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q6 ^* ?9 z u( [( B0 e" R$ e& O
: I/ b. u! \, m: ]) I# P
9 S- H# [, F8 m. D" W9 q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基层涌现出了无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逐梦人”。4 `2 j) O, b' W) v6 n, u
7 y7 ?- D0 w1 \9 }# y; R7 j7 Z
! f" \: q7 z) L- v
为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政事儿工作室特策划建党百年专题报道“逐梦人”,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南水北调、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伟大抗疫等主题,先后赴湖北红安、郧阳、武汉和青海玉树州、海东市互助土族县班彦村,深入百姓生活、深入实践沃土、深入基层实际,采写鲜活故事。) B2 N" e6 h9 Q7 e+ B$ c i
4 Z) l1 I( A4 v- R7 m3 G% \" y Z2 w( n6 i( l2 m
对话南水北调亲历者邓兴忠: - @. h b6 G+ }3 p6 W
$ u; F& d* ^0 p4 z1 G" h
3 v# f% X- e! ~: i
: O2 ^8 O' Z1 C, i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地处汉江中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 W8 l4 I+ M- I( Y' A( x6 l
: G( N6 b. k3 D' A
- W- L( z4 j3 `( j' l9 w* h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郧阳区(原郧县)动迁6万余人,其中外迁3万余人,内安近3万人。移民外迁从2010年4月开始到11月下旬结束,不到7个月时间,完成了3万余人的千里大迁徙。到2012年9月,完成了近3万人的移民内安。
* i( x2 X, i7 l% d* `1 t2 |& s. e
; F& p8 G) M8 `
6万余人的大迁徙是怎么完成的?移民安置情况怎么样?近日,“政事儿”专访了时任郧县移民局局长、现任郧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兴忠。2009年10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大搬迁启动之时,邓兴忠由郧县审计局局长调任郧县移民局局长,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搬迁工作。
# Q, A0 c& X @ Z) {* d( c4 j+ [* z7 V( n0 @# S4 P- q* K
4 p# p6 }9 K& d8 F: g
4 k( j$ E- e2 I" m2 U4 _$ ]; T( _+ ^2 z
邓兴忠 9 G6 A1 q% E1 ?7 J: e
3 s% O* t" y( G
7 R. z( T1 V) E1 v$ J谈移民外迁3 B3 d, K6 t& q* K; j5 j& J1 Y
"移民们为了国家建设,别离家园,远迁千里,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乡情,是痛彻心扉的"
_/ |; i) k2 l4 ]" ~# H: I# N+ s/ R# Z* j" b4 ?8 k' c4 }4 k) E
, }& D6 Z" k x7 B$ m( B
政事儿:当时组织调你去负责县里的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工作,有压力吗?9 h5 a4 o! F' [+ l8 y. _
+ a `* Q5 E; X: E. N
/ a/ p) V x5 H8 p; a邓兴忠:当时移民外迁矛盾非常尖锐,情况十分复杂,压力非常大。当时有个说法,"湖北移民看十堰,十堰移民看郧县。"这个说法是有原因的。
: g' p% y6 g' ^3 i
1 q- g( ~( E$ u, n* k1 {8 s) F/ p2 v9 k
一是搬迁任务重。郧阳区处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在郧阳境内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淹没涉及郧阳区10个乡镇,118个村,淹没面积达51平方公里。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安置规划,郧阳区农村移民6万多人,其中外迁3万余人、内安也近3万人。农村移民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同时,淹没了三座集镇,搬迁1万多人,还要迁建企业47家、单位249个,复建水电路网等大量的基础设施。
+ J: U9 }: e5 w' T$ {5 j3 D! P5 K9 P! B1 }+ c7 N( o! m/ H( \
7 M6 t6 m$ B5 R E1 Q二是搬迁难度大。郧阳区淹没的都是好地方,比如城关、柳陂、茶店、杨溪、谭家湾、安阳等乡镇,都是在城镇周边,区位优势明显,经济条件好,农民比较富裕。因此,他们不愿意外迁,抵触情绪非常大。" J, o1 V! b }" k' p$ T. t+ b9 G
