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

[复制链接]
查看4136 | 回复0 | 前天 02: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1.jpg

! N4 N. C; R  x! A6 ]5 a, X8 `
# @# p5 Y% T, z7 O清晨五点,一阵急促的闹铃骤然划破宁静。李阿姨睁开惺忪的双眼,疲倦地从床上爬起,只因听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可奇怪的是,持续早起一段时间后,她不仅没有精神变好,反而整日昏沉乏力、脸色暗淡。她怀疑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直到最近体检时,医生一句话让她愣住了——“您起得这么早,反而可能伤身比熬夜还厉害。”李阿姨不禁疑惑:一直被奉为健康标配的早起,竟暗藏隐患?难道我们关于睡眠的“常识”,全都错了吗?6 O9 ?+ W3 N: Y* A& X, n9 A

% A2 n, b& G: J; A& S$ [7 P6 K4 G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2.jpg

- T+ k5 A9 o+ B9 F
# |/ Q! u1 i  G, V. Q7 R也许你也有同样的疑问:“睡得越早起得越早就越健康”,究竟对不对?美国最新睡眠研究给出的答案,恐怕会让不少人震惊。一项来自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睡眠基金会的数据,正在推翻我们对“作息规律”的刻板认知。关于健康睡眠的长度、时机和质量,专家还有哪些真相要提醒?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往往最容易忽视,却是影响寿命和疾病风险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循着权威数据和科学证据,揭开健康睡眠的秘密。2 D3 A2 R1 s9 S+ d3 g/ g6 T% c

# P( M% _  @) y4 {早起、熬夜,到底“哪个更伤身”?答案远比表面看到的复杂。- p: F! L- {& }) d3 e" i
早起和熬夜,伤害方式竟然大不同?专家这样说; l' c6 l. l% X
3 g7 i; z6 C( C/ T- s6 U
长久以来,大家总觉得:只要能早起,就算睡得晚似乎也“自带加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睡眠医学团队,追踪了数千名不同作息习惯的成人样本。结果发现,盲目早起,尤其是在睡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身体受到的伤害并不亚于熬夜,甚至部分指标表现得更差" x, D) C7 P# j: A  ~4 ^
' @% X7 ]  w' G- [% X9 |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3.jpg
9 o6 V8 d  v( ~) s! C, G5 Z- k

! d( ~4 e( V+ r1 ^' ~% z6 \为什么呢?原理其实不难理解。人的大脑和身体有一个自带的“生物钟”。熬夜直接扰乱了生物钟,增加心血管、代谢系统负担。而提前硬性早起,尤其是没有保证足够深度睡眠时,大脑和重要脏器也还没“备战”。这时候硬生生从被窝“拉起”,短时间内人体的应激激素(比如皮质醇)大量释放,导致免疫功能、认知表现明显下滑。甚至研究显示,短睡眠+早起组在一项连续测试中的注意力缺失率高达28.7%,超过只“晚睡晚起”组(注意力下降21.3%)。: D( U$ h+ K) {3 U( j! r8 Y

$ v- v! Q# x9 D  q5 h7 X$ p" @! C% S另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也指出,长期早起但无法充足休息的人群,抑郁、焦虑风险上升17.5%,而晚睡晚起但保证足量休息者,心理健康反而相对更稳定。健康睡眠的关键,从来不是“起得越早越好”,而是“对自己的生物钟、年龄状态高度匹配”。
5 L, T- k# I3 X* @  P/ S5 N, k3 c( Z: Q0 L' W% Q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4.jpg
5 o2 C. ?) o/ H7 o# U
坚持盲目早起,三类风险最不能忽视) ^' M9 H; F( ~1 M( v3 [: v

) {8 Q, a. F7 W; a1 i: A# P很多人为了“争取时间”,以为牺牲一点睡眠,无妨大碍。殊不知,长期早起但睡眠严重不足,带来了三大健康隐患:( S: i5 p+ h* [; J! n8 _9 t' d% }8 C

, x! R, ]: p7 Y, N4 Z9 L1 }& [3 s认知和精神状态明显下降- k" Q. t3 J) j" h4 ~# q; e1 d3 C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显示,只要比平时少睡16分钟,第二天的工作效率就会出现明显下滑。例如注意力难以集中、答题准确率降低近30%,判断力、反应速度同步下降。7 b2 J/ N8 N9 {. b
免疫力全面受损,易感冒生病
1 z  X6 r" K) t2 a9 p2 N睡眠本是“修复期”。起得太早但补觉不足,实验对象出现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白血病细胞活性降低等指标,流感、呼吸道感染风险提升13.8%。
1 d; H/ B( X, n$ a8 g$ i3 @& L# t
5 F7 I, E6 q* U" W% w! r! y; R) O& p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5.jpg
; O) P& u6 U, j! {) J; n; Y9 v
心理健康受挫,焦虑、抑郁风险提升, @7 M- g8 s. z& q+ `
加拿大心理学团队系统分析数据发现,晨型却睡得不够的人,抑郁发生率达到17.5%。而当睡眠充足时,这一数字降至7%左右。) u. Z! ]& @! O
尤其是中老年人,如果夜间多次醒来,又过早起床,身体和情绪恢复力比年轻人更慢,更需要注重“高质量、充足”的睡眠。5 k( T+ S0 N* r0 G
如何科学睡眠?三步自测+权威建议给你答案
% o* v- W1 C7 `# y+ g/ l( n& E0 f3 }6 ]. b" G& C
许多人苦恼:我到底要睡多久?怎么判断自己的睡眠是不是够健康?美国睡眠协会2017年“成人睡眠质量建议”给出了科学自测和实操标准:% i# D$ M. t/ ^' O' [  `+ u/ \
自测一:入睡是否困难且超30分钟?  a' e7 c+ p& `* `
这意味着你可能已经有睡眠障碍,建议临睡前减少蓝光(电子屏)、按压太阳穴、喝点温牛奶帮助安神。( o" g, G% T) }# s' g8 `
; {; j4 h$ S' [4 k: l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6.jpg

