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 G( l, h4 Q8 |9 \8 b( _ 
 ' z5 m& v0 w( y# ?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刘彭芝的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为教育这件大事。 $ X3 X/ L# c* n% ?" [) M
 她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气场,能够迅速聚拢一批同道,和她一起在教育的田野里忘我耕耘;她有着超一流的感知力和行动力,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她身体力行。她更有发自内心的对人的爱与尊重,她对记者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这四句话是我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感悟。”9 X: E. D# S# ?; L 
 有人说,一个卓越的教育家的成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卓越的人物、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事件。刘彭芝恰好符合这三个条件。毫无疑问,在中国四十年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刘彭芝就是那朵激扬的浪花。" R4 o- M  r) r7 { 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于7月17日-24日在北京市海淀区面向教育家型的中小学骨干校长、管理人员举办新时代“成长中的教育家”暑期高级研修班,届时,刘彭芝校长将为本次高研班学员做《什么是教育?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教育?》的主旨报告。
 . y2 R" n( T# f& t% D- A- W9 c1 j8 c
 ) i/ l# E* A& h0 P+ }
 关于刘彭芝9 c2 @4 h( X8 Q; B% C: ?. v
 - T" P5 C, f  b- N) C: u$ K
 # I3 V7 |6 U7 o. M2 f
 
 . i8 {: L  e' S; I6 V' V/ }1 {3 k0 _: H0 q% @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名誉校长
 2 `$ R7 _4 U1 ]9 @1 o$ T●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 ~  z! D  ?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
 ; Y# P8 h) K7 C% D+ [9 E●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7 H% F4 i7 s/ q- A5 D
 ● 原国务院参事
 1 f" u3 ?  `3 a( |3 b5 a3 b1 S● 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3 z  j" B: F$ e# L: V
 ● 第十三、十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
 ; T" X8 ]" x& s& G1 L! N  I2 ~+ e" Q0 F● 第一、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0 j7 X0 q. [1 H  l# t1 Q●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家组咨询专家
 1 v: w: \: l/ j2 z●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T. r" A4 \2 _  S. @
 ● 数学特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超过56年! f: A* R5 x, l: }4 b5 {
 
 j% p/ `0 l4 K) t
 ! m( M& H: r* l! y2 a! f- d1997年6月,在担任副校长8年后,刘彭芝被中国人民大学任命为人大附中校长。上任伊始,刘彭芝就提出了人大附中新的办学目标: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这在当时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目标,但是刘彭芝信心满怀。面容和善的她内心刚毅,具有超强的行动力和领导力,并且极富创新精神。
 ) e7 d3 y- s1 Q" U4 w$ b2 B7 b, w; N/ a% F% \1 |4 o
 
 ( T; k. M" p5 @+ t" y4 e* h% Y$ H9 k她从课程改革着手,调整必修课,丰富选修课,突出特色课,增加校本课程比例。她要创造适合每个师生员工发展的教育。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人大附中就实现了刘彭芝确立的办学目标。2004年,她的个人专著《人生为一大事来》出版发行,迄今重印14次,畅销不衰,且已再版。) f0 K3 \# J! e$ x6 C0 Y' q$ K7 I1 M
 
 5 N. n. C& U2 b( n
 / S4 k8 O+ g: z' M3 {& s( W2012年,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成立,刘彭芝担任总校校长,探索、引领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她依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依然是那位“人生为教育一大事来”的可爱可敬的校长。2 q4 @7 }; C; S  b+ }! C; G
 % [2 Z* [( v$ q' R9 c9 G! w' \
 * Y) i. y( |+ y5 }1 t2 r# [
 . O8 o& _7 B. D
 
 4 u+ i: U4 R) d8 X/ q8 ^" Y8 f教育的着眼点是学生
 * }  t4 u& K' R: E+ A
 / \' J# d& |! g' H2 u5 r3 g
 , ^" |9 c# a3 p1 P2 E; V1989年,刘彭芝担任副校长,超常教育是其主管领域之一。2 y6 _; O1 u0 k( P7 w
 + h+ f- C: y+ P8 o
 
