虽然说我并不能现在马上去考个雅思来看看我到底高了多少分,但是口语的提升是最显著,也是最震惊我朋友的(上次被朋友嫌弃,说我英音味太浓了,她不习惯)
1 Z! y0 ~6 h  G  E" n5 i* @5 Y; `4 d& c' R# l4 T5 x
最后祝点赞的宝贝能收获满满的好运和正确且持续的学习动力呀~
0 z; \+ G; K' X) i* _" S+ D& L! {! r$ m$ g. b
(最近太忙啦,有空后还会接着更新)
俊浪费俊u | 2021-9-7 16: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英语不是不该学,是不该像现在这样学。) n( z. V: j3 a
我拿语文作为对比。
0 V" ~5 \& h9 y+ i, ?8 V语文之所以是主科,是因为有其他各学科配合。" S/ E7 W" J; d2 h; y. o
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甚至是英语,教材和习题都免不了用中文编写,就连高考试卷也是用中文出的。就算语文教材本身拉垮,通过在其他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使用中文,仍然可以熟练掌握这一门语言(文字)工具。! A4 y: h. k& ^" y
但英语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学了个啥?大学考四级,打开词典背单词,第一个是abandon,考六级,第一个还是abandon,考研,abandon……而且,题还是中国人出的。% c7 v* H5 p5 X/ s0 ^
能干啥?哑巴英语加瞎子英语。往下了说,论俗的,是能买菜问路还是看小说影视剧?还不如porn hub上的接地气和富有生活气息。往上了说,是能读文献还是不用翻译软件的前提下信手拈来写论文的abstract?
6 l5 }7 B$ r8 ~$ x说白了,现行的英语教育是低效和落后的。其原本的动机是增加筛选(如高考,考研,考博,评职称)“人上人”的难度,筛的过程中,学习和准备的是“考试型英语”,等筛出来之后,再开始学的才是针对专业方向的,真正有用的英语。( ~+ b  S' a1 S  f8 [$ A
问题是,内卷太厉害,以至于大家花在筛选上的时间与精力实在是越来越多了。
7 T  }5 f9 t) T7 N  f) k我是法学专业的,曾经听老前辈说过。八十年代那会儿高中生都已经是人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法学本科生(五院四系时代,不像后来扩招那么混乱)都有机会看外文文献资料。后来是本科生要努力考研,研究生跟导师做科研时接触外文资料,再后来是研究生努力考博(或准备考托福雅思出国),真正接触外文文献开始认真科研都拖到考上博(或出国)之后了。
  L4 t) x! ?$ j0 w1 u, y7 G也就是说,从中学到大学到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生,从高考到四级到六级到研究生入学考试再到考博考托福雅思,大家学英语主要还是为了应付选拔考试,为了先爬梯子上去,而不是知识本身。
1 J) v# y" ?; B. u技能前置越来越长,前期铺垫越来越多。# h" k* q' W% v& F
莫说我自曝家丑,同样是一门语言,同样是主科,语文和英语的教学有何区别?
6 |) p- m6 o, G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连教材上的课文和习题都不怎么讲了,顶多挑几篇重点,大都是直接快进到模拟考。不考试的时候索性就让我们自习,而且允许在自习课上学习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其他科目。等到上大学,研究生之后,虽说我是法学专业,妥妥的文科,但已经不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也不考。你都混到读大学读研了,横竖不能连识文断字还要专门来教吧?
& \8 U4 {6 V& a英语是怎么教学的?高中,教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到了大学,好嘛,一开课,又是语法,老师领着读课文,念单词。好家伙,你当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么?难道我没学过音标?我不会查词典?至于牙牙学语?
