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 V2 s0 x) a/ o! o9 X7 v+ c9 L3 ~
糖尿病人最怕三件事:高血糖、并发症、还有就是“瞎忌口”。
/ Y2 W0 W3 v( {- l- {+ W
6 j' _- l9 @- U6 @& E2 D+ S& t
; t. |/ U- N8 l$ ^2 }' D+ M. h1 k" c
' d6 {1 A& _+ E+ Z! @很多人一查出糖尿病,第一时间就开始“什么都不敢吃”,从饭桌上消失的不只是糖,还有肉、油、主食,甚至连水果都成了“违禁品”。可你知道吗?过度忌口,不仅没把血糖控住,反倒把人吃病了! E7 d0 s2 k. Y# J( S1 ]$ l! ^
你肯定听过这样一句话: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_, U; s1 @. A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糖尿病虽然和饮食有关,但真正让血糖失控的,往往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不对”。
$ x; K7 H9 K5 _9 D
# [ u, T6 a f5 A& m: T5 ?: g! N! i" o
# }8 U; f e* I6 b" N' f
1 a7 D g! M' a8 x很多患者一听说“糖尿病要忌口”,就开始走极端,把许多有营养、该吃的食物都一口回绝,结果,身体越来越虚,血糖越来越难控,甚至引发了严重并发症。& U: C# p" `. Y
“我爸差点被‘忌口’害进ICU”
! Q& e2 {1 Q& `5 a
/ |0 \ o4 x3 a我有个真实的病人,是个退休老教师,姓王。刚确诊糖尿病那年,他吓得把家里的糖罐子倒了,米饭减半,水果不碰,肉也不吃,每天靠一碗青菜汤过日子。
! g1 A) n$ ^# I1 Y
}! l. F" N) J0 I$ X
: e# V8 h$ _0 D; k
& i4 q% L4 k- X" Q4 x4 n
! `+ W7 @1 [* P K" ~家里人都说他“觉悟高”,可几个月后却突然瘦得脱相,走路都打晃。住院检查,发现他严重低蛋白血症、低血糖发作、贫血、肝功能异常,医生都摇头,说这是“过度控制饮食导致的营养不良”。
" X/ U* f- W3 Q* G6 q' ]5 q( m我问他为啥吃得这么清苦,他说:“医生不是说糖尿病要忌口嘛?我这是为自己好啊!”我苦笑了一下:“你这不是为自己好,这是把自己‘饿坏’了。”
! _1 T- }& G% a7 K) W糖尿病不是简单的“少吃”和“忌口”,而是要“吃得科学、吃得均衡”。
5 f# J/ ] `! D% {' E0 F9 j& K
4 s7 X N ~0 y
0 x2 n+ M1 O3 `7 H9 p! p! G T, }+ E
, Q" I& F |8 W
为什么“忌口”会让糖尿病更严重?
0 e$ b$ e+ @; q( D/ o$ w( U: \- m: Q/ V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血糖高=少吃就行。可人体不是机器,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就会“拆东墙补西墙”。
! R5 I7 b# Y6 v: v当碳水摄入太少,身体会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结果就是——酮体升高、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这在老年糖尿病人中尤其危险。/ c8 @; ^: u0 u% @6 q m; W4 P1 A
国家临床营养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而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有“过度忌口”的习惯。你越是怕吃,身体越是缺营养,胰岛功能越差,血糖越难控,最后成了恶性循环。
7 X9 v9 A% B; v/ X( I) W8 G
7 F9 k2 y( b j$ {8 R A" J, f; D. X: }
+ d$ U. w5 p: o' I0 D: x r/ X% N+ s: w( R* f
很多患者把“少吃”当成“控糖”的唯一手段,却忽视了药物、运动、监测这些更关键的环节。只靠节食控糖,等于拿着筷子去打仗。 b) G' A' |' @8 c8 y* b3 ?
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吃?
; ?- \8 J+ c9 o) [/ n% e( C" S7 K& p: V; _! l+ z) i& C
说实话,糖尿病的饮食管理没有那么复杂,也不是“吃草”的生活。关键在于三点:规律、均衡、有节制。
& F$ n3 [1 ]# ~! ^6 P4 ?. r; [第一,主食不能断。主食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尤其是全谷物、杂粮,升糖慢、饱腹感强,比如燕麦、荞麦、糙米、红薯都是好选择。/ @. {8 @$ y# | w5 r8 O
# Q; l7 r' c2 h+ N: S4 h5 _, P5 W$ N
3 _3 J4 Q: Y9 l( d9 v+ b0 f, E9 F: O$ a1 g2 b% u
' W1 v1 F5 }1 X3 \# t/ h8 ?糖尿病人也可以吃米饭和面条,只要掌握好量和搭配,比如控制在每餐25%~30%的比例,同时搭配蔬菜和蛋白质,就能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 ~' u! W6 O) b' B; `4 q第二,水果可以吃,但得挑着吃。不是所有水果都“糖分高”,像苹果、梨、柚子、草莓这些低升糖指数水果,适量吃对血糖影响不大。关键是:不要空腹吃,不要榨汁喝,不要一口气吃太多。
5 `( g& z: T+ \, s第三,蛋白质要足。这是很多人忽视的一点。糖尿病人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加重肌肉流失、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控制。建议每天摄入优质蛋白,比如鸡蛋、豆制品、瘦肉、鱼虾,搭配少量坚果。
( c% C! q" K* \5 e3 p7 Q1 F
2 Q) [: u/ q& z7 i, s3 U/ X( g: i/ U
7 h9 C8 D: V# m4 F- h1 q( X
$ P! L1 G/ X; n3 s- V$ ?- x8 Y. u
这些建议并不是“不能吃”,而是“怎么吃”。糖尿病饮食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重塑。$ x. Q' V( l; d( O
为什么“控制”不能等于“克制”?7 o. p( l2 u+ X# ^
% `2 ~/ l0 F. I; `" b# m
这年头,信息满天飞,养生视频、朋友圈小贴士,动不动就说“糖尿病人碰这个就完蛋”。但有人啥都不敢吃,血糖还是高,有人活得自在,反而控制得不错?
