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
" Z7 o+ D$ @2 l* J3 h& U一边默背着初二下册英语单词,一边脑袋里转的是“我是不是没救了”?窗外鸟儿在叫,天上的云在飘,唯独你的成绩,一动不动,像块烂铁蹲在马桶底,不管冲几次,都死赖着不走。
) p9 }' e; Q/ S% l1 f说白了,人生最残酷的真相之一,不是“失败不可怕”,而是“你连失败的资格都还没争取,就自己把门关上了”。
. {0 U" R7 k* ]# _我认识太多初三的同学,脸上的表情像在跑刑场,写作业时那股劲头,不说革命烈士,也至少是猪八戒背媳妇——明知道上不去,还得硬往前杵。, F# [; f; m# T
很多人问,“我初一初二成绩差,初三还有救吗?”) r% Y" s9 I7 l0 w! L
我说句不客气的:你要真能把这问题问出八百遍,那说明你至少还有点想改变的骨气,比起那帮“天冷就赖床、考试就装死、学习就打盹”的散装学渣,已经甩出一大截。$ b9 k$ N; {3 C! v; d5 w
说到底,逆袭不是玄学,它甚至不是梦想。
7 e% T$ A! J9 K; D7 g它更像是一种病——发作时,连亲妈都不认,一门心思想着把从前那点破事全扳回来。! f9 _( j* h# z0 s# `+ M( z
那么,怎么治?
9 M: R& y1 j# C; Y3 V. E) q( I8 a3 \. m5 _1 X, {, ^5 X6 {
) I* V6 O- }. ]9 i4 ~+ q( ]第一剂猛药:别想太多,先把脑子清空 _/ n1 h5 g4 K4 e
7 L. _1 _1 b! m2 ` [: F2 i
说难听点,初一初二成绩差,大概率不是因为你蠢,而是因为你在用智商给懒惰背书。
3 o) t4 E# I7 j# Q- p4 s天天说“我其实挺聪明的,就是没好好学”,你以为别人听不出来你在自我安慰?这不是聪明,这是给失败找借口的艺术大师。2 W/ |% n. E& |
我以前班上有个同学,典型的嘴炮王者,凡是老师提问的题目他都能接上——不是答对,而是接着吐槽:“老师你出的题,真是有点反人类。”你以为他幽默风趣,其实那叫精神逃避。
- w8 I! k5 c; o" a6 Z# }$ `2 k+ k期末一来,他考的数学分数连门槛都摸不到,英语只认识自己名字。
8 [! {! S$ H( A* k& K后来他换了个方式思考:“反正我也不行了,那就试试吧,看能不能混个全班倒数第二。”然后他就真的认真学了三个月,结果期末排到了班级中游。 e2 H/ r) G3 t$ |: q
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学生不是没能力,是脑子太满,行动太瘪。* K1 r6 w: Q, A# o" g0 L
所以啊,别想什么“我还来得及吗”“我要是失败了咋办”这些负面哲学了,先停住你的神经内耗,把脑子从“我要成为大神”切换成“我就每天干两小时不看手机”。2 L! K2 L( |+ h, h
就像打游戏要先卸载后台乱七八糟的插件,学习也得先清除掉脑子里那些焦虑和幻想。
! r( d% S- G7 l3 r7 L4 x
% ]4 D, @% `) m7 X- Y& p# R: i# e- l. C6 `- F' d: z4 h
我有段时间,天天琢磨学习方法,研究时间管理,连番茄工作法都能讲出PPT了。结果作业一个字没写,班主任叫我去办公室的时候,我还理直气壮:“老师,我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 \ }0 p$ c: J( ~) P) n3 i Y
老师当场石化,说你这是在搞“未完成的伟大计划”,简称白日梦工程师。
* y; J. ^4 V* v! B& g( t最后我改了策略,不整那些花活了,每天把手机丢厕所盖上马桶盖,定好一个小时计时器,死磕英语单词。/ u( E6 }$ E/ }' A- C
一个月后,我居然能从容默写出“environmentalprotection”还不漏字母。这时我才明白,学习不是选美比赛,谁也不关心你想了什么,大家只看你做了多少。
5 f, }8 Q; v( e* [我以前同桌,每天中午不睡觉,盯着天花板研究高考命运论,嘴里念念有词:“如果现在努力还来得及,我就拼一把。”念了仨月,作业一页没写,倒是写出一本《努力前的自我拉扯》。
+ @2 h. H" d4 R/ i3 Y4 m直到有一天,他妈在家门口贴了一张“谁见到我儿子认真学习,请速告知,全家重谢”的纸条,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深思熟虑”,是“瞎琢磨浪费时间”。
4 d7 Z' M% b( a0 S% b从那天起他开启了地狱模式——早上五点背英语,晚上十点磨数学,成绩也确实从全年级倒数第一干到了倒数第十。
$ \+ s) _5 K# m# T; Z; w0 C虽然看着还是不咋地,但谁能想到,这孩子终于把思考用在了走路而不是原地踏步上?
