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0 K, z( |  J9 }4 ~1970年的一天,一位名叫刘最长的青年乘坐长途汽车 途经一片人迹罕至的贺兰山东麓,他朝着窗外望去,隐约看到一群规模庞大的地面建筑,它们的外形类似蒙古包,大约有上百个之多。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刘最长看得并不是那么清晰。 + H! P! L8 l4 G7 r  z
 几天之后,刘最长把看到的景象告诉了学习考古研究的大学同学钟侃,此时的钟侃刚刚被调到宁夏展览馆工作。 % K. s. Q2 C! G& F
 听完刘最长的讲述,钟侃感到十分惊讶,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也没有听宁夏展览馆的其他同事提过那些神秘的建筑。 * O, y; i; T3 [% E  f8 J: h/ S# \0 d+ J5 G2 P. V
 
 " Y* x: f% D5 P: p) v+ u3 Z5 r
 出于一名考古研究者的好奇心理,钟侃还是决定前往贺兰山东麓一探究竟......1 D! O7 _" n6 o" J( W6 s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的交界地带,东麓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驻兵镇守的要地,刘最长看到的那些地面建筑难道是某个朝代在这里设置的军事 重镇遗址吗?0 d3 v+ K+ G) P; |( G( Y
 但是,钟侃和考古队员在贺兰山东麓转了许久,始终没有找到刘最长所说的那些地面建筑。 F0 h8 L! j8 S+ b& _
 就在钟侃准备放弃的时候,一名考古队员终于传来了好消息,他找到了那些神秘的建筑。 ' I, M% g9 n/ b/ I  R- V
 6 Q* o5 b+ q0 g0 v3 T1 H$ E
 ; B, H# K8 O$ ~5 K  ]
 在这些地面建筑当中,有的看着像一些墙体残骸,还有的是独立的圆形或者方形的黄土高台,圆形的黄土高台确实类似于刘最长口中说的“蒙古包”。 4 c' s5 a! r2 N& V5 z/ N/ \
 经过仔细观察,钟侃发现,这些建筑的土质紧实,中间还掺杂着许多小碎石块,人工夯土的痕迹十分明显。 & @0 c2 T9 i; h/ `3 ~8 |5 k* I  O
 因此,钟侃和考古队员当即做出判断,这些应该是古代人工建造而留下来的遗址。 + V- B/ v. A! |& I! N" k
 但是,大家暂时无法确认,这些规模庞大的遗址究竟是什么呢?: L- i% j0 J. l1 i6 i& i 
 于是,钟侃和考古队员马上开始对这些遗址展开考古调查,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考古工作终于有了新的发现。 9 v" i2 e, |9 x3 l* {
 q- A# J! P* ~0 W' a3 w+ d! p# p; w) F0 o5 [" y7 i. _
 
 考古队员发现,在一处规模较大的黄土地基周围,零星散落着许多石碑的残片,在残片上面不仅刻有模糊不清的汉字,还有许多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的复杂符号。# q: f  x& O8 i# h5 t 
 这些零星散落的石碑残片过于碎小,考古队员根本无法通过上面的汉字拼凑出来完整的句子。 2 ^8 A' T0 `- O' e# N1 j* o
 但是,石碑残片的复杂符号又没有人能够认出来,使得这片遗址的考古工作陷入了僵局。 8 j0 C; b$ R+ X
 钟侃认为,如果只是经历上千年的风化和腐蚀,石碑不会变得这么碎小,应该是被人故意毁坏的,而上面的特殊符号应该就是解开这片遗址秘密的关键。 1 y( i# i& H& ?' w3 J! j2 M8 P5 g5 t9 \6 y  {9 N
 
 & g( y5 {0 y  m
 西夏文字 l* _4 j* E3 h* N$ t0 c/ F
 钟侃把这些石碑残片全部带了回去,他通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些复杂符号并不是随意拼接在一起的,更像是通过某种规律组合而成的,非常类似汉字当中的偏旁和部首。5 M% T' e) j3 O6 s, _% Z5 @0 p 
 因此,钟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些复杂符号应该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c" a5 J( _" Q. [# H 
 如果钟侃的猜测成立的话,这也就意味着,在贺兰山东麓曾经存在过一种文明,他们在这里世代生存,繁衍生息,甚至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 : c4 C' Y' w! S% I; W+ F1 T$ y
 但是,这种文明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以至于后世没有人认识他们使用的文字,钟侃和考古队员还需要进一步的考古研究。, P; s" x3 Q3 g* e. W! v) P 
 几天之后,在考古队员从贺兰山东麓拍摄的照片当中,钟侃找到了一丝线索。 , \1 l$ X& u) R# ?! ^
 9 C* b! |% a2 P$ r% g# R- w7 i! k) s/ I- J
 
