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6日,上海静安CP商场外的景象令人瞠目结舌。
+ g( R% l3 F3 @' O" E# Y! u6 R高温橙色预警下,上千人顶着38℃的烈日,在TWOI Design Lab上海首店外排出蜿蜒数百米的长龙。) B& b& f& O2 o7 N, x3 ^ d
队伍中有人中暑晕倒被抬上担架,有人因插队撕扯头发,黄牛则举着“代排500元”的牌子高声叫卖。
+ M+ ~: H' ~7 a! ~# q8 S这场由潮牌引发的消费狂欢已经彻底失控,而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当代女性正在被物欲裹挟!
2 {# r7 s& t: n0 o+ s
: f2 U+ o/ |- l% ^; ^2 e6 Q; q
+ i8 O# r) H; q' ?0 \失控的流量游戏
) o1 b; x; K0 M$ Z. }8 f7 K( N5 F$ M2 W
凌晨5点,22岁的大学生李梦带着折叠凳和冰袋来到商场,此时队伍已从商场正门拐到了后巷。* B; l T$ _& T, u
她亲眼目睹排在前排的女孩因低血糖晕倒,被保安拖到阴凉处时,手里还紧紧攥着手机里的预约二维码。“5 ^. @( [1 E5 u) J
% g0 O2 a1 d9 ?( u5 G0 z; Y
9 k3 x# h' A- o9 m8 Z, v0 a0 k从早到晚滴水未进,队伍却像被胶水粘住一样纹丝不动,李梦回忆人群中不断传来“黄牛占了三个收银台”“主理人在二楼自拍”的传言,每一句都像火星掉进火药桶,让燥热的空气愈发紧绷。6 [/ O" N1 _ G
这场混乱的根源,是TWOI精心设计的“饥饿游戏”,品牌将原价88元的奶油色发夹标注为“限量联名款”,二手平台瞬间炒至380元。
: M' Y- `$ z) C7 N! f( T- _( y* ]0 ?# T9 R: F" M- z
4 _$ l& v% _: z! b基础款卫衣标价399元,却在预售页面标注“全球仅1000件”,更讽刺的是当消费者在烈日下暴晒时,店内营业员却开着空调闲聊,收银通道只开放两个,结账速度慢得像蜗牛。
1 }; P T% F( \- b# I4 D# K$ N- J5 p$ P这种“制造稀缺—放任抢购—收割流量”的套路,在社交媒体上被包装成“潮人必备仪式”,实则是将消费者尊严踩在脚下的商业陷阱。/ t* A& R$ `0 D. ^$ ~
& Z& X$ Y( p9 [: K: }2 k5 I% r! z! z% Z W4 s
北京三里屯的同步失控印证了这并非偶然,同一天,TWOI北京门店发售同款商品,数百人在暴雨中排队两小时,最终空手而归。$ I! C3 h; {1 S# Q7 ^- y' ~: M! P
品牌方对全国性发售的统筹能力缺失,暴露出扩张野心与管理能力的严重失衡,正如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他们要的不是顾客,是热搜词条。”' P; h* B* G3 {; D6 y& [
而这种被资本包装的消费陷阱正在一步步将女性“蚕食”。% ~; i. ?$ w8 e9 _( @
4 R- o7 U: t1 y
1 k# D' c3 Y1 s n U4 ~, |2 ~0 O( ]消费主义如何驯化女性% d/ A4 [/ j4 w6 A" s7 m3 O# b) x
0 K9 ?5 q/ L& ^2 }在这场荒诞剧中,女性成为最主要的猎物,TWOI的客群精准锁定18-30岁女性,她们中有人用半个月工资买下毫无实用价值的发饰,有人为抢限量款连续三天定闹钟蹲守线上预售。
! C3 d+ N: W9 m$ e4 L2 b3 H这并非孤例,此前白敬亭的潮牌 GOODBAI 也状况不断,有网友花 599 元买的卫衣,第一次穿背后胶印就印在了车座上,还有消费者反映洗一次后胶印粘连,“一次就废了”。3 T7 `$ T6 c* l* z7 c( m) P
) L) g" r! j' g% m/ E
) c) H3 ], k" t+ C& f. D
2 v* }$ X. Z; S( O3 L4 Q8 E
( k% Y, r! g4 |- |) s# S而这不是该潮牌首次因质量问题陷入舆论风波,此前其一款售价 699 元的牛仔外套被通报 pH 值超标,威胁消费者健康,可能引发皮肤过敏风险 。
2 U5 P9 p. ~; O还有鹿晗的潮牌 “U.G.C” 被网红吐槽 1500 元的衣服到处是线头、断线,质量堪忧,欧阳娜娜的 “nabi” 品牌,两双袜子卖 168 元,一件浴衣卖 988 元,价格高昂且面料低廉。$ m" g$ G5 S | C- W
