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本首相石破茂本应站在反思战争的十字路口,他却选择了沉默。这沉默背后,是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的中国之行,一次无声却掷地有声的鞭挞,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了石破茂及其团队的脸上!
2 b. O6 I; y4 ?
! q. h8 I# P3 I/ m5 ?/ ?( ?( z
+ S5 H! d. O- {这位曾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鞠躬道歉,还痛批安倍晋三的“历史修正主义”的政治人物,如今再次站在中日历史观念较量的中心点上。气疯了的右翼网友还发起了“吊销鸠山护照”的联署活动!6 w0 D7 p$ Q1 S
/ I# a. }$ b. k: F! H9 a
, C& Y+ |. Z1 j+ r鸠山由纪夫凭什么敢在日本国内政治正确的高压线下,如此“特立独行”?4 ]2 A/ G( H: C0 r" w
2 I( q4 K: F3 r/ p5 j* l, z
答案藏在他家族百年经营的权力网络里,一个横跨政、商、军,甚至触及日本最深层右翼团体的复杂结构。 7 ~% s- z* ?3 d
这个网络既是他的保护伞,也是他敢于“叛逆”的底气。
5 x y: o3 s, M6 T$ h+ H) G$ w- ?* }8 j7 t
/ `* R+ I) u" B' z d' W我们得从联姻说起。鸠山由纪夫的爷爷,战后首任首相鸠山一郎,他的妻子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玄洋社”金主的女儿。 & z' o( m, G |$ t; U
玄洋社,一个在历史中留下印记的组织,其下属分支竟是那声名狼藉、恶名远扬的法西斯团体“黑龙会”,与一些甲级战犯都有联系,给世界带来无尽伤痛与灾难!
9 i) Z% p4 C8 Y, G9 G/ G- A) h& O6 m4 m8 I$ \
Y+ c }) @0 |- x4 L0 t7 d/ E, m这只是“黑”的一面。在“白”的一面,鸠山一郎的堂妹,嫁给了普利司通轮胎创始人的侄子。普利司通是日本军方最大的轮胎供应商,为侵略战争提供了超过七成的轮胎。
3 y4 \7 R) }: ]( s3 z2 w. f+ Z' R这种“黑白通吃”的布局,让鸠山家一方面与军国主义的源头有所勾连,另一方面又牢牢掌握着军工产业的命脉,获得了一种连军部少壮派都难以撼动的特殊地位。
' ~( D& e% u. K& D; @" h
& g# l h( T* m# G* |, n# k" N
/ e" e6 |/ ^ | A+ r如今的普利司通,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制造商之一,并且为日本自卫队提供了超过九成的轮胎。
, \9 T: R$ k' S x4 k' }; V+ C! \所以,当右翼分子在网上叫嚣要“吊销鸠山护照”时,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他们攻击的这个人,其家族资本深度捆绑着日本的 军事防卫体系。这种深厚的军工复合体背景,才是他敢于挑战右翼底线的真正资本。 8 A& B2 V8 L: ?- L/ b3 J- z7 Z0 i
9 @# G2 i) U% }6 e3 p- `
# k" c. I/ J7 b3 V/ h这还没完。鸠山由纪夫的弟弟鸠山邦夫,其岳父是前首相铃木善幸,而他的姐夫,则是大名鼎鼎的麻生太郎。这个由姻亲关系构筑的庞大政治联盟,进一步巩固了鸠山家在日本政坛核心的地位。
' |/ R! i( k; [0 y, i& X所以,鸠山的“叛逆”从来不是空中楼阁。它建立在一个外人难以想象、盘根错节的权力结构之上。这个结构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也恰恰为家族成员的“出格”行为,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 X7 q3 Z( y+ o, u1 ~
5 C, R2 J& p9 B6 [0 T- k+ d2 o
1 X1 h$ {: Q n! F. L! N7 q) l横跨四代的对华两面派
! D6 X3 v6 f# w, O1 m
" H3 r: d* O) P% m( \7 t鸠山家族的对华态度,从来不是简单的“亲华”或者“反华”,而是一种贯穿了四代人、在接触、利用、同情与制衡之间摇摆的复杂“复调”。 3 K& [1 [4 t& D" A2 [6 ~
故事得从他的曾祖父,第一代鸠山和夫说起。1886年,北洋水师的军舰在长崎与日本警民爆发冲突,史称“长崎事件”。当时精通国际法的鸠山和夫临危受命,负责调停。
7 M! f% H7 T U% y- K. _5 Y% ]% {- k. ^. ]9 n' E6 I6 t) P
6 n. n" o* ?' [3 Q( f; C他最终促成了一个日方赔偿多于中方的方案,让清政府保住了面子,还因此被授予了二等龙宝勋章。但同时,他也为日本海军的建设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备战时间。这一手既顾“面子”又取“里子”的务实策略,奠定了家族的对华交往基调。
. r# L2 u3 M* i% X1 [到了第二代鸠山一郎。他掌控的政友会,曾惊爆收受张学良政治献金。更惊人的秘闻是,他还曾向张学良方面提供情报,预警关东军的下一步行动。 3 p1 i0 S8 C* |4 s) H- a8 u, z
