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服务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建设,近日,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8 J; k0 T* G" y+ J. {% D1 C8 X
6 Z, g; w2 W; M" k! j5 T( G
1 Z; k" q# |+ D6 n1 K+ [# p8 y! p+ B$ t) M
8 U' ~$ y( T& v/ u: c: y& B2 p5 k: ~5 o: h9 J2 w
1 i6 i& I0 N1 ~$ k! `$ }9 W主要目标:
" e6 C) x3 v) s6 p 到2025年,建成质量更加优质、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一位适龄人口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教育综合实力、现代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8 G" x7 ~: U& C' a" O- I7 G
”9 @* T T. |6 m
) h& J8 Z( _3 c Q2 Z) L1 C2 r+ _0 `' A. X2 ~) f$ ?, g7 n1 n( ]& S
★
, f" M0 a3 V% @- k o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S/ \6 ]! f* s" u+ `% L( W9 j' K
2 z6 l( M, D& Z* |% z7 [6 i- z& T; ?6 C: s
浙江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构建一体化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 w, s8 ~* J5 q+ J% w
+ z( W: a1 Q! ?3 ^6 |
( s# J" \6 b$ F- J& D& U
3 h" y5 L1 e8 r# j7 z. Q% a, R F' C$ E6 m5 C
# ]3 c$ X+ O4 X9 R. l+ }/ ]% Z# q* {: O$ h( _" {+ x o/ c- U8 O
★ 5 \* z) t& u7 r! o' f* L
大力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 q3 E: y3 i3 g% P% u8 [5 ]2 t
$ p7 L8 q/ M: b& y0 l, ?# ~6 y* H3 A
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90%以上县(市、区)成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
9 _1 `1 ]" B8 C4 x0 h# X
. J B6 v" F- Q% ]/ R6 D+ l( O I8 l
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开展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游戏教学推广计划等。
- N; j2 \( J" ^) `4 c# q
) g) P( C& ^1 w- G: F1 u9 j# K/ O4 D
第四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3 H4 u z+ v* u! B 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到2023年,公办园覆盖率保持在50%以上,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0%,优质学前教育(一级、二级园)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幼儿园教师持证率达到99%,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与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逐步缩小,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达到当地上年度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以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65%以上。4 ~& y z# Q& X4 u
4 t/ S e9 P3 P0 m: y2 V
% d6 G2 O4 l1 T: R6 A9 s4 I
: H8 q+ v+ w8 G3 _& Q4 T& Q0 x2 x
1 K& O: Z0 l$ B
; }8 \- w8 | q. J: E
. d0 s- u3 [! f5 y) L' i' T* ^游戏教学推广计划) Z) R4 Q. W) r: e3 L! ?4 j$ A
参照“安吉游戏”理念,设立游戏教学实践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农村、城镇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实践探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扭转“小学化”倾向,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学前教育品牌辐射与专业引领力。# O+ b$ E% r, h' d8 ~8 O( V* I
, n& A3 Y: }6 ?0 Y
) |7 x& I: U; a% S- h2 `
★
& q! R2 v \& W' O( i' u" u促进中小学高质量发展
& j# e H! B8 a3 |3 I
2 Z. a( r8 @. {% F% e( d k6 l! W6 E+ [, d5 A, k2 r% x- W3 _
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60%以上县(市、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 {2 t m @( V1 z; p5 A9 \- z/ ^( I# W6 M1 t" z3 s. `. b/ i8 a
( x9 i! o, V" Y5 Z( R& A# ]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升特殊教育能力。实施基础教育“强基工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加卫星班分布模式建设工程等。
% R; E) F4 q+ q9 V2 `' O( U: b! Z8 R
$ g$ R1 u3 x" F. `; O+ @2 F
基础教育“强基工程”
) ?) C# g! Z" { 科学编制区域学校布局规划,不断提升浙江省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实现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全省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实施500所初中学校补短提升行动,重点培育100所窗口学校,建设10个“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 @% ^( @* D0 L' t9 Q
0 y/ n' S; x+ {$ p* l$ m! Q6 h C: u5 x. O- J
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工程' k0 A5 Y" ]8 P, ]0 t
全面推进以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三种模式为主的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县域内融合型、共建型模式的教共体比例不低于80%,实现全省乡村、镇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共体全覆盖。
