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总有那么几个瞬间让你鼻头一酸。
5 _3 F* }* N4 W) p* c( G! q
7 e6 o: [. ~! a5 \6 u$ j小时候,总觉得家门口车水马龙、邻里来往不断才像有烟火气。那会儿,父母的朋友三天两头带着瓜果蔬菜来唠家常,亲戚们进进出出,耳边总是喧嚷热闹。可慢慢地,自己走过半生,突然发现,门铃变得沉寂,鞋柜上的灰尘越来越浓,一阵静默成了家里的主旋律。
0 S6 r E H$ F* F B
0 i+ Z# g. L3 {5 n: \( [3 }+ l0 G
9 f, i* o# O+ z6 V% j8 h+ c$ [; m* F9 ]
年轻时,我们都觉得人脉才是最大的财富,可到了一定年纪,会惊醒原来多数关系都是“人走茶凉”。谁曾没为人情世故忙前忙后?到后来却体会到一句话的分量:“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那些小时候盼着客来,长大了却怕被打扰的心理落差,说到底,是对生活状态的一次换挡。. {7 a+ P' X, m( U/ F$ r9 }) [% [
! i3 h0 q! g' R, y; M. _- U
李宗盛有句歌词,“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这山丘,就是我们每个中年人的生活分界线。上半场嘈杂奔波、聚会络绎,下半场悄悄收场、各归各位。饭桌旁的位置从拥挤变得空落,手机通讯录翻下来,不少人早已渐行渐远。& p' Q4 c6 f- }0 l" A9 z
# H" _ n9 Z2 T( a' \5 n' U$ l! R; B8 u8 T/ k% j
6 R8 K+ j5 L+ f
别焦虑,这其实是人生自然而然的道理。亲情友情,终归要经历一场大浪淘沙,大部分走散是常规操作。有的人搬离了,有的人逐渐失联;有的亲戚只剩节假日的问安,连祝福都带点客套。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哪怕心里挂念,也不敢轻易打扰,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 g1 }5 Q7 w* P9 s
! K$ O5 z8 N) K v但静下心想想,也许这才是真实生活最温柔的模样——家,就是休憩与发呆的地方,不必事事对外开放。厨房里蒸腾着热气,沙发边放着随手的书,哪怕门外无人,也足够安稳。中年之后,朋友圈子缩减,反而不用再为应酬奔波,多留一点时间给最亲近的人和自己。柴米油盐,琐事缠身,能守着一屋平淡,已是岁月厚赐。6 H7 p2 I. |/ M: S* d! x0 k7 \
) A( I: F8 V% P2 I+ C# o
! T7 L5 f9 e: o3 `5 `- W2 x7 j
& Z" `+ J) l* x' u1 ?7 R$ w- r* P* I古语云:“人情如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我们不是变得孤独,只是学会把精力收回来,不再强求外在的热闹,更珍惜简单的陪伴。父母的叮咛、另一半的笑容、孩子一声“我回来了”,这些才是心头的暖流。无论家里多寂静,有爱的人在,就是最宝贵的烟火。
4 X. l2 {4 }! Q8 d2 N" _; `/ p/ Y% L; U& t
别拿别人的热闹绑架自己的幸福。有人喜欢家里大门常开,也有人偏爱小院深锁,选择不同,体验不一。其实,最值得被期待的,不是谁来敲门,而是自己回家后的那份踏实与自在。
5 i( O& u3 q8 t- Q0 A- V
% O- H( H) P+ @# y6 E3 i年岁渐长,最需要练习的能力其实是与寂寞和平共处。没有人来,不等于没有人在乎你,而是懂得了彼此最好的问候,是把日子过得润物细无声。偶尔的清冷,是生活的缓冲带,让我们看见自己,和家人的真正连结。1 [2 r* o/ e% l, b- }
! [2 l, v# ^3 j: } \9 d" P; `+ h' r0 @" i- J+ ~6 \
- ^3 u! y q( }+ p" m& \2 [
别担心家里冷清。人到中年,比起宾朋满座,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充盈。你读一本书,泡一壶茶,听一首老歌,和家人促膝夜话,都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6 T7 C' F0 B, {7 _
+ _3 P5 S |* F5 k6 U, d所以亲爱的朋友,如果某一天,你发现家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串门,请别难过。因为在静谧之中,你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那些表面热闹的来往,早晚都会散去;唯有家里的灯火和温情,是属于你的归宿和港湾。
% a6 [* D7 g2 b0 X
# M! r0 I( h L7 u正如海明威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愿我们都能自在前行,安于家庭,把生活过得温润从容。6 d" z; V# l, [
2 L2 v3 x1 D" g
" l* ?$ b. U# [) I
: A* H2 e, ^, f$ n$ {7 a而人生真正美好的时刻,往往是在家的小小角落里悄然发生。这样的日子,平淡中自有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