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L& c$ a5 v% M
很多老人都喜欢谈养生,尤其是喝水这件事。" @2 I) h% O% d: H5 M( m9 G
有人说多喝水能排毒,有人说喝水能延缓衰老,甚至有人流传“老人喝水越多越长寿”。
]9 O3 E8 t- H# ?) D5 E# F/ z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医生提醒,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危险的。& z2 |2 {2 [3 g0 B' e
水对身体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可惜不少人把“多喝”理解成“无限量”,结果适得其反。6 u6 S6 y- _3 m/ W+ t2 d
对老人来说,关键在于喝得适量、喝得正确,而不是一味追求喝得越多越好。" y* f# o7 F7 |3 E
4 T* p( E/ p+ E; W. Q, V
8 C' h8 Y5 ~7 T2 }首先要明白一个事实,老年人的口渴感确实比年轻人差,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口渴中枢反应会变弱,所以很多老人即使身体缺水也不会觉得渴。: ?( L: C4 K2 z+ C; n2 }
这种情况下如果等渴了再喝,往往已经是轻度脱水了,脱水对老人来说危害很大,不仅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栓风险增加,还可能诱发便秘、尿路感染甚至意识混乱。
, E/ L" X4 N+ S, g. Q( d) l1 W
6 C1 o9 m% v8 ]( [( @
% h1 v1 ]" q& J) ]# v因此医生总是提醒,老人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而是要在一天当中分时段、规律地喝,可是与此同时,如果把“不能渴了再喝”理解成要不停地灌水,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9 [9 I% C$ S6 t( d" y
毕竟肾脏代谢能力随着年龄下降,如果强行喝太多水,容易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低钠血症,这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换句话说,老人需要主动喝水,但要有节制。' D' u1 K, T& N; Z" n
其次要避免的一点,就是不要一次猛喝,很多老人早上起床会习惯性一口气喝下一大杯水,觉得能“冲洗”身体。6 M& k9 ]3 ^% z) R
: w; u9 q1 z$ w; I+ ?5 L
0 g* `8 b' _/ Q4 K+ u) A
可实际上,身体吸收液体是有过程的,突然喝太多,不仅可能让胃部不适,还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
! V1 c) M) G/ ^4 Q而且对于有心脏疾病的老人来说,短时间内大量水分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气促、胸闷甚至心衰。
& G" p0 X( u8 T! q. a0 \+ }医生研究发现,老人喝水最安全的方式是少量多次,每次100到200毫升左右比较合适。
9 }0 p1 i+ P3 B- S G1 O1 u K2 |* f. P4 f2 c9 `0 r
+ h% O. N4 l7 j4 J- G0 i
殊不知,有些老人因为一次性喝太猛,反而出现不舒服,最后以为自己不能喝水,其实是喝法出了问题。* O* |. F( B5 \& h0 e
再者,睡前喝太多水也是老人常犯的错误,很多老人担心夜间缺水,就在临睡前灌下大杯水,结果半夜要频繁起夜。& Q3 O& G: n% s/ B- v: J2 V# p
这样不仅影响睡眠,还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是夜间光线暗,老人行动不便,很容易发生意外,研究显示,老年人夜间摔倒导致骨折的比例很高,而这和睡前喝太多水有一定关系。2 q- y2 t, k$ ^% h
- f K8 ], R0 n; W
1 Z& @+ `0 |0 v医生建议,白天适量分次补水,临睡前控制饮水量,如果觉得口渴,可以小口抿水即可。 M x1 ]4 D7 }
毕竟对老人来说,睡眠质量和安全同样重要,换句话说,喝水要考虑到实际生活场景,而不是只盯着喝了多少。
7 G2 J" `0 V# y! m+ T0 p6 m9 x同时,不少老人喜欢用饮料代替水,有人觉得白开水没味道,就把果汁、功能饮料、碳酸饮料当成日常补水来源。8 x0 d8 u7 f9 o# H* i
殊不知,这些饮料里往往含有大量糖分或咖啡因,对老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都是风险。3 b$ |9 N9 ^9 b' ?/ q( E$ C
+ ]% j/ m* R' T
/ n" r" Q, \0 V. F! q
