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张照片的最终代价是什么?可能是一次点赞,一段回忆,也可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9月25日,在海拔5588米的四川那玛峰,快门声还没响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惊呼和一道迅速坠落的身影。+ d, K# C! n2 u7 u& A0 V# a
6 C/ B" b( q$ c& i R; O9 q; y8 C7 X5 z; l* }
一名32岁的登山者洪某,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从雪白的峰顶附近滑入深渊,仅仅是为了给同行的女游客拍一张效果更好的照片,没想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 T5 p0 w$ T4 W' @$ {" H' P
到底发生了什么?拍个照片怎么就掉下雪山了?) p5 P5 a" o6 X2 l
$ N4 [: o+ l4 [& V! r
/ t: z, Q5 _( D5 p) F$ g; ~
被入门标签麻痹的敬畏心
, G) u$ w' D& E6 J0 \+ J5 D+ X+ v+ F! R6 u9 V5 k
那玛峰在登山圈里名气不小,地处四川康定,是贡嘎山脉的一座卫峰,因为可以近距离欣赏贡嘎主峰的雄姿,而被誉为“贡嘎观景台”,更吸引人的是,这座雪山的攀登难度被普遍认为是入门级,这让许多初级爱好者将其视为挑战人生第一座雪山的理想之地。! l" g. C9 Y6 v$ B8 r" c$ _
5 u1 G: `) ~/ A- n% |" n5 J# X2 L' z! |! i
但是别人嘴上说的水准往往会因人而异,入门级三个字直接人们对雪山潜藏的危险程度不为所知,人们很容易就忘记,这里并非官方开发的景区,想攀登需要向有关单位报备,更重要的是,去年此地曾因出现一道长达50米的骇人冰裂缝,而被紧急叫停了所有登山许可。5 K5 e3 D3 z8 Q" @% K, G
/ ^: p; M1 Y' Q2 |, S
8 a& `$ k" ]. E这种低门槛的诱惑削弱了人们对高海拔环境本该有的敬畏之心,会催生一种危险的心理暗示,既然是入门级,那么稍微变通一下规则,应该没关系的,所以这支队伍一行约10人就印证了这一点。
# c; L7 ]- `' @* ~. p" w9 Y) c, p( [7 J: M* V k- m
$ ]* [2 C: \1 E/ | i3 e
他们整队的攀登行为压根就未经官方报备,而身为队伍一员的洪某,身份尤其值得玩味,他来自阿坝州小金县,平时务农,未婚无子女,他并非完全的新手,甚至持有协作证,算是个半专业人士。. q7 X- E. z# Y2 i
, v5 D6 d8 @9 W6 f# Z1 n5 @& v0 l5 l8 Z. Y2 X. J9 V
可即便如此,他似乎也被入门级的说法所征服,潜意识里就对雪山的危险降低了风险预估,少了对安全的谨慎态度,自然就会不那么在意,所以才会发生意外。
1 C7 h8 P2 e5 T& w* z! [, ^3 w
$ z3 i1 w. r( V8 }7 I6 p! U! K/ p; n. s& p9 |+ G4 w8 ?7 M" o
主动拆解生命防线的三步曲
2 y* e# a6 I+ K4 q- _; p6 ~' ?* `, W; G A2 h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洪某的坠落也并非一个瞬间的意外,为了让拍照的动作更方便、更舒展,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冰镐放在了一边,这支在滑坠时能够插入冰雪、进行制动的最后希望,就这样被他为了方便而轻易舍弃。5 s' K" ]. x8 r; W E2 m
- c$ \4 I) i5 S# J" b8 j
! i, y: A% I/ X紧接着是第二步,也是最致命的一步,他解开了身上的绳子,为了追求更好的构图和拍照效果,他主动解开了系在身上的安全绳,这根绳子是将他与整个团队连接在一起的外部保障,解开绳子无异于将自己彻底从安全保障中剥离。. P$ W( U( B2 t+ n- }# V% }
* z7 W, f7 B$ z# s9 }$ J+ j) |) _
& q% Z$ G# c4 B) E0 _