# l2 R) I: l5 s; z% A) I1 c" V- H, q3 K! s- |5 h( U3 w
2 l, a! P# A* x; `8 p. F( ]5 W* [
第二剂土方:不怕全差,就怕没主攻方向! [/ Y3 b/ ~, R* o. I
6 k4 ]% I, O& u% O
大部分成绩差的学生,问题不是哪一门拉跨,而是每门都在玩“迷之平衡”。
/ T. X0 U7 Y" Q数学不会,语文不背,英语看天吃饭,历史全靠编。你说谁还能救你?就连菩萨看你这学习状态,恐怕都得掉头跑路。
8 d; N: u9 P$ C \$ |1 b那咋办?选个最有希望的先提上来。 ~ [/ f' [1 N$ R$ V5 [, P
要我说,英语最值得下手。) e3 p$ n+ ]. Y @5 @0 u- o
原因也不复杂:背得多就能涨分,错得快也能记牢,提分的“及时反馈”让你有成就感,比搞数学那点高级玩法靠谱多了。
9 D, @! a& w3 d如果你英语差,那你就开始每天背30个单词,念课文念得让邻居以为你练rap。只要脸皮厚一点,喉咙扛得住,进步是肯定的。
6 D& _3 w. D) }+ g8 k) ?9 y我曾经英语差到“apple”和“orange”都会搞混,那时候听力听到“vegetable”,我还以为是在骂人。但我有个杀手锏:厚脸皮+死读硬背。我每天早读站在教室后面念课文,声音大到教学楼三层都能听见。3 M* I$ s. J" l: Y& P( g
有人笑我发音像东北串场演员,我直接回他一句:“咱再土也是土著发音。”/ N! D- N" @% g1 M6 D% T0 m" P0 }. Q
后来班上搞英语演讲,我被拉上去当背景音,居然一点没怯场——谁怕谁啊,嗓子都念哑了,怕啥?结果那次听力考试,我居然考了满分。
- o& T% U# d P# Z; H你说是不是“真香定律”应验了?; S- P+ |$ `. \
以前有次考试,数学我拿了28分,老师讲题时说:“这道题是三角函数的典型应用……”我脑子一片空白,三角?函数?我以为是在说装修设计。( p- J. k* ?4 k$ D3 E2 O x O% a
后来我不搞花里胡哨的技巧了,就老老实实把课本看一遍,例题做三遍,概念死记硬背,就像小时候背九九乘法表那样,干巴硬啃。用了一整个月,就提到了67分。老师都震惊了,说我是不是偷偷换了脑袋。
9 A# n6 ]. h. }+ ~2 d' J! l/ v我说没有,我只是不再靠天赋了,靠的是反复横跳的耐心。3 _3 K, u. I/ f( U/ F4 b0 ?4 ?; w
# c; G0 |5 e. L6 P$ J+ ]+ g$ d$ \* d1 M/ c) Z% I
第三剂偏方:干不起来,全是坏习惯在作祟
3 h) N- S1 \) X. q0 q
$ Y6 M* |0 @* U4 R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人类的烂习惯确实差不多。( P$ f: ^8 b$ D$ ?& n5 A( x% H9 @- [
学习效率低,不是你智商欠费,而是习惯扣分。比如玩手机一玩三小时,写作业三分钟;比如写字慢如老牛拉破车,稍微遇到一道难题就想去喝水、拉屎、听音乐。% ?- ~5 s* x) m7 l
