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

[复制链接]
查看6091 | 回复0 | 2025-9-13 05: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1.jpg
! p( @& W3 ]/ Y/ v! `( N1 \" H
文|煮酒君

& \0 s; f6 ?2 f) F7 [曾几何时,香港的天际线就是四大家族的战场。
) N4 w# \% E" d2 Y+ _7 x1 V
, s# H1 ]4 Q% _, T+ T$ P5 @# l! l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2.jpg

" t2 t4 u/ v; r" {! ]5 I2 p4 b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地产价格节节攀升,豪宅、珠宝、商厦、金融帝国……
: _$ c- L  A2 o2 ]6 T9 l9 k4 H一切财富神话都绕不开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的名字。
2 U  t5 I3 \0 {0 a他们是财富的代名词,是无数香港人心中无法绕开的“天神”。6 d8 p( S$ y* Y1 i- t$ F3 M# x* B! }
可如今,当李兆基的讣告刷屏,李嘉诚彻底退隐,郑裕彤的家族债台高筑,郭得胜的后人陷入权斗,香港人忽然发现——那个由四大家族垄断的时代,终于走到尽头。
2 F8 \  \" o" D. a2 _# p+ \2 @, ~6 |' l) P4 i* ~- U
; o& J+ J: x% H+ I, x% J/ X* K
01
8 F) f) R1 x9 b- A) z, g+ d+ g% l8 v) E" v" X' R, p
2018年,90岁的李嘉诚站在长和集团的记者会上,宣布正式退休。# U( }* O! |1 n, [/ L

2 u2 K% K! t/ }! |1 p8 u2 y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3.jpg

9 o' v: ]( N. r新闻一出,港人百感交集:这个被称为“超人”的男人,终于放下了他撑了大半个世纪的帝国。- o% Y  {5 w2 w) o. w/ x( T$ c
李嘉诚的一生是香港草根逆袭的最佳样本。0 V3 G+ s7 ~3 y0 Y
  l! V" x( o) _+ _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4.jpg
5 m: r2 S2 V8 s" }( ^. g
15岁因战乱随母亲逃港,在塑胶花厂打工起家,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4 s8 d6 c1 H6 z$ s
之后,他敏锐地抓住楼市低迷的机会,开始大举收购地产,从而一跃成为香港地产巨头。到了1980年代,他的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已横跨能源、电讯、零售、港口,触角遍布全球。; j6 D3 V: H1 `, f% ^9 R
他甚至一度被港人调侃:“住的房子、用的电讯、喝的水、打的电话,几乎全是李嘉诚的。”/ I, K* T* z5 q. H

9 {, p8 ?' S$ b  K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5.jpg

; _, ~- i( W4 n0 p+ W但“超人”也有退场的一天。近年来,他不断抛售内地和香港的核心地产项目,转而重仓欧洲基础设施。有人说他是未卜先知,也有人质疑他“抽水离场”。$ f/ Q$ ?! a' K; q  t/ I
无论评价如何,他的谢幕,意味着香港经济里最具象征意义的一块拼图彻底翻页。
" K$ N' N0 z& m3 w+ L9 j! d
# ~+ C3 r( J9 j* V/ T3 X
0 b: [) a5 U  r- w5 i+ g02
" E* C0 Z4 F: C' I! \9 }  S
" y8 |* z4 J  v% @6 V2025年3月,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7岁。
) A, v9 K; M  m9 Y香港媒体的评价是:“四叔走了,香港失去了一位最后的地产守护者。”
2 I5 J' j* @9 f% j& m李兆基与李嘉诚齐名,曾连续三年成为亚洲首富。
; T+ ~+ `$ `4 |$ {- g- S$ [
) C. W4 r. [* e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6.jpg
/ l4 O! @1 J& R- x6 S! ]( x
除了地产,他还以精明的股市投资闻名,被誉为“亚洲股神”。他掌控的恒基地产,一度在九龙、港岛布下密集的楼盘,被称作“香港的造城机器”。
! l! S8 @* w, c与冷峻的李嘉诚不同,李兆基以低调和慈善著称。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大手笔捐资教育、医疗,外界估计其慈善捐赠累计超过200亿港元。
' e3 V. W$ K( B4 i; r8 _& x( H如今,地产繁荣的光环终究不再。
/ u; {! P! j; A; a; h4 E楼市失去了过去的神话色彩,年轻人买不起房、市场成交量骤减,恒基的风光也难以回到巅峰。/ k1 F$ M) x4 @+ }' J% v( {
李兆基的离开,仿佛是香港地产黄金年代的盖棺定论。3 _& [" z6 J3 {7 e3 E# c, {
4 `: r7 y! u1 d7 t: A