; U6 ]5 ~1 @+ O* \$ ~! }0 D大家敢不敢想象一下,要是语文也像英语这样搞会怎样?, R! B) G) L! C% x( w
高考语文之后,大学还必须考语文四,六级,不考过不给学位证,考研考博也考语文。那只怕是大家都把精力花在学习“考试型语文”,连看本专业教材和文献(哪怕是中文的)时间都没有。
4 U2 C) c  ^! d2 q- z5 \/ W英语还是要学的。
7 [8 g( \6 b$ X+ @2 x) q  L' D; F& S但我的建议是融入其他学科。你在学习其他各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文学,政治,历史等等的时候,不说用全外文教材吧,至少要辅以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作扩展阅读和学科应用。
天下之醉下d | 2021-9-7 2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强认为「我们过分夸大了英语在成长中的分量,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您怎么看?原来回答过类似问题,观点仍旧不改,现行英语教育应该被踢出去,换成实用性英语教学。
( d8 @: F  J4 T) m英语是一门工具,是一门有现实需要的工具,除了个别人的特殊需求,并不是一门值得大多数人去钻研的知识。! X( S$ p7 \) R
普通人需要英语来打开眼界,极少数人需要英语搞科研。
' ?! O+ j: p/ b现在我们的英语教育,并不是以实用为主,并不培养交流,反而人为的设置障碍,比如墙……让学生投入到毫无意义,耗费时间,但最后无法用于现实交流的中国特色英语。
& [7 c- ^8 C  x1 [& h$ a" v我们国家的孩子,在英语的学习上,很多都是浪费光阴,效率非常低下,这是非常可悲的事儿。5 H5 {7 f$ {* W5 Q8 [8 o3 [  j- s
英语教育肯定是要改革的,但我不赞成这么改。
& k& e9 E# B0 P就应该从大学开始改革,直接圈定哪些学科必须要高考英语成绩,哪些学科不需要,哪些不是必考但有加分。" x; \( s- h' _+ {" v
让学生在小初高时代,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觉得英语头疼,那就选择不需要英语的学科,彻底放弃英语学习,觉得因为多了英语导致竞争宽松,又在英语上学的比较轻松的孩子,自然会选择需要英语的学科。
2 T' @' n3 c; v/ }# W3 {. g因材施教,本来就是教育的最基础原则,我们从没有尝试做过。
我在新西兰工作时,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有的小学都是下午3点下课,孩子十分轻松,天真无邪,跑跑跳跳。
0 x% V' |. a! ~$ b( w  R8 e1 u7 Z但也发现——那些医生、法官、官员的孩子们,大多需要在下课后去上额外的补习班,学习第二门语言,学习乐器,学习专项体育。, j8 l$ Y2 J1 a
我教过一个叫做亚当的孩子,他爸是机长,工作很忙,高高帅帅的,亚当也很帅,随他爸。一下课就去学语言,才10岁不到,已经能流利使用3种语言了……当然,第4种语言汉语说得还可以,没到流利水平。% E# k. n2 ^8 _: @" I
同理,为什么要取消英语主科地位?如果取消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 Z, k! @! G" L( t* S有钱人依然会让孩子去学,差距只能更大,世界上优秀的文献和前沿文字,暂时大多数还是英语写的。
) u' S5 a& {2 e* I: Z, R富者更富,穷者愈穷。- [8 Q2 K0 _9 i0 u8 Y
我绝对同意,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改进,应该更结合生活和未来多学科交叉使用场景,不应该割裂开来天天背abandon.6 b9 F0 `$ M" Z6 r1 \
世界的话语权,特别是学术方面,暂时还不是中国独大,英语,还得学。4 w- u# Y- _3 b/ Z
何为教育?教育是为了保障公平,提高国民素质。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把英语从主科拿去,就下降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 p* N! d5 ]( T" @! E
顺应世界,改变世界,我辈担当。