 照片上的贺兰山岩画,就像是一个人站在一个巨大的容器之中,容器的形状十分怪异,顶部伸出两条长长的线,类似于昆虫的两根触角一样。 4 |$ ~' Y7 y* n9 \2 T' [. \* W
 就在大家为这幅岩画争论不休的时候,另外一张相似的岩画引起了钟侃的注意。% _4 L( I2 P0 S3 b- Y 
 钟侃发现,在奇怪的图案旁边有一行复杂的方正符号,这些符号和在遗址附近找到的石碑残片上面的符号一模一样。1 j" U% G+ B, q" f6 T 
 也就是说,曾经有一个神秘的民族长期活跃在贺兰山一带,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贺兰山岩画,同时也建造了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7 l  D# u* e! c9 `2 K; ~0 B/ c 
 ) m# `$ ?% c" j. l$ `5 s# E! [
 T7 ?* ^: ?3 l% e- \- m; h' I
 通过查阅史料,考古队员得知,贺兰山一带曾经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游牧、狩猎,并且习惯性的把生活 场景凿刻在石壁上,以此来祈求民族的繁荣和富足。6 O+ P/ v6 [/ l: i4 f" ?' z. ]
 按照这种逻辑猜想,这片遗址应当是古代时期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留下来的。* `- o! B1 k# S: |: h: M% q 
 那么,这片遗址会不会是匈奴人建造的呢?% c& I0 _* S+ X5 B 
 东晋时期,南匈奴的贵族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国,定都于统万城(如今的陕西靖边),他派出军队在银川一带驻守,成为了屯粮的重镇。4 J# X" |+ h4 c5 ` & A3 x; U0 V0 `8 f8 T8 p! `
 
 # ~0 c9 X' M% ]- l: R3 n6 W
 然而,大夏国只是存在了25年的时间就灭亡了,位于贺兰山东麓的遗址规模庞大,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赫连勃勃没有能力与时间建造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 n% k' k  X& h0 j$ q6 t& b 
 于是,又有一位考古队员提出了新的观点,这片遗址会不会是唐代的墓葬群呢?$ k0 D$ ^% D' D- s* u" { 
 从东晋时期开始,银川就是大夏国的一座军事重镇,后来到了北周时期在这里设置了怀远县,一直到了唐代,怀远县都是一个边疆小镇,唐朝的王侯将相又怎么会将自己的家族陵墓选择在这个偏远之地呢! 4 T  t/ s4 ]; U7 U
 考古队员连续推翻了多种猜测,想要揭开这片遗址的真相并不容易。 # r& r* t. M% M6 U& ?0 F6 K& ^: V# \
 早在朱元璋刚刚建立明朝的时候,他就吸取之前朝代的经验,重新设立分封制度。$ b, {9 D. ?1 E4 O, ]6 |- I9 b 
 + R7 S- U/ J7 `- O2 ?
 ; m$ Y/ X4 ?" n+ \5 E
 朱元璋认为,元朝一度征服了欧洲、亚洲和非洲,仅仅存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就走向灭亡,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实施分封制,致使朝廷比较孤立。 % O; a3 D% m4 J) h* T
 于是,朱元璋就把自己的儿子册封为26个藩王,让他们镇守全国的各个城镇,还让他们拥有主持当地军务的权力。 9 e, b8 e- P! R$ h( w0 e
 而宁夏一带处于明朝的西北边疆,是明代长城上的九镇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朱元璋经过挑选,选择了自己的第16个儿子朱栴坐镇宁夏。 - \* z  x3 |' Z) z
 朱栴来到宁夏成为藩王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Y( u0 y3 @5 g' w2 i 2 n) Q( c. `4 O; d: H
 ) Z) E  W4 Z# r- i$ r% M" q4 a
 
 ' e% c0 P; A" b  ^在朱栴的心里,一直想要为宁夏写一本志书,主要记录宁夏一带的自然风光、人文 风俗和名胜古迹等等,为此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实地走访了宁夏的各个角落。
 有一次,朱栴来到了贺兰山东麓进行考察,他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如此规模庞大的遗址,让他顿时目瞪口呆。 6 ^" j/ g# `% B8 {, s
 于是,朱栴马上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和古籍,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丝线索,以此来解开这片遗址的秘密。$ P9 O0 z& D; c) y! p( b+ N 
 然而,却是一无所获。: `$ M1 P  m. F8 k 
 几天之后,朱栴再次来到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他从一位牧羊的老人口中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T7 `) d  I/ l' @* D! K ' L& X& D. z/ Y" i5 O
 & \5 w% e3 X: C, g4 l
 
