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出了名的大嘴巴,什么都敢说。在最新曝光的一段录音中,特朗普威胁“若中国武力统一台湾,美国将轰炸北京”。这番音频曝光后引起舆论哗然。而巴铁则准备撤回给特朗普的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6 X8 S( m) k; y! O$ F- f
( a* j* ~" n4 C: @ n g- s
9 u" y* p i$ y# U$ D0 }' k7月8日,美国CNN爆出了一段录音,时间可以追溯到2023年5月特朗普的一场募款活动。在这段录音中,特朗普谈及自己任总统时期与俄总统普京的一次通话。他说:“我告诉普京,如果你敢进军乌克兰,我就会轰炸莫斯科。”( d5 ~8 u+ M2 F% `' O
这个说法本身已经够炸裂了,没想到特朗普还不止于此。他进一步表示,自己也曾向中方发出类似威胁:“如果中国武力收回台湾,美国将轰炸北京。”甚至他自己也调侃说,中国方面听到后第一反应是“他是不是疯了”。& M" K. x% o9 w, g* E8 Q' J- p
尽管这段言论早在2023年就有媒体报道,但现在音频实锤流出,等于坐实了这番话的真实性。美国媒体也趁机再次炒作,将特朗普塑造成一个敢言敢做、敢于硬碰硬的“强人形象”。
, }( y+ ?% L! w4 d, M0 T( J- A: e% `& A. _$ a. Q
7 Y( w& Z+ A S! M2 P
然而,这种“强硬”在国际社会看来,更像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好战表现。中国国防部也曾明确回应称,这种言论“非常丧心病狂”。! I- F# Y- d* ^1 X6 o _$ _
但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发表这些言论时并非现任总统,而是在参加2024年大选的募款活动。因此,他说这些话并不代表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但这类激进言论依然反映出特朗普一贯的外交风格:以威胁、施压和极限施策为主要手段,偏好以武力干预国际事务。
6 H# E+ I4 T: d/ \2 r/ s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美国媒体要在此时“旧事重提”,炒作特朗普的这段录音?答案或许并不复杂。
; M$ ?' d; y, X% S& m* `# {* R0 L
! I0 \4 M3 u7 e1 a z" g; v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关税协议,虽然特朗普炫耀美国再次赢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特朗普对华退让了,而接连一系列对华示好,被美国极端保守派示为特朗普对华软弱。这段录音流出,可能是为了塑造特朗普强硬形象。
( }6 V8 D/ a t' m8 I. v当下美国政坛对华鹰派情绪高涨,特朗普这番“炸北京”的狠话,正好迎合了部分极右翼选民对中国的敌意。尤其是在台海问题敏感的当下,这种论调很容易煽动情绪,获得关注。
3 G+ x& t0 T% L- C/ v+ A. s更重要的是,台海议题已经成为美政客惯用的“政治提款机”。无论是军售、外交表态,还是类似的“嘴炮外交”,每一次台海话题的升温,背后都是美国内部政治与军工复合体的操控。特朗普的这番话,不过是再一次把“台湾牌”打了出来,试图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3 u" r+ x5 D! S! ]8 r, z. J, h
+ b; x6 T K+ M( v% t7 _9 W
" M6 m: [+ e: J8 D: S有意思的是,就在特朗普被曝出“威胁轰炸北京”的言论不久前,还有媒体称他被巴基斯坦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3 _9 [2 a# Y& Z( d; S6 o3 |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位曾多次授权美军发动空袭、刺杀外国领导人、威胁世界和平的前总统,竟然也能和“和平奖”沾边?这让不少人感到讽刺与荒谬。
" `2 {" W4 G1 b0 k巴基斯坦方面当时声称,这是因为特朗普在印巴危机中“果断干预,成功阻止冲突升级”。而特朗普本人更是自信满满地在社交媒体上说:“我阻止了两个核国家之间的战争。”
; {6 E( d! @4 x% ^. x$ d+ ?! ^& |7 V6 J, o
, r: c) h* g9 c: O2 D+ I但印度政府迅速“打脸”,明确否认特朗普在任何调停行动中起到过作用。印度总理莫迪甚至明确表示,“印度不接受任何外部调解。”
. r3 n6 b4 x! m7 m这一系列“打脸”操作,使得“特朗普诺奖提名”迅速成为国际笑柄。更关键的是,随着特朗普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包括对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地的空袭,巴基斯坦国内也开始强烈反对这项提名。8 q4 d& W# Z6 J' V' p
巴基斯坦前驻美大使洛迪直接指出:“这不代表巴基斯坦人民的意愿。”更有议员直言:“特朗普的行为和‘和平’毫不沾边。”最终,撤销提名的决议被提交至巴参议院,基本宣告特朗普“和平使者”的人设破产。
2 K8 v$ N& ?. ]1 B! g+ U3 P7 R# U `; j, ^9 K5 G! k- |9 B$ ~* n3 h! S
& w$ t- W% A/ P9 F- d事实上,从特朗普执政期间的各种外交操作来看,他并非是一个热衷和平的领导人。相反,他倾向于通过极限施压制造外交成果,喜欢把对话放在次要,把武力威胁放在首位。! v& A/ n0 U3 `& Y+ \+ {% X! _
以伊朗为例,特朗普曾亲自批准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行动,险些引爆中东大规模冲突。后来又突然“收手”,声称是为了“避免人员伤亡”,但整个过程中,美方完全没有顾及地区和平与稳定。
# u" T' u" ]5 h# I2 T6 j! C3 C
/ m& ?/ J& N' q5 B1 [7 l( h: m: n4 e* j8 C# i6 }4 C. {3 e
这种策略的核心就是“高压+模糊+临时收手”,在局势临界点上反复试探,既营造“硬汉”形象,又避免承担战争后果。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一种操控民意、维持权力的手段。但对整个世界来说,这无异于在火药桶上玩火。( a0 t* d6 `/ x/ |/ f
“轰炸北京”的言论,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种现实的军事战略,而是一种典型的“口头极限施压”。可问题在于,国际关系不是秀场,领导人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对方当真,从而引发误判。; \8 y: Q3 N5 V2 R1 C
当然,特朗普的这种口嗨,哪怕是背后金主们都明白,这纯粹是为了讨好他们,获得他们支持,谁也不会认为中美爆发冲突,美国会安全。但这就是美国现实,逢中必反。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就从不会说这种话,因为当总统说这话意味着什么,特朗普很明白。& k1 `) p: G" s& Z6 q3 _$ C
; m) N) R y9 e$ a! A2 w
W3 R( [% s( R6 t- U, U% K- k特朗普用激烈言论搏出位的做法,也许在美国选民眼中是“政治不正确”的爽文剧情,但在国际舞台上,却是对和平与安全的一种亵渎。, \" j4 R, O s$ F( r6 E
而巴基斯坦的撤提动作,也算是一次“亡羊补牢”的自我纠偏。在当前全球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国家正在看清美国部分政客的真实面目,也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独立外交与地区和平。
' H" s1 r( E1 z% e2 Z) d/ _- Q i7 t! h! J! X
0 Q" I0 H. g% C: r特朗普口嗨归口嗨,讨好对华鹰派,但这些人可千万别当真了,尤其是特朗普,否则发生误判,后果很严重,美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也奉劝美国政客,谨言慎行,说大话搏出位可以,但不经脑子的大话很容易沦为笑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