 K1 f7 P9 E' S9 ~  T3 y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是伴随1978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而开始的。那一年,人大附中有2名学生被选入中科大少年班。时任数学教师的刘彭芝,对那些智力超常、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非常关注,她在思考如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1985年,她担任人大附中首届超常儿童实验班数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她的学生颜华菲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银牌,是人大附中历史上首位获得奥赛奖牌的学生。
 ( V+ L0 N+ t8 z0 ^1 h2 h7 L! q: a$ c3 O, p7 ?  \- {6 C
 
 ( f3 A7 Y. t5 s8 r) d! \她一直引领着人大附中乃至全国中小学超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12年,她创立国家一级协会“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并任会长,集合大中小学幼儿园同道中人继续这一事业。
 1 a# y* G# Q" X) T6 G& f
 * I4 X3 _' F! k" i9 d
 4 Y! `' `: M+ Z- H2 E& Q有人说超常儿童不需要特别培养,有人说超常教育是破坏教育公平,她却从未放弃对于早期发现与早期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呼吁、探索。“教育要发现、挖掘和发展个体的各种潜能,任何教育改革都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这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刘彭芝如是说。) F4 K, y/ R7 R
 
 2 q! O# k  K4 I0 ]' K5 o
 . F) A! k1 d- H  C* |2000年9月30日,人大附中为一名高中生在中国剧院举办了一场个人音乐舞蹈专场。专场的主角是一位女生,叫杨夏男。就是这个热爱舞蹈的孩子,1997年被人大附中录取时,却因为学校没有舞蹈队而充满顾虑。刘彭芝在了解情况后,告诉杨夏男:“你来人大附中,舞蹈队自然会有。你就是人大附中舞蹈队的第一任队长!”" H8 O" g0 g1 c# s
 
 7 F/ }! b; r: g* t  U; J$ X; L: |& Y% I* e( {, ]
 这就是刘彭芝,一个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突出潜能并为之搭建舞台的助梦人。7 a+ A' R% l$ }8 r3 A6 `* Y
 2 f& F# \& O. e" |8 B* k4 ~
 u* e6 L2 S, A: d
 “爱才惜才”的背后,是刘彭芝对学生无尽的爱。
 # ^( Y% H4 c* L" _
 7 [& F0 O" Y% k4 d* G  e5 U) ~7 P, D0 t3 Z! \0 M0 U) V
 还没有当校长的时候,一年冬天,北风凛冽,吃过午饭的刘彭芝听着风声,忽然想到班上的住宿生小杰的被子太薄,说不定会冻着。她二话不说,抄起女儿床上的被子就往外走。% W/ ]" y1 A+ d3 g$ [0 T% l' L0 \
 
 + F" H  U% a& o" T3 ]# C5 T1 O7 J# o+ x/ Y$ g+ a# j
 小杰是一个孤儿。刘彭芝在学习上对他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却格外照顾。高中毕业时,小杰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刘彭芝说,他们情同母子。小杰对她的称呼一直是“刘妈妈”。
 1 c" \5 ]" v3 Y/ E: W9 Y. Q, k  H( h
 1 h4 v, k9 G  _$ R9 T/ c) `. K' a* n  Y3 U0 r+ v5 T/ ~
 一个因不愿学理科而在高考前突发精神疾病的学生,刘彭芝介入后,做通他父母的工作,同意他改学文科,一年后,这个学生考入北京大学。6 ]2 W, B0 Z- t
 
 * e4 }. ]+ r6 x3 l: D3 S8 u' {& O5 s  s6 H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愿,他们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刘彭芝说。3 h+ p% L7 l! b. m
 
 2 r3 H! J5 T. X- m* D1 ~' m, Y
 3 e8 O4 ~+ d0 }3 C4 i( s+ ]2 Y
 3 ?$ E, z0 O/ D+ J) R1 s2 }+ S4 }5 H" g/ X- \# q
 
 0 _. W; J. d& w% F
 % U, w3 S: [) q6 `教育的着力点是教师
 1 g  I8 K) D/ i$ w, G0 L1 b
 2 w2 ^& S# d8 ~6 \; M! Z- C7 a1 w8 K3 y4 L
 人大附中的心理老师陈华说,刘校长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2 \% e+ a9 k, S$ |/ u9 ]6 z$ o% t: a4 H# Q
 
