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 }$ t i. n: |- x" j. L' p& A
每到初一开学季,家长群就变成大型情绪互助会。 v, [9 J$ J5 g- |4 I# `; Q
一边是孩子作业写不完、笔记乱七八糟;一边是家长暗自焦虑、疯狂搜“初一逆袭秘籍”。
5 S% A# r U* g( j3 k0 K; l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忙着做题,家长忙着收藏,心态都快崩了。. g7 k3 i$ r) B/ ^+ U6 l/ i
其实,初中学习一点都不神秘。
7 [6 b' @9 p4 S. c% N M% ?' H8 z真正在学习上越走越稳的孩子,靠的不是那些“名师笔记”“三色笔神法”,而是四个字:老老实实。预习、听讲、总结、复习。
) t$ U) U! T2 j- x7 X听起来像小学班主任的口头禅,但真有人做到,成绩就不会掉。
+ K( F7 K, U! I7 s" p( ^$ J学习从来没什么捷径,只有节奏。7 U& M- Q" l0 g+ g N6 f
' ? Z8 k" i( _2 r0 c3 Q% Q; M/ E% p" R
一、别怕忘,怕的是从不复习% Y [! U+ n/ F4 {
# J- p/ A6 C; m, e- V我见过太多“听懂了但不会做”的学生。
- S! ~" v" Z( U上课点头如捣蒜,下课立刻失忆。知识就像泡面,水一放凉,就结成一团,怎么都搅不开。% e+ w1 h- X, u2 a# L
所以聪明人早就改套路了。不是多做题,而是多“回头”。/ \3 s7 C2 d$ M
复习和总结,其实是给大脑打补丁。 G C, X& w) _9 o% M( U( t
最推荐的操作,就是搞一本活页笔记。那玩意可比手机备忘录实用多了。把课堂笔记、错题、老师补充的内容统统塞进去。
% J# G& C2 r: W" t% Y* g; K2 B+ P$ a数学的易错点、语文的高频词、英语的语法漏洞,想加哪加哪。
- p; O% Z8 @1 V- ~不用写得工整好看,重点是“你自己一眼能看懂”。旁边记个“错因”,比如粗心、审题不清、公式记混。
# ]! u8 E9 y( a; W, j慢慢地,你就能看出自己最容易在哪儿掉坑。. R9 e8 }: o5 C8 ~+ m. g! _& ~
周末的循环总结法,也是真有用。9 L7 R( \9 h1 g# b c7 f* _9 d, k
别一到周末就刷题刷到天亮,也别装死摆烂到周一。选一两科复盘就够。比如这周复盘数学:先把这一周的知识框架理一遍;再重做错题;最后看上周的总结。8 v6 ?2 R% c% d1 X% P+ b6 r" ]( |
一周新旧交替,知识才会有沉淀感。
' c3 C( P x) [( Q* l3 `( i K* A这法子笨,但扎实。
; C6 R! M0 O& u3 U8 C' h6 Y6 ^- W半年下来,你就会发现,记忆更牢,做题更顺,心态也稳。
% {+ a& X6 H$ ?# D0 R6 f
4 I; Q6 v/ y3 ^9 [: T
" ^& k# v( Z$ i! o1 w' B! r二、初一的焦虑,大多是自找的; h* `: ]' B2 W$ E2 Y
$ f* m/ t+ ]: e( U( F! p, z7 \5 ~# s很多初一学生都在提前焦虑。0 k; v/ ~/ P7 K: Y- d
“要不要报物理补习班?”“别人都在抢跑,我是不是太慢了?”其实不用。8 R) Z2 X3 x; k& {( m9 i2 K
初一的任务很单纯:把基础打稳。别幻想一步登天,先学会走路。
/ |0 B4 ^. B+ v; Z语数英三科是地基。课本是天花板。把定义、公式、课文啃透,比搞花样笔记强一百倍。
u0 J5 n/ k9 R' b& `) j& S语文多积累实词、英语多记基础词、数学多练基础题。. Q! t& \; X5 B5 M, T. C7 U
简单的题做顺手了,后面再难的也能摸到脉。
( j* Z( g N% ?' `' A预习、听讲、总结、复习的节奏一旦形成,学习就像开了导航。每天预习十分钟,上课认真跟,课后当天整理。& z: e% N2 x+ j! d
焦虑的根本,是对未来的幻想太多,对当下的行动太少。! t* F1 q8 c9 K8 }
真把今天学好,未来自然不虚。
4 {8 Y2 m0 q- H. x( z [ W% b" f# t3 F- h% `
, }; r1 s: T9 }; R# X/ L* i三、初二才是分水岭,稳比快更重要2 _' ~* S4 K4 w" X! s2 t G+ _4 M
9 R- Q' n2 ~; Q! L/ \6 X7 w* S
到了初二,一切突然变得“高级”。
* ]' }. M& ?- W% A" s物理登场,数学变难,英语开始讲语法体系。很多初一成绩不错的孩子就在这一年掉队。: B/ [5 O: F# A" f
因为他们还在用“靠感觉”的学习法。听懂了就觉得会,结果一上考场全乱套。
( f8 a+ ]1 V" [/ d) |# s" `* m初二要学会“拆解”。' j2 P: w5 I2 b) K
比如物理题,光看题干头疼,先学会画图,列式,再带数。数学的几何题,哪怕暂时不会,也要能说清楚哪儿不会。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路,是理解的开始。; I: a" Y+ P9 O- c
还有一点:要练速度。
, h9 O) j4 h9 B( s3 n) B" S: _你以为差的是知识,其实差的是“节奏”。考试时,时间就是分数。限定时间刷题,是提高正确率的捷径。5 G L F4 f! g+ x' P$ Y) f
每次复习错题时,别只抄答案,要写下“我当时为什么错”。" M% ?+ J" h0 ?