% [/ Z _" m1 H* b
6 t" m" s% j$ i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移民的故土难离情结。他们毕竟世世代代在汉江边生活,突然要搬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心理上舍不得家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故乡情结。何况搬迁到一个新地方,要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融入当地社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4 j2 L3 T# T* K+ s; o% g* Y5 c% c8 z# u" q$ [, Y
. P0 B5 B1 v% R* @( ?$ J1 k* P
那时候,各种利益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移民搬迁的难度。刚刚开始动员移民搬迁的时候,移民干部进村入户去做工作,由于那时候移民对搬迁政策不了解,对安置点的情况不知情,抵触情绪很大,强烈要求不外迁。当时少数移民村还发生了围攻移民干部,甚至打骂移民干部的过激行为。+ c) G. Q4 J/ v# |8 D! ] I0 y/ V
6 K6 v2 B/ \- P0 o" u( h
+ W! p0 _" |7 n6 p Y4 }
当时的情形是,移民干部去做工作,老百姓要么不见,要么几十人上百人甚至数百人围起来吵闹。县委书记、县长到移民村做工作,被数百人围了五六个小时,连水都喝不上。移民干部入户做工作,被群众围骂是司空见惯的事。
# u8 J+ Q/ z( @
0 b# l9 x8 U; T q% S% Q$ |& }% v9 @$ T6 H( I4 s
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移民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压力非同寻常。
+ ?- V% u% V5 i2 H
r4 e+ v! m4 g1 S, [" y% {) i Q& L# `% L" F A
政事儿:你怎样看待移民不愿外迁?. y" C- ]0 C; }
. W# [/ f6 _% C) b
3 S( r+ [/ {( S8 R# t; Q邓兴忠:这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历史原因来看,丹江口水库一期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动工建设,60年代开始搬迁,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期,郧阳区大小规模搬迁了五批次十几万人。有些移民经过两到三次搬迁,他们好不容易安下身来,因南水北调又要搬迁。过去的几次搬迁,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困难,移民安置标准低,加上仓促搬迁,有很多移民外迁后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导致移民有心理阴影,怕越搬越穷,因此抵触外迁。" h0 A& `+ M( `( Y# ~
' M2 W/ K3 w+ Y* b( r9 H
* }1 m* ?- Y/ X1 ?! ]
从现实原因来看,就如我刚才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郧阳区淹没的大多数是好地方,是小城镇集中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因南水北调,移民又要再次搬迁,他们亲手建起来的房屋,发展起来的产业,将淹没在水下。他们舍不得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担心搬到外地后生活条件不如库区,影响生活水平。
* a- o! i2 \6 G/ X% ?8 G3 b
- H; N* z, f2 a& ^/ Q w5 P6 M/ [9 l7 B$ Y! z% c
基于这些原因,我们站在移民的角度看问题,假如搬迁的是我们自己,我们会怎么办?本来他们生活得好好的,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不得不背井离乡,不得不舍弃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损失苦心经营的产业。他们难以接受外迁的现实,即使他们一时想不通,有些过激行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要理解和包容他们。7 ?$ b+ S. m% _' N
, Q1 Y% V( n6 j& Z' H/ R- ?$ v# z1 D I" i# O
政事儿:你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0 T, o @% H" ~. k1 f
2 w* R0 C5 t7 c; [) I
: W* d& K5 }8 M/ }
邓兴忠:为了做好移民工作,县委提出了“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的工作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移民,用真情服务移民,真正把移民当亲人。按照“优厚、优惠、优越”的原则,用足用好用活移民政策,安置好移民。这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了移民搬迁工作中。 0 n5 c! W$ ?2 z+ U4 ~9 i2 P