# j/ l/ s8 e& i* P5 k
- ^8 ?8 z' \, o! Y% J2 u- e
8 O' _% R" E1 S6 N. z& ~( g% R' F$ [! R2 I( H& x
2 i+ ?, Y9 K/ T E0 {" h, G5 {7 u' F
+ R" i, C! N; N% a: f
, U7 C' b- W# V( f8 Q; B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工程
: a$ l+ `6 ]* T, \& _# y# b 创建6个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改革试点区、30所试点学校,探索区域分类办学机制,培育一批不同办学特色在全省起示范作用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9 ~+ B; Y- w- O" u/ ]- C7 z
% S' N: k% s; s9 w+ `4 j |- g' c B# }8 ^! J6 [
特殊教育学校加卫星班分布模式建设工程. {) o( L8 q) b, `
致力于增强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特殊教育学校加卫星班模式,争取每所特殊教育学校都根据定位发展需要,选择在普通中小学校和职业中等学校建设若干卫星班,实现融合发展。推进省盲人学校改建工程。
' q* c+ h# _. E( x- [" Z8 Y7 h" Y, v, _( [: n7 t& U' K
/ T: V9 Z G1 ?0 t★ : I, g" A" J# I7 s1 p
深化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 o6 L: v+ [* V P& E
' _% ]3 q, N3 Z3 c" ]/ S; Q u, w: i
# E) t; k% D4 y% [% |5 `2 `4 a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力争6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12所以上高校在各自类型、领域进入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以上,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规模进入全国前8位。# V0 t3 ^9 o0 A: w9 w, D
7 u$ c" W6 m. m, \
8 x8 b( U6 }8 _+ |# m 完善高等教育布局,打造高水平大学集群,建设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国内外名校“筑巢引凤”工程、登峰学科建设工程、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一流课程建设计划、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等。8 j4 p* M1 A3 K+ C0 P& S2 p
& y e+ p, I) X6 K8 O5 W# x9 V7 X+ y, z3 `
国内外名校“筑巢引凤”工程
0 k9 F" _$ i D [& q0 w 谋划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到浙江省开展合作办学,超常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创新引育模式,建立分级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办学。
/ W; P- J3 Q' Q
; `3 y- k" q, M6 Y
: \, _7 A' ?) j) W
8 r( ?( \- w7 q5 y$ E* m" E% z, y: E+ m+ H5 x& Z2 D* I
( H4 R4 i# U! N# N& H8 {$ v# \% b
! N8 c9 l8 }0 @0 E* L9 c7 t登峰学科建设工程
4 n; ]6 ]2 D0 q' m W 鼓励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科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成一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重点建设10个左右登峰学科、25个左右优势特色学科和一批省一流学科(分A类和B类)。9 R: h# Z7 Z& u8 I2 M6 s, Z8 B
0 q* x. J7 q' }- U7 h: C5 k4 ]+ ~6 p3 g5 E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3 q$ D: b# _0 _' P$ D9 p 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的高水平优势特色专业集群和优势特色专业。做好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规划布局,争取国家级立项总量居省区前列,强化指导监督,提高“双万计划”建设质量。到2025年,原则上有认证机会的专业,省内高校都应通过认证。
1 C+ \% e6 B2 ~9 O3 @9 L# w% }/ m
; g+ c5 S' g1 o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工程7 {% d0 U1 k, j( A+ c$ Y/ B) P
围绕浙江产业行业关键领域,实施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设置10个左右青年英才培养基地,辐射带动高校培养一批高水平卓越拔尖人才。
0 ]1 m- s$ M, t7 k) V9 J: H# P6 C; Q* ?! a2 q" P7 e) _2 o0 Z2 h% u
8 s, Y( u+ ?. l1 U- B2 t& o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5 p) X7 q: {! u+ M) z 围绕全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6000门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一流课程。. t6 x7 h/ _6 S* b1 c( y
& `) t$ ^; M6 g9 ]6 E% w- F- P u4 p/ C! n- C+ B/ J' i7 r* e3 P
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 U% d, I r, J 深化产教融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建设一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施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分片分区域开展“导师学校”和导师培训工作。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在省教学成果奖中单独设立研究生教学成果奖。
V+ t/ [: _" E3 f4 l+ ^/ t& `
/ R1 p! {( M) |( Y: V6 I- A$ W: M; W) ?( u
4 G5 ~2 `2 U O* F$ t
+ x. E+ z9 t5 d5 N4 K0 g
6 `' r5 T' ]" T! g( }