华为何为俣 | 2021-9-8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支持的,不过提案还需要改进一下。这样的提案之前似乎就有过,郑强教授说的「我们过分夸大了英语在成长中的分量,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也多次引起广泛关注,之所以没有推动政策出台,是因为没有充分的论据,也没有可以可行的方案。
' S! }. m8 q' L6 P* h( p很多人会反对这样的提案,是因为对学习规律认识不够,对外语学习过程、级别划分和外语学习所需时长等认识不够。只有表明:英语很重要,是教学体系存在问题,改革之后国民的英语素养会变高,大家的学习过程会变轻松,人才会变多。这样支持的人才会多。但是新闻对许进委员提案的报导中并没有提到这些。
0 [2 K( e" }% A1 c2 Z. c* u要论证上一段所说的,有太多的误解需要澄清。先科普一下欧洲语言标准(CEFR)吧。欧洲语言标准不是把语言能力划分成6个级别(A1,A2,B1,B2,C1,C2)这么简单,而是揭示了外语学习的普遍规律。欧盟委员会为了加强欧盟内部的交流,为了好横向比较外语能力,在2001年左右制定了欧洲语言标准,成为了编写外语教材和进行外语培训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移民、留学和工作的衡量标准。欧洲语言标准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我国的对外汉语水平考试(HSK)也由原来的9级变成了6级,完全对标欧洲语言标准。$ \4 r# F5 F+ M9 s
CEFR突出实际的外语交际能力,级别描述符合实际的外语能力提高的过程。我国很多外语教学大纲对外语学习过程并没有整体的把握,划分级别大多出于臆测,描述大多是“掌握多少词,掌握什么语法”。对实践指导意义强的语言标准最先出现于欧洲,大概是因为欧洲实践比较多比较深,语言标准的制定源于实际经验。我国大多数人学过英语,然而大部分人学了太多年头,学有所成的也少,所以很多人默认外语很难,需要学很多年甚至一辈子。而CEFR认为达到大多数情况下够用的水平(C1)大多数成年人只需要800-1000个学时,也就是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取决于学习强度)。8 ~! U1 E  r8 T; r- W
即使是学小语种专业的中国学生,大多也认为4年根本不够。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小语种专业从大一零基础开始学,基本只有前两年是学小语种本身,大三大四是用小语种学习其他学科性知识,单纯的外语课时很少,并且也很难感觉到进步。并且前两年的课时也不多,并且不紧凑,还有一些浪费时间的名称很高大上的外语课。再加上学三个月停一两个月(寒暑假),效果又减弱了很多,因为A1-B2阶段逆水行舟一气呵成很重要。如果小语种专业比如德语专业只有一门叫“德语”的课,课时达到800个,那么一年是能达到C1(近乎母语)水平的,并且会比现在的效果好。' Z% W6 x9 }$ @
很多去德法等国留学的非德法专业学生业余通过培训也是一两年就达到C1左右的水平。各国都有这样的实践,尤其是在CEFR深入人心的欧美,中国也有很多外国语高中生三年从小语种零基础达到C1水平。有大量这样的案例,但是不只是其他人看不到,这些成功的留学生和外国语中学生都不一定觉得一两年足够把外语学到C1水平,觉得自己只是考试侥幸通过而已。所以,没学过小语种只学过英语的人更难理解欧洲语言标准,我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可能会觉得只是特别有天赋的人才能一两年达到C1水平,不具有普遍性。
! l7 `& W- ?! H8 t我从中学以来就花式学各种外语,有在大学教德语专业的经验,也有教二外的经验,从大学辞职后有大量培训德语的经验,一直在探索。其实很多人学外语失败,一是没有科学体系的指导,二是不相信一两年可以学会外语,因而出现大量状况,比如中断很长时间,有些阶段进行自学,上非CEFR体系的课,缺课,课上不专注,课后盲目使劲,学习脱节,跨越级别。没有科学体系的指导,比如我国的二外,一般一个学期30个课时,学两个学期,合起来也就60课时。CEFR认为A1阶段就得至少60课时。而我国的二外教材涵盖的是B1的内容。设计上就是有重大缺陷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很多家长一方面觉得一两年学不会德语,另一方面又要求300课时就考过德福(类似托福,B2/C1水平)。" r7 R! K- s* @
