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谢绝转载0 j. ^: k# d9 n8 u3 ~
12天的炮火终于暂停,但这场中东风暴远未结束。伊朗和以色列在最后一刻仍互相发射导弹,特朗普的“停火令”真的能压住火药桶吗?此次冲突,美国以色列率先低头,也告诉中国一个道理。; U. P( p, x. l# M* N" N% k+ ?
经过近两周的激烈交火,伊朗与以色列在美国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但过程充满戏剧性。
, p! T" T' m4 c% _% @# u! n M据美国CNN24日披露,停火生效前6小时,伊朗仍向以色列发射了五轮导弹,击中贝尔谢巴居民楼致4人死亡;而几乎同一时间,德黑兰东北部突发巨大爆炸,后续多地传出袭击声。
* m7 B3 U! l* u" y# o A# ~这种“停火倒计时中的互殴”暴露出双方极不信任——伊朗副外长阿拉格齐在社交媒体强调,停火前提是以色列先停止“非法侵略”,以军则委屈的表示“最后一刻仍在拦截导弹”。% y' E7 r* @- K. T# E( @
这种针锋相对的做法,让协议更像一场临时休战而非彻底停火。
; | h; u" G, C; ^
. t2 _- h; R2 r
/ Q) T; m* P, Z7 I) n4 u. ~& u3 V特朗普的强势介入成为关键变量。白宫高级官员向路透社透露,美国以“摧毁伊朗三处核设施”为筹码逼德黑兰回到谈判桌。) P) Q! }4 C7 i# k$ u6 p
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声明更耐人寻味。5 \' S( }1 l+ b6 v0 [) Z
他宣称“已实现所有军事目标”,包括重创伊朗军事指挥层、摧毁数十个伊朗政府中心目标,已消除了核武器和弹道导弹领域的双重直接生存威胁。6 P8 x9 k% ^2 N- u2 I1 G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国家电视台刻意淡化核设施话题,转而强调“惩罚以色列侵略直到最后一分钟”,这种叙事分裂反映出双方都在为国内舆论留退路。
7 I2 l! ?- h% N- ?2 T停火背后的国际博弈同样暗流涌动。
" k3 _) \: R [- H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消息称,莫斯科在停火前48小时秘密协调了伊朗的导弹袭击规模,以避免局势失控;而美国副总统万斯与伊朗的间接谈判中,能源供应保障成为隐性条件,美国非常担忧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r; ^" J7 {* ~( Y& W1 a
# t; R2 b+ k2 ` y, k5 _6 M& b2 T
! l( ?8 \7 U3 T c8 A
这种大国角力使得停火协议更像一场“分赃”——以色列获得安全承诺,伊朗保住核计划底线,而美俄则通过代理人战争划定了新势力范围。
0 _+ m: _( K# v% W; |9 O可是伊朗的核设施并没有被彻底消除,为何美国以色列不打伊朗了?要对伊朗率先低头?: D- W- Z& i8 h* e' J, P
6月23日,伊朗再对以色列的连续五轮打击中,新型多弹头"城堡破坏者"导弹首次亮相,这种能分散弹头轨迹的武器让以色列铁穹系统的拦截率骤降至危险水平。. g3 J5 e% G: S8 L8 c1 N7 X: a$ t/ G
以色列承受的军事压力远比表面更严峻。特拉维夫等核心城市连续遭袭后,民众对政府保护能力的质疑正在瓦解社会凝聚力。
2 j$ R1 z7 Z* N6 w& K伊朗刻意选择民用设施密集区域实施打击,这种"钝刀割肉"式的心理战,使得内塔尼亚胡政府在动员预备役时首次出现大规模拒征现象。
{* T6 P) u" r3 w' E* T
" g) [0 I9 c; p
5 D+ [# b& z' u; n4 w9 B更致命的是德黑兰的导弹库存公示:数千枚待发弹药配合"打谈结合"策略,既制造持续恐慌,又为核谈判保留窗口。这种将军事优势转化为政治议价能力的操作,正在改变中东冲突的传统解决方式。
$ r$ U/ i8 N; x此外,美军也公布了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遇袭细节:伊朗刻意使用与美军空袭核设施相同数量的14枚导弹,这种"对等报复"的精准计算,暴露出德黑兰在军事行动中掺杂着政治博弈的深层意图。 P% d) t* S- a% G/ P0 R% w# t# w' r# V
