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l4 k; K3 `' S9 u5 R2 t0 |8 c
航母作为大国重器,在现代的军事格局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在2025年即将步入三航母时代,开启航海新篇章。而日不落帝国,作为曾经的海上霸主,早就开启了野心勃勃的双航母计划。
0 c* c/ k0 N1 W1 C: ^只是没有想到,在过去的十几年,他们花费800亿美元建造航母,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相反成为了海军的“大负担”。这样的情况也再次印证了张召忠所说的话,他究竟说了什么?
( ~5 X8 S& f/ F2 a, ?# _
! l$ h+ Z1 Q: ^8 ~3 N' g2 a, \% K! [* i% g5 t5 A; l1 E0 n# U. B
+ c6 S0 n: T# _+ P, i1 g4 P( B* t6 Z2 M* O4 n
雄心万丈的起航
3 P8 _, n" @0 @! J. N2 V$ p! i' ^) j* K
当英国政府于2014年前后正式确认建造“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这两艘6.5万吨级的巨舰时,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1 @5 b4 D4 o( d. u4 \2 w作为皇家海军史上吨位最大的战舰,它们被寄予厚望,搭载先进的F-35B隐身战机,采用创新的双舰岛设计和全电推进系统,意图在全球海域,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以东区域,重新投射强大的影响力,宣告英国海权力量的强势回归。
5 s1 W- S- m1 ] x9 p$ m' _, n
" L8 p2 }! ~% H, B4 l
/ T8 n, a7 z" _$ s( V- O9 j1 }这两艘航母的诞生,无疑是英国对昔日辉煌的一次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国际地位的一次豪赌。
2 D2 h4 d2 `; F! R. Y9 L8 W4 s可是,宏伟蓝图之下,根基却并非磐石般稳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远未散尽,英国公共财政持续承压,赤字高企。
2 x0 |& Y; H5 m! @ s) v6 |" Q. H! r+ R) E9 O
* W2 D& k# ?( _( ]. f面对如此庞大的吞金巨兽,钱袋子的窘迫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 p' {1 {+ ^, h/ e为了挤出建造资金,尤其是确保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能尽快服役以达成“双航母编队”的夙愿,英国国防部门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做出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妥协。 D2 G! Z' |/ K! `
+ J9 E- \( z) T: U4 G1 y/ z) p8 E) _6 G3 u" K6 i8 w
2024年美媒报道,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面,英国海军在两艘航母建造和维护等工作上的投入非常多,金额更是达到了200亿美元左右。( q) h" p0 f$ H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对动力系统的选择。尽管核动力能提供近乎无限的续航力和强劲动力,但高昂的研发、建造及后期维护成本让英国望而却步,最终采用了相对常规的动力方案。
; g' {9 m Z" r) o
' R2 _9 }( x6 K8 b4 O7 G1 b% C2 n/ z3 k* f7 E
这一选择,虽在账面上压缩了初期投入,却也为日后的诸多问题埋下了伏笔。在钢铁巨舰艰难入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浮出水面。
% Q* |, @6 o% P2 F1 V! W9 V! l4 q6 `# ]/ {/ S
8 O, e9 T* N. u2 Z# x- s- G$ q- z巨舰的“多病之躯”
2 o9 B0 b1 I( W, M! J: }/ q! T
5 ?- q, L* m& `" `两艘女王级航母,特别是“威尔士亲王”号,自服役之日起,便仿佛开启了水逆模式,各类故障与事故接踵而至,使其长期处于不是在修船坞,就是在去修船坞路上的尴尬境地。: x3 D& t) I: S0 @8 C
2022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踌躇满志地启程前往参加美加英联合军演。然而航行途中,右舷螺旋桨轴竟意外断裂,重达33吨的螺旋桨不得不被拆除。
$ x$ L6 l. O/ ~$ K2 R& W) o. }) l8 F' P/ W9 W; T# x4 v
% N& o3 n* P& E7 p3 X% H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后续维修中,发现其左舷螺旋桨也存在安装未对准的问题。这场事故导致其趴窝维修超过半年,昂贵的全球部署计划沦为泡影。6 E3 [1 m: k' p6 T, S
无独有偶,“伊丽莎白女王”号也未能幸免,在后续检查中同样被曝出推进轴系关键部件存在隐患。2 y/ z S* `. ] g, z6 W
0 i0 U/ ^4 M# L* ?/ c! }
: r& N' w, w0 \4 D0 [, i. V: o( w w% x3 {
3 P% K' T5 |( G6 w
“威尔士亲王”号在2020年接连遭遇两次严重漏水事故,第一次导致舰内多个舱室如同水帘洞,第二次更为凶险,动力舱进水深度达1米,大量电气设备被泡毁,又耗费了近半年修复时间。8 A' x$ L* v* ~- N# S+ ?
