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 g! e* C. i7 [你知道吗?有些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忽略”。
0 ` ]6 Z" ~/ ~ V5 l8 c" C7 `8 P
/ M( ~% N; b' u2 p. C' J
# e& p: Z& {2 N6 w2 o3 B上个月在一次入户随访时,一位六十五岁的老工人对我说:“医生,我这身体挺硬实的,就是有时候腿有点疼,走路喘得快。”我随口问了句:“体检都正常吧?”
- H g7 I% q O他笑着说:“正常,除了一个胆固醇高点,别的都没啥。”可当我翻出他的体检报告一看,总胆固醇8.3,低密度脂蛋白5.6,这可不是“高点”,而是高得危险了。7 |5 p4 x8 }$ A4 Z+ l0 n" d8 O2 i! N; K
很多人像他一样,把“胆固醇高”当成小事,不当回事,最后成了大事。4 E& w E* v$ R/ v7 \. N
不疼不痒的“沉默杀手”1 }$ j% z5 H' S$ k w/ m3 J, |
3 ]0 b. h7 p3 x$ D
Z. S4 ]5 v* i' ?0 n* N; C1 ~
胆固醇高,不像高血压那样头晕眼花,也不像糖尿病那样容易口渴消瘦,它很安静。
9 c7 ?" U7 ~. J, `4 N) W1 |1 X! {安静到让人掉以轻心。但正因为它安静,所以才危险。它像水一样渗透进你的血管壁,慢慢堆积,最后堵死。1 D- p" V& ~! t! B+ n7 c& g
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仍是我国中老年群体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与血脂异常有关,尤其是胆固醇升高。# i2 i( m6 j# R! B' ~- t) a+ {
这不是危言耸听。十年前,很多人连“胆固醇”这个词都不熟;十年后,胆固醇成了不少体检查出“红字”的常客。, W4 p6 l O% v' E
- Q, k) G8 L/ K4 P( q
% y* {7 n8 z Z) p% Q但问题是,红字看到了,却不知道该紧张。: V$ C5 v0 g# p$ c
“吃得香”背后的隐患
: n; ?' |7 W( d* P0 _2 L, p9 a+ _- e/ t+ L% V
你有没有发现,老百姓的餐桌变了?* v6 e2 a- j9 D B
过去的饭桌,是小米粥、玉米饼子、白菜豆腐;现在的饭桌,是红烧肉、猪头肉、油炸花生米,再来点卤味下酒。
$ d, S5 m) T( ^7 U3 m/ t这些食物背后,藏着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Q1 Q4 ~- D" p
# h5 T+ \$ ?5 ^9 K7 }& p7 P0 o0 I, P% }$ F+ C+ G
尤其是内脏类、动物油、油炸品,都是“高胆固醇”的“大户”。一碗猪脑汤,胆固醇含量可能是你一天推荐摄入量的三倍。9 L3 h# D4 r8 ]" d* l
但很多人觉得“吃点补补身子”,殊不知胆固醇已经悄无声息地在血管里“搭房子”了。, @8 P6 }1 C; O0 S- X
老人们爱说“不吃不喝活着干啥”,但我想说——“吃得不对,活着更难”。
0 e& ~4 m! {% r/ E9 p) z“我没感觉”:这是最可怕的信号
1 f, C8 M8 D9 [9 o# V K/ T2 `8 B* m, ~( ], u1 B
你要是今天突然头晕、心悸、出冷汗,反而没那么危险。/ `5 @8 n# h" F7 D$ u3 Y: r, W
' e5 N9 D4 D# O; a9 T5 r6 [9 x0 h( u* J6 n+ A% Y/ V& a7 K, N4 L
最怕的是胆固醇已经高了三五年,你却毫无感觉。
& \ p8 d% d& x因为这几年,它已经在血管里一步步筑墙,把血流通道越弄越窄。直到某天,一个不经意的情绪波动、一顿大鱼大肉,就可能让血栓脱落、堵住心脑血管。
$ e; M* B+ w8 M: U) Q那一刻,可能就是心梗、脑梗、甚至猝死。# {& H) N2 c: V w9 L% e: V/ a* @7 J
我们不是在恐吓谁,而是在提醒你:
" }$ Z" v" n& n1 D1 y感觉正常,不代表身体正常。