! H/ _7 [9 r% W关键在这儿:控制血糖靠的是整体策略,而不是单一的“克制口欲”。0 P; |( S: k, q8 q- x3 f; |
1 V; f; `) b+ I5 G0 e+ B
; W& f5 u9 x |- m5 g- [4 b; a7 D. ?1 G5 h7 b8 C
& |3 b+ H& \5 h* b2 d中国营养学会的《糖尿病膳食指南(2023)》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应保障每日摄入足够的能量与营养,避免营养不良。而不是一味“忌口”。
9 b" I9 T& u( |; z: ^9 J举个最常见的误区:很多人一看见“糖”两个字就害怕,比如胡萝卜、南瓜、牛奶、甚至大米。) N. O3 y. p, T- M6 l! ^7 d: {
但这些食物的升糖指数并不高,适量摄入对血糖几乎没有负面影响。而真正危险的是——长期摄入不平衡、暴饮暴食、频繁外卖、夜间进食。
, b4 Q+ w i' w B* X' G% f# U. y4 E+ U0 i; G( v# v; Y8 S
, A' ~0 l: w+ I' G, G( E* \8 A6 b, a4 C, N: @
# l' w( w1 |8 n
控制血糖,是门“生活艺术”,不是“吃苦修行”。
; M: {- Z/ u4 @4 c% t6 X9 ?# o还有哪些“伪健康”操作,最好别再信了?% }; K E$ H, g9 ?- m9 [( a5 j
1 Y) ?3 g# M) U0 X5 R有些看似“健康”的做法,其实是带着糖衣的“陷阱”:
0 F' I. ? x; B* T“我只喝无糖饮料。”——错!无糖≠无升糖,很多代糖反而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影响血糖稳定。! W# B4 m. } e6 {
“我水果饭后吃,应该没事吧?”——错!饭后血糖本就上升,再吃水果更是雪上加霜,最好是两餐之间吃。4 U* N0 ^8 b! _! N9 S& ~+ L
3 Y, j) e" g6 f& f' f
8 a2 S: H1 t( b8 d" i
. G; F1 ~" j0 Y( g$ G
. a; z4 o5 x, X4 I. a“我每天喝绿豆汤排毒降糖。”——错!绿豆汤虽然清热,但糖尿病人喝太多反而会摄入过多碳水,导致血糖波动。
0 S/ w4 B1 Y% ^9 m; E这些“民间偏方”虽然听起来合理,但一旦脱离科学依据,就容易走偏。而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靠的是长期管理,而不是短期刺激。
4 c+ f: C: }, L' \1 i说到底,糖尿病人要“吃得聪明”,不是“吃得少”
`: r; q" Q% | ^ p+ Y0 F4 q) x+ z9 [
真正把糖尿病控制得好的那批人,都是“吃得讲究”的人,而不是“吃得清苦”的人。
+ x- S/ _5 x1 w0 @/ y
. z( y! S1 r) @: @; X2 I: ~
w* O! Y/ }! r6 h) H9 B% t9 i
; v1 X* K A" p4 I& c( z8 H+ G# c1 @ c- l. R
他们懂得搭配、懂得节制、也敢于调整。他们不会被“忌口”吓住,而是靠科学的饮食+规律的生活+有效的药物管理,把糖尿病变成“好好活”的一部分。" I& T; I+ j$ ]9 X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吓自己”。
7 Z$ L! G2 i8 B$ N/ O s9 _: }很多老中医都说:“病从口入,也能从‘口’治。”这话但关键不是“闭口不吃”,而是“吃得其法”。与其“啥都不敢吃”,不如“好好学着吃”。
! K7 p! V; [2 S+ x' h2 \+ p4 i9 d9 z1 i0 ~4 j+ Q; W& ?
7 H1 A* X$ c" s
! U2 U! V$ x& N( y6 K% u9 w$ t) E" v n+ @8 A$ f5 l
糖尿病人到底该不该忌口?当然要,但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科学地选、合理地配”。) i* g( r$ L/ K# {; |
真正的忌口,不是忌食物,而是忌无知。! l& R; q+ a. F K2 Z
你有没有因为“忌口”反而让身体变差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或留下你最想知道的糖尿病饮食问题,我们一起聊聊。
- j1 l* Y1 E) v9 r" Z K8 t参考文献:! Z, g) d$ V' R8 R. F7 B9 g1 B+ V- D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10):865-887.
/ g+ N' E$ t# m[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4 R$ I) }5 k+ `, f[3]姜勇,刘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与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5):412-416.
$ r9 I! p6 P7 y- m/ {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2 [0 D% s#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