) j* K6 @0 _3 `5 [3 R1 E4 V3 m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 B+ x! k! s0 f% r: n0 K 建设一批“文科领军人才”团队和“文科杰出青年学者”团队。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精品文库,培育100部精品著作。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搭建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文科综合信息平台。支持一批高校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攻关计划项目。' f4 L# u+ O5 C) T6 L. j- Q# x
1 [# K# {! S6 m* i' i$ i. q" ^: A6 O( c4 R* \
★ & J* r& V1 r, }0 D+ e
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 |7 B r, F# p' _. F
6 a4 h; P+ a' A8 y3 O+ A5 H) r6 \: G
坚持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办学导向,着力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育训兼容,推进浙江省育训并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趋于完善,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 [+ T7 R U1 r$ t+ ]; v+ B
7 w% G! ~( ?9 a( m3 J6 R- O* x" G
0 K: g+ q( g* _6 h0 @' x 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高地。开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等,加强设区市统筹中职教育,建设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
( {7 T u: T8 e( T
+ O/ d7 G4 L6 f6 d/ z9 P
7 l2 b& R. D a% n& D8 C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3 u/ _& A' V4 }
在积极承接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任务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职业教育发展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一批国内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品牌项目。$ Q8 i- p% i+ [. H" @3 S0 c' A4 U, J
3 Z( I1 q5 o" F
9 y: H+ w% i, m8 t& E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
R* ?& y7 Q, u9 R0 V 健全以企业为主导、职业学校为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打造25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推动建设15个左右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m# I7 H$ L* C! Z
' C9 R+ @7 w2 k7 D+ p1 p! \
, }% C. T% v6 t" t0 z% F. C
- k0 }5 K% ]' J Q% t7 N. _ c' N
5 m5 Q. p- Q& c a2 V" B0 H; w+ g. l4 u- y) V
5 k2 B. V% [) g" h;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3 I" Q/ G; G6 t+ U
实施24个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研制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一体化教材、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教研体系、统筹做好中高职职业能力大赛等,全面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 a' ? N/ B+ b4 |
) U% n: l4 A$ J " n3 Y+ N5 P, r1 c! V: d
加强设区市统筹中职教育
# T7 n# l# p8 x3 g8 c 全面加强设区市统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实现设区市范围内的专业、师资、实训、招生、就业等的统筹,全面提升中职教育办学条件,优化设区市内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引导中职学校办精办特。
3 r- [2 r( Z# o. L6 r, ^, f0 U% x( \# \: a& q: p# k
/ ^: W2 Q+ E, O
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
$ d7 S- s6 }9 b! f6 y 深入推进温台职业教育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创新高地建设,助力打造“活力温台”。实施一批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完善社会各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以制度创新推进职业教育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提升民营经济参与职业教育新动能。$ N! Y% i. Z9 y! G4 w* |
& R1 D* l, _; J& G, L. W5 l
" p6 R2 n3 B. n4 Y1 ?$ c+ }★ 4 ^4 n( D/ ^' z/ P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f- b/ p u& }+ x! m
* o- v& O! {8 l0 h( H
1 T8 }$ q6 u, o i! P. a3 \ 打响“学在浙江”品牌,推进各类教育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发展合力,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保持全国领先。
9 \% e# u& c! u t
% f3 @9 X! |% T4 P; L2 d7 s N; i; |1 b$ z- F0 K
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创新发展老年教育,规范发展成人教育。开展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提质扩容行动计划和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提质赋能行动计划等。
0 b( }! x# F6 {6 a# y- U b2 m3 e* Z5 J6 [3 E/ x7 D; |( Z: G" l0 l
% _% }! q5 S! _' E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d) C1 y# \( E5 H# h+ I4 o
完善公民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普及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将各类社会培训、技能证书、继续教育课程和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等纳入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范畴。建立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档案库,构建终身教育学分互认联盟,推动学习成果互认。, W9 n' q' O0 ?# S% o/ d8 _3 Y2 d
