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患者会问:“大夫,到底胖点好还是瘦点好?是不是越瘦越长寿?”
5 R7 b5 j9 T" T w3 a; i0 B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但最近几年的医学研究给出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对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来说,体重和寿命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密切。
' J1 j. |" o f- a/ ~' o& l2 W1 i; _# e1 X! v- C
/ Y7 l/ f; Y; O3 y0 J7 G Y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寿命差异那么大?" q# U& x; R( ^3 K( f3 a
: A) Q2 d' O; r5 X
这里面涵括了太多的因素,如生活的城市医疗资源是否充足,收入水平能否支撑定期体检,父母是否长寿(基因影响占比约20%-30%),平时有没有吸烟喝酒的习惯,甚至每天睡眠够不够7小时,都会影响最终的寿命长短。
$ A0 r' Z$ ^$ n W! M `但今天我想重点聊的,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体重”这个因素。
, s- w; K% T! K最近《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覆盖10万中老年人的追踪研究,结果挺颠覆认知的:
# x$ G+ W* n5 u! t在50岁以上人群中,BMI(身体质量指数)处于24-27.9的微胖者,全因死亡率反而比BMI18.5-23.9的“标准体重”人群低12%。
# r @7 h; `) i" t* [% T
8 \' x( B# y/ e) d& n; Y r3 w' _% R( s5 L0 T3 I T/ u
这意味着,对中老年人来说,“千金难买老来瘦”的说法可能要改改了。
; i! p ]6 D8 m. Z) l( ~# u为什么微胖人群反而更占优势?
. t$ t; Y+ m/ H0 A" {
: N& U+ o1 V) O$ N c9 l从医学角度看,50岁后人体代谢逐渐放缓,适当的脂肪储备就像给健康上了层“缓冲垫”。2 d* N- P' f7 e- w
比如遇到急性病时,这些脂肪能提供能量支持;冬季抗寒能力也更强;甚至对免疫系统来说,适量的脂肪组织还能分泌抗炎因子。
2 i" R% R5 I# |7 F3 l ~% m! L但这可不是说越胖越好,当BMI超过28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会骤增3倍以上,反而会缩短寿命。
/ I" L. f/ Z9 s
# N" \ J( J9 N1 W) a6 C( g0 g* F; y7 e" U: F& g
那50岁以后,体重多少才算达标?
' L n9 E1 J5 D+ {: a$ D O- `: Z7 _
; Z/ R1 h1 x: T/ t3 D8 w6 ]这里给大家一个经过临床验证的改良版计算方法,这个公式考虑了中老年肌肉流失的特点,比传统BMI更适合咱们:
6 ^' [, j2 V) ?" v男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0)×0.9±5kg;
* r7 l2 m9 m* _女性标准体重=(身高cm-105)×0.9±5kg。7 ^& Q8 Q3 ~5 t0 L
打个比方,一位165cm的阿姨,她的标准体重就是(165-105)×0.9=54kg,在49-59kg之间都算达标。
& O8 d, x* V3 n# h6 o这里必须强调一个比体重更重要的指标——腰围。
9 t: E0 ^- o4 ^4 Z% u& a《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明确指出,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就算“中心性肥胖”,这类人群患脂肪肝、冠心病的风险会比正常腰围者高5倍。
# ~8 C+ H$ ~" M. h9 v$ o$ y- Y2 [0 [6 v# E8 I [, y/ s; S
% u3 r9 F+ S5 \ V5 c
所以哪怕体重在标准范围,肚子太大也得警惕。
1 i3 y6 I ^; S8 Z& J; F: P什么样的体重算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V2 _# R) B" n2 a# b. k7 r
8 N, x/ N1 B; B3 V5 I判断体重是否理想,除了数字,更要关注身体的实际状态。) N4 ]- R+ f; Y9 Z& z) u
比如静息心率保持在60-70次/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爬三层楼梯不费劲,这些都是健康的信号。
' u4 ]- T; H: l+ L# g# o每年体检时可以关注这几个指标: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甘油三酯低于1.7mmol/L,体脂率男性控制在20%-25%、女性25%-30%,达到这些标准,就算是理想的状态了。* G0 n/ j" \9 f0 B* {; t& t
4 g" N! m! j2 Z! S$ x: g8 v6 {. G" S7 `+ U
接下来给大家一套分阶段体重管理方案
8 o' j9 x. g0 p. b' [' L% h( `2 c1 D$ X8 c8 F
1.三餐要遵循“343”原则
( S7 }& Q& |" s) n早餐占30%,比如早上吃一个鸡蛋+半杯牛奶+1片全麦面包;
8 ]& X3 x/ |7 @' F- x, Y/ e午餐占40%,可以用拳头做参照:1拳主食(杂粮饭最好)、2拳蔬菜(深绿色蔬菜占一半)、1掌肉类(巴掌大小的瘦肉或鱼虾);+ V, A" f6 e. l( R7 d( Z$ U
晚餐30%,可以喝碗杂豆粥配凉拌菜。
/ ~. q- x7 a, O1 Y另外,50岁后每天要保证1500mg钙(相当于500ml牛奶+1小把坚果)和2000IU维生素D(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这能帮咱们预防骨质疏松。
' i+ M3 c. C2 F) J2 r, z7 V4 ^( P# N2.饮食要“三低”(低盐、低脂、低糖)
& m: H) v& U ~# q" @8 \5 L$ k每天盐不超过5g(大概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火腿这些隐形的高盐食品;: ^% M9 t: F0 @) F9 m6 r' W
油脂优先选橄榄油、茶籽油,每周吃两次深海鱼(比如三文鱼、沙丁鱼)补充Omega-3;7 r" k# a4 K' s2 l0 ]
添加糖每天别超过25g(约6茶匙),想吃甜的就吃点蓝莓、苹果这些低GI水果。0 L. ~: H) O" `
/ U% C8 ?/ _( K: @9 w
- l' ]9 j: s7 O8 H! J5 K3.规律运动
. c) k# h7 Q% b) K; h7 V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拆开算就是每次30分钟,每周5次,快走、打太极、游泳都很合适。
, g0 z/ Q+ a% `# i如果身体条件允许,隔天加一次抗阻训练,用哑铃或弹力带练一练,能帮咱们留住肌肉。要知道肌肉量多了,基础代谢就高,体重也更容易稳住。. |" {4 W& p- d$ o1 S* m) O5 P4 Y
最后提醒2点:* F7 i* d' {; h- |& t
千万别追求快速减重,每月减体重的3%就够了,减太快会丢肌肉、降免疫力;
$ ?+ o# |. L% T3 Y6 Q" d/ w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体重,比如糖尿病患者体重骤降可能引发低血糖,这比胖点更危险。
6 h& {; g) d0 v0 L说到底,体重管理的核心不是数字,而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9 h' q- U7 n7 E- B$ F1 O% L: w. c& K0 _; F
, a; A+ Q* ~/ I3 y
50岁后不必刻意追求“骨感”,保持在合理范围,吃得香、睡得好、动得欢,就是最好的状态。
4 J; U V0 s' R如果拿不准自己的体重是否达标,不妨下次体检时带着身高体重数据问问医生,咱们科学管理,才能更从容地享受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