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l1 |& G$ T7 h7 P妈妈们,不知道你们家有没有同款?% K$ z/ @; n" W
 每天早上,我家都像打仗一样。从我睁眼那刻起,催命三连奏就开始了:“快起床!”“赶紧刷牙,要迟到了!”“别发呆了,快吃早饭!”8 W4 G2 A- S2 W1 t# E
 我呢,像个焦躁的监工;女儿呢,像个被催着赶路的小蜗牛。
 , V3 Q4 s# Y* X* n我越催,她越慢;我帮她做得越多,她越是理所当然地依赖。# d' q" v" T  W3 i
 最让我崩溃的是,她连第二天上课要用的课本都会跑来问我:“妈妈,我的语文书你放哪儿了?”
 , ]6 y: }( H& b7 i/ C( I那段时间,我真的又累又委屈。直到有一次我加班,没顾上催她,睡前发现她竟然自己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整齐齐叠好放在床头。/ M# h' e& N: q& t. h
 那一刻,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 i( L% f) z" t! d4 E原来,不是孩子长不大,而是我这个当妈的,用“爱”和“着急”把她长大的路给堵死了。/ Z3 @" C0 s* C, U$ \2 ~( ]8 e
 后来我慢慢琢磨明白了,孩子的独立不是一夜之间学会的,而是被我们日常的话语一天天“喂”大的。. Z% `# m# V, O: N7 m* h9 i  T
 ! f2 F$ r, E6 X: x# v- D
 4 i+ G7 r. U$ |
 尤其是下面这4句话,悄悄改变了我和女儿。! q0 g0 t7 L8 w! S  H1 e/ S  A
 $ ?" U; B2 }, k+ D" F( F
 : F# @, a9 o0 j2 a; Q# j% x+ W) u# U0 G
 
 以前我总觉得“小孩子懂什么”,所以事事替她拿主意。结果不是换来一场哭闹,就是养出个没主见的“跟屁虫”。5 y( S/ X( D7 N! Y5 M" a9 _, n: f+ @; e
 第1句:“你来决定……”—— 把人生的“方向盘”早点交到他手里2 {- J9 x0 R/ l) d7 b& @# \. w* x
 后来我学着变了,把命令“今天穿这件!”,换成选择:“今天想穿裙子,还是运动裤?你来决定。”
 5 H( D. I: y9 [$ j- v当她感觉自己能做主后,不仅磨蹭少了,那股“小主人”的劲儿也上来了。现在周末去哪玩,她都能说出个一二三,规划得明明白白。) F/ h# q! U2 S8 q; q
 3 _4 q( b9 l* N6 g
 - i6 K2 |+ S' Z4 l" ?. q
 这让我想起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的话:
 & |' x" c& r% D- b“人类从出生就有选择的欲望,这是生命力的体现。”
 2 H% i  r1 v/ C! Q2 Y$ h! m0 s我们给孩子选择权,其实就是把人生的“方向盘”早早地递到他小手里,告诉他:“你的想法很重要,我相信你。” 这份信任,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 j/ e# t' X2 {, Q1 ^
 6 w& R" H+ z3 k5 ?/ u
 0 I" P7 w, H3 B+ Y
 咱们当妈的,好像天生就会大包大揽,总觉得孩子是来“帮倒忙”的。可你发现没,你越能干,孩子就越“无能”。0 a- y7 a$ h1 L' p/ B1 T0 K8 {1 J7 \% A$ @
 第2句:“妈妈需要你的帮忙!”—— 让他感觉自己是家里“顶事儿”的人6 o6 F; L1 ^8 ^3 k8 _- x
 我开始学着“示弱”,向我女儿“求救”。9 t2 j) S$ G% i( N1 r
 “宝贝,妈妈东西提不动了,快帮帮我!”; N1 P: {) r% h9 S8 F5 h1 a
 “这个瓶子妈妈拧不开,你小手有劲,你来!”
 1 E( E  f  v  ^每次她完成任务后,那个小胸脯挺得,那个骄傲的小表情,真的,比考了100分还亮眼。
 4 o2 i( }: S$ y; _0 [, `! \+ b& @
 ! L8 Q& x/ j& Z6 }- h
 1 j$ |, p4 \7 u$ e) T《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里就讲:
 $ b; s& R% ?  y0 \3 {, |0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千万别忽略身边的小事。"& [3 L$ p+ B& t3 {. ~1 A0 z
 正是这些小事,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顶事儿”的一份子,而不只是个旁观者。
 Q' j$ }& ?, W, f1 T5 V现在,她不仅会主动分担家务,在我生病时,还会像个小大人一样给我倒水、盖被子,那种被女儿照顾的感觉,暖透了。9 I3 [) q' B. h# p; A$ ]
 
