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

[复制链接]
查看2144 | 回复0 | 2025-7-15 02: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歌改编十分考验艺人的专业技能。
# J  ~! l: n% _文 | 阿晖; s, g9 m$ c3 @- g0 L. X
近日,知名歌手杨坤因为改编革命红歌《游击队之歌》被“骂”上了热搜,不仅被业内编剧于雷在社交媒体发文痛批,也被很多网友吐槽没底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典红歌还能不能改编?
' _* L2 _, V, K编剧痛批,舆论哗然
0 H8 R4 s: }; C* I杨坤改编翻唱革命红歌《游击队之歌》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2017 年他参加东方卫视的《天籁之声》,在节目中带来了摇滚 RAP 版的《游击队之歌》。! x  m, M8 h. I3 D
改编版加入了大量电子音效和说唱元素,原曲激昂奋进的旋律也被大幅改动,舞台视觉也充满了赛博朋克的元素,他独特的嗓音和演唱方式,让整个表演显得很“魔性”。% Q- H6 M# y$ G- R% x  Q
杨坤当时表示,此番改编是希望让年轻人爱上红歌,让经典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 G) b1 C7 ^0 \% b2 a; r
) r4 t) L. ]& Z! h, g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1.jpg
4 V7 @; ]2 T& b2 z
杨坤改编翻唱《游击队之歌》网络视频截图
. L2 ~8 b0 w+ q当时其实并未掀起太大波澜,却在八年后被编剧于雷翻出并痛批。于雷在社交媒体上言辞激烈地质问道:“怎么回事?你们对得起死去的先烈吗?没人管管吗?”他在文中严厉批评杨坤:“这是篡改,是对经典的亵渎,对先烈的不敬!杨坤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深知红歌的意义,怎能如此随意改编?”6 v" Q1 e' w: u6 r/ L! ^+ m- r
0 ?0 \) e6 d. l  O% X9 h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2.jpg

+ \, S/ M3 `  h8 v编剧于雷微博截图
6 Y$ u7 W9 _  l( i! O, b( O于雷旧事重提的发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一时间舆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0 d6 t: U1 f1 V4 N
支持于雷观点的网友们义愤填膺,他们认为杨坤随意改编红歌,尤其是改成这种充满娱乐化、商业化的风格,只为追求舞台效果和个人热度,却忽视了背后沉重的历史意义,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先烈们的背叛,缺乏对经典应有的敬畏之心。甚至还有法律人士提议,是时候给这些艺人立规矩了,随意篡改红歌应当予以追责!
& H) K+ E4 a/ |7 ~+ I( ^& e. f
! K7 N' G- n: V0 I9 H7 }0 {8 `/ ~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3.jpg
# M( d- Y7 l) A; n3 k

6 v5 l. x' l1 Q8 V0 u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4.jpg
( @/ e+ v' l/ U# V
部分网友评论截图
8 e9 h, f' e) y. i而反对者则觉得,艺术创作本就需要创新和突破,应该给予创作者一定的自由空间。在他们看来,杨坤的改编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是为了让经典歌曲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吸引更多人关注经典红歌,从而达到传承的目的。
1 F, l+ d# t8 i也有部分中立派网友的观点提出,改编需平衡艺术创新与历史敬畏。也有博主对比刘欢改编《国际歌》的成功案例,认为争议本质是“改编质量而非立场问题”,之前还有一些摇滚歌手改编了很多革命歌曲,甚至有了一批摇滚红歌,不少年轻人也接受了。
& H2 n/ i. c3 u* R- q0 E  {红歌改编的“可为”与“不可为”1 R) ~0 i, B( ^5 X% K: r! L
红歌,即红色革命歌曲,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红歌给予人们力量,鼓舞着战士们勇往直前;在和平建设年代,红歌凝聚着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0 _# l" b5 F4 C( s红歌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激昂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奋勇抗争;有深情悠扬的《我和我的祖国》,抒发着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游击队之歌》便是众多经典红歌中的杰出代表。& r+ n3 e) {! G" b0 P1 k
1937 年,在山西抗日前线,目睹八路军游击战士英勇抗敌的作曲家贺绿汀,怀着满腔的敬佩与热血,在简陋的防空洞中创作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不朽之作。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部生动的抗战史诗,承载着那段艰苦卓绝但又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历史。
* R' ^, U* v8 N4 d5 w. f5 J6 ~. h
6 q) [# \( L' F% v- {3 R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5.jpg

8 E6 {8 [; v% _: p5 X人民作曲家贺绿汀。图源:新民网
1 H1 a% ^5 X9 F4 @3 D: Y4 [: i0 p其实,红歌并非完全不能改编,关键在于如何改。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成功改编红歌的案例。* u6 B, b3 w; Z6 C+ Q' J
比如刀郎用冬不拉弹唱《映山红》,没有炫技的改编,没有花哨的舞台效果,只是凭借一把冬不拉和自己充满故事感的嗓音,就将歌曲中那份对亲人的思念、对解放的期盼完美地展现出来。2 `  @' [$ S4 X
据说他在改编前查阅大量资料,确认 “岭上开遍映山红” 的季节,演唱《十送红军》时,还专门请教江西老乡学习方言发音。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歌曲内涵的深入挖掘,让他的改编不仅没有破坏原曲的韵味,反而赋予了歌曲新的生命力,引发了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8 T: b+ f2 o) R
周深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时,既保留了原曲的悠扬婉转,又加入了自己细腻的情感表达,用独特的唱腔将歌曲中的美好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的演绎让年轻观众对红歌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红歌也可以如此动听、如此有感染力,成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红歌。
8 V4 Z  l/ Z6 E2 T  e: I  l8 l  f: l% R: b9 D: E8 Q
杨坤“魔改”《游击队之歌》被痛批,红歌改编的边界在哪?-6.jpg
8 l2 \9 @/ s6 V' X: t! C
周深演唱《洪湖水浪打浪》。图源:央视频截图
. I1 u) ]; f5 Z, I% T: n成功的改编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尊重原曲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无论是编曲、演唱风格还是表现形式的改变,都紧紧围绕着红歌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价值,以一种更贴近当代人审美的方式,让红歌走进大众的生活
2 q' |7 |7 ^! F! L1 y1 p由此看来,红歌改编其实不是禁区,只不过是难度较大不能乱改,需要充分考虑诸多细节问题,十分考验艺人的专业技能。) e, U6 A, V. o  y+ g
杨坤此次事件也反映了当前娱乐圈中“改编”与“原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改编作品往往能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原创作品则承载着更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如何在商业与文化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娱乐与尊重之间做出选择,成为公众人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有媒体指出,红歌改编需要明确创作尺度,避免年轻一代在娱乐化中“忘却信仰”。' O) P" R1 t+ i7 O
但无论创新的形式如何多样,红歌的精神内核绝不能被改变。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红歌能够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 V" G4 [, M' M+ o2 g
在改编红歌时,创作者们应当深入了解红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怀着对历史和先烈的敬畏之心进行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和传承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让红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2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