漏水似乎成了两艘航母的常态,“伊丽莎白女王”号在2017年底刚服役不久就因螺旋桨传动轴密封圈失效而每小时漏水200升。
' p* G, x$ O: A9 J5 k' {5 c/ r- ~5 x# ~0 _6 W2 \
! Q9 {4 B: P/ B G9 G6 n2018年初又因消防喷淋系统软件故障,机库被大水淹没,海试计划被迫推迟。英国海军官员曾无奈地表示,漏水几乎成了每周都要面对的例行公事。
! C- a4 _# w; q1 j, b) {' ?4 Q雪上加霜的是,捉襟见肘的预算还严重削弱了航母的自卫武功。以“威尔士亲王”号为例,其自卫武器仅配备了3座射程有限的“密集阵”近防炮和4座30毫米小口径舰炮。2 M2 M- s# V) `6 N8 d( _
& {' r( S& O$ y5 R: k! f" ?; V
: y3 b& E; e7 o" e4 {& Y这种薄弱的火力配置,在面对现代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时,防御能力受到广泛质疑,迫使它严重依赖护航舰队的保护。) p4 m5 d' k7 P; D6 |6 ?' M; |
频繁的故障与孱弱的自卫生存能力,让这两艘巨舰的光环迅速黯淡。面对高昂的维护账单和有限的海上部署能力,它们的存在价值开始遭受前所未有的拷问。7 W. H: n! b j1 z6 n" V" E
, S) i+ d R7 p& M! B5 j; }
Z3 l* A& `' z& k8 j! z
: c1 T) f3 |* T3 R6 R. G
5 C s8 r& h; z9 t w$ Q" W+ k难以承受之重 e, r& F; K' B4 D: |- i# m
7 D2 o, @$ K; ]2 m: x) w/ f斥巨资将航母送入大海,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两艘6.5万吨的庞然大物,其日常运行、维护保养、人员训练、燃料消耗、装备折旧等费用,构成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吞金黑洞。& `" L8 t" V7 r8 e9 U6 R3 a$ E# X9 r
据行业分析估算,航母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往往是其建造成本的数倍之多。# q/ K: O8 I6 Y/ @7 O; t( x: _1 _
& \& O& _4 @' a& @5 k5 l! M
6 M: I) _" @ u" ~仅以2023年为例,英国国防总预算约600多亿美元,而两艘女王级航母的维护费用就占据了其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这无疑给本就不宽裕的国防财政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如果这样算下来,英国在两艘航母上花费的金额已经超800亿。
* n5 l+ W7 { _, Q$ F* b& X英国航母如今的局面再次印证了张召忠所说的话,他曾发出警告,英国的航母计划可能会引起财政问题,甚至会拖垮经济发展。1 J0 D" I" N& I) e
8 D4 Q2 e$ P4 e9 P
7 V& W6 T8 k2 R更令人忧心的是,支撑航母远洋作战的配套体系也千疮百孔。英国皇家海军目前名义上拥有数十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但实际出勤率低得可怜,难以满足为两艘航母提供常态化、充足护航的需求。
/ h% u" ?7 w( E7 a/ w. \2022年初,“威尔士亲王”号出海演练时,不得不依靠美国及其盟友的战舰、战机来充当带刀护卫和补充舰载机力量,皇家海军的独立行动能力大打折扣。$ E {$ L9 L) ^! j, s
. V W. J2 A9 U3 s9 l
" f% {/ O) O6 G9 h
