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

[复制链接]
查看5204 | 回复0 | 2025-7-26 17: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傍晚六点,孙大爷和邻居们正围着公园小路慢悠悠地走。有人忍不住打趣:“老孙啊,你体重又涨了,一天到晚吃得这么开,不怕胖出毛病?”孙大爷笑着拍了拍肚子:“我宁愿这样,有劲头,活得开心,哪天真瘦了,还不一定舒服呢。”

8 p% j. a6 m* A' h
谁想到,前不久一次体检,他居然成了医生表扬的“健康标兵”。医生那句“你现在这个状态,挺适合你这个年纪”让他直乐,旁边的伙伴也都露出羡慕的表情——原来,65岁以后,体重和健康的关系,真没有咱年轻时候那么简单。
  X- G* n" V- ^& B9 m
医生这句话,很多老人不一定信,这不是吃胖的借口,还真有一大堆科学依据。老年人中,“瘦即健康”的观念是时候改一改了。不妨接着往下看,65岁后“胖一点”,到底凭啥会更健康、更长寿?

9 f' Z  c* G2 E8 Z# A% E- i+ `9 Q  b* S" h+ ~* s$ u2 s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1.jpg
8 E0 F1 P, _4 Z" _+ r' j* p
体重与寿命的关系,不按常理出牌& r) n& I3 Y# ]) _3 |: f, O+ f( Y3 L
; x( }( ~1 I  X1 A: x
许多人都觉得,年纪一大,控制体重就成了日常任务:吃得少、饭菜淡、体重下降才是王道。

/ M7 w- u6 f. g
但你可能没想到——最新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轻度超重反而可能是长寿关键
2 J; X" g/ |# V. b; h
2021年发表在《流行病学年鉴》上的一项大型随访数据指出,对4576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73年的跟踪 。调查发现,BMI(体质指数)处于2529.9的老人,死亡率比BMI处在正常范围(18.524.9)的老人要低13.6%

) D5 F' V" p9 V. k+ Q8 B' H
这还不是孤例,《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也有类似结果,甚至在轻微超重组,因各种原因死亡的风险降低约14%

0 {$ x) x& _' p4 N3 S" L8 d1 L- _% f' Q- F" \- k; F# o) [8 n2 d0 d: }5 a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2.jpg

& H3 q7 K0 Q& L; Z& n3 u6 v! K- `
为什么会这样?三大核心原因,绕不过去:

9 G9 n# K# P/ ~
1. 脂肪储备,是生命的“缓冲带”
( i3 W) a) o3 ^- v7 z/ c
上了年纪,身体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人变瘦的速度会加快。有调查显示,老年人如果非主动性、非疾病因素下体重自动下降超过5% ,那很可能就预示着健康在悄悄亮红灯。

' d: q6 U' R0 l( A6 S1 A
原因很简单:突然的体重减少,可能隐藏着癌症、代谢紊乱、吸收障碍等危险。更何况,适量的脂肪储备,其实给了咱们应对“小病大病、跌打损伤、手术住院”时的能量储备。

- I* _5 S$ f% e  [
身边人都明白,年纪大了遭一场重感冒,恢复得快慢,全靠身体底子。瘦而无力,容易撑不过去;有点“富态”,反倒能扛得住。
9 ?2 P2 i1 w! s5 j) O

6 \- G0 @: y, X1 q& a' N1 S* Z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3.jpg

& I" n: X1 g; D" i5 t% I/ H
2. “微胖”意味着肌肉更充足,跌倒风险更小

  d3 {+ J: _  F  t1 E" Y
比起单纯的“重不重”,老年人更该关心“有多少肌肉” 。人越老,肌肉流失速度越快。
: R& _2 W' B. n
65岁时,平均每年流失1%~2%的肌肉 ,到了80岁,许多老人的肌肉量只有年轻时的一半。尤其是大腿和手臂,往往悄悄缩水,力量不足,跌倒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 M( V  }& L2 u" C% l
但BMI略高(25-27.9范围)的老年人,往往肌肉含量更高,行动能力更好。国际研究指出,适度超重能有效降低因跌倒导致的骨折率及住院风险
$ [! C# m8 z$ X2 k" ?2 Y
说白了,“微胖”的老人,平时搬东西、上楼梯、出门溜达,更不容易出事,这在旅行和日常生活里,就是“真本事”。