8 q* x$ ^% v& g4 u+ V" [3 z4 h: J( F* s- x! V
) `4 _' O0 O) b9 A6 |
数据正常,才是真的安心。* u! z1 H# L! J
那些体检报告上的“红字”,不是装饰, s; i7 \/ {$ t+ i- j b
$ X/ h8 }- N0 V* C
在门诊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对话:$ X( R+ e, _1 N( v$ o- o1 _7 O
“你怎么不早点来?”% k2 m7 W) |# B' S6 Y. \. M
“体检报告上写着胆固醇高,但我也没啥感觉,就没管。”
: X# {* \* _" m& K2 t有些人甚至连“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控制。. }9 ]2 ~$ Q6 Q* o
0 s9 g: O1 `/ a
1 s& _, |. I! C1 V很多老年人只盯着血压、血糖看,对血脂一眼扫过,觉得“不是大问题”。
5 Q2 ?# n. ]: X) S% n# I H# U但我告诉你,如果说高血压是“明面上的敌人”,胆固醇就是“卧底”。) A+ S+ R1 k- E. {6 I2 k0 Y
低密度脂蛋白,就是最容易在血管里沉积的那一类胆固醇。它越高,血管堵塞的风险越大。- d# v4 z% c5 V$ j/ m( R; c' \
胆固醇不是“富贵病”,是“懒得管”的病
' X, E7 J$ T- y3 Z7 J+ u X5 }
3 c3 k- F+ J' e4 Q, {你以为只有天天大鱼大肉才会高胆固醇?% x' e+ E' [1 Y: {* I& d
; \& X! e. _ s7 |1 G$ f h7 B m: K
1 \, U/ L0 Y, Y! O不,一天三顿馒头炒咸菜、晚上来点花生配白酒,也能吃出问题。 ^8 ~9 _; x! a8 `& Q
因为真正的危险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不均衡、不科学。
( u$ ^% i% @7 e# h$ l0 R很多农民工、退休工人、环卫师傅,他们辛苦一辈子,但饮食结构极其单一。高盐高油、高碳水加加工食品,再加上运动量减少,胆固醇就一点点堆上去了。5 Z+ g; |, k5 x, O& Z" @
这不是富贵病,是“长期忽略”的后果。
5 L* A9 c, x& K* k9 r, s
9 e/ K# x2 K9 \5 q2 c6 M* o) w$ @
“我不想吃药”:这不是骄傲,是误解
" m6 a) k8 H( a k% f5 ]: f7 ~6 G5 x7 d( |" ^0 @* K
说实话,我能理解很多人对药物的恐惧。
: D! ^% k% S/ j/ F `尤其是听说“他汀类药物”要吃一辈子,立马就抗拒了。) _# T4 C0 I3 s; j! e- `
但我要说,吃药不是失败,不吃药也不是勇敢。. f( W9 x* n! B; s5 {1 t/ J
他汀类药物在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方面作用明确,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工具。
& {( e; Z( T% l5 U1 x
2 U1 {- e! l5 B% Q3 g! L7 y9 S, a. G2 T5 S4 q- S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要吃药,但如果医生建议你吃,请不要拖延。拖下去的风险,远比药物副作用更严重。: {7 q4 ]# f. w% F; O4 ~& k" W s/ @8 n
而且,只要定期监测,大多数人是可以安全使用的。3 b4 i% h) B6 H8 i1 r6 w. G# X5 H j
养生不是“泡枸杞”,是看懂指标
9 M% a& `- [3 |3 d% Y. K
- M3 B# [' t( g" m& I5 i! p( T我们从小被灌输“养生”,可你以为喝点茶、晒晒太阳、泡泡脚,就能护血管?- D! v% F% \! T3 g3 v6 P. t( `
那是远远不够的。# G1 a; L1 f, j; @- P8 V
+ p4 ]0 u z- `( N% A' v7 F
- f7 t& `9 N6 ?
