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食综艺照进现实:线下餐厅的爆红与反噬 | 聊点曾的

[复制链接]
查看2952 | 回复0 | 2025-9-9 00: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食,正在成为长视频的新宠。
8 _5 i; g6 h) o  y6 ?5 `" v
) ]5 r; {) R: q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邪修做饭”成为社交平台上广受热议的话题;无数人看着短视频跃跃欲试,纷纷用养乐多做叉烧,拿微波炉烤蛋糕……而在侧重深度内容的长视频平台,两档美食综艺的登场则带来更复杂的连锁反应:一批不同风格、特点和年龄段的厨师随即走红,掀起了一股线下打卡的热潮。
6 i3 \1 U: m0 y# T" o, P% i1 D4 w7 R
  ~/ Q  D" n  N! g以上海为例,在《一饭封神》中表现出彩的厨师帅晓剑的餐厅迎来了线下大客流,由于预约量巨大,餐馆不得不关掉了预订功能;而大厨黄启云的餐厅也在白天迎来了等吃牛肉面的大客流,餐厅不得不发声明提示为了提供更舒适优质的用餐体验,“建议您过两月再来打卡”。
  d! X# Z% y- e2 I6 v8 B9 y  ?' Q6 u7 s
但在热潮之中,也有一些登上综艺舞台的厨师们感受到被流量“反噬”的痛苦:9月8日,因节目中的一碗猪排饭而引发争议的主厨小花儿,发文宣布从上海 ORTENSIA Restaurant 离职,称自己“为这次不尽人意的综艺之旅支付了代价”,并承认近期舆论完全超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牵连影响到了同事。
: R. ]  j5 D$ X1 Y" Y" s' a+ x. p: Y
是时候讨论一下,热热闹闹的美食综艺,究竟如何让线下餐饮尝尽 “冰火两重天”?# e: b3 m. a4 Y

2 ]# d! r" u" _5 e5 e一碗猪排饭:流量反噬的“事故”+ _3 `0 _7 g% D1 Y
- v3 p# _! C, d5 b9 L

# F: I# U  }$ J/ P' r3 v* U半个多月前,厨师小花儿或许不会想到,后来的事情会如此一发不可收拾:8月12日,她还在社交平台雀跃地发布了节目评审之一谢霆锋来线下餐厅打卡的合影,调侃“谢师傅来线下检查作业了”。0 b+ T' [9 @! P& D) R
8 _( l. V) Z! V1 L% C
两天之后,当周的《一饭封神》播出,争议瞬间发酵:节目中,小花儿与资深大厨黎子安、邵德龙以及年轻厨师宴究生组队,为保证大量快速出餐,黎子安建议将邵德龙的拿手菜“港式番茄芝士焗猪排饭”作为主打菜,但在试菜之后,小花儿认为猪排饭尝起来有些过于“厚重”,希望加入木姜子、灯笼椒以适应长沙当地口味,并要求将炸猪排的做法改为炭烤。$ V( \1 h. n8 P" {* ]7 q! d

3 j" }% X3 @' W8 R7 y; g6 l尽管邵德龙全力配合改良,但几次尝试之后,小花儿批评其腌肉工作不到位,“这肉腌得不行,你放嫩肉粉了吗?多放点嫩肉粉”。1 p- V$ [; Q2 i' i9 o6 ]3 Y

4 H/ S3 }  o  }! k
当美食综艺照进现实:线下餐厅的爆红与反噬 | 聊点曾的-1.jpg
+ _8 I# F. q( I" q$ m( D
% f% Y2 s: A, o7 ]9 _! w) I
此言一出,屏幕前的观众先炸了。, H5 m4 N% T! U4 B6 s0 V2 z
, P, J2 ^& Z" a
一部分观众共情于典型职场困境:业务能力出挑的员工,被迫跟着缺乏沟通能力与实操水平的团队负责人“搞创新”,到头来还要被对方批评基本功不到位。另一部分观众则质疑小花儿脱口而出的“嫩肉粉”——彼时小花儿供职的ORTENSIA Restaurant,是2024年10月在上海开办的高档餐厅,网友称人均消费高达2000元,如此水准的餐厅也会习惯性依赖嫩肉粉吗?
* E! f- a/ M. a
; o+ w! V/ s- M% S4 X! Q- u事后,团队成员黎子安曾发声,改良的策略无可厚非,“虽然兜了一个大圈,浪费了精神,但是最后加辣+木姜子给猪扒饭增加了话题和卖点,评委的反应也很正面”。可当情绪被点燃,菜品本身最终如何,似乎已经无人关心。! o5 o4 ^. V' ^; _8 N7 G

8 `8 `# M0 o( a- u/ Z1 s. F很快,综艺流量开始反噬线下:尽管ORTENSIA Restaurant隔天就发声明称坚持使用高品质食材,“零添加坚持”,但在餐厅的点评页面上,依然出现了“餐前嫩肉粉”“清蒸嫩肉粉”等并不存在的虚假菜品,差评随之涌来。在近三个星期的负面声音之后,小花儿宣布从餐厅辞职。4 I& o1 Q+ y0 a$ B- E  F' R

