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脚宣布伊朗和以色列全面停火,后脚伊朗就表示愿意停火,要知道就在美军空袭伊朗核设施时,全世界都以为美军要下场,中东要爆发大战时,结果却是伊以冲突12天以如此戏剧性的形式收场。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所谓轰炸核设施就是美国和伊朗联手演的一出戏,并骗过了全世界。而输家并非是以色列,而是乌克兰。
0 K6 ^) U) U" f( A9 R1 ~0 o0 I
+ m8 K: s/ }3 t: L% R/ T; K
8 r2 I6 b8 q# t& @0 i" Z* g4 |6月23日,美国东部时间晚6点,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突然发文,称以色列与伊朗已达成全面停火协议。紧接着,伊朗国家电视台发布声明,宣布接受停火安排。根据协议,双方将分两轮进行各自12小时的停火行动,完成后即视为冲突结束。+ g1 ]5 J; K# A* E8 Q; ]# K
这件事听起来像是外交上的成功调解,可如果我们把时间线往前倒退三天,就能看出其中的反常。几天前,美军高调发动了代号“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号称派出125架战机、包括B-2隐形轰炸机,投下重达30,000磅的钻地炸弹,目标直指伊朗的纳坦兹与福尔道核设施。然而,伊朗方面除了强烈谴责,并没有公布任何损失,甚至表示核设施并未受到实质破坏。
2 ]# b; L$ i4 p' J7 r: z! O; d最耐人寻味的是,美媒随后曝出,美军在行动前就通过秘密渠道,提前将攻击信息“悄悄”通报给了伊朗。$ U/ }3 Z# ?3 ~' w1 J3 M
' B. Q" b+ x/ X. [! ` o, M* E( s" ^5 m" f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整场所谓“空袭”就很可能只是“做个样子”。而更令人疑惑的是,在这场大动静中,以色列居然也火速配合,表示希望尽快结束冲突。三方的默契令人咋舌。那这场“戏”究竟演给谁看?答案或许是:演给世界看,尤其是演给国内民众、国际油市以及乌克兰看。
, x6 T4 h% Q% U7 ^, e2 \) m/ Q先从美国说起。特朗普重新进入政治核心舞台后,对战争始终持保守态度。他需要展示“强硬”,却又不愿真正开战,毕竟战争背后是巨大的财政消耗与选民反感。而这次“假打实演”的方式,恰好满足了他对“战斗姿态”的需要,又不至于惹出大乱子。" A& m/ ]+ I. T* q! ~
2 h$ e# X% P! S$ D# J
w j) j- ~. V: N0 E! r伊朗方面更聪明。在国内强硬派高呼报复的同时,温和派则希望借机“收场”,避免真正落入西方军事陷阱。而通过这种“有控可控”的冲突表演,不但向国内交了差,还争取到了短暂的外部喘息期—何乐而不为?" R# c5 S( D" c
以色列当然也“心知肚明”。它的核心目的并不是打赢一场战争,而是让伊朗的核计划停下来。如今美国“象征性动手”,又成功让国际社会重燃对伊朗核项目的警惕,等于替以色列打了外交“前哨战”。
9 J$ C5 c: Q$ l0 {$ x三方各取所需、各自有利,看似战争,实则和解前奏。一场大戏,在互相递台词中悄然落幕。在这场伊以冲突中,美国、伊朗、以色列都声称自己“胜利”,可总得有一方为这场“表演”买单,而这笔账最终却算到了乌克兰头上。
; ^. b h0 U7 P% L5 ~4 Y' V, b S% W7 R
2 h9 J' B) {. Q- j: m5 ~正当泽连斯基还在为俄军攻势疲于奔命时,美国突然调转军援方向,将原计划提供给乌克兰的两万枚导弹临时转往中东。这对乌克兰而言无异于致命一击。 Z" _" ?' \2 p% R e
泽连斯基亲口承认,这批导弹本是乌军抵御俄方无人机袭击的核心资源。美方此举,直接让乌克兰的防空网暴露出了巨大的漏洞。更糟糕的是,乌克兰再想从其他国家调配同等资源,几乎已经来不及。 H6 a' o! Z* a4 B% W
更关键的是,舆论重心也从乌克兰身上被“转移”了。伊以冲突一夜间占据全球各大媒体头版,乌克兰即便在战场上有“击落俄战略轰炸机”这种重大战果,也被迅速冲淡。曾经“世界焦点”的地位,正悄悄滑向边缘。: {; V) r/ K7 R- v
w6 ?. E7 C( P0 O
, A$ K! a: p5 d a m, _) IG7峰会上,泽连斯基还希望借助各国领袖的表态争取更多支持,结果特朗普因中东局势提前离场,让乌克兰连最后的宣传窗口都没能守住,在G7峰会上,泽连斯基没有要到援助,反而收到到了各国的画大饼。就在伊朗和以色列宣布停火的这几天,俄军在乌克兰东部、尤其是苏梅方向再次发起攻势,甚至推进速度比过去更快。然而国际社会对此几乎“无感”了,新闻报道比起几个月前明显冷清。. A% _4 K" R7 f; y3 I' C) p
美国的军事注意力偏移让乌克兰陷入极大被动。没有源源不断的弹药补给,乌军要么被迫缩减火力,要么只得边打边拖,等待不确定的下一轮援助。而俄罗斯方面,则毫不掩饰自己的意图。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多次公开表示:“我们不会放弃战略优势,战场推进将继续。”普京态度明确,这场战争并不会因为外部局势变化而“主动收手”。
3 p8 M6 j6 _1 E3 ]0 H5 {2 w! j+ j5 R
- {6 x9 D& n# p, S4 L0 g俄乌虽然表面上在进行“和谈”,但谁都知道,这只是谈判桌上的姿态,距离真正停火仍然遥远。而美方援助突然“打折”,更像是给泽连斯基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的警告。/ p2 c( s7 T4 W+ m4 L+ k+ a
可以说,这次美伊“假打真停”的操作,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让乌克兰在军事、舆论和外交上全面被动。它既不是冲突的主角,也没从中获利,却承担了不属于它的“代价”。有人说,这场伊以冲突,其实就是以色列的一次“打草惊蛇”,试图借助美国之手对伊朗核计划进行试探性干预。而美方也正好顺水推舟,用“打一下就停”的方式控制局势,既给以色列一个交代,也避免深陷泥潭。
) t* g: k9 t& u9 Y6 E; ], R3 ?; b d) w* M) K( U
. C8 m7 C& U( T1 q |2 P; d$ A伊朗虽然嘴上强硬,但实际上更想通过这场“危机管控”来换取国际谈判的主动权。如今它既没有重大军事损失,又赢得了全球“支持声”,算得上稳中求胜。表面停火已成现实,但长期和平仍是未知数。毕竟伊朗的核计划并未中止,以色列的疑虑依旧存在。等下次触发点出现,局势可能又会被重新引爆。
! I' [4 v2 e; b1 |美国、伊朗和以色列相互唱和、上演一出战争大戏,美伊各取所需,以色列“有所交代”,三方皆称胜利,而真正为这场“冲突外交”付出代价的,是那个身陷前线、苦苦支撑的乌克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