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A股市场迎来惊心动魄的调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以1.25%、2.83%、4.25%的跌幅收盘,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达25819亿元,较前一日放量1862亿元,近3000只个股下跌。这场连续三天的暴跌引发市场广泛担忧:这轮始于2024年的结构性牛市,是否已走到尽头?* U) |) R) I) P6 u& |
4 C8 M; Y7 X* {# R
+ {+ Z8 r, H4 [, b从市场表象看,短期调整的压力确实显著。创业板指单日4.25%的跌幅创年内新高,成交额连续三日突破2万亿元,显示出多空博弈的激烈程度。科技板块成为重灾区,此前领涨的AI、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出现资金集中撤离,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权重股的大幅回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但这种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引发全球资本流动波动,中美关税谈判进入关键期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部分科技股短期涨幅过高导致的获利回吐,共同构成了此次调整的导火索。
7 Y! K) B) `3 E3 p& A/ b1 B6 b S- W' Q若将视角拉长至宏观经济周期,牛市的根基依然稳固。自2024年9月以来,政策端持续释放的流动性红利正在逐步兑现:央行连续6个月加量续作MLF(中期借贷便利),8月净投放流动性达6000亿元,叠加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发挥股票市场融资功能”,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弹药。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正处于朱格拉周期(设备更新周期)与库存周期的双重复苏阶段——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等领域的投资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5%,华为新机热销、新能源车降价冲量引发的补库存潮,推动制造业PMI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这种“设备换血+库存回补”的组合,为企业盈利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d5 B2 w Q; E' Y
科技革命的浪潮则构成了牛市的底层逻辑。当前,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为代表的全球科技革命正进入爆发期,中国在硬科技领域的突破尤为显著:中芯国际28nm生产线良率突破90%,华为海思实现14nm芯片量产,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量产将电车续航提升至1000公里。这些技术突破不仅重塑产业格局,更催生出全新的投资主线,印证了科技赛道的长期价值。
( `. F' c9 C$ _1 e5 i
1 w; B8 v4 O4 x8 t
9 R+ J+ ?3 A6 c5 A- X国际资本的动向同样值得关注。尽管短期市场波动加剧,但全球资金对A股的配置需求并未逆转。沪深300指数13.11倍的动态市盈率仅为标普500指数的60%,3.2%的股息率更是跑赢多数发达国家国债,这种估值洼地效应正在吸引外资加速流入。据测算,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中的理论权重应为13%,而当前实际权重仅4.5%,这意味着未来将有超过5000亿元增量资金等待入场。更重要的是,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升至90.5%,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的开启,将为A股提供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 Z9 O$ s8 L }2 V* ?2 k, S( m历史经验也为当前市场提供了参照。2019年6月,创业板指曾在三个交易日内下跌12%,但随后开启了为期两年的结构性牛市。这个案例揭示出A股市场的典型特征:短期情绪波动难以改变长期趋势,尤其是在政策底、市场底、盈利底“三底”共振的背景下。当前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仅为1.2倍,处于近十年15%的分位水平,这种估值安全边际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缓冲空间。
# Y5 b/ P* d# F" h0 }* C当然,风险因素亦不容忽视。中美关税谈判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次级制裁波及中国的潜在风险,以及部分科技股短期估值过高的问题,仍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但这些因素更多影响市场节奏,而非趋势本身。正如关税大战中稀土牌的反制效应,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定力和反制能力,已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实壁垒。
[- x& p( e, O8 ]8 W' U3 o9 J2 M. I站在当前时点,更应关注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演变。在科技主线之外,消费板块的估值修复潜力正在显现——中证消费指数18.9倍的市盈率处于历史1.2%的分位,一些龙头企业的股息率已超过5%,这种“低估值+高分红”的组合对长线资金极具吸引力。金融板块同样值得关注,银行股0.4-0.6倍的市净率与超过5%的分红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凸显配置价值。# {9 y; y% ?; Q
这场连续三天的暴跌,本质上是市场在快速上涨后的一次“压力测试”。它既暴露了短期情绪波动的脆弱性,也检验了支撑牛市的核心逻辑——政策红利、科技革命、估值洼地——依然稳固。正如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2014年沪港通开通等历史节点所揭示的规律,A股的每一次深度调整,往往孕育着新一轮机遇。+ P8 m1 i5 e* N$ k g' i
- ?' @) H5 O$ B: b5 l
+ H: T& i2 m" i4 Q+ o$ O( M当市场从恐慌中冷静下来,终将发现:决定长期趋势的,从来不是三天的涨跌,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可逆进程,以及全球资本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重新定价。5 I7 ?+ E0 R7 |0 h X$ c
注:本文作者为“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李建兴,原人民日报海外版党委书记,为本平台原创作品,转载自公众号“经济文化纵横谈”,欢迎朋友们关注并留言交流,一起网聚智慧、网聚人气、网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