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汗水和坚持的试炼——小梅的三伏经历
! `+ D! ]/ ~% ]3 x) D3 G, e, }" r5 |
) e2 U$ I. z' u; ]* l& z6 J小梅是南方某城市的上班族,平时热爱运动,特别是夏天,她喜欢早晨跑步,也乐于尝试各种“养生法”。今年三伏天刚来时,小梅也没注意气温飙升,每天运动后直接冲个冷水澡降温,有时中午顶着烈日出门买饭,也不知道寒热交替和暴晒对身体有多大隐患。* l# G* X3 F. z+ O7 k& s" L4 j4 |
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她开始头晕乏力,晚上睡不好觉,大便也不成样子,甚至胸闷心慌让她坐立难安。最终,她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暑湿内困,体质受损”,提醒她三伏天的生活细节不能忽视。/ o9 G! G- E3 _
% m! R5 q; Q' d5 p
4 Y4 U# v6 X8 V" j l8 F这个故事,在三伏天的炎热里每天都真实上演。和小梅一样,很多人误以为夏天就是“多喝冷饮、多排汗、多进补”,却不知不觉埋下健康隐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伏天的“四不三要”,用科学告诉你,怎么才能顺利、安全过伏天!
% s/ A4 o( y4 F6 [9 j- F( G, C<hr>一不洗:三伏天别急着用冷水洗澡
6 p; b4 r- C! f4 o: m6 y0 s/ ]+ O# B6 `% H
三伏天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运动后、满头大汗马上冲个冷水澡。很多人觉得凉水冲得痛快,解暑又降温,但其实这是身体伤害的隐形元凶。+ Y+ G2 N9 M7 p/ { t+ g/ j. {; W
为什么不能立刻冷水澡?
! m+ D. T) b! P8 p9 _9 h: J5 b中医讲:“寒邪易从汗孔入体”,人体出汗时毛孔张开,冷水一冲,相当于在皮肤上直接“灌寒气”,往往引发感冒、肌肉酸痛,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N+ f- z# r/ X; [* Z- v
现代研究也发现,冷水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对心脏负担极大,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甚至有诱发心梗、脑梗的风险。: J6 v/ c% E9 B1 v
3 N! R9 ]2 j/ X1 z: d( C1 G9 |8 j7 V+ A7 X
临床医生多次提醒:高温环境下洗澡,水温最好保持在35℃~37℃,不要立刻洗澡,运动后至少休息30分钟,让身体温度缓缓下降。
2 X6 M# n3 C6 F4 r, x<hr>两不晒:三伏天不是人人都能晒太阳! n, Y" S( y D' j. Z; p$ b
6 x9 p$ G$ a9 D; c8 ]" W不少人听过“三伏天晒背补阳气”,就盲目顶着烈日暴晒。医生想提醒大家:/ [2 e* S& B3 @5 H( Y
7 v) i! @$ ]% m8 T8 |
- 高温暴晒容易中暑、热射病,尤其中老年和慢性病患者风险大。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年热射病病例中超过半数是因户外高温暴晒。
* Z' I0 k) s* H$ p2 z7 |7 T5 C- y - 紫外线对皮肤、眼睛有伤害,长期暴晒加速皮肤老化和增大皮肤癌风险。
0 o- l* O; J8 i -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老年人晒太阳过度,会加重血压血糖波动,有猝死危险。
! a# D5 e2 t `7 m6 F 所以,晒太阳讲究时机,建议选择清晨6点前或傍晚5点后,每天晒背10分钟左右即可,避免中午11点到下午4点的强烈阳光。
, x `- u# D/ R1 u. w( O<hr>三不做:三伏天这3件“出汗事”千万别盲目做
* o" O7 a4 O6 W& L4 q8 [6 _0 z- Y. G- }: q
很多人觉得出汗就是排毒,这时候要疯狂运动、蒸桑拿、贴三伏贴。其实越错越大,错误的“排汗法”可能害了自己。
" X, t3 p2 }" C/ ~. I5 P h
; w: O: }' \: {( {- 高温下剧烈运动:气温35℃以上,科学研究发现剧烈运动会让心率增加30%以上,严重心脏病甚至猝死风险大幅升高。
! w1 V5 t n4 T3 \ - 盲目拔罐和贴三伏贴:非所有人都适合,更要避免过敏体质、皮肤病、糖尿病患者随便使用,以防引起皮肤破溃和感染。
' j/ E5 q. M+ ~% c: n5 X0 F' ` - 过度依赖所谓“排湿养生法”:这样反而可能让体内津液失调,脾胃负担加重。
* `) b# g L# G! R& f$ @ 正确做法是选择气温凉爽的清晨或傍晚进行适度锻炼,养生理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