 # w1 L% a6 R5 P6 R0 B是的,不仅学生的命运被改变,教职员工也是一样。# z6 W; r" Z' A5 e- I
 ' I5 s* V' Y2 P7 J: |  L
 
 ) o* D" H5 S# w刘彭芝出任校长的第二年,就引进了一名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专职心理教师,这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例。& O( A! V- C+ h( P2 I5 ^$ m4 q
 
 8 R# e- T8 u& U& E
 % _: Y$ f- A# e她为人大附中引进了第一个博士生教师,曾轰动一时。
 ; O9 R$ W( k/ B, D+ h
 B0 R# {/ B, `$ M3 g2 N1 o0 N: s* }( J6 v5 l7 S/ S' u1 e- y; h7 ?
 刘彭芝不仅善于引进人才,而且善于挖掘他们身上巨大的潜能。1 g( D# F! p, y
 
 * Y: R5 K5 P& R% u' Z% y
 9 R. N" T' H* k6 [. {- X: Z胡继超原是外地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看了媒体对人大附中的一些宣传,他不信,于是从原单位请了长假,“潜伏”到人大附中。刘彭芝并未介意,还帮助胡老师圆了他的桥牌梦。她让胡继超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宣传桥牌,桥牌俱乐部也在不久后正式成立。胡老师干得有声有色,在上物理课、带物理奥赛学生的同时,也将人大附中桥牌队带上了国内、国际的最高领奖台。6 Y; W" E7 l1 Y0 A1 H$ Y
 
 $ g! e' U* I6 i7 ]) Q) l8 t3 _% C( ?$ P+ T* }
 如此,不胜枚举。
 7 N8 \) |( h# A( R: A: q* J0 G+ m
 " p$ d+ n3 K7 I  {. ~
 q  t0 h- ^6 S" ?, Y2 v; d: m刘彭芝说,如果将学校比作一个乐团,校长就是乐团的指挥,职工就是拉大提琴、小提琴、吹长号、打架子鼓的乐手。只有激活每一个细胞,才能形成智慧与力量的合力。只有激活每一个细胞,才能带动学校飞速发展。& R" ~- m) M' w. \
 , f# |. B. e8 Z3 p, y$ e
 5 p  o' C3 b! S! ~# [
 
 ' i$ i( ^' P0 Y0 l* R; c1 y7 G* x) Q
 ( U2 L2 b! E. N) \' V
 & k) m- W# s$ _4 N7 y
 
 3 S6 a  R. x. `7 Z0 U& P/ S' N! g* V& d5 i; B5 u# x3 h
 教育的切入点是课堂
 8 q7 w) s1 m3 Q: v- g
 - P5 Z; R; h& h4 w" [! D  L6 ?- y/ `/ V. J8 |9 n" v! e) W
 做教师的时候,刘彭芝就深感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太苦太单调。当了副校长以后,她更是琢磨“怎样能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快乐成长,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 ^( d3 p8 Q$ c  C/ c) y
 6 ^4 P, a; y0 C4 g; X8 ?+ V9 d& Z2 b. w7 e# X9 f9 ~
 彼时的人大附中,虽然在教学、管理、超常教育方面比较成功,但在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非常欠缺。刘彭芝提出成立学校科技办公室,并且亲自抓科技活动。在她的组织下,生物、天文、摄影、航模、车模、电脑动画等课外兴趣小组相继成立。这些就是后来人大附中众多选修课和社团的雏形。
 & Z$ R# s9 m* p/ @7 P4 G$ X
 * T) C% M" d, y  Q% Z
 1 t( _' [) k: p: ?7 z1989年,人大附中开设了第一门校本选修课“现代少年”。之后,发明创造、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各种课程相继开设。5 ?$ A7 y1 J. U+ p7 A' d' I
 . C, j8 P7 z8 _- u6 a4 W. l
 * X5 R* h' V% I) b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刘彭芝担任校长后,学校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完备课程体系,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开设法、德、日、韩等10多种第二外语以及英语物理、英语数学等18种英语学科课程,形成具有人大附中风格的“课程超市”。
 v9 B8 s+ ~' }9 z. L5 V
 & L, R0 F( s! r1 y: K# Y5 c7 U: C* C5 r/ o
 她对科研兴校、校兴科研情有独钟,科研之风吹遍人大附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她主持的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 O* f% b/ K6 w- t8 q; I9 f* f# k% c
 6 i5 ~, @4 l6 I; m# A5 b
 在刘彭芝的带领下,人大附中实现了“飞速发展”。而背后所投射的,是她对创新的执着。- n( G3 \% \0 x' C
 
