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四川德阳广汉市北面出城,沿鸭子河西行七公里,密林掩映的三星堆博物馆出现在眼前。- b, \& R/ g! g3 O* e( B: l 2023年建成开放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曲线优美、连绵排列,复刻了遗址中的三座土堆外形,取“堆列三星”的寓意。( h8 k. x+ f7 U& G$ S' B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馆内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三星堆考古发掘及最新研究成果。
 1 D# f, Y7 ]7 [) i
 5 b! ^* T0 J- \- ~3 v2 x
 9 j9 h0 O1 S. V2 B  W
 三星堆博物馆(图自图虫网) 2 M2 t3 m. J1 u6 y震惊世界$ S3 a. ~% R0 K0 N! R9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展陈架构清晰,设有“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核心展区,每个展区下又细分若干展陈单元。第一展区“世纪逐梦”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表现了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5 H( c. F( I. V( X) s4 q( Y
 1927年,当地农民在锄地时发现了一批玉石器,流入坊间后引起广泛关注。1934年,原华西大学博物馆的葛维汉、林名均等人来到玉石器出土地进行发掘,出土、采集了石璧、石刀、玉珠、陶罐等器物及残片600多件。这是三星堆遗址内首次开展的正式发掘,揭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p4 i% t! a7 r/ ?# @, s2 ^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发掘。1986年,三星堆发现一号、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树、青铜人头像、金面罩、青铜纵目面具、鱼形玉璋等数千件文物,三星堆“一醒惊天下”。& X7 S- p, Y! n' }% x
 两个祭祀坑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围绕三星堆的探索也不断取得新进展。经过多年考古研究,确定三星堆遗址面积约12平方公里,年代距今约4500年至2900年,有城墙、祭祀区、宫殿区等重要遗迹。
 0 z" p$ u: H4 o# z  U2 i! a8 W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的发现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数以万计的文物重现,被评价为“再醒惊天下”。7 A1 |" I/ t0 w' j  A8 ]
 7 t! F( ?8 [: q( m
 
 5 D( x' i) S9 C9 a; y! v: N: F/ f
 青铜纵目面具(图自三星堆博物馆) / j$ D* Z3 B* b, I$ O9 L三号坑出土的青铜立发人像因发型像诸葛亮所戴冠帽,被网友戏称为“诸葛亮”。该人像仅存头部,下颌下接一长柱,类似人头像的颈部,末端呈尖锥状,专家推断原应套接有其他器物。6 z8 l0 q$ }* `
 八号坑的青铜着裙立人像双膝半屈,臀部翘起,左手于胸前呈持握状,手臂肌肉隆起,颇具力量感,逼真的造型体现了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铸造工艺。
 ! i. M+ m% ~# X( E5 F古蜀王都
 3 N9 A- O- l1 j% a+ G: x第二展区“巍然王都”,下设“蜀土丰饶”“都城营建”“黄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铜冶铸”“王者至尊”“多元共生”七个单元。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古蜀王都三星堆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 u: b" h( H1 x' r$ T
 展厅中央的大型展柜长达数米,数十件形制各异的陶器在此静静陈列。从大口碗、小平底罐、尖底罐,到长颈壶、高柄豆、三足形炊具,品类丰富多样。这些陶器涵盖了盛贮器、食器、酒器、炊器等多个门类,更有陶猪、陶鸡、陶羊等造型生动可爱的动物形陶器,直观反映出三星堆先民们的生活面貌。
 % ?. t; b8 n8 A4 }3 S! v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器数量颇为可观,包括玉璧、玉璋、玉琮、玉戈、玉剑、玉刀等多个种类。展厅内一组模型再现了玉器选料、开料、钻孔、雕刻、打磨抛光等制作工序,让人得以一窥古人制玉的精湛技艺。
 2 h. H/ {* U6 c1 }, o" r5 X# L三星堆的青铜铸造工艺也极为发达,以体量巨大、结构复杂、造型奇异而令人叹为观止。形态夸张的青铜人头像是三星堆最具特色的器物之一,馆内共展出类似的青铜人头像近60件。它们形态各异:有平头顶与圆头顶之分,有编发与笄发之别,有的戴冠,有的戴帽箍,还有的戴着金面罩。
 ! j! }7 ~4 Z* i
 3 R4 h8 k* F/ s2 {& f1 r  P/ g% ]5 D+ L8 A
 