你要是不信,你去查查自己每天学习状态:写字前找笔,写完一题摸手机,写到一半饿了,再顺手打开短视频看一会儿。2 p' `: |2 l) b o6 G$ u Y6 x
你不是不会学,是太会拖了。0 {; p" j: P# I3 ^
所以啊,最该提分的不是成绩,是你的执行力。哪怕你计划排得像美术生的课表,每天任务满满当当,结果执行像瘫痪老头坐轮椅——那不是努力,是自我麻醉。
5 E$ I- L* \% }/ U9 ]# D& Z我有个哥们,手机不离身,每次学习五分钟,就要刷抖音解压十分钟。他说那叫“劳逸结合”,结果一学期过去,他劳得很彻底,逸得更彻底,数学从不及格稳定跌成个位数。* a1 F7 y$ [& t3 J3 P4 U3 i
后来他妈狠心把WiFi路由器藏了,他只好搬出老爸十年前的诺基亚,然后居然真就开始专心学习了。. Y# M8 [) I5 g. w: {
最搞笑的是,他后来成了全年级进步最大的学生,还写了篇作文叫《没有WiFi的日子里,我找回了自我》。* T& \4 Z V+ T
老师看完感动得不行,全班同学却笑疯了,说你这是“电子废人重启计划”。4 Q- d G8 N, p
初三那年,我下定决心改掉拖延毛病,写好一张表格计划每周完成的任务。结果第一周,我的任务表在书包底躺成了一堆废纸。直到有天月考前一天我才惊觉:我啥都没做。! J k6 c8 O. L7 b
那晚我开启“通宵地狱模式”,十小时连刷六张卷子,结果考试成绩暴涨,全班第一。: x; M. @( {) s
老师问我:“你这是靠哪门武功?”我说:“是拖延症加突击法,简称‘吓到自己型学习’。”" B+ C) V7 u0 o! M0 ^/ w, f
后来我每天逼自己定闹钟,学20分钟就休息五分钟,节奏一下子掌握住了。, K9 H5 X0 ?* `
你以为进步是天赋,其实只是少摸了会手机而已。- ?" t" l5 { r! o
( L. [1 X$ X0 o- }
- o, P+ l0 m" D, l9 a1 Y% v8 R所以说,你差的,不是机会,而是一口气。$ u( P0 u8 o4 n) @# d% K7 q
都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还有半句,叫“努力只对厚脸皮的人起作用”。想在初三逆袭,不需要你一天变学霸,也不求你秒懂高数,只求你现在开始,别再让自己轻易下台阶。1 F. O D8 d4 |; M% G- l
那些你以为天赋异禀的同学,不过是你刷短视频时在看书;那些你以为注定光芒万丈的学霸,不过是你沉睡梦乡时在熬夜刷题。你能做的第一步,不是买名师网课,不是刷资料书山,而是认清现实,然后——动手。5 y% v, _8 `5 C m1 ~
所以啊,别把“初一初二没学好”当成挡箭牌,把脸擦干净,裤腰带勒紧,背上书包,去打一场迟来的硬仗。
7 h1 J, i( F5 J/ q! u& T你不一定赢,但不拼,铁定挂。4 L- D/ B- k+ R4 O. k; O5 L; ?
至于结果嘛,谁管呢?1 K7 H# Z' W; e) j0 T
就冲你不再摆烂,人生已经赢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