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凌晨,许绍雄因癌症多器官衰竭离世,享年76岁,距离77岁生日只剩7天。同一天,关海山的第四任妻子曾娣蓉也突然离世。两个噩耗叠加,让人猝不及防。 " v+ y% q+ x# j$ h% C- g1 a$ g
 但真正让我心里一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曾娣蓉去世前那个细节——打流感针的前一天,她还开开心心玩游戏;打完针第二天,人就没了。- x" X/ l/ a8 _/ e2 U: _0 H2 w2 k) @! @! ~6 p2 `  G0 B
 
 # n: C! O6 F4 N6 U0 d+ c, P( ?
 这不是巧合那么简单。0 G+ ~7 \6 A+ I 疫苗的"时间差"陷阱% K$ g" Y$ E9 r0 K. m0 o
 / W. I# X8 R7 x- s- I2 V
 
 关海山的徒弟艾威说,两周前他还带着鸡去探望师母,那时她心情很好,说话中气十足。谁能想到,那竟是最后一面。: s: w0 B, O- h" u9 c3 { 
 时间线非常清晰:打流感针前几天,身体完全正常;打完针第二天,身体不适送医;诊断结果是心脏积水、心血管小撕裂,最终抢救无效。 : i" S: _2 F) h6 ]6 z, a, Z* o
 我不是医学专家,但这个时间节点太敏感了。流感疫苗和心血管问题之间有没有关联?医学界一直在争论。有研究说疫苗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有案例显示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7 |/ P) t  Y; S- { 
 关键在于,曾娣蓉是不是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她打针前做过评估吗? % `3 e3 Q0 B) M* @0 |  f& A  G  G# n7 S" C1 L# X, K9 S+ g7 T
 
 9 E! R" F3 q" O% G! X
 这才是问题的核心。很多人把疫苗当成"保命符",以为打了就万事大吉。但医学从来不是百分百的事,尤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任何医疗干预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r; U9 Y/ M8 Y; _! W1 E) u 艾威的2024:两次送别,两种无力* _2 D6 I8 q4 V; U7 p
 ; ?3 A& K9 d! }4 d
 
 66岁的艾威,今年经历了什么?7 v" G# Q! n& P5 E2 B 
 5月,他花光积蓄甚至欠债百万,日夜照顾也没能救回患病的妻子陈美龄。那是他的前妻,因为对方沉迷打麻将他曾失望离婚,但2022年两人在《再见爱人2》重新走到一起。刚以为能过上安稳日子,陈美龄就因家族遗传的多囊肝、多囊肾撒手人寰。 6 f' k1 q* \0 o/ X* v3 G
 10月,师母曾娣蓉又突然去世。: X+ }# ]+ s/ O 
 一年之内,两次面对至亲离世,这种打击不是"节哀顺变"四个字能安慰的。更残酷的是,艾威在陈美龄身上已经倾尽全力了——花光积蓄、欠债百万、日夜照顾,但疾病面前,钱和爱都显得那么无力。. ]1 B; ~1 \/ I" V  _ 
 - R( V9 L# E% M8 r1 }. ^$ Y5 b/ ?" u0 U( ~; k; z! X
 
 这让我想到一个扎心的问题:我们到底能为生命做些什么? + t3 }/ K$ l/ M) }
 艾威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但该来的还是来了。曾娣蓉的朋友说她打针前还开开心心的,但该走的还是走了。生命的脆弱性,不会因为你有钱、有爱、有准备就网开一面。5 M- O1 J* c* \/ [ 老年人的疫苗困局& O) y/ v! d& U' C8 o3 l3 X5 C! c  O- e
 ; B5 ~4 o1 ^& V
 
 说回流感疫苗这件事。f8 H. ^! ]: Z8 g5 I! g 
 每年一到秋冬季,各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都在呼吁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逻辑看起来很完美:老年人免疫力弱,得了流感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所以要提前预防。, j; h2 x3 u  q& n2 s) C: | 
 但预防的前提是什么?是充分评估。/ S, ^% k: h5 c7 G$ j 
 曾娣蓉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打疫苗不是去超市买东西,付了钱就能保平安。它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需要体检排查基础疾病,需要评估风险收益比。# r7 N$ Y% \* E 4 O/ K. `, u% R7 v
 
