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2名儿童相继离世!没有特效药,玩水一定注意→

[复制链接]
查看2854 | 回复0 | 2025-8-24 1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
" v$ x) d/ a: Y
! J3 a2 D) I4 B两名儿童感染“食脑虫”相继离世的消息
) Y# e, ^: e1 P; h+ w( t6 @
  h6 C# a! W1 B/ X' Y; B/ i引发广泛关注
9 M- b) k3 R( ]( }7 @$ _  T
% v) M1 Y$ ]5 L8 y- g) \5 j/ O一个月两起“食脑虫”夺命悲剧4 V( f+ a8 b5 H1 E# W
1 w9 y% a! |2 n
今年6月,福建女孩杏儿的妈妈在社交平台求助称,她带5岁女儿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孩子出现头痛、低热、呕吐,6月27日被确认感染“食脑虫”。8月22日晚,杏儿妈妈发文悼念离世的女儿( l4 S6 }3 a8 A+ Y
, Y( d5 D6 {6 V$ R8 a* p5 K
这个夏天,因玩水感染“食脑虫”的事件,并非个例。今年7月,安徽一6岁男孩玩水后发烧,确诊感染“食脑虫”至于感染原因,男孩妈妈回忆,能想到的只有6月6日孩子在学校打水仗,和4月13日在公园里捞鱼。8月11日,男孩妈妈在社交平台表示孩子已离世
5 d  x! I0 }* x$ l4 a( q: q. R* G! P  j+ ^9 |0 y5 c
如此致命的“食脑虫”到底是什么?真的会“吃人脑”吗?为什么玩水会感染?人们又该如何预防?
2 B" |' d3 A8 k5 e+ Z& Z' m
# i% G* r9 ]6 K. a- j什么是“食脑虫”?
) Z7 [4 T5 g8 M8 E
. O& o* f& J6 A; H, Q" |7 D“食脑虫”并不是肉眼可见的一条虫子。  u4 A) T. G9 _8 Y* N& m
( j* D8 Y2 v& Y
它是自然界土壤和水中存在的一类单细胞生物——阿米巴原虫。少数阿米巴原虫可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角膜、皮肤和全身播散性感染。  }( z! b% m0 v; Q% G

, W$ c& j! Z- c; r  @: B
1个月2名儿童相继离世!没有特效药,玩水一定注意→-1.jpg

- q8 a, N- @8 S# C, k6 y: J' I& e( k- B# g
△图为阿米巴原虫,体积通常只有几到几十微米,只能通过显微镜看到。
' d  Q7 W. P- M. [( D% _/ U" Y% n7 {# w* D3 P. L* g
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侵入宿主大脑,引起原发性脑膜炎或肉芽肿性脑膜脑炎,并迅速消化溶解脑组织,甚至可导致宿主的死亡因而被称为“食脑虫”,但并不会直接“吃”人的大脑。
' s# L# E1 [- n! ^& s+ M. \4 M  i8 L7 c0 B
“食脑虫”为何致命?+ W! @, W4 P" u0 j) M& z

/ J5 R) g6 A3 }1 |1 E' h/ Y(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王磊介绍,目前,称之为“食脑虫”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三种感染病原体: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双核匀变虫: v) k* z. v# r* s' i8 {( h
/ O9 I1 M" _* w7 Z

+ X+ g$ O* `$ C4 ]/ n) M5 ^6 a
6 |" F9 W- I" y5 f. ?* v这三种阿米巴原虫,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方面:
+ W  e% x# w. ^  t2 H

    ' g7 @; H  C9 e5 c0 a9 `8 G造成皮肤性损害:阿米巴原虫通过破溃的皮肤进入人体后,会在破溃局部形成肉芽肿性改变。2 v7 u1 r. E, e$ l" S% q