8 s5 S6 u* R4 x1 l  {3 C1 G' I/ M
当美食综艺照进现实:线下餐厅的爆红与反噬 | 聊点曾的-2.jpg

  |4 C, G/ ?9 e: b
0 S" Q! Q. i7 a* p9 _, D$ q4 Q4 T这当然是一个讽刺意味的结局。毕竟,在《一饭封神》播出后,更多厨师借流量收获了实打实的热度。比如松弛的香港大厨黎子安的餐厅,原本在业界已是声誉极佳,节目播出后更是迅速一位难求;而在此前的直播中,邵德龙也透露他主理的餐厅人气高涨,“两个星期没有放过假,这段时间粉丝的热情太高了”。大数据显示,节目同款餐厅在单一平台的总曝光量就较播出前增长了166%,交易用户数增长42%,上海厨师帅晓剑的餐厅曝光量增幅更高达700%。0 }5 t. s' B* |: o( S/ k

$ A) n1 K: N7 S! |: d9 C! i同样的舞台,有人在线下迎接更多掌声,有人黯然离场。流量之于线下实体餐厅的“双刃剑”效应,彰显无疑。
( G/ P' V* F9 O# ^- n3 `' u/ ?
- Y( Z' t' J1 ^
当美食综艺照进现实:线下餐厅的爆红与反噬 | 聊点曾的-3.jpg
/ K! @# n8 Z4 _$ g. O. ~
% K" O. E  R, ]9 t0 t  k+ D6 g+ t
综艺造流量,线下如何接招?* I% c' s2 {1 I0 f( ~& B/ v. m
" U. L! x  T, z# P1 C* n( g7 f

& s" |: T; l) ~& J某种程度上说,美食综艺的流量成为双刃剑,几乎是一种必然。
( g  d$ s+ Q5 g- M+ r* ^
% g) x0 b- V: d) G综艺工业的核心逻辑是“强效果”,其叙事逻辑和呈现重点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矛盾,激发话题——没有足够的冲击力,就无法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e6 M, l7 S6 W% e1 ^+ w# b
! A4 U' d4 ^% D+ u  S* C
以《一饭封神》为例,资深厨师与年轻厨师的对比从始至终被反复强调,让年轻的、缺乏经验的厨师成为团队领导者,天然地预设了“新与旧”、“管理者与实操者”之间的冲突。接下来的一切无需刻意设计剧本,只需通过更极致紧张的赛制、更有限的食材供给,便足以将团队推向高压环境,人性的复杂与观点的碰撞,自然会催生出极具戏剧性的冲突。
4 g# r+ z+ Y5 \/ Z
2 Q$ W. n/ \, I4 B! \2 v另一档热播的节目《炙热游戏:百厨大战》则放大了对地域性饮食习惯的讨论:跳水世界冠军全红婵的哥哥全进华,在节目中用自家养了180天的走地鸡制作白切鸡,却被淮扬菜大师周晓燕与河南长大的岳云鹏认为“肉质太硬太老”;全进华反驳湛江白切鸡追求紧实的口感,“不懂吃的人,那只能吃三十天或者六十天的鸡了”。话题由此扩散,熟悉粤菜的群体在网络强调有嚼劲的走地鸡才有“鸡味”,也有网友认为全国性的厨师比赛更要考虑大众口感,“好的厨师就应该能够兼顾大家的口味”。
& ^% ]. Y5 X7 s8 w' z/ e+ h4 E, K5 v( i# i  F
当美食综艺照进现实:线下餐厅的爆红与反噬 | 聊点曾的-4.jpg

4 p( t$ |2 L: l$ X+ W  t$ Q; r+ J( E9 }# N
除了综艺主动“制造话题”,观众心态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冲突:美食综艺大多有呈现美食创新、技艺传承的用意;但受到传统中国饮食文化以及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厨神”在大众心中更接近于“武林宗师”的形象——他们既沉稳又松弛,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还能打出自己的天下,稍微分享一点小妙招,足以让普通人受益。; C, [; u+ v2 F

5 z  h. O1 I$ `% |5 f. V: D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两档节目播出至今,更多成熟大厨赢得追捧,黎子安的羊肚菌鸡饭、帅晓剑的红烧肉、邵德龙的猪扒饭、曾怀君的烧椒鲈鱼成为网友热衷于复刻的菜品。这些菜在传统中兼具突破,既贴合普通人的烟火日常,也契合了观众对“厨神”的期待。! \$ v3 L) S+ j6 D( ?+ ~3 j. v

+ M% \1 _* \3 w但必须清醒的是,影视综艺掀起的流量热潮,大多是暂时的。多年来,美食综艺的创新空间本就有限,重复的叙事模式很容易让观众审美疲劳;而影视剧综带火的线下打卡潮,也早已被验证 “来得快去得也快”。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顶级厨师》,每一档爆款节目都会带火一批餐厅,但最终能留住消费者的,永远是过硬的产品与周到的服务。
5 j/ z/ b, x1 Q5 W; e
6 K/ s, Q  Y0 L8 t0 b4 L7 j就像上海多家节目同款餐厅在声明中强调的 “超出承接范围”“欢迎之后再来”,这些话语背后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好餐厅的价值,从不在一时的流量狂欢里。对线下餐饮而言,综艺流量是 “引子” 而非 “根基”,借流量吸引关注,用品质留住顾客,才是能长久走下去的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7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