 ' ^4 m2 R8 T, K3 Z5 e, M' p; K
 可现实是什么?很多社区接种点就像流水线,排队、登记、打针、走人。有几个医生会认真问你有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有几个老人知道自己心血管有没有问题? % _4 y& r% Y7 p, m2 R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我们把预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 " }  X4 M% d, t: ^5 a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超过60%。也就是说,十个老人里至少六个有心血管问题,但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接种,风险有多大? 8 q2 Z: d" ]/ y! L香港娱乐圈的"死亡季"
 8 v* H+ d- k7 w  `
 4 ]; W5 [# x( B0 j" {
 把镜头拉远一点看,今年港圈的死讯有点多。- }& Y. T& x( j4 X, s/ w 
 许绍雄、曾娣蓉,再往前数还有其他老艺人相继离世。这一代香港演员,很多都已经七八十岁了,正是疾病高发期。. i3 s; Y+ F% \& a- [ 
 但我想说的不是他们的离开,而是他们这一代人面对死亡的态度。 5 \6 G2 d6 g0 |
 ; Q2 q& L( \  W& [' F. W% ~3 S- y! }
 , x  ?; x6 R1 L5 S! P
 许绍雄知道自己癌症晚期,但还在坚持工作;曾娣蓉两周前还心情很好地和艾威聊天;陈美龄患病期间,艾威不离不弃。这些老一辈香港人,有种特别的韧性和豁达。' x- p; G) M2 ^' H$ v 
 可这种豁达背后,也暴露出一个问题:他们对现代医疗体系的认知,可能跟不上时代了。 h- R) l: q: j; |& A& e( r
 打流感针、做体检、看医生,这些事情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可能就是"例行公事"。但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需要"精准化、个性化"的阶段了。同样一支疫苗,对不同人的影响可能天差地别。$ z8 a. B. |( \6 ~) c" g; r+ P9 M( @+ q 这盘棋怎么下?
 % D2 e6 C/ n5 `- `: b
 ; D% t- y/ U- F) a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2 t: B! D& N: F7 F. X" A
 首先,老年人接种疫苗前,必须做全面体检。不是走形式的那种,而是真正的心电图、血压、血脂、血糖全套检查。有基础疾病的,要让医生评估风险。 . U( U* i8 ?/ t6 Y: u5 x" {
 其次,医疗机构要建立接种后追踪机制。打完疫苗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前三天尤其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立即就医。 ; Q+ N5 R2 E# I, V, ]* U, @! T! O; M1 M. Q: J1 [- R9 Q
 $ @# N7 y# w, u# I0 w5 y
 
 再次,家属要有基本的医学常识。不能把老人送去打针就不管了,要知道什么情况需要警惕,什么症状必须马上送医院。2 r$ S$ I$ I. ?) U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预防"这个词的含义。8 M5 c- t0 s3 n7 z+ G 
 预防不是盲目干预,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把责任全推给疫苗或医生。真正的预防,是在充分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选择。5 V5 h& Z" @- _, D' X5 r5 p 生命教育的缺失
 1 F- I# ]/ R5 o; H( x$ H) h8 P, I" O! [
 
 艾威今年66岁,经历两次至亲离世后,他会怎么看待生命? & F! F" X1 T5 L' ?9 v3 b3 w' u
 文章最后那句话说得好:"今日不知明日事,希望大家都健康 平安,珍惜当下,活在当下。"这听起来像鸡汤,但其实是大实话。; g# n  M; S( f& W! l  S
 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生命教育了。6 e, J' n3 S0 Z1 h 8 n" l& u2 @0 `( x1 l2 t& `
 
 ( B% A! G. I/ \& Y( ]. F: X! m# M
 大家都在忙着赚钱、买房、卷孩子,很少有人停下来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死亡,我们该如何准备?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p# K" _( d% C! t 
 曾娣蓉的突然离世,给了所有人一个警醒:死亡不会提前通知你。它可能在你打完流感针的第二天到来,可能在你开开心心玩游戏的第三天敲门。 3 Y% I' n2 g! Y8 m, G9 ]3 C4 e
 所以,在我看来,这件事最大的启示不是"要不要打疫苗",而是"怎么活着"。 $ |, H8 ]2 N. v
 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来过,不是让你消极厌世,而是让你珍惜当下。该说的话赶紧说,该做的事抓紧做,该爱的人用力爱。不要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 A9 A6 F5 m! X写在最后
 & |; q0 b; H9 j% h* ]: m) B5 m! V: l/ p. W4 E. }
 
 一天两则死讯,让人唏嘘。 ) U. h" v% a2 ]/ Z! H
 ) B5 w$ a3 {6 F
 7 Q9 }' k# E* f1 F' Y% |
 许绍雄的离世,是疾病的必然;曾娣蓉的离世,带着太多疑问。但无论如何,两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留下的人还要继续走下去。 - s# l$ b9 {3 t- l  H5 b) W
 艾威今年经历的这一切,可能很多人这辈子都不会遇到。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会老,每个人都会面对疾病和死亡,这是逃不掉的命运。 1 G0 P; s0 P  a8 ~6 R8 C5 M, ~
 区别只在于:你准备好了吗? : M& v* Y' `  z8 W, z) h. `
 打疫苗要评估风险,看医生要充分沟通,照顾家人要有医学常识,面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这些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血的教训。2 F! e0 ^! C, q 
 说白了,生命就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少留遗憾。; H5 N. X0 y6 v  {0 R 
 希望曾娣蓉一路走好,也希望所有还活着的人,都能好好活着。 ! T6 P* l1 o" i! @7 V+ F
 4 o/ C0 |0 z4 Q, X0 v2 Y+ S- @, ~
 ) b. F  `/ Q' @- G" R$ u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9 w" n( z9 o* L2 A.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