) v2 t! `, j1 y& v$ c
) _9 p( g. f" X
移民外迁,选好安置点是关键。本着基本对等安置原则,外迁安置地的区位优势和生产生活条件不能低于库区,只有这样移民才能接受,才能保障生活不低于搬迁前的水平。 ' y; j/ M& X& s- k, x1 X* L
+ s: @7 `6 ?( `6 ^8 x8 Z) y0 j
, _* e; u$ R8 i! A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县里组织专班,由县领导带队,带着乡村干部和移民代表,到初步规划的安置点进行考察对接。经过多次考察,反复沟通对接,最终确定了武汉、黄冈、襄阳、随州、潜江、仙桃等六个市11个县市区37个乡镇,作为郧阳区外迁移民安置点。
% M! r( Z( t; C- l
; ~) l. r5 u E$ y" K# h2 L* V1 T/ }3 }0 e
安置点确定以后,紧锣密鼓地动员移民签订外迁协议。这项工作仍然有很大阻力,进展并不顺利。当时县乡所有单位都有包保移民搬迁的任务,县里对每个移民村都派驻了移民工作队,全县共有五千多名干部包保移民户,每户都有包保责任人。县移民系统100多名干部职工都包有移民户,我包了5户。我们平时吃住都在村里,在老百姓院子里支一口锅,随便做一些简单的饭。
) ^- s2 e5 }% ]/ D# F; I. z
& u' U* N. ]1 \! T! s % f i& W* ?+ C6 R
动员移民签订外迁协议时,移民要么避而不见,要么围堵干部。县里要求,不管移民情绪多激烈,移民干部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硬要求。常常到了夜晚,干部趁着老百姓在家,挨家挨户做工作,和移民交心谈心,宣传政策。干部还经常帮着老百姓下地干农活,挑大粪、种地,很多移民干部都干过。8 [1 q7 o4 ]+ i' h
% p( s5 B: X" v9 N
" g. i) S, L B* c ]为了拉近与移民的感情,还在全县开展“我回家乡劝移民”活动,动员全县籍贯在库区的干部职工,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家人、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来做移民工作。
/ F C& U" [& m0 q+ |) e2 @( \& K# \+ q9 H; {: Q
8 n& o" Q$ i; {. ^( W- r2 _* Q: l经过几个月艰苦细致工作,全县7453户外迁移民都签订了外迁协议。这是移民搬迁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性工作,移民搬迁无从谈起。
# n4 E* e* q7 J4 [. j* o, f0 `- _- {! x- j/ @
+ Q1 a/ o( I" a$ i7 v/ P& ?% [3 U# e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移民安置政策优越,补偿补助标准比以往高,最大限度保护了移民的切身利益。为了安置好外迁移民,安置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把移民房屋建好,土地调整到位,各项设施配套到位,确保移民搬迁到位以后,能够正常生产和生活。
* ?9 V6 b! Y! w$ T2 U' S- K: F7 k1 P1 `' Z" i7 a* ?# d
+ A- X- a2 Q D3 o政事儿:你送走了多少批移民?" K- G! ]- S4 \8 ?' p& i
`: D' Q& I0 n7 S, E* K1 E8 v: F7 f# d# y
邓兴忠:郧阳区外迁移民共分38批次,搬迁7453户31667人,有30批我把他们送到安置点,还有8批我送到了高速路口。& x5 O2 j2 v% M* Z; K# h
+ w7 i* J/ c; }6 `/ D: Q6 l$ r# q5 o5 u% g: h9 O
每一批搬迁前一晚,移民们打包收拾完行李,全部装上货车。晚上就在村里燃起篝火,围炉而坐,度过在老家的最后一晚。这段时间所有移民干部都不敢休息,要随时陪着自己所包的移民户,保证他们思想稳定和人身财产安全。凌晨发车时移民干部要把他们一个一个护送上车,核对人是否都到齐。每一批搬迁,都有县领导担任指挥长,每辆客车上都配有车长、联络员、卫生员、安全员等服务人员,公安交警全程护送,医疗人员随车服务。大到移民乘坐的车辆,小到为移民配备的食品药品和餐巾纸,都要提前准备到位,一点都不能疏漏。! r" q6 k g; R& y+ J" q
2 W: Y7 X& q x- o- Y
: g* Z* ]. k" G( j
: w6 m9 L, I( L8 n7 \. |$ r! A
" B/ @( d3 u" B 郧阳区移民外迁时的车队(资料图:郧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 d6 P4 `" w! ~# I! [) U
6 C3 n8 Y4 F$ Y7 `+ k8 {, ~; U! B) E- ]* t: ~$ c
每一批搬迁,我们一般凌晨三点左右就要组织移民有序上车,五点左右出发,中午到达安置点吃午饭,和安置地交接完我们才能返回。每批移民安全到达安置点,移民入住新家,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下。6 ^9 x4 _* s6 }! s# K
6 i1 m; S; X+ A+ u3 K5 x+ v# s. R
政事儿:每次送他们,你是什么心情?9 \; ~/ k9 ^$ Q; W4 }4 h
