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说,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自卑,不单是因为胖。比如因为脸大而自卑,还会因为不会说话自卑,因为身高不够自卑,胸太大/太小等等等等……我在面对一大群陌生而健谈的人的时候,就会特别拘谨,没有自信,甚至可以说是恐惧。而有自信的女生并不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困扰。" u2 v4 m" m" P1 G
但是,这样因为自己的一些特点而自卑的人,身上同时还会有很多闪光点。还是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另一方面,是别人眼中公认的社交「大神」——大一就当上了学生组织的部长,谙熟学校的各类人物,做项目、办活动、带团队,一切都在周围的人中属于佼佼者,口才也不错。! g+ J; [5 x- z- g
我没有双重人格。双重人格在临床上是个有些争议的话题。但是没有争议的是,优秀的社交能力和缺乏社交自信、社交恐惧并不矛盾,可以完美地同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相反,社交的不自信和强社交能力可能源于同一个内核:低自尊。. h2 c k S' I" A9 L
这是什么意思?为了表达的清晰,我为你画了一张「自信的冰山图」:5 s: L0 g" K9 U0 h
8 N7 s- ?, c! o% f, ]9 V; Z; Q+ Z
6 v2 X/ z' F/ d G4 u撞碎了泰坦尼克号的冰山,浮在水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冰山厚厚地掩藏在水面以下。在我们的自信冰山图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社交表现是漂浮在水面之上,能够被所有人直接观察到的。. j) }1 v/ y% L* Z# r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掩藏在社交力下面的是自信,以及更深处的自尊。; t' j* \# S( _: i" J7 C# L; K
l 自信指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别人无法直接观测到,但是可以通过你的社交表现作出一些推测。
5 f7 @1 R+ W5 y" m9 p l 自尊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在我的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我有多少自我价值,有多值得他人尊重?8 z9 G. Q& j' L
自尊感从童年开始塑形,自尊是自信的源泉。如果一个人自尊的评判是「我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我喜欢真实的自己」,那么在这个良好自尊的基础上,这个人可以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能力有适度的自信心,从而推动积极的社交表现。6 l; _! b8 q$ p- F
但是一个低自尊的人可能会坚定不移地相信「我一无是处」「不论我怎么努力,我永远都不够好」,或者「只有我成绩好、表现好,别人才会喜欢我,没有人会喜欢真正的我」。1 g7 z f% {" q/ C$ o2 v+ A9 I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些想法可能像信仰一样根深蒂固、难以扭转。不论 TA 客观上的能力有多强、在别人眼中有多优秀、取得了多少褒奖和证书,这些外界的肯定都无法撼动冰山深处的低自尊。这一点可能会让亲友们很是费解,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也各种肯定和鼓励 TA 了,为什么仿佛清风拂山岗、毫无用处?
* S& @4 i6 a% |+ o) { 低自尊感的人自己也很困惑、无奈。他们本能的解决之道是进一步地提升自己、证明自己,「既然我觉得自己不行,那就让自己行起来」。因此,出于代偿的心理,他们刻意地学习和锻炼自己,获得了相当多的社交知识。* N W$ M/ _! ~; k% C7 U* l
然而,能力的提升也许能让你在某些场景中获得一些自信,但是这并不能真的让你觉得自己足够好、有价值。相反,因为内心里把社交当作评估和证明自己的一种方式,于是有意无意中给自己定下心理期望,要求自己有很强、至少不差的社交表现,害怕失败,害怕否定。当有社交能力强的人在场时,或者面对自己在意的场合,就会更加地横向比较、患得患失,导致社交动作变形。
* [- Q7 W4 e$ ~2 \, n 我个人认为,向外搜寻更多的社交技巧、更好的社交表现、更优秀的个人成就,不仅仅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更是导致社交焦虑无法真正解决的罪魁祸首。
" \- f1 h0 L* X3 c! n- G% f 和你分享一个虚化了个人信息的真实故事。
, K2 S7 ]: B/ j' R& |6 E( O0 N) ^ 在纽约大学工作期间,我曾遇到过一个就读于 Stern 商学院的犹太裔学生。他在大二时申请三大投行的暑期实习工作。三大投行都给了他面试机会,但最终都没有录取他。他告诉我他很抑郁,想要跳楼或者吞枪自杀。获得他的授权之后,我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父母买了最早的一班飞机过来。
' l/ `; `6 I4 K* d 这个学生的母亲是伯克利大学的生物学教授,父亲是一名成功的进出口商人。会谈中,母亲表示,既然是因为最后的面试不过关而导致失败和抑郁,那就给他请一位专业的面试训练官,帮他提升面试技巧。以他父母的资源情况,我并不怀疑他们能请到比我们校内的面试训练官更加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否定了这个提议。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犹太小伙子,他的问题不是面试水平不够高,而是没有学会面对自己,建立真正的自尊感。
6 T! a4 ]) M6 o) [' Y* u2 S# M 学生告诉我,大二时没有进入三大投行的实习生项目,毕业以后就可能无法获得他们的工作 offer,将来也就无法拿到投行的 partnership,也就无法进入华尔街最迅速的上升通道,也就无法……,也就无法给自己的子孙留下遗产(该男生只有 20 岁,暂时单身)。
! q: _1 `0 W! G- D( q0 D0 c$ ~- z, ] 在他看来,他的全部自我价值来源于自己的成就(以及为子孙创造的遗产)。所以他拼命努力的方向是更进一步地提升自己的外部成就。我想让他和他父母明白的是,他的问题不是成就不够高,而是最核心的「自我价值公式」出错了。
* ]" G. Q) i4 k) Q 低自尊者眼中的自我价值公式:自我价值 = 外部成就/认可
8 i) C, {. k, v, o2 a& t4 q 健康的自我价值公式:自我价值 = 我的性格 + 我的喜好 + 我的经历 + …… (每天早上起床,在与任何人有接触之前,一切让我成为我的东西)+ 外部成就/认可
, j5 a$ T* t- z4 I ^9 ? 假如我们的全部自我价值由他人或他物所决定,那么我们的自尊心会「以物喜,以己悲」,被肯定的时候就高兴,被否定的时候就痛苦,随着他人或他物而起起伏伏。$ E- i& ?8 ]5 C% x) A4 Y$ t
对于这个纽大的学生来说,一次失败的实习申请严重地威胁到他作为人最本质的存在。而对于社交焦虑者来说,别人的一句否定、一个眼神,就足以构成一场对自我价值感的冲击,自尊受到威胁所带来的恐惧感,导致我们在社交中不自觉地把注意力过度地收缩到自己身上,这种过分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像放大镜一样审视着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造成社交中的僵硬和动作变形。然后,不佳的社交表现会进一步影响自信心,导致恶性循环。
z) U. ? Q, D- I( B 之所以很多自信提升的方法效果不佳,或者一时有效,但不能持久,我认为关键在于,只解决了自信层面的问题,没有能改变自尊层面的问题、修正错误的自我价值等式。
$ l( P6 H# ]" j4 b 我们需要理解,我不等同于我的成就、外貌、财力……,我的价值在于我是我。我无条件地接纳和喜爱自己,我的自我价值并不随着外界的肯定与否而改变,我的价值由我自己决定。
9 h, N& @9 w7 ^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在智力层面理解并赞同这个观点,但在情感层面上很难做不到自我接纳。给你一些建议:
) ~7 \. N5 _7 I" i5 c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2 f, d) D0 C% C0 g,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