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民国那段乱世,袁世凯的帝制闹剧总让人感慨。他从清末起步,靠军阀势力一步步爬上高位,到头来称帝没几天就收场。可那些刻着他头像的银币,却成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奇观,铸了那么多,还在市场上转悠那么久。6 g5 j+ u" h& p% f' Z3 Y" s Q: `/ {, L0 L! b
 
 5 `' q& A. d3 n/ ^1 u! N2 V6 s4 i' M* U) `4 W5 i
 权起北洋,势控京师
 5 P2 ~/ ?5 s- ?! b2 d+ E0 M8 g+ V% X
 袁世凯的崛起离不开清末的军事改革。他在1895年就开始在天津小站练兵,组建北洋新军,这支部队装备先进,训练严格,成为他日后掌控局面的本钱。到1901年,他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重兵,负责沿海防务和地方治理。! Y& c" P$ b& g- F9 K
 : e2 t. X, _8 y! C
 这段时期,他推动新军扩张,兵力达到数万人,军官多出自他的门下,形成北洋系的核心力量。1900年义和团事件中,他率部镇压,维护清廷利益,进一步巩固地位。1907年,他进入中央,担任外务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参与决策,影响力扩展到外交和内政。
 ( A" s- b/ G, o% v+ w
 9 X# m& K* s% j8 ~  F0 e% ?1 }" x: I! |7 @( T: \
 3 G+ ^& b+ ]; `
 1909年虽被清廷闲置,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急召他出山。他指挥北洋军南下,攻占汉口汉阳,迫使革命党谈判。这一系列举动,让他从地方军头变成全国性人物。1912年清帝退位后,他接任临时大总统,迁都北京,实际掌控政府。  n6 V5 x; z1 n1 o( ^
 8 a( P, U/ c- B: Y3 f- _
 1913年,他当选正式大总统,借宋教仁案镇压国民党势力,解散国会,修改约法,集权于己。1914年,他颁布国币条例,启动统一货币工作,这为后来袁大头的大规模铸造铺路。1915年,他组织筹安会,操纵舆论,推动帝制。各地代表被召集进京,伪造请愿,参政院代行国会,通过投票形式支持君宪。
 ~& j0 ~6 Y( S; G" a1 N! P. K, j  n1 T( _& F' w1 S4 _( C
 12月11日,国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帝制,次日袁世凯接受,定国号中华帝国,年号洪宪。整个过程,他利用北洋军和官僚网络,压制反对声音,但国际压力和国内不满已埋下隐患。
 " X& Y+ O( Y2 c0 [5 B" k2 P6 `% }' M( N" ?( }, ]( m
 铸银成海,币行天下
 ) z2 V$ @; R2 n1 d5 c( i9 c) l  d& H! Z, X1 J
 ' O$ H( G9 z% Y7 q! d9 O
 P( M) ^- F/ U' y. L$ I
 袁大头的出现,本质上是为解决民国初年的货币混乱。清末以来,各地流通的银币五花八门,有龙洋、鹰洋,还有碎银,成色不一,重量差异大,交易起来麻烦不断。1914年2月,北洋政府出台国币条例,规定铸造统一银本位货币,主币壹圆重库平七钱二分,含纯银六钱四分八厘,相当于89%的银含量。( v. s% V  ?2 |6 {- k+ d  A
 
 # i9 N/ E% U( |; S7 i  ~: s3 y& d0 `这套条例旨在取代旧币,建立全国统一体系。袁世凯批准后,天津造币厂率先开铸,采用意大利雕刻师路易吉·乔奇的设计,正面是袁世凯侧面像,戴五珠帽,线条清晰;背面是两株嘉禾交叉,中间壹圆字样,边缘直齿防伪。
 I" h* x2 u" c  J& Y% o0 E% s- H- M7 {- |
 首批民国三年版于1914年发行,字体匀称,模具从国外进口。铸造厂不止天津一家,南京、武昌、安庆、广东等地陆续加入,设备现代化,熔炼银锭后压制成型。1915年到1916年,南京厂 就生产近3.8亿枚,总产量快速攀升。6 T! n1 f. c# `
 
 ; u: J1 N9 E/ n1 J. n( c/ F( O
 4 t! m* j, M1 F# v- i
 / l' _0 N7 B, f* ]1 C; V# E7 W( F为什么铸这么多?一方面,袁世凯需要资金支撑北洋军和政府开支,铸币税是重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统一货币能稳定经济,促进贸易,避免地方割据带来的币制分裂。帝制准备期,产量进一步加速,尽管洪宪帝制只维持83天,但铸造没停,因为银币发行早在称帝前开始,且与帝制无关。2 l4 S% ]( I* P6 I; N
 * `: y2 P3 B" l9 M8 s: E% }
 含银量稳定在89%,每枚重约26.6克到26.86克,防伪设计包括齿边和暗记,民众认可度高。市场需求大,军队薪饷、商人交易都靠这些币,取代了旧龙洋鹰洋。后期版本有民国八年、九年、十年,图案微调,如嘉禾穗粒更细,甘肃版加刻地方字样。2 D; C: k7 H. v
 ) ?+ ~; c6 [* r0 s  b( r. `2 H
 总铸造量超过7.5亿枚,有些来源统计近11亿,但主流数据是7.5亿以上。铸造跨度从1914到1929年,甚至1930年代国民党时期还零星生产。为什么用了30年?因为质量可靠,成色统一,在军阀混战中成为硬通货,民间偏好。  h5 y  n# \' E, D" o" `8 Y. C
 
 5 M  T  L/ X# f9 J边远地区如西藏,1951年沈阳和成都厂还为当地铸造O版三角圆版,补充流通不足。经济影响深远,推动贸易标准化,减少纠纷,虽然袁世凯个人野心失败,但银币作为工具,超越了政权更迭。# d1 F- Z" K, v2 p9 G
 
 + i3 _' b- \3 c6 s! N+ p& z% l帝梦虽短,遗币长存4 V2 y* o! M" O2 b$ x" B& H4 [
 & b5 n- L# {& r: s1 t8 g
 " Z# U: X1 ?. Q+ E+ d0 j4 @3 N
 5 ~4 h" P: Q/ ^4 O" y9 y9 Q  a
 护国战争在1916年3月爆发,蔡锷等人在云南起兵,反对帝制,各地响应,贵州广西相继独立。袁世凯派军镇压,但北洋系内部分裂,冯国璋等将军发密电劝退。3月22日,他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总统职位。
 ) v1 f% Y0 b( X1 v5 L) U6 {* C4 E' k0 I& \
 6月6日,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北洋政府继续运作。袁大头没因帝制失败而停用,反而成为军阀时期的标准货币。1920年代,段祺瑞冯玉祥等军阀混战中,银币持续流通,军队发饷、市场交易都依赖它。
 7 {# A" a% |; K+ Q$ Q0 ~% o5 Q& L
 2 U. s+ r; M9 [( u- }国民党上台后,1933年废两改元,推行船洋和法币,但袁大头在民间仍有影响力,尤其边区。1949年后,人民政府逐步收兑银元,1953年规定每枚兑换旧人民币1万元,到1950年代末,主流流通退出,但在西藏新疆等遥远地方,还用了几年。
 ; p# Z# |( q+ h) Q& R, a9 m. v- T9 m
 ) X* K- t6 H& \6 k* B0 V0 d' r总流通时间约30年,跨越北洋、国民党和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这么持久?成色稳定,民众信任,经济动荡时作为保值手段。历史看,这批币见证了近代中国从帝制到共和的转型,统一货币的作用不可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