 放羊的老人告诉朱栴:“贺兰山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这里曾经有一个富饶繁荣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君王骁勇善战,人们都称他为昊王!”. ?% C0 C3 H. j3 A2 o 
 朱栴本身就是一个饱读诗书的藩王,对于老人口中所说的“昊王”,他立马就联想到了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 R( Y, a" t% p4 f 
 最后,朱栴也在《宋史》当中找到了相关的文字记载:“西夏历史 中,九位皇帝被葬在贺兰山东麓。”* S1 c9 Q2 r' J7 H' G
 经过几年的时间,朱栴终于完成了《宁夏志》,并把贺兰山东麓的那片遗址也记录了进去。 & {% h) s4 o' q2 @8 G! p! l% T
 就当钟侃和考古队员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偶然翻到了朱栴编撰的《宁夏志》,里面的记载让大家为之一振:# N$ `. m4 h, o% S) k8 d! x 
 * r8 |# p9 i7 X/ C/ T- e* D+ }) q" b“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传以为西夏僭窃时,所谓嘉陵裕陵者。” 4 }+ L8 @! i, e  `( Q  \! E
 ( W1 x% M* T: [2 H0 L+ _
 
 正是由于这段记载,钟侃确定,贺兰山东麓的这片遗址就是西夏时期的帝王陵墓群。 l# T2 b; N3 c% f' d" \
 对于钟侃和考古队员来说,尽管确定了这片遗址是西夏皇陵,但这仅仅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更多复杂的问题和未解之谜。+ \" L, ?; C% D# L+ S$ H/ l4 B7 { 
 例如,西夏皇陵为什么会被毁坏得面目全非?被毁坏之前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1 \" z! Q. I 
 西夏是由党项族的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起来的国家,到公元1227年被蒙古军队所灭,期间一共延续了190年的时间,曾经与宋朝、辽朝和金朝等国先后并存。 : Q# {8 F8 e$ V7 K1 R
 . i# f, }& s( W. x1 G( |; m( g1 L: Y
 5 m' j# j: w3 \
 李元昊 2 f) f" P9 J& x7 E
 随着西夏皇陵的被确认,西夏这个神秘的国家也再次被人提及。! G9 `8 p& v: w# \ 
 在《宋史·夏国传》当中,对于西夏的记载比较简略,而关于西夏皇陵的记载,更是寥寥无几。 0 p& T# x6 \$ s/ U" E  b6 A
 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一共出现了十位皇帝,再加上追封的两位先祖皇帝,总共十二位皇帝,分别是夏太祖李继迁、夏太宗李德明、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夏崇宗李乾顺、夏仁宗李仁孝、夏桓宗李纯佑、夏襄宗李安全、夏神宗李遵顼、夏献宗李德旺和夏末帝李睍。 / O+ h2 U6 O: Z) }2 v! }+ q
 然而,在史书中记载的,在贺兰山东麓只有前面九位皇帝的陵号,并没有提及最后三位皇帝的陵号。 5 J7 }' N$ X( x3 S; E$ @9 V3 z8 U6 x. ]! B3 P- @3 H
 * ^" L& l) U2 Q! ~0 B5 T7 l
 
 也许,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战乱的缘故,没有来得及为最后三位皇帝修建陵寝。 5 \/ }. F( P; W
 关于九位皇帝的陵墓,考古队员只是知道在贺兰山东麓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陵号,再也没有了其它线索。+ p' {, R, v6 Z, l' Z3 Q  \) }3 f' P 
 但是,在贺兰山东麓拥有数百座陵寝,究竟哪九座才是西夏皇帝的陵寝呢?+ b3 B6 D; B3 F, S+ ? 
 由于史料当中缺乏相关的记载,想要在众多的陵寝之中分辨出来哪些才是皇帝的陵寝,无疑给考古队员带来了很大困难。 : A) Y9 h4 m; I& }1 S' N' B4 E+ R7 x! S
 ! R$ N) z% f, \* i
 
 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Z. E8 i9 Z+ J! d$ U3 j 
 这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包含了九座皇帝陵、271处陪葬墓、建筑遗址总面积达到了5.03公顷,成为了中国的第60处世界遗产。% z) x, u5 j0 t; w1 I0 e! ?% }* l. { <h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