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钩随笔|情绪管理 · 教育观察 · 父母觉醒
8 {- X% x! R) L' \) i" N9 O u9 Y<hr>前几天和朋友聚餐,她说儿子最近越来越“钝”:
% j, a. j7 Q/ H w2 P写作业要提醒、穿衣要询问、看完书还要问“妈妈我接下来该干嘛?”9 ~2 I$ O l- q6 q& P
她苦笑:“好像只要没人发号施令,他就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 J9 G1 K& E8 D: e2 j4 x9 n我说,可能你们家不是孩子没动力,而是“太多声音”。
* r1 W t1 i; h$ r她愣了几秒,忽然红了眼圈。0 ]5 D5 Q) [. H
<hr>% r/ ?3 C8 b# X5 w5 J1 J. y# z
# n* s5 O L( o" W o 孩子的“核心力量”到底是什么?( \: J# T" Z6 w8 d, j0 o" c# b
! J. W. H5 R R. W# X不是高智商,不是好学校,也不是技能证书。8 P: X; `) a! [5 Y6 `
而是——
) j* U& C* V" ?! Q7 l当没有人提醒时,是否还能靠自己启动生活?( H0 L5 @, ?+ G+ K \; F' \
靠自己的内驱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E' B! W. |' R/ s' D- u
靠自己的专注力去深入一件事、不被琐碎拉扯;
, d, N: e; t8 V$ @, l, c靠自己的心理韧性面对失败和不确定。7 P1 |1 }: t6 E5 C8 `5 E3 t; ]
这些,才是一个孩子将来能在复杂社会里稳住脚步、逆风生长的“底盘”。6 `" p A) Q6 O0 ` B @
但可惜,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无数“好心的提醒”拔掉了底盘。: p5 m; Y) A! B# b+ `9 F
<hr>+ N( c6 v$ U0 z& V7 X" B
: Z2 D) f0 d8 X/ G
家庭中的“高频指令”正在悄悄消耗孩子的大脑资源. p2 A. l( G! j) o
% E, I; r7 D9 }! a$ |% ^来看看这个家庭日常
6 R9 [) |5 o& D5 i% M孩子正在看书——
0 n" E; c L+ |' b; I6 K“你坐姿不对。”
8 p0 a- f8 [( s% s+ E- m“这页折了,赶紧抹平。”
; }4 T% Z- m. E, Q, y% t6 Q4 X5 i+ X“吃完的橘子皮扔哪儿去了?”4 h; D! M4 a, }* [7 ^
孩子正要写作业——
0 `) t2 o% T8 L4 U5 P0 g3 D“先别写,去洗手。”
* Y5 w$ w4 K! ]( |“衣服穿反了,快换过来。”
6 Y( y$ q9 L- @2 {+ p( ?- F“你用那支钢笔太费墨,换一支。”
" h3 a) ]- Y2 c r0 R表面是“教育”,实际上是:6 ]/ M7 u- h- A& H: v, S
无休止的指令轰炸,打碎了孩子正在聚焦的专注系统。
& x( ?9 b B/ N. x" n 根据《华盛顿大学教育认知实验室》研究:
b# b( ]# \3 X
. T$ b; B* t( w( c L M- 一个孩子每天平均接收 200+条指令,
% X% C/ ]8 k- l* H! } - 其中 60%以上属于琐碎或无效干扰,
$ x1 G) D% R3 i4 p! i+ r* r/ d( _& j - 会导致专注时间下降、任务启动延迟、学习成本上升。. B/ j s% j2 v8 j% h7 h2 v
这不是“鸡娃”,是“碎娃”。" p) D) d' F; a& a* K
<hr>& j J) D7 j7 m& @& `
6 E+ f; `# a6 \3 w0 n
被频繁打断的孩子,正在失去这三种关键能力: j, ], p3 I, z- [' j% K% j
" O+ u, E. [9 h# f& v: Q
❶ 专注力崩塌
" ?4 U1 H# @5 R; k" z0 Y% N) @8 j0 A5 T& d/ l
每一次打断,都是一次大脑注意力系统的重启。, |' p$ p! N% G" p. M- `/ k! {
如果孩子本可以专注15分钟,现在可能连5分钟都撑不住。$ L5 c3 U* c" f0 t
于是作业时间翻倍,效率却越来越低。
* d6 B8 X* {; v1 F/ N表面看似“磨蹭”,其实是“专注力破损”。
- a! ~8 H! h" W( ^% Q1 h4 D8 k4 I6 d<hr>❷ 主动性缺失4 V/ a% G5 V, g1 t8 T* C& S- `
, n* C7 e' s2 ~长期依赖指令的孩子,会形成“等命令才动”的行为模式。
) N: l: i- G3 F% ?% V! L8 n你问他:/ C7 Z; x* H3 a& r: f0 g
“为什么不收书包?”