) \0 E$ L$ y. n. r; r0 v, N$ l" o- |, w5 m# z, a
相关信件被日本军部截获,一度被视为“通敌”的铁证! 5 s6 v( |' G( D" u
战争期间,鸠山一郎公开在议会反对军部的侵华政策,整个家族无一人在二战期间参军入伍。这种在战争阴影下的两面性,展现了一个政治世家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
) m, Q! h# z5 Q" u6 d# f% [现在,我们再看第四代的鸠山由纪夫。无论是2015年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并留下“和平友爱”的题词,还是此前多次的道歉,亦或是他曾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都并非凭空而来。 X5 _* _" ]. t
0 @/ C* ~3 [& B% I$ d
# M7 U7 [: G$ ]5 d他背靠横跨四代、勾连政商军的家族网络,以 “叛逆者” 姿态触碰历史修正主义的红线,既非偶然,亦非单纯的 “亲华” 表达。那是鸠山家族百年间在 “黑白通吃” 中游走、在对华 “务实平衡” 中传承的复杂遗产,是体制内特殊权力结构赋予的 “出格” 底气。 8 P0 G' v+ O. Z
$ n% J" O* Z, ?5 I" C% g0 Z
4 a. l- Q7 w0 q2 w7 ?6 `
一个前首相照出的国民精神分裂& A+ w5 M& S6 Q( l# m
! [- a& z5 Z, G+ N$ o g3 D鸠山由纪夫计划访华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日本社会的池塘,激起的涟漪清晰地照出了这个国家在历史认知、国家安全和未来道路上深刻的裂痕。
* K" ? v' d4 {! N! a5 J; M右翼团体发起了“吊销鸠山护照”的网络联署,获得了2.3万个签名,斥责他为“卖国贼”。但与此同时,左翼团体发起的“维护和平表达权”联署,却获得了8.7万个签名,人数是前者的近四倍。 7 J2 l2 t- K! C/ p1 k- K/ n
* Q2 C, F6 z2 |1 q/ k8 ^
$ y/ x9 h" l- h# D
这不只是对一个个体行为的评价,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公开对决。
5 i- k/ P$ X9 E! A$ C/ v, }: H8 ]面对这种撕裂,日本官方的反应显得既尴尬又“精神分裂”。一方面,日本政府将中国的阅兵定性为“反日宣传”,外务省在过去十年里更是花费了约8.7亿日元,在全球范围内游说各国政要抵制该活动。
5 I( ~/ z/ J& k% q但另一方面,当记者问及此事时,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却以一句轻描淡写的“并不清楚”来模糊应对。这种矛盾,反映了官方在民粹压力与外交现实之间的两难,以及对鸠山这种“体制内失控者”的无可奈何。 9 B }6 B( F% x O
" E$ y* x5 k1 H: ~" W I) ~# M& u) o
: n* P: z9 _, a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场关于国家认同的冲突,已经深入骨髓,甚至撕裂了日本最顶层的政治家族本身。 / N4 A2 ?: S' [2 o- k
2015年,鸠山由纪夫在哈佛大学演讲,将日本领导人与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下跪行为对比,指出日本在道歉上的严重不足。这番言论,直接导致他的亲弟弟鸠山邦夫宣布与他断绝关系。
3 p# ?# }. B/ a/ k* B0 S: z而这一次,站出来公开反对他访华的,是他的长子鸠山纪一郎。这位持有“威慑优先论”安全观的家族第五代,强硬表态的背后,被普遍猜测是在为2026年的参议院选举铺路。 0 i3 H2 T, ?7 o9 Q6 V
* u$ E6 F) y& t. t3 c
! u8 |; c0 u9 U ~一个家族内部的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将整个日本社会的撕裂,以最极端的方式缩影了出来。 % {5 ~9 r8 e6 E" D0 {) ~* v
民调显示,日本民间对华好感度仅有28%,但经济界支持与中国合作的人数却高达63%。鸠山所代表的“和解路线”,看似在民间舆论中节节败退,但在现实的经济利益面前,却有着强大的根基。
- V: c# E$ I6 [* A$ N# l
9 \1 _: f5 z) u% @4 q b
7 l' Q) t" U q! m% y- N2 r% A为什么鸠山由纪夫这样一个在日本政坛备受争议的人物,却无法被右翼势力“清算”?
. k* u+ J. i# q9 \1 @; l' a5 f4 ~5 i( j- P
因为他背后,站着一个拥有难以撼动的、横跨黑白两道权力网络的家族。更因为他所代表和践行的,是日本自身历史中那无法被简单抹除的、复杂且矛盾的另一面。 3 c& i1 K6 j w1 J2 f* J
他像一个引爆器,点燃了当代日本社会潜藏已久的深刻认同危机。
1 v, j) ?4 u- v, ^只要日本一天无法坦诚地面对其权力的矛盾构成、历史的复杂面向和社会内在的真实分裂,那么,就会不断有新的“鸠山”出现,以各种方式,持续拷问这个国家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