; G+ a2 D% ~7 c% V e$ w
: F; H) ]( u' Q& O9 Q5 M* d
这种非理性行为的背后,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心理操控术,品牌通过“奶油风”“少女心”等标签,将商品包装成“精致生活”的入场券。0 L/ B; ]5 d& H: j# }
小红书上,无数女孩晒出TWOI蓝白格子包装的照片,配文“今天也是被治愈的一天”,这种社交货币的诱惑,让商品价值远远超越了实用功能。
8 w: E0 T& C, I7 Y( d& I
, w9 q8 G1 i/ o6 U& L) `3 Z, y
# |3 B0 D- y. q- H$ c3 B( l88元的发卡不再是饰品,而是朋友圈点赞数的筹码,是“不落伍”的身份证明,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正在形成代际传递。
! z5 S" b& f, d00后女孩们在微信群里讨论如何用花呗套现抢购潮牌,甚至有人被黄牛暗示“补差价可以面交”,聊天记录里“富婆贴贴”的谄媚与“不买就不配做女人”的威胁交织。
0 Q- P l1 ^) T- O# c( z& A成瘾科医生的数据显示,因“购物成瘾”就诊的年轻女性中,68%都是潮牌奢侈品的受害者,而这些购物成瘾的可以治疗,那行业的操控病是否可以治疗!
n4 W3 J7 q7 j
9 @9 J7 v/ f+ i2 d1 P' s; _9 P" s' @% s4 d5 A! \5 `' U
行业病入膏肓还是可以治愈?7 d( V( e# f; N
/ t8 I" A+ o4 c- \面对舆论压力,TWOI在闭店48小时后发布道歉信,承诺报销到店顾客的交通住宿费,并发放1000元购物礼金。8 R5 b6 Y7 _& d/ ~3 Z4 t% p- \
这看似诚意满满的补偿,实则暴露了更深层的问题,为何品牌在开业前没有预估到客流?为何对黄牛泛滥毫无应对措施?
- U0 z9 z% s0 O# z
) P$ }$ \7 w( o4 [9 u' |1 j
. L- g1 ^4 r( X# _( c+ `# d; l当主理人在直播间哽咽道歉时,消费者却发现,那些“限量款”早已通过内部渠道流入二手平台,潮牌乱象的本质是资本对人性弱点的精准捕猎。" D) R7 p9 p5 W# @3 w
从Supreme全球最高定价的T恤到Champion被收购时的凄凉,这些品牌用“潮流”“个性”等糖衣炮弹,掩盖其“流量至上”的逐利本质。# c/ w( j+ R5 e0 e' W+ q9 x5 h
- o0 M8 F* ~ K: o3 _) X
+ Z) R1 ~8 C; Y: _/ L" k* Z6 Y
而女性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恰好成为最容易被击中的靶心,她们被灌输“拥有即价值”的观念,在社交媒体的攀比中迷失自我。- x' s ~3 n# G" N4 F: n& L2 _ U$ W
要根治这种病态,需要多方觉醒,品牌应摒弃“饥饿营销”的短视策略,回归产品本质,监管部门需加强对溢价商品的价格管控,严惩黄牛扰乱市场的行为。
) B5 \* K3 @- \- _8 b2 L# W) z% p4 g+ b* ~5 T& E# w1 s I
) ?& c$ m: p. d0 g而女性更要警惕“精致陷阱”,明白真正的自信从不依赖外物,正如消费者林珊珊在医院吸氧时的顿悟:“下次再抢限量款,你记得告诉我,那不是衣服,是脖子上的绳。”( d6 W" k7 B7 E; f- c0 Z6 X$ n
2 a$ q$ D, p2 `6 X$ ?; e/ Z! d v5 ~- S T1 E* C6 H5 v& E0 {
结语/ b8 n& S, h! J8 P
& Z+ J, r+ D$ j( h
这场发生在上海街头的消费狂潮,终将成为时代的注脚,它提醒我们:当购物变成一场不计代价的冲锋。' O' r& `. C5 a( k7 ]2 v( K
当商品标价成为身份标签,我们正在丢失的,或许是比潮流更珍贵的东西—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知,以及拒绝被物化的勇气。" l; O. |* }% n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正的精致,应当是挣脱消费主义枷锁后的从容与自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