2 W; c$ X# f+ x
0 y5 E. E4 d. l9 I c( B! @% a" W# Z
邓兴忠:心情很沉重。我们经历了整个移民工作过程,和移民熟悉了,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很清楚移民们想什么,感受最深的是移民们难以割舍的故乡情结。4 a. z* A4 _, c2 B( W
1 w7 [& p* }4 y' Q# r8 Q# ~! }8 p
( y$ ?! f- T" _5 h
出发前,他们个个表情凝重,舍不得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园。亲朋好友送别时,忍不住相拥大哭,移民干部也忍不住跟着流泪。移民们为了国家建设,别离家园,远迁千里,那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乡情,是痛彻心扉的。
8 S# d' V8 o+ c+ ^* p* y' d# Y# C. Z9 @# H( h) @* r! q7 n8 E: F0 I
6 f E5 y0 W9 T. z/ J: n: w
郧阳区移民外迁时的群众留影(资料图:郧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7 ^- [; i1 i0 T
0 ?9 C, `1 m' F$ c8 r7 i% q. {8 h) U
搬迁过程中,移民干部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当时县委提出要求,要做到“人不破皮,车不掉漆”,确保安全、顺利、和谐搬迁到位。郧阳区37个外迁安置点,最近的两百多公里,最远的六百多公里,沿途如果出现一丁点问题,影响都非常大。郧阳区最大一批搬迁是两千多人,跟车保障服务的干部就有三百多人,引路车辆到了武当山服务区,最后一辆车才上高速。几十里长的车队,路上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每一次搬迁,我们的心就吊得老高,担心出事。4 O( y* T5 [1 A, P9 H: o
' G) i5 h" ^3 A. ^; [) [+ z' R P% x! g
从2010年4月15日启动第一批试点搬迁,到2010年11月21日完成最后一批大规模搬迁,这期间我们每天弦绷得非常紧,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怕出什么事。当时,移民干部就是这样承受着如山的压力,一个肩膀担着国家使命,一个肩膀扛着移民的安稳。
8 A; k1 `5 H4 q- ~( Q) p, { F6 |5 S+ q
; v; {3 j+ J' M( b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整个移民外迁工作做到了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人伤亡,实现了安全、顺利、和谐搬迁的目标。移民能够顺利搬迁到位,是移民顾全大局、牺牲奉献换来的。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是伟大的,我们要感谢他们。! m& m5 P5 e/ ?, @
2 l) y9 j2 g2 J; q! G! ^% Y" }* }: Q
谈移民内安
4 a0 C7 h6 x( E9 q( _“把移民内安安置点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
# {& _' C ^" _) `* c/ e: B7 Y* w0 G6 ~
, @0 o6 Q6 R; l. t- g% q/ ]
政事儿:内安移民情况怎么样?) W: ~( T' A; V# T
7 I) Y( g4 O' Y- c
+ Z' r F* ^! `3 c邓兴忠:全区内安移民7229户29917人。当时按照一步跨入新农村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移民内安安置点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在选址上,尽量靠近中心集镇、国省道、县城边等,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交通、用电用水、就医入学等困难。对农村移民,坚持有土安置,通过回填造地、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质量和产出效益。8 u `1 A8 b. ^, n1 l1 j
5 k3 c# Z% q: X% R! Y3 y4 j8 J# i2 D
; i7 a% u4 Q: c& W1 P5 N! @8 i除了移民安置,还复建农村道路300多公里,桥梁30多座。淹没企业47家,最后迁建了15家,其他因为环保不达标就关停了,还完成了三座集镇迁建,涉及200多家单位一万多居民搬迁安置。$ J8 X: F$ A7 d: x5 \, k
0 c! G8 N! n: E4 [6 N
/ h1 K; ^ S2 d7 n$ G4 [按照中央提出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移民从搬迁之日起,国家后期扶持20年。国家通过后期扶持,支持移民村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增加移民收入;抓好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确保移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 I3 T0 V/ n& ?