CEFR体系下的教材都会淡化语法,在A1-B1的阶段慢慢教用得着的基本语法。这个体系下的考试也把词汇化整为零,淡化语法,基本不单独考词汇和语法,考实践中的听说读写能力,四个部分全部通过才算达到相应级别。而我看很多人学英语的主要方法就是背单词和做题。不可否认,语法是要掌握的,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应着眼于用。
3 z) ?% H! K3 `* ?* l( L. K0 [% R* V我国的外语教学也重视听说能力,但是只是在纸面上。外语老师们写论文的时候言必称“听说领先”和“交际教学法”,而在教学实践上基本统统是“语法翻译法”加“题海战术”。这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语言标准,需要CEFR或类似CEFR我们自己的体系。6 v# G( P( P( s  v/ A8 h
我的主张是:  i4 S1 R4 C6 t0 |0 |, G
测试应该完全摒弃大学英语四六级和高考英语等考试,按照CEFR来测试听说读写能力取消英语主科地位,按级别分班,而不是按年级分班,避免教学脱节脱级;分级才能因材施教,而不是大家合在一起耗时间(最明显的是大学英语);达到C级别可以免修,不浪费先进学生的时间;高考取消英语科,大学招生的英语门槛设为B2级别,C1和C2级别高考招生分别加10分和20分……. c1 `: x9 A6 i8 r, d  z+ g1 E
如果这样改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对比:
7 U2 n4 X5 C6 [' p+ G0 G* u- t! f原本是全民学英语,大学所有专业都感觉是英语专业,学校很多英语课程没有级别效果,主要是刷题,低水平重复,相当一部分人学得非常痛苦。有人可能会说,我们全民学英语是必要的(我认同),很多人没有实际交流的机会,所以采用语法翻译法,因为很多人只需要用到阅读,或借助词典能够阅读。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优先发展听说能力,这门学科会变得更有趣,人会更自信更有动力,而不是现今很多人学了假英语,满满的挫败感厌学感。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发展听说能力,并不会使课时翻倍,而是使学习更加有机(organic),有长效机制。
9 A7 q' u' {. h2 A. K) r' g! }改革后还会是全民学英语,但是课程会更加合理。通过分班,能释放学习潜能,而后进学生也能学有所得,稳步前进。未成年人学外语确实慢一些(学习动力和知识点讲授方式差异很大),但是每个正常人都学会了自己的母语,只要学习是有机的,不脱节的,外语也是一定能学成的。后进不怕,怕的是脱节和学残。通过免修,能节约时间。所以改革能提高全民英语素养,降低学习痛苦,培养更多人才。0 [, }! d1 `; g2 `
这个改革能促进公平正义,因为家庭条件对外语这样的科目影响最明显。家庭条件好的,即使可以请外教家教,可以假期去外国,普通人家也不需要焦虑,只要不脱节,学的开心,一个级别一个级别来,高考前达到B2水平(高校招生要求)就行,学校师资到位的话,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报培训班补习班。10-20分的高考加分能奖励有才能的人努力的人,又不至于使大多数家庭焦虑。
5 @. Z+ @9 q/ I# B这个改革也简便好操作,只需要把原来的体系改为类似于CEFR的体系,教材和考试改变一下内容。考试虽然增加了听力和口语,但是可以错峰考试。增加的是考试相关的工作量,这可以增加就业岗位,英语老师们不用为自己的出路发愁。
! E, t0 R  W1 @3 @如果采用CEFR体系,还可以使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少数民族加分不应该按照民族身份,不需要考虑聚居还是散居,而是根据民族语言的听说读写水平。背后的逻辑应该是:因为语言障碍,少数民族参加高考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面对更多的困难,所以要加分。这样才是照顾真正的少数民族,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选拔双语人才,促进民族团结,扶持落后地区,促进社会和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