美国B-2轰炸机突袭伊朗核设施的行动,原本被视作特朗普政府展示强硬姿态的战术胜利,但伊朗的反制策略却颠覆了传统模式。: E7 L: T# Q9 c
通过潜伏美国本土极端分子的间接警告,配合对美军海外基地的公开打击,德黑兰巧妙构建了"不对称威慑"体系。2 V/ Y5 x% X1 ?* X8 x' ?" @
这种将本土安全与海外利益捆绑的战术,让五角大楼在评估报复尺度时不得不考虑"911式"风险的回归。
. I0 Z7 F1 U f: I( K# [1 g# V7 k" }1 ^3 s
9 ^& {5 {9 u$ _3 k2 c5 R6 T
正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直言:"没有足够的国防力量,我们连谈判桌都上不去"——这句话揭示了中东战场的新规则:武力值才是外交筹码的硬通货。, G& Q! b6 C) A9 ?) O# F. x
铀浓缩活动的红线声明暴露了伊朗的战略底牌。0 q& Q9 R5 G: O, K
伊朗副外长拉万希强调"铀浓缩活动永不停止,接下来还要继续造",是德黑兰已掌握将民用核设施快速转为军用的"双轨技术"。国际原子能机构2025年度报告显示,伊朗3.5%浓度铀储备已达4800公斤,距离武器级浓缩仅差最后临门一脚。) ]2 C4 I4 ^) J4 ~
这种"准核武"状态形成的威慑,恰是美以暂停军事打击的关键:
# @, I) R1 a7 H; W伊朗既能用各种导弹饱和攻击打疼以色列,令美国害怕自身利益受损;又保留着核突破的"模糊空间",让美以不敢轻易扩大战争。, a4 S4 g$ G1 _/ ?4 x; G
5 T8 [. h- C, R3 z/ y, `& H3 p3 ~
- S! c" W* y6 Z) m3 e/ `
未来局势将围绕"核模糊"展开危险平衡。伊朗很可能继续维持铀浓缩的战术性突破,既不完全跨越核门槛刺激国际制裁,又保持足够进展逼迫西方让步。+ q$ z$ z; M) Z
美军中央司令部近期将"爱国者"系统撤离沙特的动作,暗示特朗普政府正在为潜在核危机预留缓冲带。而以色列摩萨德被曝重启对伊朗科学家的暗杀计划,则预示着地下战的升级。
2 {8 i I. c7 t9 p' L虽然现在短暂停火了,特朗普也警告双方“请勿违反”,但隐患已然埋下:
4 f8 U% n: B) [# e以色列《国土报》民调显示,72%民众认为停火是“纵容伊朗”,而德黑兰街头抗议者高呼“懦弱的妥协”,双方强硬派的反弹可能催生更大冲突。" R& F; O, n) A' B) p4 e1 S0 N7 p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称,革命卫队已启动“导弹生产加速计划”,而以色列军方匿名人士向《耶路撒冷邮报》透露,铁穹系统将升级反高超音速武器能力。
% o2 A% _4 i; M) T# d/ h! K9 E+ E: Z* M2 r
3 V8 ~/ j, V% X' P) m
当以色列摩萨德前局长哈勒维直言“下一场战争将是生存之战”时,或许暗示着:这次停火只是未来大战前的短暂寂静。3 Z+ b3 t ]& X4 K
回顾此次冲突,美国本来已经下场参战,B-2轰炸机投下14枚GBU-57钻地弹袭击了伊朗核设施!下一步就是地面战了,但美国选择急刹车,还是因为伊朗的报复太疼了!直接戳破了美国“纸老虎”的本质。* Y/ J7 j8 s2 @
伊朗不仅打击了美国在中东的基地,未来还可能在美国本土发起报复行动,甚至通过封锁海峡,对美国石油霸权发起冲击,种种手段的目的就是让美国承受沉重的代价。! d" I+ v; i4 b1 T! V2 z
6 p9 Y7 A. Q, g6 Q; h3 L
( Y+ U& j5 g1 F而这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如果没有美国的认怂,伊朗和以色列不会这么轻易就停火,毕竟伊朗还有上千枚导弹,以色列缺防空系统和导弹,也可以寻求美国援助。
' A6 i& R# s5 g( r9 s# t) a此外,对比俄乌冲突来看,美国利益并没有受损,反而因为军火出售、抢占俄罗斯能源市场、霸占乌克兰国家资源利益等获得了巨大收益,称之为最大赢家也不为过。所以,伊以能达成停火,主要是美国害怕了,不敢让冲突继续下去。7 `, u9 b, n* [
最后我想说的是,此次伊以冲突,告诉我们中国一个道理:一旦与“纸老虎”国家动手,不管它有多少“代理人”,不管它离我们有多远,必须把战火引到它们的本土,让它们的利益切实受损,才会感觉到疼,才会乖乖认输!
8 P4 M3 m6 Z" {4 K, o4 W+ p3 S+ Q4 V/ e: T%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