 5 T. O$ _% U1 T6 U1 }* g& b- U2 r
 7 Z2 N2 g6 l) ^, n( a2 W刘彭芝说,在创新的过程中,她总是“不断地思考与寻找,不断地寻找与变通,在变通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4 Q; C9 L3 K) ~8 ^6 O' {2 l
 ; P2 w: X' |9 Z5 _
 3 w8 ~- E, M1 ?多年的搭档、人大附中原党委书记王珉珠说,“她不停地思考,她看很多事情都具有超前意识。”
 # F4 \* t+ n) U1 F/ S1 h! W: ?1 M6 \$ p6 J
 
 4 D, C# L' w  |  |1 b' Z
 ' J8 J5 i5 z( N1 ~/ b, j) j# Q3 u3 p' H
 
   E. Z4 ~" o0 K" K) y. k$ m% o* F$ I8 `$ \0 Y* }* l. N( k. s
 
 7 |- Y' T& i0 |, S
 " N) V# [* ?8 V: c2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B* U& K: O8 X& E
 
 ; Y- T. n+ [* a* h& f- f
 7 U0 p, @1 g+ e# U3 C1 X: K1 G刘彭芝是一个怀有大爱的人。2002年,河南省新密市长来到人大附中站了三天,刘彭芝的心软了。人大附中在新密市开办了第一所分校,也自此走上了教育帮扶之路。
 H0 r9 ?  H' i! ~# ^! U" P4 [! Y; y0 N
 * F2 l$ Y  j: I+ p$ F! F8 m# |
 她推动人大附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深度共建,入驻通州三中,建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派出管理团队,形成联合办学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人大附中还是“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国培计划”的主要培训基地;2003年SARS期间,人大附中免费向全北京市开放网络课程,至今,她发起成立并任主席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已直接惠及90多万师生。# f  i" f! v5 J5 y6 J' T$ w5 G
 
 : ^/ G& M7 [& ^8 i7 K7 a4 l5 u" }* G
 2012年,在思考中寻找新路径的刘彭芝倡议成立了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创新办学机制、协调各成员校资源。2014年,人大附中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 y% h; _) J2 s5 b
 ! }1 A) ?( P% F: h: G/ C
 $ T3 q; g( g' Z( P, f# j刘彭芝坦言,“我感觉自己化成了无数个细胞,洒在人大附中大地上,洒在全国大地上。”
 7 w" |6 n: r  |1 e( r* d7 j2 u$ \: A: P+ M
 
 8 L0 [* q( L8 \$ F' J0 D( r! v' E心怀大爱,方得始终。刘彭芝,一个基础教育界大写的传奇。
 3 H. A. {% a) T& g  V! g+ d  b* h6 S% M
 3 h# [$ N$ X! X  a
 0 @0 V0 z( s4 n8 G" {
 
 0 L/ h0 H# e+ p5 @% w4 W, @$ V* [
 5 V( ?" n' }9 X4 \# |4 C! n
 * g8 n) I  @- W4 J1 W) t0 h: x% F4 U& G# L0 |
 
 % G8 r: d# K# h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 L1 [7 Q5 I; }* M; D# O' f4 ?/ s0 z# ]
 
 , j3 N5 S# y% |" e刘彭芝坦言,这些年,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已经深入人心,为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开展的各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在此背景下,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将英才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放到教育公平的对立面,误导公众,成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阻力、最光明正大的借口。# |' [! ]2 s1 ]+ |( ?
 + R9 Y: h7 l/ V
 & c% a% I# {# H1 l, y  [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潜能、个性、志向等各个方面与普通后备人才存在差异,对他们施以合适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对他们的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从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其背后都有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良好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但是拔尖创新人才一定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 _6 A( A% a8 M( Q! ^# L1 _. j$ L
 发现和培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发现,就没有培养。8 S) U( J) D9 G- O9 T' i% p- L
 拔尖创新人才是客观存在,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事实上都存在极少数在智能、志愿、人格特征等方面远超平常人的超常人才、天才,好的教育、好的体制、好的社会环境,应该要让这极少数人脱颖而出,将其才智得到彰显,为国家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发现他们,给予他们机会与平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p' s' l* A& T# Q: Z0 b: g
 以学校为例。学生中有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教师中也有。作为领导,作为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3 j: s6 K* f* n5 g6 f$ B
 . v$ P. w$ t8 x7 W$ N! E7 x( E- O- U
 / z( b! d/ K, ^6 ?% w4 F$ D
 振兴县域教育9 u3 J8 E: ]) |" o# |
 