* E( G" }) R; k8 l! Q5 [03
& x- w% Y" m' ^: |) w& [
# O  r* t9 y  h5 M3 Z: u7 R# x若论豪门故事,郑裕彤的传奇最戏剧化。: M$ ~* P0 C5 X( @2 P- I
白手起家的“珠宝大王”,凭借周大福珠宝和新世界地产,缔造了一个覆盖零售、酒店、商业地产的庞大帝国。% V( B7 X: H+ z/ J0 J0 h' H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大福几乎是港人结婚必买的首饰品牌,新世界中心更是游客打卡的地标。* m0 i+ X5 c( Q
但繁华过后是债务泥潭。  P; @3 D8 u+ Y3 |! G& `7 N7 z! F
5 x+ P7 {$ k( M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7.jpg

* t" T, G- \. A2024财年,新世界发展营收下跌34%,亏损171.3亿港元,母公司亏损接近200亿港元。公司被迫出售内地K11项目以回血,甚至传出“出售豪宅换现金”的传闻。/ N- S$ B  H# L& J- r# B1 t
雪上加霜的是,继承人郑志刚(Adrian Cheng)从董事会离开,象征着家族内部权力的真空与动荡。
* N3 ^; ~  L: ]. f  T" `- S9 C郑家的财富帝国,正一步步从“耀眼的钻石”滑落为“沉重的债石”。! f& R) S3 C" x. q

  B# i( ?! q. O0 L; n6 [4 ~; m) r7 S
04 + i7 G6 t& W& o: R  p/ s- u

' W; S: }& K2 l' w. m) e新鸿基创办人郭得胜早在1990年便去世,但他留下的财富和家族故事,至今仍在香港街头流传。6 e7 I- \; ~5 c2 p: a" L# s) s
新鸿基地产一度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九龙塘的豪宅与港岛的商业中心,都有郭家的烙印。
. @: ^% i6 L# ]9 f& r郭家留下的不是团结,而是兄弟反目。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三兄弟因争权夺利而撕裂,法庭斗争、家族暗战被媒体连篇累牍报道。
2 _6 O$ |5 l5 _. g1 Y一度,“豪门内斗”取代了“地产神话”,成为新鸿基的代名词。) S3 r0 v6 J5 s+ J# F- ~( J2 A8 D

$ y$ X+ D- F# b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8.jpg
* V; l6 w, l; Q3 G( O/ y+ H
虽然今天的郭家仍然稳坐香港财富榜前列,郭得胜遗孀邝肖卿更一度是“华人女首富”,但这个家族故事已让人看到豪门背后的另一面:财富能造楼,却未必能筑牢亲情。
1 P" \; Y) X/ b" f从李嘉诚的功成身退,到李兆基的安然离世,从郑裕彤家族的债务危机,到郭氏家族的分崩离析,四大家族的集体落幕,是香港一个时代的谢幕。
" f3 i* X5 U7 {当年,他们是站在维港之巅的巨人,俯瞰着无数打工仔的汗水和梦想;如今,他们一个个退场,只留下城市里空荡的豪宅和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的楼价。
9 I# d9 p/ D9 w8 @  w9 E( X; \6 W7 [5 T4 g
撕开香港最后的体面:四大家族集体隐退-9.jpg
0 Q: ?3 u7 Q5 ]  L- ~1 i! {  H
灯火依旧,但舞台上的演员已换了一茬又一茬。
1 n) s/ R6 A* t6 }& ?或许,四大家族的谢幕,也是香港的新生。# i5 |) W) c$ o
属于未来的香港,不再属于某个姓氏,而应该属于每一个在狭窄楼宇间努力生活的人。! E' h4 ]& Y# p
参考资料:
3 `& Q( X7 W" Z% d
    9 o1 X, A" V5 n2 p' e; @( C! k
  • 《90岁李嘉诚宣布退休,香港“超人”时代结束》 凤凰财经
    2 G$ a/ w' `  o
  • 《恒基创办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岁》 明报、大公报
    ' s2 t9 W6 i6 g# w! m; L
  • 《新世界发展陷债务危机,亏损近200亿港元》 香港018 }4 l! G5 ~8 J, s* N# j/ v. p
  • 《Adrian Cheng离开新世界发展董事会》 南华早报/ t- O" o  `! X; r4 X  B
  • 《郭氏兄弟豪门恩怨》 星岛日报8 w6 }$ z5 a% [) L' _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