 带着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图自三星堆博物馆)+ l) M. ^, o9 _2 h/ `) P/ Q& D 此外,黄金加工同样是三星堆手工业的杰出代表。三星堆的工匠们深谙锤鍱工艺,将黄金打造成薄薄的金箔,再巧妙地包裹、贴覆在其他器物上。单元展厅中,新出土的2件金面罩尤为引人注目,出自三号坑的金面罩高16.5厘米,宽37.2厘米,重约100克,是目前三星堆发现的最完整的一件。这件金面罩面部特征、尺寸与此前出土的青铜人像一致,很可能是覆盖在青铜人像面部的。( U, P0 d) {+ Y) ~# A
 精神世界
 : t4 w" L! r/ V8 J) Q( N' v4 i第三展区“天地人神”位于博物馆二层,下设“以玉通神”“藏礼于器”“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鸟足神像”“万物有灵”“通天神树”七个单元。这一展区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使用的重要礼器、独特的祭祀行为、信仰体系以及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 i' u9 w7 E1 j& r& B7 }; p3 G7 x出土于七号坑的青铜龟背形网格状器,因外形奇特被网友称作“月光宝盒”。这件器物由上下双层青铜网格构成椭圆形镂空结构,四角装饰立体龙头纹饰,内部夹藏完整青绿色玉器。在整个中国青铜时代的文物谱系中,这件青铜器从未出现过,通过微痕分析发现其外面原裹有丝织物,应是一件意义非凡的宝物。+ U/ |& Q4 I0 o3 ?
 青铜神坛组合由二号坑、三号坑、七号坑、八号坑出土的多件文物拼合而成,造型繁复,内涵丰富,生动展现了古蜀国的祭祀活动场景。神坛底座是带有镂空台基的仪式活动平台,台上13个小型青铜人像神态各异:有的跪于台角,似在虔诚待命;有的正襟危坐,气度庄重;有的合力抬举铜架,动作协调;有的背负圆罍,姿态沉稳,清晰反映出祭祀活动中不同职能人员的明确分工。
 " p, U- }5 c* P% d2 e# i; a青铜鸟足神像通高2.53米,由八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神像、青铜持龙立人像、青铜杖形器,三号坑出土的青铜罍、青铜龙形尊盖,二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足人像拼合而成。这件器物既有三星堆文明的特色,又融合了中原夏商文明和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元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实例。" P& `% c' v6 u
 # c, x+ \& E  e  c8 {; f* F" u- y5 Q
 
 ; H1 _5 r4 W# G; A
 青铜神树(图自三星堆博物馆) ( A3 X6 U1 a1 s" D/ }. U' |/ T展览的压轴单元聚焦于三星堆神树,不仅将雄奇瑰伟的一号青铜神树全貌呈现,让观众领略其通天接地的磅礴气势,还细致展示了青铜花苞、兽面纹青铜铃、带挂架青铜铃等神树构件,揭开神树的更多细节密码。
 ' P  h/ _+ N  N9 l* _古蜀之谜,未完待续;文明之光,永存心间。三星堆博物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高度发达、充满想象力和精神力量的古蜀王国——那些青铜铸就的奇珍,是古蜀人对宇宙的叩问,对神灵的敬奉,更是一个文明蓬勃生命力的见证。: f/ f# q& [2 x1 Z) m2 R
 
 来源: 人民日报 四川新闻网 三星堆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