 % M: o3 a: v& }- O*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 x5 }- C. E9 ~2 Z# I. v
 7 ]$ q1 V- y3 G" x/ E+ q/ o$ E; N9 B" p* f3 B+ G
 $ ^3 Z  p+ M0 R$ G
 
 % _5 H8 m+ E+ c% G( D
 ; F! {( z0 E/ N; i& W$ E( `
 图为“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保定实验基地”揭牌仪式现场 6 m; ]  n& L' Q" l$ T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创新发展大会7月5日举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刘彭芝在致辞时表示,要振兴县域教育事业,提升县域教育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U8 G- s, q% t) c$ G7 L' ], i
 曾担任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等职务的刘彭芝,从事基础教育超过56年,是中国知名的教育家,长期关注教育资源均衡化问题。2 r2 [+ d% c* [
 当日,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身份现身活动现场的她,还率领了包括天津南开中学、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成都七中、东北育才学校、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等中国国内数十所知名学校的校长、教师,现场分别与保定市22个县(市、区)、开发区结对,共建“振兴县域教育实验基地”,共探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径。% @* j7 J1 q7 B5 E  I6 P
 . O7 M; e3 P% @1 @# y* m6 B. z
 
 $ Y. i* g. I; R9 }  t
 6 ~3 A( O! q: s7 _3 e* |/ }! l( x, n  o2 i3 V; d4 y# D
 图为“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振兴县域教育保定实验基地县域基地”授牌仪式现场。 徐巧明 摄) u0 o# s5 p6 n& w; V8 N8 J
 据介绍,共建“振兴县域教育实验基地”主要内容为:每一位名校长带领10名教师组成一支11人的团队,对接保定一个县(市、区);名校长负责培养对口县域内5名校长,每名导师负责培养3名教师。
 + Z! b" ^# j# R刘彭芝说,这些校长、名教师来自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涵盖了大中小城市和乡村学校,均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强烈的教育情怀。希望各团队能以县域薄弱普通高中和乡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为重点,着力提升对口地区校长、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在缩小区域和城乡教育差距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4 a. Z1 A: u- n  g3 t
 刘彭芝表示,目前的社会焦虑,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教育焦虑。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是消除社会焦虑、稳定社会预期、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正道通途。2 s  t9 O$ ^! `7 t4 ?
 保定市委书记党晓龙表示,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品质生活之城绝不仅仅是高楼大厦,更离不开教育、医疗等一流的公共服务。建设教育强市,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上最好的学校、得到高品质教育,是打造品质生活之城的必然选择。2 g3 h( l9 S, Z4 X, W- d
 保定自古就崇尚教育、重视教育,宋建州学、明有府学,莲池书院、保定军校、中国首所“留法工艺学校”等名闻中外。目前,保定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有保定一中、保定十七中、保师附校等近20所百年名校。' u# o) |2 k# y8 k6 h- f( F# Y
 |$ q: d$ m" n
 6 u7 }6 C" {; Y( `# l
 
 结语! r0 ^* B6 a6 c2 y4 |4 ^  B 刘彭芝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气场,能够迅速聚拢一批同道,和她一起在教育的田野里忘我耕耘;她有着超一流的感知力和行动力,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她身体力行。她更有发自内心的对人的爱与尊重,她曾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这四句话是我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感悟。”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刘彭芝的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为教育这件大事。
 7 R- h: a7 h# g% y本文由“课改行”编辑综合整理自现代教育报和刘彭芝关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校长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培养基地培训会”的演讲以及中央文史研究馆网站相关报道。版权归原创作者鲍丹禾所有)
 . L% X) Q& ]6 E
 5 S: {# t6 x; M7 M  _' C, v: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