错题本不是收藏悲剧,而是复盘自己。看着那一排排红叉,你会慢慢学会对自己诚实。
4 D4 u" u# c: D1 l" {: j0 h6 V H$ Q/ T. a+ ?
8 G9 X* d" e5 P( N四、初三不是冲刺,是回头看自己
. J6 l! t1 j7 ]- H& |! [$ N3 u; o4 `' }
i& ^( t+ s! p初三的学习,看似是总复习,其实是对“过去三年”的检验。9 f3 [! z! e; [
谁能把知识系统地串起来,谁就赢。& @! Y7 L- n! r! H5 D5 e, {
这个阶段,关键是“查漏补缺”。别被题海淹没。真有时间,不如拿自己的笔记对照教材,把模糊的部分一点点补齐。
% G4 Y4 U. N C# m* g! X
# M& L2 k/ k" A! N2 Q- 数学二次函数总错?那就集中攻克;+ o- N1 t+ c% ?8 b8 S* c
- 语文阅读老丢分?就每天练半小时阅读。
) W/ n; ?% l7 ]: X: \8 m, f: G* F 用力要集中,复习要有的放矢。
1 \4 C$ F& n: T6 _- [$ X# d别急着求“新技巧”,那只是焦虑的安慰剂。掌握知识才是最笨但最有用的法子。3 [* ~ x9 |4 z3 ~
保持节奏,保持清醒,保持那点倔劲。
7 e1 Y K! q. m0 {考场上坐得稳,卷子才写得顺。
) g4 S; `0 h* R4 a% P. z# J7 H
7 \$ e0 G. P" F; T! }0 c
# D4 `2 x3 o; \! o3 \) s/ D; Y五、真正的逆袭,是从容$ f4 o4 _2 v( k& n6 Y& y* f q/ \
! H1 r3 ?) t8 \0 u( C3 ]8 W5 l有的家长喜欢说“要努力”,可他们忘了告诉孩子,努力得有方向。努力不是熬夜刷题,而是愿意一步步修正自己。- I, @' N, i M) v7 t0 `; c2 S
初一的孩子不怕笨,就怕浮躁。慢点没关系,关键是别停。
/ ]7 n n2 w. E& c6 b所谓“中等生逆袭”,靠的不是天赋,而是踏实。每天复盘一点,每周总结一科。半年之后,差距会像楼层一样,一层层拉开。
6 I; V L4 P( R. ?6 B: n那些看起来慢吞吞的孩子,其实在默默储能。等别人疲惫,他们才刚刚发力。
, [% T9 q% y7 {. _别急着想未来,也别拿自己和别人比。
' y3 ?% O( J' c Q你只要稳稳走在自己的路上,就已经赢了一半。
0 k9 q, s" ~. o- N
6 k. K0 E. t' F3 x
0 i* W- A- ~) S所以学习这件事,说到底,就是在重复中磨出信心。( `/ V9 g# K2 g$ F& r! e
所有“看起来笨”的步骤,其实都在让你变强。3 J( A+ s8 M9 v8 Z
不需要焦虑,也不需要光鲜的方法论。只要坚持四步走:预习、听讲、总结、复习。每一步都认真走稳,你就已经比昨天更强一点。
) B+ ^0 p$ M) D$ p慢慢来,会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