 9 a; W* I' A& d+ c( p. N9 g& J
 " w0 f2 f5 g, ]: S9 {8 `7 t& y
 孩子跟你吐槽学校里的烦心事,你的第一反应是啥?1 F0 u: T# s0 v* X# m
 第3句:“这件事,你怎么看?”—— 做孩子最耐心的“听众”. R$ t5 S" L1 a* Z- v
 K+ S, E5 m1 s+ |; P% j0 S我以前总是急着当“裁判”,要么说“这有啥好气的”,要么指挥“你去告诉老师!”9 ?0 P+ c4 x' L$ L6 w3 y& `" P2 o8 r
 直到有一次,女儿因为好朋友闹别扭不开心。我忍住没给意见,只是搂着她问:“妈妈看得出你很难过,这件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L6 P9 U; Q; S- x
 她叽里呱啦说了一大通,说着说着,自己就理清了思路:“可能我也有不对……明天我给她带个她爱吃的饼干吧!”9 e' D% y' g3 U4 V
 我几乎什么都没做,只是听了听,问了问,她居然自己把疙瘩解开了。
 1 ?, ~0 Y, @% }+ J1 R4 V3 A1 e- ?9 g' m* R/ a
 
 % o3 A0 t( |* o% O4 ]心理学家布拉德·威尔考克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孩子的心声是:* S# T$ r! Y: l/ D% w: l% W
 “爸妈,请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我。”
 , D6 d) Q# I) O1 J1 r! l当我们真诚地问出“你怎么看”时,我们送上的,正是这份千金难买的“尊重”。; B9 t" k0 G, f# X0 y3 v; C2 g
 
 8 p  _6 @# m& \3 A' Y9 c" _& }u. D6 t: ]3 a. f* s
 
 我们这代人,很多是在“怕犯错”里长大的。: f& ~& n8 C6 |. G% R  q& `
 第4句:“没关系,我们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 给失败穿上件温暖的外衣, ^0 V3 V5 z# O% h: n8 o+ {; w
 + c4 b. s9 n0 r% _( F所以一看孩子搞砸了,火“噌”就上来了:“你看!我早说了吧!”“怎么这么不小心!”
 1 x: ^/ Q) x2 o/ ~" L可这样做的结果呢?孩子会因为怕摔跤,而再也不愿学走路。
 * E# Y; _( G8 F6 ~我女儿学骑车,摔了一次就哭着想放弃。我没有逼她“必须坚持”,而是扶起她和车子,说:“没关系,摔跤是自行车在教你保持平衡呢。我们看看刚才为什么摔了?”
 ; s- j; F& h$ {0 z# u5 J7 y
 9 [3 y' g' A7 S7 R+ v4 }, G9 Y# x5 q5 Z5 R
 我们把“失败”当成一个有趣的侦探游戏,而不是一个可怕的结局。
 " s) ~8 U% U( Z当她卸下心里那个“我必须一次成功”的大石头后,反而轻松地学会了。# T  ?/ C, W' I5 T9 M/ }3 d
 . _- D8 R# w5 J! |5 j; c
 
 " v8 P/ p' U! X& ?- n+ ?6 A9 n这其实就是斯坦福教授卡罗尔·德韦克说的
 & Z+ \8 \) z+ j5 h7 W. C“成长型思维”——让孩子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成长的。
 7 `# u1 N5 b* Z. G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才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
 , v! v6 Y& G. y, y: a2 P  t* D' z+ [6 w5 @2 u: c8 Y# Y
 
 ; C/ @7 D' i* Y: E' d* T写在最后:# W; ]$ w1 W1 I% [+ ]: S$ l  ^  R
 回头看看,这四句话,其实核心很简单。6 E+ l8 X+ p1 o+ U3 A5 X7 o6 o
 它不是在教我们耍花招,而是在提醒我们转换心态:( F& e2 u: i, c9 Z% }: [2 N' O
 
 / C% x! ^6 P# e$ t: v2 c% u, c9 M
 从“我来控制你”变成“我信任你”;
 0 y2 I9 D! Z" x' ?1 _# ^5 O从“我来照顾你”变成“我需要你”;% \, L; m9 x7 C6 p/ ]
 从“我来指导你”变成“我想倾听你”;
 ) R- e% E/ ?% d从“我怕你犯错”变成“我陪你成长”。# l7 J  y9 w+ V8 I0 x1 W
 4 Q: m5 w) J0 C7 U
 
 * ?% I$ j- M0 H! U/ G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i2 j! @! a( ]3 }. D" }) [. {
 “教育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0 ^+ [4 ?1 x, ^  D- O
 我们每天对孩子说的这些话,就是最温暖的激励,最有力的唤醒。
 q0 W3 f; P; q9 Z7 Z
 6 \" N; f3 v# a1 }* ]. E0 D
 # ^' i& K4 x" t% |% x% W聊了这么多,真的特别想听听你们的故事!在养娃这条路上,我们都是同行人。8 K* p  K1 d+ N1 w2 x  z
 所以,今天想来个小小的互动:8 J) h+ |) _+ z. ^1 _7 ^
 “上面这4句话,您有用哪一句?或者,您家宝贝最近做了哪件‘独立’的小事,让您特别惊喜?”  q# ^5 f9 [1 p2 o
 快在评论区里跟我分享一下吧!每一个你的分享,都能给其他妈妈带来一份启发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