4 H7 P) l) h, i4 U" l" N& c
1 B! p; X d% A谈移民精神 ( C9 n! y) S1 e- c5 G
"在国家大局面前,移民们体现了最朴素也是最伟大的爱国情怀"9 P4 F6 N4 x/ f A) @
% ^9 [9 V% |2 b
% P* l2 j) ^' K ?+ [7 X5 F. a
政事儿:你认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有哪些精神价值? M5 f0 W3 S; n' ]. E9 |, h
- \( Y8 u+ V9 h- _# ~
: s v# Z& Z( J% V$ Y t邓兴忠: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工作中,形成了“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移民精神。) t9 ]5 t- k' n: s0 s6 {, y2 N. {4 B- Y( o
+ ?7 ~$ x6 t6 y# N: P2 c; U: \3 L1 _4 e5 h
郧阳是一个移民大区,库区群众感受过背井离乡、重建家园的巨大痛苦。农村有句话叫“一搬穷三年”,不管如何补偿,他们搬到新地方开始新生活、恢复经济都需要时间。在他们远离故土、个人利益受损的情况下,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从抵触到接受,最后积极支持,义无反顾地顺利搬迁到位。在国家大局面前,移民们体现了最朴素也是最伟大的爱国情怀。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是不朽的精神丰碑,值得发扬光大。+ g+ y# G# g* x7 s9 _9 `
2 @: k) g P: w: w' w
; N0 ?. x) `8 N: @: f& C8 E6 w t
$ |$ ?! J; x* ^. `+ l' D
3 q3 Q7 z9 i7 G0 O
郧阳区移民外迁时的群众留影(资料图:郧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 n+ p8 S9 V/ h5 [$ j
5 n; Z2 E; j) F* ]) {
2 C6 u' T/ z, Y$ `
政事儿: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对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7 l8 o: N% E* d$ \; A0 u3 w1 r: t! t: q
Z7 T1 u4 ^- r1 C* F* D# d邓兴忠:我认为,南水北调移民搬迁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动实践。
3 x: R, E, z# y( Z' w, M4 [9 J) s2 Y" [$ f. z# V
8 T& S( c5 ]1 \7 ?% [3 c南水北调是国家重大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一切为了移民,为了移民一切”的理念贯穿移民工作全过程。在落实国家移民政策方面,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移民的合法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安置点选择和安置方式上,广泛征求移民的意见建议,充分尊重移民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移民的生产生活方面,国家通过后期扶持,确保移民生活不受影响,充分调动了移民群众参与建设美好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S$ ~5 z5 e. y) ]4 X
7 X4 C8 j: S) o" B z
7 u: x) j7 t9 a* j2 C4 ?+ X# j7 r南水北调移民工作充分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南水北调移民搬迁过程中,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了解民情,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移民干部肩负使命,忠诚担当,通过认真扎实的工作,热忱周到的服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赢得了移民的信任和支持。移民从最开始的抵触,到最后自觉支持搬迁,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化,这说明是群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干部在移民搬迁中得到了锻炼,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南水北调移民工作中形成的“一线工作法”,在后来的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重大战役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 I9 R6 j0 _# c% x* W. r$ g! t3 n: [3 ~7 Y2 k
( A) o! n3 n6 R8 J3 _8 C' R2 p7 n6 x8 T, B: o. Z1 i7 q
; U4 ?5 O' ~0 U; p
2014年11月,邓兴忠参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沿线行活动(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 O( e, p8 O1 @
' C6 V( d7 [( N/ R/ G6 C* R7 S. G: Y4 O
同时,南水北调移民工作还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南水北调移民搬迁的过程,也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爱国主义热情。广大移民群众顾全大局、舍家为国,顺利搬迁,为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F; i# S. o7 \3 m0 v0 R9 m/ d9 d3 b5 Q2 i" ]6 z7 M9 M
4 e5 f+ _8 F2 X截至今年5月,南水北调中线已累计调水超过400多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7900多万人。这是库区移民的牺牲奉献换来的,来之不易。6 \3 \$ o) [3 R; u
+ t9 D" E7 ?; D% K$ T9 {1 M+ v, V. l; W/ s. d3 |
南水北调,饮水思源。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我们要感谢库区移民的牺牲和奉献。4 P# L; L% v8 l' U# O
1 W I3 W: ?6 J# `4 e0 U( m6 J2 I3 z( g- |; g/ i/ o6 T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移民群众的勤奋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w2 J* t7 t2 F* ~8 `) }
/ u! }9 j1 J3 r( T6 J X! D& q1 P; F$ d& L- U# U: L1 u
“政事儿”(xjbzse)撰稿/ 何强 校对 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