! {8 C8 I( Q: p2 B: G
    7 x8 {2 o9 t8 f2 G- _2 [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间断或持续性的抽搐、昏睡昏迷以颅内高压为表现的恶心、呕吐、头疼大约在1-2周后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病变。( i) L) |$ a( O# u" D5 c
  F8 I  v" _1 J
目前对于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尚无特效药患者通常来不及诊断、治疗,因此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 J: c' ^9 o4 y
# |4 l0 n2 e- @7 n" R- V! }
及时救治有很大机会痊愈
/ b" P* J* w3 h' f) [: U) T- L/ o& }  n
并非“必死无疑”
7 q  h* f1 d2 b2 O. K0 H, w- t5 J( A5 |% j& I# o$ v" ^8 X
“食脑虫”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尽管感染“食脑虫”后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较高,但该病发病率极低,且存在成功治愈案例,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就有很大机会痊愈,并非“必死无疑”
0 t- ~8 O) B; f( h8 r$ H
/ J5 Y2 q8 z& G  G6 N- [为什么玩水会感染?
- Z8 t' _  q) @  a7 G/ M2 J
6 L' G  ^  W6 q* n5 F. f7 P1 V致病性阿米巴原虫主要分布在自然水体和土壤等野外环境中例如湖泊、河流、温泉、水沟及泥土中,尤其在温暖环境下更容易滋生。% u6 N1 M/ a1 z5 f7 \
3 [) J; [9 |& C# `+ ]# n9 U% q$ I"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鼻腔被温暖的淡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
0 }# o& z6 g* a  G) X# M, ]8 _, w" Y4 g0 @; }
人们在进行游泳、戏水、潜水、跳水等活动时,当含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的水体冲入鼻腔或口腔,它们就可通过嗅神经通路进入人体,引起感染和脑组织损伤。% W+ e, l& }: q, N5 a
% Q/ ~% k/ I0 ^" U( O
如何预防“食脑虫”感染?
5 j' q. l% J0 V. J1 m
' S9 v2 W! r7 c' S5 I. x野外虽存在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但真正能侵入人体的概率很低,无需过度紧张。掌握预防方法,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8 m9 L- a& p5 ~. [
      \6 A, k# ^& j4 J
    避野水: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尤其要避免潜水、跳水,以免增加鼻腔进水风险。
    7 ]0 ~: `6 |4 y$ t
/ ]' W2 y$ h, i) R: g. j$ D
    $ v( d/ v& }( T6 |  S& `& j6 |
    护口鼻:亲水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等防护用品。
    % ?7 R' b0 H% V0 \8 y. ?

/ }& y; _+ l: T* z7 b5 r

    5 F0 D* }9 K8 S" h, |- ]防伤口: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8 b  B4 \* R5 O

* C( v$ E. ]( s: M2 T
1个月2名儿童相继离世!没有特效药,玩水一定注意→-3.jpg
. Z8 ]# W, B0 k' \. D6 m7 F

    . W  E7 d$ G9 V& \) x) Z洁鼻腔:如果有冲洗鼻腔的习惯,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者使用煮沸过的温水。. Y/ S/ o4 f9 \! f
( `, T: g, i( U2 ~" K
    9 e% J$ C8 T$ P  i! X" j
    排陈水: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V: c+ U% ]$ g# S2 a0 c

2 d, Z, |# [& Z( |1 n提醒大家
  y: f* e5 V$ B+ O' K5 v. Q& O2 Y& {/ K: ?
“食脑虫”感染罕见却可致命* Y% Q$ t" H4 J( X' M8 [$ H
8 \! I4 ]6 h' K3 {# ]% F! z4 n
在野外水域游泳、玩水后
8 [* y0 z9 J' n: T+ @% G+ O' \: L' p$ S& y" A3 C
若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嗜睡等2 f( {$ F! b: u! B1 X" p0 A' u2 z
' s3 o5 t3 ?  h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 T  v9 a$ _1 P3 y  p' q( H, R0 \7 `1 i
“在哪个水域游过泳、水呛鼻子了”; M. Z, D* v3 J5 D8 _3 t/ N
0 v& ?  [! v$ q+ s
科学预防、及早治疗!
% H+ Y! i5 r8 W" X
% Z+ p  E6 g4 c! i) {) m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4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