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玑说
+ Q* y( W, d2 Y, c/ @6 ]
# C# @- Q3 h( O5 I3 a7 h: z(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9 g* v, t# |# k, v/ M' ~" l: o 中国最神秘、最核心的航空工业巨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这个亲手打造出歼20隐身战机的国家重器,竟然被一家市值仅60亿人民币的“小公司”中航电测,以区区174亿人民币的价格“吞并”!4 e, w2 c8 V$ E/ F& n
& B6 ]( |9 q2 ]9 I3 ?/ q q
9 N; g' j. B; j% n
9 Q2 I$ D* R9 [. j6 y6 {这桩被市场形容为“蚂蚁吞大象”的并购案,背后有着怎样深远的布局?为何一个千亿级军工巨头,会被纳入上市公司平台?
% Q1 X; M: F. V6 G' ^; Y! `6 l, x5 A
& U% _* q, P5 _5 L3 X+ R& z. Z2 n0 n4 ~1 Y8 Q8 D# ^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的逻辑+ v$ x' V( a7 O7 S; Q7 N3 F
) o1 g/ m. |! E) W'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成飞集团,作为先进战斗机歼20的制造商,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一场交易却让市场感到震惊,中航电测公司决定以174亿人民币收购这家航空巨头。3 N* z x1 |+ x" O, C
, f( e* j" g4 A1 _* z3 p8 ^! |
" j( E" O% ^6 U4 a! A
$ Z+ }, @9 n2 {1 N4 \% S这笔交易被市场形容为“蚂蚁吞大象”,成飞集团账面总资产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收购公布时,中航电测的市场估值仅约60亿人民币,这种巨大反差,立即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
& v3 {1 K9 C; k O! Z7 @
. m i2 f' [2 r( y- T$ B# r. s2 z' j0 m! i/ K$ y* _
/ h1 N% L! T4 E( U% O5 X成飞集团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它生产歼20和歼10系列战斗机,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深厚的技术积累。
' n/ w6 C$ X& q. Y; V' [/ {) t5 G: n/ ? q4 y8 q
! F' ~* C5 Y8 \5 g3 |' c1 C. L) p# K* C/ m, s
主营传感器和测控产品,属于军工电子领域,两者的结合,旨在实现飞机制造与精密测量技术的优势互补。
, h* |/ V6 R) G1 b- u- S
0 W, J/ U9 z) S7 l这项举措有助于提升整个航空产业链的完整性,核心目的是通过将成飞集团的核心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实现间接上市。
: R1 l$ V9 _) K+ ^. C+ f; V
' h' B) y3 o( Z6 k8 y C" ~' O' |% N: j: q: }; \9 u7 n
重塑资本市场
$ A) A, ^0 Y" ?! N* S
) x' s5 A9 |/ e6 w2023年1月11日,中航电测正式公告,计划通过发行股份,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第二天,中航电测的股票随即停牌。; y- v% \: e4 }# a0 y
3 Y9 l0 V( ]% F+ \' Z/ ?9 e3 h" ?% I# `2 o0 t1 d1 G7 V1 n
$ T7 b; h8 v. O. {( a3 D
最终交易作价确定为174.39亿人民币,为了完成此次收购,中航电测发行了20.86亿股新股,每股价格8.36元。% Q* q6 k9 T4 ^
( u8 u& |) n7 f( c9 P& v0 o" A7 Q" ^4 u! \
+ t' m: V: i# D$ O% D2023年7月26日,交易的初步草案对外发布,详细阐明了各项交易条款,草案还设定了业绩承诺,如果交易在2023年完成,成飞航产在2023至2025年间的净利润,需分别达到或超过1609万、1630万、1698万人民币。3 Z, w1 t1 j* a
# i8 I7 [8 s) V
, a+ b0 k" c; o7 ~# J' z ?! ^# q& X* |9 C- N: P
2024年上半年,项目审核一度暂停,不过,2024年6月26日,审核程序恢复进行,2024年7月1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委员会批准了该方案。
# a- s) B2 ^/ m% a5 C3 ?5 m8 m' K" ^
$ G3 J: Z/ ?. G+ K/ s4 o% u
' q x9 m( E4 r4 F: k# U& s; L紧接着,2024年8月6日,中国证监会同意了注册。2024年9月30日,公司正式公告,重组后,航空工业集团的持股比例上升至接近90%,这表明,这是一次集团内部的战略重组,并非单纯的市场买卖行为。- X8 Y/ s, A! S) L: s
% l, B/ \7 ~ ]' _& E
y8 ?5 Y/ S3 g7 ?
" o9 m+ y7 {! o9 W4 s/ E* H+ P( M
成飞集团的生产能力,将继续保持稳定运行,中航电测则作为上市公司平台,成功实现了成飞资产的证券化,2025年1月22日,股东大会通过了公司名称和股票简称的变更决定,2025年2月14日,股票代码也正式进行了更改。* v; u- b/ G4 L2 [* {8 B' K* H7 Q
( s1 l9 P% M0 U6 ~
# f! r! U5 g9 O2 c) K$ }4 `. ~$ H
到2025年8月,公司名称已正式变更为“中航成飞”,这些变化,标志着新公司的全面启航,成飞注入后,公司总股本从原先的5.9亿股,显著增至26.76亿股,此次整合对公司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 d% i; }3 K+ q$ J2 _
' G2 E0 O, ?+ s" J5 S1 ?