目前,服役已长达30年、接近退役年限的“维多利亚堡”号综合补给舰,是英国海军唯一一艘能够为这两艘航母提供弹药、燃油、食品等全方位补给保障的超级保姆。% U& k5 \! S+ s, Y. l: E
一旦这艘独苗补给舰退役或出现状况,英国航母的全球部署能力将遭受毁灭性打击。运维成本的难以负荷与关键配套力量的严重缺失,正一点点剪断双航母远航的翅膀。
* S) a" U! C; y! u' W4 S* `
& j, |! X' E! X' U2 P
: g0 w1 g6 A$ W% s; k( S巨额的投入与尴尬的现状,迫使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两艘钢铁巨舰的未来角色。- o& o3 B6 d6 P' F _
尽管深陷困境,阴霾之中也并非全无亮色。2023年11月,“威尔士亲王”号成功完成了莫哈韦大型无人机的首次航母起降测试。
+ e i' C) L Q8 y; ]$ Z
4 {8 b! X" M; g- N; Q- x, ^% W- [4 U, v
虽然这只是一次基础性验证,但它如同穿透云层的一缕微光,为英国探索未来“无人机+航母”的新型作战模式打开了想象空间,或许能为航母未来的运用和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路。) h5 M, J1 t5 D' P9 u
不过,面对持续的经济压力和公共财政的巨大赤字,英国工党政府已明确表示难以大幅增加军费,甚至要求军队进一步削减开支。5 f& y B( v5 A
% w' K+ a( \* a1 {2 ^0 j- m
3 p# p. w8 r- v英国媒体已多次爆料,军方内部正认真考虑采取“轮流封存”的策略,即长期保持一艘航母处于可用状态,而另一艘则进行维护或低戒备封存,以减轻难以承受的运营负担。2 |% @1 {5 D, A* \4 b
曾经象征复兴的双舰编队,如今在现实的重压下,正无可避免地走向收缩与调整。张召忠当年关于财政风险的预言,在时间流逝中得到了令人感慨的印证。
% {" u1 y9 e$ Z$ e3 \$ f4 T" N
/ \1 ~! Q2 R! }3 m! J" f. Q2 O" k$ x- W+ K+ ~& ~7 v9 s
) P. Z& X1 Y( f' M3 F8 Q3 N
6 ~5 ~5 R9 w3 N. t" l4 m
回望英国双航母的艰难航程,从万众瞩目的国之重器,到如今深陷维护泥潭与财政困境,其历程宛如一堂代价高昂的战略实践课。
: g/ P1 U/ F/ ~: M. X任何宏大的军事工程,尤其是航母这类吞金巨兽,必须建立在与国家经济实力、工业技术基础和长期财政规划相匹配的坚实根基之上。脱离实际的雄心壮志,往往会在现实巨浪的冲刷下褪色。1 c( L# q5 f3 B- Y
' T, l+ b8 w* ?
$ A, i* [ W1 q+ r* r: E% c3 v未来海权的角逐,必将是国力、财力、科技与战略智慧缺一不可的综合较量。英国航母之路的坎坷,终将成为世界海军发展史上一页发人深省的独特篇章。
( w7 j& T- ~ ^主要信源/ x! Z" L' ]! v( K3 h" {
' I3 Y+ f7 \5 k9 {& m
外媒:双航母难助英国海军重温旧梦——中国青年报2024-11-12 p a/ E+ m4 }
“英国航母在南海逼退中国潜艇”?英国网友:等等,我们在中国的海上做什么?——北晚在线2023-02-12 1
3 z, b Q1 k# h* Y; o观察|航母出故障、军舰相撞……深层次问题让英海军尴尬不已——澎湃新闻2024-02-07) Q/ v C* l5 N2 `4 d& V1 i
解读:曾被寄予厚望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为何命运多舛?——中国青年网2024-05-10
l5 O$ o% Z) R/ A% y'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