研究发现,长期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的人,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更高,糖尿病和肥胖风险显著增加,功能饮料里含的咖啡因和添加剂更可能让血压波动、心律不齐。* w, P" B2 c; K
医生强调,水就是水,饮料不能替代,即便是果汁,也应该视为食物而不是水分来源,不能当成日常补水的方式,很多老人喝饮料觉得解渴,但实际上带来了更多健康隐患。% i* ]3 Q. \4 Q. @" N5 k
最后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只喝纯水不补电解质,有人认为矿泉水、自来水都不如纯净水健康,于是长期只喝纯净水。
2 ?4 [& h, x# ]0 A
& _; X6 X! @/ Y0 M5 [; R9 d8 c9 k
3 l# R3 O) R4 O7 L1 V: Z' b可是纯水里几乎没有矿物质和电解质,如果大量饮用,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平衡被打破。
; ~" k* H$ M1 E) t/ i) ]' Z; q& Q对老人来说,钠、钾、镁等电解质的稳定非常关键,缺乏可能带来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精神状态异常,医生研究发现,长期只喝纯水的老人,更容易出现乏力和低钠血症。 z' e7 e4 P+ e
所以适当在饮食中补充含钾含镁的食物,或者在大量出汗后补充一点电解质水,才是更科学的方式,换句话说,单纯追求“干净”的纯水,不一定就是健康。8 G M- }1 I9 x+ ` i( Q9 f. {
! ]: L! R5 Q% @! x" u6 C; N9 H
+ b! u2 j+ a+ ?% m( w2 y- E近来不少研究也表明,喝水和长寿确实存在一定关系,但并不是说喝得越多就活得越久,更准确的说法是,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的人更健康,而水分平衡的核心在于“适量”。
3 C& f% v6 t: u0 D3 Q' B身体需要的水分会因为年龄、体重、活动量、气候等因素有所不同,盲目套用一个数字并不科学。
. z$ C, B; g: ?1 S7 l( P5 T( o医生提醒,每个人的身体需求都不同,老人尤其要结合自身情况,比如是否有心脏病、肾脏病,如果本身排水能力就弱,还一味追求“多喝”,只会增加身体负担。
$ L1 N; ]: }: t: Z4 L% c0 ?) `) v. [+ S
$ u) r; N& ^+ A6 ^' g U2 o: D9 c0 p1 U" d, [2 C& Z1 F
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老人喝水要做到几个关键点。7 ^/ ~+ t/ ~" b, R! X2 w
第一,主动规律喝,不等口渴再喝;第二,少量多次,不要一次猛灌;第三,注意睡前饮水的量,避免频繁夜尿;第四,不要用饮料代替水;第五,别长期只喝纯净水,适当补充电解质。
" L" s; B9 s* {) [/ D; p' f* y这几条看似简单,但真正坚持下来,对健康和预防风险非常重要。
8 z3 P, E% j! |7 x$ M$ |医生们强调,喝水是最容易做到的健康习惯之一,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误解的。
( s# ^- w) \3 R, Z2 A7 Y
1 k9 f; [1 D- p8 Z# k, C
2 v0 U, S; ^1 }5 t总的来说,老人喝水要讲究方式,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喝得太少会脱水,喝得太多又会增加负担。真正的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换句话说,喝水不是比谁喝得多,而是比谁喝得更合理。: t1 p0 k* \3 A7 T5 ^9 _
只有做到适量、科学、分时段,才能真正让水在身体里发挥好处。对老人来说,这样的习惯远比一味追求“多喝”更能延长健康寿命。- W7 h+ i |* w3 ^2 f- ]/ X% U"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 C" {* v+ R: }0 w- g) x* D( { 关于老人喝水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e; M' t- ^. j: j+ r I O# |5 @* g4 V$ V0 L! w7 j; y) G# h) u+ k
1 U, b9 D+ [5 s1 N' @* y参考资料
$ L! s A0 V$ i3 h, U' L
+ k; s# m c% P x4 n& _! O) U李颖,辨明两条喝水知识,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1-10-05
: n2 b( p; ~* Y
" {; A! r% t/ |0 b: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