养生的第一步,是知道“你哪儿有问题”。. a# Y0 I0 T: Z' P8 a. O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这四项血脂指标,是你身体代谢能力的晴雨表。5 a* d3 n0 L: L) Y% i# P! _: Z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超过3.4,就要引起重视。
; M; |2 Y" Z6 @) E+ D" t3 L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太低,同样是风险。/ N4 T/ w( M# D
看懂这些,比你喝多少茶都重要。/ C$ G# Z8 M. t' |0 d$ e* P+ G
% B# c/ v$ a) c' L0 O
@" U! J3 M2 Y7 L. l$ g6 l不光是你一个人,很多人都超标了
) f; ]1 q( `9 O- E9 z5 b' Q, E' ^4 r4 b9 d* L8 G9 Y
别以为只有你胆固醇高。6 a4 f- f6 I- p" n7 ?
202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率已接近40%。3 T* C1 l5 P! Q3 I3 P# U# `
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将近4人存在胆固醇问题。
, y! Y# d9 Z5 B. X8 d但问题是,知道自己超标的人,不到一半;知道了还去管的人,更少。
& X9 J5 K8 ?7 V& N2 K2 C这是我们最头疼的地方:不是没技术控制,而是没人重视。& z+ f6 S. o# X9 }5 x/ f/ p; A
, [/ [7 U7 Q9 f% w+ W: h
: E" j" j" K0 y1 E+ T% i1 K' ^& T不是怕病,是怕忽视. S/ Z% N7 q- n
( e7 [. z3 s1 G8 @
胆固醇本身不是敌人,它是身体必需的物质。* i0 h" p w6 }9 `" T3 N
但如果它超标,堆积在血管内壁,那它就成了慢性病的“起点”。; b {& C0 S c0 E3 d& r5 h
你可以不怕病,但千万别忽视它的信号。
, x8 c" P; P' u# ^/ M5 g0 |. W: d体检报告是你身体发来的“预警函”,不是废纸。7 P5 L3 z) G7 ~4 V
s) U6 Z% Z7 M6 n8 t9 A9 |
A$ C& i( v/ Y- b0 w7 R
如果你已经看到红字,就别再等下一次体检才行动。4 l! Q* U) b- a/ G# X6 {4 O F8 Z8 M. w
写在最后的几句话3 [& v, k( u; z% z1 A
5 p0 H5 C) H" u9 L8 |$ u- j0 I v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欢体检,更不爱看报告。
~7 {4 P' m: K$ ^7 h" \5 _但如果你不想将来住院、吃药、插管、花大钱,那就从现在开始,认真对待体检报告上的每一个数字。 F3 T) o/ X) Y8 F) K
尤其是胆固醇,它可能是你未来10年健康的“关键密码”。
5 _4 c% @1 ~5 h9 z- T1 \
( i2 Z6 a! |/ F+ }8 D8 f/ u9 g; p5 }! r; G& d8 A' @, e5 U8 M3 e
你不需要一下子全懂医,不需要每天研究数据,但你要知道——有些事不看不管,就真的晚了。- {! ]0 w9 v3 u+ C$ V
参考文献 k9 {$ U: B( p Z4 u" k2 h
[1]徐幼平,王立祥. 我国城市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2): 218-222.
! L4 q: x, g( z+ g[2]李慧,赵宏宇,王红. 他汀类药物在高胆固醇血症中的应用与风险管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5, 45(5): 421-425.
6 t9 ~" A7 t5 x1 U3 q- p[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R]. 北京: 国家卫健委, 2022.
2 w6 _) r7 U( K* X! ? 声明:本文内容基于权威医学资料及临床常识,同时结合作者个人理解与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虚构或情境模拟,旨在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相关健康科普知识,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 `3 j2 D( `9 w) [4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