) y$ h# j3 A1 g+ J- |7 g% @ w他答:“你没说啊。”6 `. P( Y2 v' I5 M) V2 K L( H
这种“指令依赖型”人格,到了中学、大学,甚至步入职场后,也难以独立承担责任。
' ~5 `% e" s) r; K他们需要有人一直“拉着走”,一旦没人提醒,就开始崩盘。
& n( h7 p0 S" B: B- s- ^( l& E<hr>❸ 心理韧性变差
, B" X/ J' _. z( O+ ^% R) x; x* f2 p; k
被管得太细的孩子,往往“安全感”反而更低。
- t4 l( P5 p7 S+ V" |因为他们从没真正犯错,也没被允许自己修正。
. C: C5 I7 X! i# m+ }, F% ]一旦进入需要自主判断的环境,很容易情绪崩溃、焦虑暴涨。
7 Z- a* V6 N9 c( d3 U他们从来没学过“出错→修正→优化”的完整闭环,只有“顺从→避免→取悦”的生存机制。
4 A; ]1 ?) K# e. n<hr>9 B% m# |) N- O% E
: z2 o% {' E9 D4 _/ e. ^ 家长真正应该做的是:抓大放小,让孩子自我启动
9 W- h- F+ G0 y7 e; Z. ?* a1 v! l5 g3 d, D
很多家长以为:$ f* {- f6 x2 d" Q6 x8 h# W" {
“我不提醒,孩子会乱套。”7 n' l2 Q* }( N3 Y- s) f! K2 V8 G
其实你应该做的,是放手让他乱一次、错一次、慌一次。2 H, a5 o! ~* F( l2 e
只有在“试错”中,孩子才会真正长出:
# i6 r& V; i& c# y. B
: h* T: H$ q: Q, D3 x6 J$ _ y- 组织能力% ]# O3 b# R) c3 X; o9 N# G; g% h
- 时间感知力
8 P5 Q7 G. m8 ^; L - 任务切换力
' a, W$ ~% q# ]% w" P4 { - 情绪管理力
6 Z7 p, s4 u y9 ^ - 自我启动力- O" L' Q0 K3 ]! v) q3 O
这些才是孩子长远人生的底气。
4 N( j2 {9 I7 @0 Q- k' {0 g<hr>
3 z3 _7 u& L7 ~; l; h5 A% g( ^' G9 m, Z/ d8 }% D. l- e4 E
✅ 给父母的三条建议:
* z! V% n- b; t# Y7 ^
) F G2 J& v' s; y* V% l8 E0 l① 每天至少留一小时“无干预时间”; S. I. T5 |& z ]3 k! @# `
0 ~. B' h+ Q/ S
孩子自己安排这段时间,自己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
) V/ W" v6 E' }( [( `; g哪怕是“无聊”,也是思维发育的一种形式。+ m( L) Q" k/ s, W
<hr>② 放过那些“非原则性”的小错误
/ d5 \' H8 H. u" a3 o7 x a
$ ^2 z) ]" A$ a2 L" V9 I$ ?7 ]0 q握笔不对?歪点没关系。3 O; m8 D. p2 b1 m* O& R# R; @
衣服穿反?不碍事别打断。4 [/ \9 }4 s" f7 ?6 ]' _
玩具没收?等他说完再提。
! { d5 H! S/ a$ [0 _' Z0 x别把鸡毛蒜皮的完美,交换掉孩子的大脑自主性。
9 F M% l- v% x0 n <hr>③ 别害怕“让孩子错一次”
# T6 d7 N% X) h6 }- I6 B, y& y
6 d- b3 ?1 l' K( m. B8 C4 x6 d$ c记不住带文具?让他自己承担一次影响。
# i' v0 {0 \6 R4 U! ^, E没收拾干净?提醒一次就放手,不要代劳。
6 z2 h$ B( c, `- {" n教育从来不是“包办”,而是“授权”。
1 i$ }$ X, R: H Z4 k<hr>) _9 n! n; P8 b i- I( N) N
0 Q7 a6 |& r. f$ K- ~0 f- M 写在最后- b# }( V) _: `' Q# E2 J
4 q( N L; N, S4 M* c孩子真正的成长,不是他们开始听你的话,
/ I( m3 ^* H n0 C) K; a, O9 y而是他们开始听得见自己的声音。7 ]& t+ t! K* ?: _
别再用碎碎念砌一座“安全监狱”,
, Q9 U7 Q/ e- D0 Z3 o给孩子空间,给他时间,也给他错的机会。
6 M( f, R3 \; }1 B$ h' D当你愿意慢一步,孩子就能快一步。
: j+ W1 a/ E- [& V# K7 Q3 B当你开始“放手”,孩子才能真正“接力”。) X4 M, T) N6 v, G" e$ w
你管得越少,他的核心力量才会越强。. Z7 h0 f" m! Q+ E+ p* g
<hr>吴钩随笔 | 用男性视角,写清醒育儿与真实人性
$ q8 W5 l W2 v$ e# X关注我,一起成为不焦虑的父母,养出真正有力量的孩子。' M$ e7 r# d/ u
3 b4 u/ @: X: d: M! J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