+ W) w/ ~3 w( l$ c" o( s" S, W% b3 D( @5 j3 s: I& v
自测二:夜间醒来次数(5分钟以上)超过1次?4 p7 _+ c7 B/ P
普通成年夜里清醒超1次属异常(65岁以上老人偶尔可多醒一次),需警惕“睡眠呼吸暂停”或压力焦虑影响。! ?! p: T- m( c: T4 r9 G7 Y
7 U* {0 t, S, z' \( H8 f8 z
自测三:夜醒后能否在20分钟内再次入睡?& y4 M1 ]$ s% y$ Z" r+ V. [: \
偶有不适问题不大,长期多见需调整作息节律,力求卧床即睡。% s- C, O. n) c3 e7 Z9 L

3 M4 d8 S; t% u- t3 C2 N: S/ d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多家权威机构最新数据,不同年龄群的高质量睡眠推荐时长为:
& o- N9 Z$ y' O0 d0 X; ^! X0 v4 v
. r# M. p9 e/ v: q, s7 ~18-64岁成人:7-9小时;65岁及以上:7-8小时;儿童及青少年:8-10小时。
' l" V1 i* w: A% U7 ?% Z) z! ?7 w) r3 t& R$ W
同时,最佳作息时间为夜间22点左右入睡,次日自然醒,而不是被闹钟强拽起床。最健康的“早起”,其实是建立在充足优质睡眠后的自然苏醒,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睡眠债务和疲惫硬撑。1 M& I/ A  \) d* q, [8 W
3 ]0 N: v' m* k" Y4 p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7.jpg

( t2 H7 Q& ?# K
4 d! ]+ H9 L; [小贴士:打造优质睡眠这样做,第一步最关键
* @" [) E% }/ J9 b8 B* `+ E9 G2 `
8 [0 F2 t( n5 g+ D睡前30分钟放下手机等电子设备,营造温馨环境。
9 d+ ]5 D. c; T
2 E& s, y) v9 m- Q保持卧室相对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为佳)。
* X7 u3 _" u6 M6 Z8 ~& G
* @% @& D/ o. b, o  a# D3 Z( Q8 Q晚餐避开高糖、高油、浓茶咖啡,控制饮酒。2 T5 u7 q% L' M- v  @

- J  h( S+ T3 f) T4 f定期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深度,但避免临睡前剧烈锻炼。; V9 U5 x# f$ k5 _+ d, h8 G& t
保持固定作息节奏,节假日也尽量不要“大晚起+晚睡”。* T; \  G' C2 r2 D* e
' A7 X! i  ^) R$ W  {; S  W/ Y$ j8 M
美国研究发现:早起或比熬夜更伤身!睡多久、怎么睡,听专家说-8.jpg
0 J" l/ J( a% g1 `& n
( h1 ~' C% k! Q: I: ]% Y. M) E
健康的睡眠,从来不是“单靠早起”就能实现的万能模式。每个人的生物时钟、生活节奏和身心需求都不完全相同。盲目模仿“越早起越好”其实对身体的伤害可能悄然积累。建议大家根据自身年龄和生活状况,科学规划作息,保证每晚7-8小时优质睡眠,让早晨的阳光成为自然唤醒你的力量,而不是强行的压力源。健康其实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小习惯里,每一夜安眠,都是迈向长寿与活力的坚实一步。
4 A0 m/ R1 S  Q+ ]/ j7 @( E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 ]  B1 t; E& ~9 R( ?/ g参考资料:; ]8 _4 g; ^* q8 J4 A+ G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d- @0 ]" t4 t7 s
2.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 k& j& O" j7 m4 N( |8 C: {3. 《中国临床营养指南》
8 }9 F' y8 d) ~9 `% Z; a5 ^# `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 J! w- ?3 i0 T: L* q
5. 《睡眠健康与疾病风险关系研究》
2 m% A6 f% L# ]6 z- x5 `6. 《南佛罗里达大学睡眠医学研究报告》6 {5 s, `. H2 Z& K% f! R' o* 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