3 u# z) b9 F, y8 N+ v歼20总师的生涯
- N/ F0 B/ l4 G0 M; I/ t/ `% g# n' _ v9 t
杨伟,歼20战机的核心设计师,在中国航空领域扮演关键角色,他于1963年出生在北京,祖籍四川资中。
' Q0 S* A3 h( b D9 n3 Q) G$ \5 q. n, I0 x) T/ k* \0 K
/ H& v7 S% K* n- ?. C- ^6 u! ?, d! O8 {! u3 y o+ L
1985年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职业生涯初期,他参与了歼10项目,负责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发,当时,中国在该技术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4 I( \4 u* \6 [/ M
2 \( R( A2 ]# j; D
' q& L9 Y K) _% a9 G9 X( g4 j5 ?& Z# B. f- N& O% ?" |; B
1998年,35岁的他担任歼10飞控系统的总设计师,2000年,他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负责“枭龙”战斗机的设计工作。
4 f/ U2 G) C& K% x2 E) h" m/ B- |& R1 [" n- k
2001年,37岁的杨伟晋升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同年,“枭龙”的技术状态最终确定,他亲自监督了超过9万张设计图纸的发布,在此期间,他还同时负责“猛龙”飞机的设计任务。6 T' i; A$ z! F3 v+ {, [4 r
) V% B' E6 P7 z, C$ V9 o
, `# q" Q% @8 O3 X. j y9 Z
/ ^+ s0 O' P0 d/ n0 c3 G
大约在2006年,歼20项目启动,作为总设计师,杨伟全面负责歼20的气动布局和控制系统,2011年1月11日,歼20成功进行了首次试飞。
1 f, v3 x/ ]8 [6 T0 h! U, }
8 y/ Q$ X! P. L* G, Z" i# f他主导了首飞后的各项测试和调整工作,2017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54岁的杨伟还兼任中航工业集团科技委的副主任,进入2020年代,他继续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 c5 d/ j' r! M8 E5 O
8 r1 q2 X6 G$ C5 y" x
: q5 ]0 Y8 Y/ k6 d& y集团调整与公司前行
9 |; y' C1 f; Q" Z- ^4 t7 h- ^1 X. B
* X3 t" a9 w4 d2 [2 f到了2025年1月,杨伟被解除中航工业集团副总经理的职务,杨伟免职后,集团领导层发生变动,魏应彪接替了领导职务,新的领导团队可能带来新的管理方向和决策,尽管领导层有所变动,成飞集团的歼20等主要生产项目仍在按计划进行。7 J. a1 C. @8 }0 j$ ]2 \0 g0 J
. x0 _0 q1 }8 @) p) Y& ?6 W3 R
! J( o% P0 m5 r. U
$ L7 R/ B) T; l$ U: K1 F" R) b2025年3月12日的公司年度报告显示,其子公司中航电测仪器(西安)有限公司,与上海耀华称重系统建立了合作关系。
8 O8 ]3 }$ m8 F! ~6 ? }- n1 j
: |4 B: Z. v& s/ X2025年7月,公司终止了对海德利森的收购计划,8月,先惠技术和宁德时代签订7亿合同,收购后中航成飞市值过千亿,成为军工龙头。
0 c! ~/ {" }; g
. V/ G2 F+ P5 F; D1 P2 r5 M# a6 T* W
航工巨擘崛起
9 [9 F+ a5 f' W& R9 j% {& P" |0 q9 w9 v$ N W" y9 d
成飞集团与中航电测的整合,不仅成功完成了资本运作,更是中国航空工业在国家战略指导下,实现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和市场赋能的典范。它预示着未来军工企业将走向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发展道路。; J; `+ Z3 Q- v8 q
0 o# P8 o# E! @" n; [+ B
& F2 v& N" D) B: {) F
2 D5 s* b( |9 K, W) t9 ]4 u
从表面上的“小吃大”,到深层战略布局的实现,此次重组展现了央企改革的决心与能力,通过技术融合和资本赋能,中航成飞已成为一家市值突破千亿的军工龙头企业。
# G1 V7 I: Y# y3 |, ~
3 y7 N" n1 s6 P% T7 c) U% Q+ R1 E6 C! \9 \1 b2 j7 @0 r( N% j
) D. K" Q# \/ I4 Z" L5 f1 r这不仅提升了公司自身的实力和市场地位,更为国家航空装备的现代化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这种模式将持续推动中国军工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塑造新的航空工业格局。
& P; i4 U" `- H参考:
3 {# E& N1 e! {, s1 @+ {/ }4 d R& L
$ K5 K5 D, v7 R# ]0 Z& ]! x证券时报--中航电测百亿级“蛇吞象” 军工央企并购加速证券化进程丨并购重组活跃资本市场系列报道 2024-10-15 06:48
; H5 D9 L: e$ |. U* g1 y7 K
# Y* ?" q0 l! Y- F% |) F0 |, I6 p8 m6 d" d& o1 J$ I- J5 J! G# x
新浪财经--歼20即将“飞”入A股!中航电测174亿元收购成飞过会 2024-07-12 09:02
& C$ x# O" Q! d0 |
. N1 b9 E8 s2 u) Z6 f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