0 h; z" [: W; W
% \, r6 z( p/ K- D8 |9 E! w
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提质扩容行动计划
6 o4 P: S6 _1 c3 x C' A* ^ 培育建成100个学习型社区、10个社区教育师资研训基地,建成200个社区教育品牌项目。8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大学(学堂)。培育100所老年教育优质校、100门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建立起支撑发展的学习资源库和数字化资源配送体系,全省资源总数达到500万个。! p* ?0 ?) J; B! J, Y
" p; U8 S. _4 @& ~5 Q h9 m& i
0 n. q( {: s% m1 K2 Y3 I5 j' d& \6 z! H4 k$ w
: ^: b- N7 M' |4 ]. \0 j& D/ E8 v9 Y3 P1 I1 z* M
7 E. z/ `' m$ Y% `% F
成人高等继续教育提质赋能行动计划
$ }7 Y5 ]' u/ W$ x' C3 g 推进成人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内涵建设,遴选20个省级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优秀单位、100个省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基地、100门省级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 ?; C8 \( \# }
0 J4 T+ z X& E6 h6 E+ N6 Q
' m5 d4 h, D! ^" h8 f* {★ : U1 c, ], ?0 u7 Z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2 s: b5 a& F, p( ^5 d
8 V' t# R8 i; z
- Y: ~6 ^0 K0 p- N% i6 z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最重要基础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教师社会地位,激发教师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3 D# U: j+ P4 Q e0 Y4 }% @
! G, K7 [6 }, q# G$ P8 N- d5 ^7 J
- s8 C! A0 I, u& v! k: i% Y) K2 Y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建强助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校人才队伍,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教育攀登计划、高校高层次人才造峰计划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等。
& f! s$ d2 c, v: r/ ]9 j# W3 A1 z4 A: ~0 m3 C5 Z. J, |9 H! D
9 t* S, V1 Q7 _) K/ i教师教育攀登计划0 h l, y1 F4 W
重点打造2—3所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30个国家一流师范专业,遴选建设100个实验区项目。实施“浙派教育家培养工程”,推动培养与学校实践、区域示范相结合,着力培养200名道德品格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情怀博大、教育成效显著,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浙江辨识度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
6 \2 z2 Y6 d c# Q7 Q3 ^6 h M
3 }1 Q% w {" V ~% l9 Q3 o. h7 H1 _# i3 Z
高校高层次人才造峰计划
1 z7 R, A/ c% `! @3 P 实施“筑高原、垒尖峰、强青蓝”三大行动,创新引才、聚才、育才举措。全面完成5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200名创新领军人才、400名高层次拔尖人才、600名青年优秀人才建设和培养任务;延请院士“一对一”培养100名青年英才;引进2000名海外博士以上人才;选派2500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参加访工访学项目。到2025年,全省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60%。
. u' M: Y5 |( y3 I, k5 n& r9 P0 m0 s; B8 b( N
0 C3 r! o1 @' \1 @# E
# o$ Y9 [2 h3 L+ K
4 ~" _, c5 K' F. f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
! F. p$ n3 `. R) I9 `6 H/ P7 Y 着力提高全省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重点遴选认定建设50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0个省级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0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W e" ]7 m' K; b/ `1 v; U3 C
: K% f5 w8 q+ [3 ]' x1 S8 @* D% |: ~- u) |; [) G
★
5 o! @) T8 J2 n% `加快教育数字化改革
8 X- `6 {- o& u, y! `( E. P4 {8 t2 D% M8 I$ O+ k0 f0 I
2 @$ V+ L7 a! E! {! o, k' r
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线,构建高质量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在教育系统性变革中的内生变量作用。
5 n* M X( _+ `7 X0 ~
3 o2 i' ~/ ?! j% n6 m: H1 h4 N- e$ d7 v; p' h
高水平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高质量在线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实施 “之江汇”教育广场2.0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建设工程等。
4 N* H4 ?- E& E2 [- r) S% o" O; L& a9 j& S$ t2 |+ S. P! M
9 a7 K X7 |, `& f
“之江汇”教育广场2.0建设工程
0 n/ [# F( t$ i( u- [- i 构建安全、稳定、高性能的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优化互联网学校、教师发展网络学校、数字家长学校和市民终身学习学校应用场景,开发5000门在线课程,汇聚社会资源,通过名校上云、名师金课、跨校选课、在线答疑和学分互认等,提供大规模个性化在线教育公共服务。9 }" j; D) @2 A
$ Z @0 v- K) E: p( ?