当所有防护都被解除,危险便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袭来,就在他起身准备拍照时,脚上穿着的强大抓地力的冰爪,此刻却成了绊倒自己的元凶,身体失去平衡的那一刻,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V9 [, i- |" D7 T1 X: u: @0 u
' X6 ?" G4 \( t1 X$ E1 _
: Q( ~3 g$ R9 O9 [6 z3 ^9 k现场目击者称,他滑坠的过程中,曾多次绝望地尝试用手插入雪中制动,但这只是徒劳,因为那玛峰的雪面之下,是坚硬无比的暗冰,光滑如镜,手臂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插入雪地里,只能任由身体不断加速,最终坠入那深不见底的悬崖。
+ s; p) L, J/ t0 ^) M' p0 X' W& s5 O g! H8 u
, \3 e# t0 j( r
镜头内外两种刺眼的冷漠
. _: ^8 u5 j4 v2 u( _
. |, ?2 w, b1 I7 M$ ]& D- ?这段视频画面曝光后,网络舆论瞬间炸开了锅,出人意料的是,网络上并没有同情的声音,相当一部分网友直言不同情,认为这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必然结果,而另一波网友,则将矛头指向了同行的游客和周围的旁观者。, s8 a4 Z+ Y9 v& |7 O0 x) n
3 ]) W" y6 N3 v) d/ D
3 f7 F9 Y. r" x8 @那么多人看着,就没人去救吗?太冷血了!类似的指责纷纷涌入评论区,这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键盘侠们,显然不了解雪山环境的残酷,在那种坡度陡峭、布满坚冰的地形上,任何不具备专业能力的盲目施救,大概率只会把自己也变成事故的一部分,造成更大的伤亡。# c+ M7 {' L5 W- @! p
- x: h6 p2 S) z
* ?! J# C7 A9 w: M: [, C7 V1 v2 P所以周围登山者在目睹坠崖后选择保持安全距离,无法施救,这并非是对有危险的同伴的冷漠,而是极端环境下唯一正确的理性自保,这种不作为是对生命的尊重,包括尊重自己的生命。" t0 q7 K) |- P7 q! _( h: u
0 U. S; _) e& L+ @3 H: C
' t: R3 H& T: h8 _
真正令人深思的是另一种冷漠,与网络上对旁观者冷漠的激烈指责形成很大对比的,是遇难者洪某本人为了镜头里的一个完美画面,主动漠视了所有安全措施,这种对自己生命安危的冷漠,才是导致悲剧最核心的内因。& K# Z1 n2 z5 a) j/ O
G1 L9 B% r) p8 ^, v' R6 O$ D- V
; @4 l- v/ V6 X2 t, l4 J' n) [; F事后,洪某的亲人证实了这一说法,他确实是为了给游客拍照,才解开了安全绳,当地教体局工作人员也确认,他的登山行为并未按规定报备,一切事实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这不是意外,而是洪某要拍照自己主动把身上的安全设备解掉而引起的悲剧。
: c/ M0 O0 V) A! X* {
% f$ B' Z$ f7 o* s
6 q9 l& [* V( j, o% w2 p" I洪某的悲剧就是因为他个人的侥幸心理他打了,即使他积累的有专业经验,也无法确保他万无一失,而那玛峰入门级的标签和拍张好照片这个日常到不能再日常的行为,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两根稻草。/ b$ A4 F0 F; e0 f3 r c
# ?1 _5 y8 ?7 z/ `* t; l5 e: ]9 w. F$ u9 c
这起事故血淋淋地告诉所有户外爱好者,在雪山之上,规则即是生命,任何时候安全措施都不是束缚自由的绳索,而是保护人身安全的底线,对规则的每一次漠视和侥幸,都是拿自己的生命进行的一场豪赌,而赌桌的另一头,是永远不会跟你讲情面的大自然,希望这次的事件能成为所有人提一个醒。: E- g* Y) ] S$ o, H$ E9 i
% ?) d; a; V8 _+ G2 j% ?# c b8 k+ L
信息来源:
5 C( T1 q8 `* M1 M; y* |% b; D
, c+ d. q+ M: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