- q5 \' r/ ?2 |5 L8 Y
8 k# ]& R% D5 c( `! p3 z3 m( r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4.jpg

! D7 R/ J/ O+ D# j' q) Y; N4 |5 _9 E
3. 改掉追求“瘦”的误区,别让“健康焦虑”伤了自己

1 M& A8 A! u% D# A% `4 }
很多老人追求“年轻时的苗条”,甚至一天到晚节食,实际上适得其反。医生更担心这种状态——一味为了数字,忽视了蛋白质摄入和力量锻炼,肌少症、免疫力低都随之而来
6 j% t7 O1 X* i5 X' k
医学建议:65岁以上老人,BMI宜在24~27.9之间 。如果你没有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关节问题等慢病,能吃能动,就是健康的最好标志。
- m: o  W4 J" ^. g2 D5 A8 Z4 l1 }
那咋办才好?别再天天称体重,多关注“这三件事”6 R+ b0 y( ]  ^
% {0 L. ]# m: E
很多人误以为“体重过高,一定是不健康”,其实关键还得看身体的“肌肉和功能”是不是跟得上。

3 i2 ]1 l" ^8 v; W$ [& ]- l3 n( y( g3 i9 e4 |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5.jpg

' m" \! V! ]4 U, q) U# }
① 看力量:能不能爬得动楼梯/提重物,是不是走路不虚?
; S; w$ j3 _5 w' X7 d6 N
如果还能自己做饭、遛弯、爬楼梯,气不喘,力量不错,就不用跟体重较劲。
3 z6 A; v+ ~, `' S, a0 j
② 盯住食欲和日常状态:饭量是否明显下降、常觉得累、衣服腰围变松?
8 b. n. ]$ f) Z* @  t; f# I/ q
不明原因“迅速变瘦”,才要警惕。定期体检是必须的,一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1 [3 ~: [1 a0 [% H, L) j
% ]3 J/ F5 A6 V4 f7 f2 e# U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6.jpg
( ?1 d5 J, M' t  X$ j' l3 L
③ 坚持蛋白质+力量锻炼

0 B% {3 f. p9 Z' z* p7 }9 p5 t
日常饮食别单靠粗粮、青菜填肚子,多吃鸡蛋、瘦肉、奶制品、豆制品 ;能多动点就多动,水瓶、弹力带锻炼,都比不动好。

# G! `: _5 M+ M* }0 J% ^
特别提醒:别光看体重计那点数字,关注身体脸色、劲头、走路速度才是真实信号。慢慢胖点、不盲目减肥,才是真正的“长寿智慧”。

) T  a5 G2 J1 |. D& k0 \/ b+ Y" C
胖一点真的能多活几年?实际效果哪里看——还得回归到生活本身。
- h% {7 q7 m4 Y6 A, R! w
医生们经常说:老年人的健康,是“吃出来、练出来、养出来”的。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和本土多家权威医学期刊报道里早就强调,上了年纪“宁可略胖,绝不瘦成竹竿”。
" b' f4 h) _6 {8 _" \6 u( n: R

! {3 l6 h& M2 i5 Z, d* q$ r
寿命与体重的关系被发现:65岁后别和体重较劲,胖一点可能更健康-7.jpg
! N3 s3 C+ {5 X7 R! ?( _! k% [
但胖≠无节制吃喝,过度肥胖(BMI>30)、大肚子等,照样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病风险。切记“微胖”不等于滥吃、懒动。合理体重区间,适度的脂肪和充足的肌肉,才是保命符。

6 v# y; M/ t9 L7 ?0 ?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L, A% k0 W% @4 e8 L$ R3 u
参考资料:
" @5 c: I% |: r% ], s9 g. O 王宏宇.体重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2):2637-2640.3 _7 x; {* C6 ]1 D% b- C& J
赵玲.老年人BMI与死亡率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3):234-239.
* i# b" p8 x" i- }1 |《流行病学年鉴》, 2021年. w! T* ]8 w! x: U7 ~
+ H! t+ [" w0 C  S! V& }0 {* u
- m' o/ W+ i( L6 z6 e- W( z" C/ 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