2 w4 j3 P' f9 |4 }. B: y5 X: u) f教育信息化新基建建设工程, U, \1 e4 [# M6 K
完善学校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网+教育”应用场景,打造500所基于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智能化校园,建设5000个新型教学空间。组织创建技术赋能智慧校园创新试点区(校)。
' x4 {6 j4 @( Q+ I- u0 D1 k3 U& R+ Q% a, [/ i
" C3 N' @1 b" w& W
1 ^8 K" d8 U! H4 ?2 z5 s
5 q3 s( f- Y! }' P2 f★ & M; I7 r- W$ ` j2 J+ H; N3 j
扩大教育开放合作+ F) m ^3 H! {6 d1 j
; `( S8 s( K' V' h8 |; h) a U$ C3 d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互结合相互促进,通过开放合作提供发展新动能,使浙江省成为教育发展的前沿高地。
) c' j$ m$ q% O _3 Q0 q' l
5 U/ r6 M6 W6 M- \. ~7 y- z F) C! V0 V! [. F
打响“留学浙江”品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教育区域联动发展。实施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德国企业与院校在华举办职业教育试点项目、长三角教育现代化评估监测等。2 y4 _# K& M! u8 ]
" t; P3 i1 e! i8 [2 e
. ^# W3 e. \' U9 q+ D- u, p
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1 R& y: p6 s6 T9 k, h
强化“留学浙江”品牌培育,建设100门外语授课来华留学品牌课程和10个来华留学教育示范基地。新增5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5个涉外培训基地;新增10所海外丝路学院。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省中小学培育100门国际理解品牌课程。1 {3 t- A+ E8 u& `1 B
/ B) S# r( @2 m) n8 m$ k* I& v
v" s8 n4 a2 `- e# O* X" G; u. u德国企业与院校在华举办职业教育试点项目# R6 C, l- t) b" B- a% l0 \, e
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选择3所机构、1个项目与德国合作基础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引入德国企业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7 z, v4 j. q' S2 J5 W8 i
1 |/ P1 w7 ^0 [/ z) Z
M/ D8 D* l3 w1 U; K+ d
0 r5 y) C- V; d* Y9 _
' ~. U% b# x: Z7 B% t+ X+ G
! ?' Q5 t- F% g! j6 V6 F0 M& H
0 {, H6 P# ]3 ^: ~4 t长三角教育现代化评估监测4 f- S# E; A+ d# ]1 ?- U8 u
教育部、一市三省共同研制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监测,形成相关监测评估报告,建立监测发布制度,为全国教育现代化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Y' l8 A6 n: {1 \) a7 B5 g
3 D2 @. n: r! W P& H
% P# L( M1 G2 {# |) K- X8 s
★
( d. K8 R- m6 d, ^) f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6 R3 J3 R, B' [4 g
; P' B4 ~ f& a Q; u+ h; w
7 Y* t. t, U) x' K5 i# E 努力推动所有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70以上,全省平均指数得分达到80以上,全省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教育综合改革新突破。
7 Z$ Z8 j% }: N8 U& Z3 m0 l" \2 e3 Q& x8 p( J7 g( N- q$ T ^ j
_$ i6 D' [' g! E/ Y0 P- p( O
高水平推进省域教育治理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程、智慧考试平台建设工程等,完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深化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
8 k, I6 T3 R6 b4 _/ }) b2 e5 A
0 R8 [& E2 l% [) X, t2 B7 I- @6 \6 B( E- U- ~8 @7 Y" v
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程# s) Y/ r7 J' l5 f; V) u: b
遵循“构建1个主体单元—完善3大支撑体系—提升6项关键能力—创新X个场景应用”的路径,打造“教育魔方”。优先推进全民数字学习平台建设,统筹规划教育行业云网端一体化系统,持续完善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迭代升级教育大数据仓,创新教育整体智治格局。8 _4 A* A/ O: g5 R! t k* @+ q
- p3 f7 x& E: q; S3 C9 J; Z
4 q1 u7 c: M) V完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
0 [' z; a3 ?3 x! f9 j; b 建设具有浙江特点的区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体系和数据采集平台。每年开展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形成全省监测报告和各县(市、区)监测数据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 {6 L/ v/ ]7 S2 s3 S8 F- g& c+ X6 g. e; w9 y/ N8 f# |
' N6 G' G( h! K' j; i深化义务教育质量绿色评价
. V, e" ?0 D: ]+ W 以质量监测为抓手,构建以结构型质量为关键指标的区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过程型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与发展改进模式。坚持目标统一、标准科学、主体多元、结果适用的原则,分批遴选建设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区域试点20个、绿色评价学校试点100所。3 m4 F! X' ?" \- h4 ~
5 [5 l$ A+ e9 O. c) P/ z
: {. _8 I- p# X9 j* z8 R( C% p# c' h* Z
1 _& u4 \* x: @8 I6 t( B0 u
5 s, X. B5 Q: l0 @4 D
7 k4 C, m, u4 t4 ~6 i b7 O, h智慧考试平台建设工程3 m: g+ q3 n$ |& ?9 g9 F, @! x0 l
建设教育考试招生综合服务应用系统,打造一站式考生服务平台;推进考试组织实施智能化,集成以考生库、考点库、工作人员库为核心的考试全局基础数据库,以数字地图为展示手段,辅助进行决策指挥和应急处置;构筑网上巡查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作弊防控系统、试卷流转系统、考试支撑系统为主的考试安全防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