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看他放学回家后的15分钟就知道了

[复制链接]
查看8819 | 回复0 |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常有家长偷偷问我:“老师,您给看看,我家这孩子,到底是不是块学习的料?” 我通常不会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他:“你别急着下结论,先告诉我,你家娃每天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 w4 v% L$ `5 p0 |" M7 y( O0 B: a% v$ o" e% Z+ W
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看他放学回家后的15分钟就知道了-1.jpg

$ J3 S* D8 E6 |5 c; ^  r0 S你可别小看这短短的15分钟,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养成的习惯,甚至未来的学习潜力,照得一清二楚。
2 \( Y' r. T; \: @7 ^+ `咱们来看看,孩子们回家后通常都干啥?
- D1 b8 U# c) `" t2 v第一种:直奔主题,主动“卸货”型
) h! e$ s( M- O/ J4 f6 q3 L- d, j0 U有的孩子,进门换鞋洗手鞋洗手,动作麻利,然后立马钻进自己房间,掏出作业本就开始写。你可能觉得他在学校累了一天,不歇会儿?其实不然。这种行为背后,藏着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他有清晰的 “任务“任务清单” ,知道什么事最重要;二是他体会过 “先苦后甜” 的巨大好处——早早写完作业,晚上剩下的全是自由支配的时间,那感觉,爽翻天!$ I. K; [8 t- z6 p
这种孩子,往往不是被逼的,而是他自己建立了内在的秩序感。他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父母催出来的麻烦。这份自觉和规划能力,就是学霸的底层代码。; ^8 Q$ m5 L$ e6 s! u
第二种:充电五分钟,待机两小时型3 j! N* ]# n3 W/ u
更多孩子是这样的:一进门像个小泥鳅,哧溜一下瘫在沙发上,或者抱着手机、平板不撒手。你要是问他:“作业写了吗?”他保准回你:“妈,我刚回来,累死了,让我歇会儿!”
& E) N( {2 x/ `3 P: y听起来合情合理对吧?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歇会儿”上。如果这个“一会儿”无限延长,从十分钟十分钟变成一小时,甚至直到你发火才开始动笔,那就危险了。这说明孩子的精力管理出了问题,他选择了一种最消耗意志力的方式来“休息”——沉迷于短视频和游戏,这些高刺激娱乐会大量吞噬他的专注力,让他后续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他不是不想写,是“启动”那一下,太费劲了。& K5 p1 G7 }  G9 t# q7 k

9 ^: y8 c; a! _% ]& Q
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看他放学回家后的15分钟就知道了-2.jpg
! o2 l: I  _$ P/ p5 n
第三种:寻寻觅觅,吃货本货型
% I. j( j% Q4 M3 b3 a还有的孩子的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冲向冰箱或零食柜,嘴里喊着“饿死了饿死了”。吃饱喝足,才仿佛充上了电。这其实很正常,身体在发育嘛。但如果他光顾着吃,吃完又开始磨蹭,那就需要留意了。这可能意味着,他用“吃”作为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延迟面对让他有点头疼的作业。
0 f( N5 x9 o; {3 k* ?那么,作为,作为家长,我们看见这些“第一件事”之后,该怎么做呢?大吼大叫、贴上学霸学渣的标签?那可不行!我们的目标不是评判,而是引导。
1 M4 [/ I* W8 w
    把“快写作业”换成“今晚有什么计划?” 别一上来就命令。试试在孩子心情放松时,和他一起做个简单的规划:“宝贝,你看啊,我们是先吃个水果休息15分钟再开始写作业,还是先搞定一门你最拿手的科目再说?”给他选择权,让他参与决策,他才会有主人公意识。帮孩子建立一个“能量补给站” 理解孩子需要缓冲。我们可以和他约定一个明确的、有限的休息时间。比如:“好,我们回来先休息20分钟。这20分钟里,你可以吃点东西,也可以听听音乐,或者楼下蹦跶几下。闹钟一响,我们就进入学习状态,好不好?”这样既满足了需求,又避免了无休止的拖延。最重要的,是营造安心的家庭氛围 孩子回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是妈妈忙碌却温暖的背影,还是爸爸低头看手机的沉默?是迎面而来的催促和质问,还是一个简单的拥抱和一句“今天过得开心吗?”家的温度,决定了孩子内心的安定程度。一个内心安稳的孩子,才有多余的能量去面对学习的挑战。& O( m: l* M' M7 {2 r- E

# h* d+ Q, s. V* R
你的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看他放学回家后的15分钟就知道了-3.jpg
7 [# F: H2 Q/ ~  w$ \) ]: j% |' D
说到底,孩子放学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折射出的是他的习惯、态度和我们营造的家庭环境。它不能立刻判定一个孩子的未来,但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观察窗口。1 q  }; G3 Y3 x( j
所以,今天下班 or 放学后,不妨悄悄留意一下。无论他看到的是什么,都请记住,每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我们耐心地用智慧和爱去浇灌。从现在开始,一点都不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8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8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