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乌鲁木齐举行合作座谈交流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化双方在地质科研、科普教育、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地质文化传播与创新发展。
1 O5 ^/ h9 g" O$ s$ N5 _ W9 w% \' G. I
4 n T/ f6 i W
座谈会现场 " g5 ~ X5 w) ^6 F3 C9 U& R
座谈会上,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馆长王卫领全面介绍了博物馆的发展情况。作为新疆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质科学博物馆,该馆系统展示了新疆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显著的地质找矿成果以及坚实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展览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生命演化历程、新疆地质地貌变迁、特色地质遗迹、矿业经济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修复等多个领域,为服务新疆"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6 \) `) R" `: g' R5 B% F- W
座谈会上,双方聚焦地质科研创新、科普教育升级、人才联合培养、研学课程的研发以及新媒体技术赋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4 L, w, ~3 X* \8 B2 C$ ^
1 W7 v1 ~7 Z0 I. \
+ o9 j' M3 O0 C; [% |8 p l6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信学院刘福江教授提出系统建议
% d- w+ x9 m( F( M% l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信学院刘福江教授提出系统性建议,引发深度共鸣。他说,强化本土资源IP化开发,立足新疆“三山两盆”世界级地质景观,共建主题研学品牌;串联博物馆标本与野外路线,构建矿物“数字身份证”体系,通过三维建模活化馆藏资源(如准噶尔翼龙化石);开展新媒体传播破圈行动,策划短视频内容,用趣味叙事解密矿石背后的地质事件;构建“产学研用”科普共同体,共建博士创新工作站,联合开发AR古海洋复原、矿产AI鉴定小程序等数字化项目;启动“地学科普种子计划”,为中小学教师、导游提供专业认证培训,破解人才短缺瓶颈;申报地学科普研学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凸显新疆矿产战略价值。 4 u% U7 O& i) }+ a" ]/ f: u
- h- o) J% W$ } |; u
; J; R% b9 S) v0 J, ]5 K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馆长王卫领向中国地质大学刘福江教授颁发聘书 6 V% }" Q% c" P* `: O/ s
会议现场,为提升促进地学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签订了共建协议,双方达成深化合作共识,并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刘福江教授为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专家库成员。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地质文化传播新高地”,为推动新疆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l: U& }; H. k' A* r7 u(文/图 可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