|& u2 r6 e) ]1 d<hr>四要吃:三伏天这4类食物不能缺# ^4 B0 T: ]0 i7 O* p
4 C+ v+ \5 e/ c8 \
天气热往往没胃口,但三伏天饮食调理更重要,吃对了就是调养身体的利器。
" h8 p& g% n& u2 }! \- r1 f1 R- a& n+ p! O8 y3 L1 r' l2 v
- 益气祛湿食物:冬瓜、薏米、赤小豆,经典的消暑开胃散湿组合。广州很多家庭夏日必煲“冬瓜薏米汤”,真不是摆设,能利水消肿,减轻身体沉重感。
q l+ U+ u9 G# [, f - 健脾护胃食物:三伏湿气重,脾胃最容易受损。建议多吃山药、莲子、南瓜、扁豆等,帮助恢复运化,减少湿邪入侵。2 b. P! w8 u& q4 I' t
- 补充优质蛋白质:夏天容易出汗流失蛋白质,多补充鱼肉、鸡胸肉、豆制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天摄入优质蛋白50-75克,三伏天尤其不能忽视。
/ n' i, e# Y7 X E - 适量饮用清热解暑饮:绿豆汤、酸梅汤是好选择,但切记别喝过量,以免因寒凉伤胃。
, H2 k8 z% ~1 P4 W + j' z8 k1 i& F& r) e
7 d$ W3 k' |2 h5 z<hr>湿气才是三伏天真正杀手
; F/ c6 M d( t3 S" Q
$ R/ K. A" u1 l很多人认为三伏天只热,忽略了“湿气”的危害。湿气重的人会感觉身体沉重、没胃口、舌苔厚腻。
5 M5 t2 v) j2 v2 B* F湿气来源不仅是天气,还有生活习惯:贪凉喝冰饮、空调房久待、晚上洗头不吹干。这些都会让湿气乘虚而入。
4 j A7 t; X1 e$ |4 K调理湿气不仅靠饮食,还要适度运动、养成良好作息、保持肠道通畅。湿气阻碍脾胃运化,身体各种小病都会接踵而来。. q+ U. s5 [1 N% B# Z
<hr>
! b6 Y+ C1 P4 M! Y/ J1 e+ N% U7 P0 L) `2 z. w7 [6 A6 {5 A! Z$ _4 A
三伏天,千万别盲目进补!
3 y: I I8 t3 N5 ^5 \
% R. t2 [$ e& Y7 q5 R# @0 Y: a不少人把三伏天当进补黄金期,大鱼大肉、喝什么药酒。但中医告诉我们,“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盲目进补只会火气旺盛,加重脾胃负担。
$ S( c0 i* w8 E9 I# e. M尤其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的人群,一定不能吃太热性的补品。正确做法是“清补”:多吃清淡、温和的食物,少油少盐,保持饮食均衡。9 _# ^2 U5 B& y$ |
<hr>结语:三伏天养生是一场“慢功夫”的修炼6 q; I. H6 R( D! |1 s2 A7 H+ i; N( f& A
3 \; [- e( q$ V! g D0 ^
三伏天就像身体的“期中考试”,你做对了,小病不来,大病远离;一错,身体会“记住”这些隐患。
$ l% g# X" h, ?. a
: ~0 x- g! @. H! f2 A
4 Q- O. K4 o- a3 _$ C牢记这“四不三要”:# T7 O8 J& }+ U8 B- |( i3 A
' {: n4 _7 S' q/ h; x$ R B
- 一不洗:别急冷水澡,温水为佳等半小时后洗。
1 s8 r" t% t8 f' T - 两不晒:避开烈日中午,早晚晒背足够。- v( j/ `* N! D$ e
- 三不做:避免高温剧烈运动和盲目拔罐、三伏贴。
6 c3 A) Z1 U% Q7 J# W# J3 ~, b - 四要吃:合理摄入益气祛湿、健脾护胃、优质蛋白和清热饮品。
# b' J2 X* }- @) Y. d 夏天不求你热力四射,但求你安稳度过。只要方法对了,三伏天也能成养生黄金档。
: Q5 ~( B4 I- U' `- m' g, {<hr>参考资料
; A# y6 W" q* H$ Q. [! k9 d2 M: d
' o, M- M+ c! g+ ~; I' W+ s$ r# q[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Y$ t4 C! W$ T$ V- _
[2] 北京协和医院. 《心脑血管患者三伏天注意事项》
. y5 e$ t4 G& @. p1 k[3]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三伏天中医养生指导意见》9 s) y6 u& _9 h1 k" `5 @% D
[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热射病防治手册》) v% f8 K8 u2 _( p: U: s! `" D
<hr>你家附近的长辈都知道这“四不三要”吗?你的三伏天养生经验是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让更多人科学健康过伏天!别忘了点赞、关注,带你持续解锁更多实用健康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