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日,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公司突然宣布:机场上空立即关闭,所有飞机不许起飞降落,因为雷达里出现一串气球,凌晨的航班被赶去拉脱维亚和波兰,哥本哈根飞来的一架干脆掉头回家。 , `5 P$ _1 u1 [  K, h
 " `" P$ h. p4 `; V欧洲最近像着了魔,哥本哈根、慕尼黑也刚被无人机吓停过,这回轮到立陶宛陪跑。* e% i, H; b/ J  |% q$ [
 
 $ r- \$ P/ e# @! G! {9 O$ y$ g机场网站挂出通知。内容很简短:"维尔纽斯机场上空已关闭
 2 L/ V% A4 I( ~- m( f
 / U* m. x7 c& |! _' @  K" A5 d2 X4 L3 i' ?
 
 1 a* s& e% Z( e你能想象那场面不?凌晨三四点,本来该登机去拉脱维亚的旅客,都攥着登机牌坐到机舱里了,突然被空姐叫下来,说机场关了,连句具体解释都没有,好些人拖着大行李箱在候机厅转圈,不知道该找谁问清楚。% H6 n2 ~5 h  o% g3 y
 8 e5 Y* ?. {9 d
 我刷到个旅客发的短视频,镜头里全是皱着眉打电话的人,有个大姐对着电话喊“我赶早上的会议啊,现在改道波兰至少多花3小时,这损失谁赔?”,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股子急劲儿。0 J, b6 e5 @9 f2 Z9 e: [. L6 |
 
 : }" o& U* v! r- ~9 V# |% n
 7 K! H0 {" s; H# W7 S9 x* ?1 |3 u4 `- f8 h, l7 _9 C" f  I  }
 再说这“一串气球”,也太玄乎了吧?雷达能扫到轮廓,却没说清是啥气球——是小孩放的玩具气球,还是气象部门的探测气球,甚至是有人故意放的干扰物?
 + R! m2 V3 b+ U" e6 B3 s7 e
 ! Y7 j% W& b2 S* ^官方就一句“雷达出现气球”,连个大概高度、移动方向都不提,这不等于给大家留了一堆瞎猜的空间嘛,我看评论区里都吵翻了,有人说“不会是怕啥东西,故意拿气球当借口吧”,还有人调侃“秋天风大,飘几个气球很正常,至于关整个机场?”
 h2 I$ r# M/ x( y% h, X" j6 e3 e  q" N
 之前哥本哈根、慕尼黑被无人机搅局,好歹后来还查出是民间爱好者操作失误,没造成太大混乱。
 , |/ [, p" x3 x) D# {; F' C, }7 n; t2 ?, O' s
 而立陶宛这次倒好,直接把机场“一刀切”关了,连让机组人员观察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哥本哈根飞来的飞机都快到了,硬生生被逼得掉头,这得浪费多少燃油,机组和旅客又得遭多少罪?
 0 ?7 T( k8 `5 b( o+ e0 z& N3 D( D( T8 V5 d2 B0 a/ f5 d3 g( i4 Y0 Z) I3 ^
 我还特意查了下维尔纽斯机场的情况,它本来就是立陶宛最主要的机场,每天也就几十架航班,规模不算大,按理说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该更灵活才对。! v# \- U# j! _7 x/ N
 
 ( U# h, k) X% u; O+ t4 c结果现在倒好,通知简短得像应付事儿,后续也没更新任何进展——气球跑哪儿了?机场啥时候能开?有没有备选方案?这些旅客最关心的问题,一个都没回答,这不就是把人晾在那儿嘛。
 - e, I8 F7 P' b, z9 o' p5 N. W3 L( @! S. v+ v1 s9 w
 
 8 z4 h2 |. F* Q' Z! K6 Y, A' ~  l& |' l% q
 要是换作咱们国内的机场,遇到这种情况,至少会先通过广播跟旅客说明情况,再协调航空公司安排住宿或改签,哪会像这样“一句话通知”就完事了。/ `8 C$ @( _& M6 z
 1 n+ M3 D. J; d* h$ \0 e1 V
 说真的,欧洲这阵子的安全神经确实绷得太紧,但再紧张也得讲章法吧?总不能一看到点不明物体,就不管不顾把机场关了,最后受影响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3 f4 w! F! j, B: a" z! V' W0 n
 
 - U5 w; I+ @" [# `! t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