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

[复制链接]
查看5246 | 回复0 | 2025-7-2 19: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1.jpg
9 G# L/ m; [- w% V& d; T) S8 }

& w  `7 a$ f, l5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杰出政治家与军事家,以智慧和忠诚著称。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力图复兴汉室,却未能实现统一三国的目标。毛主席曾深刻指出,诸葛亮的失败源于三大不足:隆中对战略失误、用人不当及关键战役未亲临指挥。
. p" S, P/ x* r# ]
/ d: U$ X' f; A. G- a" X人物传记
7 t: _+ c9 j# S( K  \% R# H* Q: K$ E' C8 l5 E- v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2.jpg
( Q/ s2 K; Z9 _/ l3 N, q
9 T* @4 G( Z6 }% X7 H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但早逝,母亲也在其幼年离世。孤儿身份的诸葛亮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生活颠沛流离。东汉末年,战乱频仍,诸葛玄于公元196年携诸葛亮迁至荆州,投靠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在隆中(今湖北襄阳市)定居,过着耕读自给的生活。. ^8 y, K. p+ u' G) a6 m; L, ]

, ^  m$ A  j1 l在隆中,诸葛亮潜心研读兵书、史籍,精通《孙子兵法》及管仲治国之道,常自比管仲、乐毅,志在乱世建功立业。他身高八尺(约1.84米),仪表堂堂,谈吐儒雅,常手持羽扇,颇具风采。他的学识与气度逐渐传扬,吸引了当地名士的关注,徐庶、司马徽等人称其为“卧龙”,意指其才华深藏,待时而动。
8 ^% S0 X$ j3 _4 `1 n, w0 D; w8 @1 t8 T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3.jpg

8 ?. n' u( y" ]8 x) t
! [4 |" M. h% }8 p1 h( l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诚邀诸葛亮出山。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外出未归;第二次,刘备冒雪前往,仍未见其人;第三次,刘备终于在茅庐中见到这位27岁的青年。面对刘备的求贤若渴,诸葛亮献上“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提出以荆州、益州为基,联吴抗曹,待机北伐的战略。刘备听后大为折服,聘其为军师,开启了君臣鱼水之情。
4 \3 c5 v4 `+ x2 _% ~- B; E& @
. `. F4 k6 M* ~$ _% C出山后,诸葛亮迅速展现才华。公元208年,他促成孙刘联盟,亲赴江东说服孙权,共同抗击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火烧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随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夺取荆州江南四郡,担任军师中郎将,协助关羽镇守荆州。公元211年,刘备入蜀,诸葛亮留守荆州,统筹后勤,确保军需供应。公元214年,刘备攻克益州,诸葛亮调往成都,负责治理新占之地。
7 m1 `" y" o6 {! ]: C* a; r" w
! T7 N+ h. D+ {9 A) k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4.jpg
( \) b: ?4 A. x8 D
0 y" Z; W+ n6 [' s6 ]+ c
在益州,诸葛亮推行法治,打击豪强,整顿吏治。他制定《蜀科》,规范法律,赏罚分明;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蜀地经济逐渐恢复。然而,其严苛的法令也引发部分士族不满,如李严等人曾上书请求宽刑,诸葛亮则以《答法正书》阐明因地制宜的治国理念,展现其深思熟虑的执政智慧。
- [( i* B3 n& [7 x7 g! U* x" p" J+ B  f" d6 J+ ~# ~! r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与李严,辅佐幼主刘禅。诸葛亮以“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回应,尽心辅政。他平定南中叛乱,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擒孟获,稳定后方。公元227年,他上《出师表》,表达北伐中原、复兴汉室的决心,开启了五次北伐的征程。
8 t7 }. c& h& p# y, q4 D" G# a+ I, Y3 U% A8 o* K2 G
毛主席评价的三个欠缺
. F; s  b6 ~& z) }
# G  g+ ?1 U& w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5.jpg
2 e* C; Y# D2 d9 ]( A

2 @9 m' o6 [7 ]% a5 X* |2 c毛主席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提出深刻批评,认为其未能统一三国源于三大不足:隆中对战略失误、用人不当及关键战役未亲临指挥。这些不足在北伐中暴露无遗,导致蜀汉功败垂成。! c5 b0 b" s: v6 p$ ]/ T! X6 y  I8 S
' c7 b! T4 J6 S# N
隆中对是诸葛亮于公元207年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蓝图,主张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抗曹,待天下有变,分兵两路北伐,复兴汉室。然而,毛主席指出,这一战略存在根本缺陷:兵力分散于千里之外的荆州与益州,难以有效协调。荆州地处三国交界,孙权对其虎视眈眈,蜀汉难以完全掌控。5 X( O- P$ o7 e; P* G
9 }% N. T0 @7 R+ R/ o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6.jpg

' F  z9 C% b6 d& ?4 M5 K0 B, L. D' g9 F5 c' I' M. ~
公元219年,关羽北攻樊城,初战告捷,水淹于禁,斩庞德,威震中原。然而,孙权与曹操暗中结盟,趁关羽主力北上,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迅速占领公安、南郡。关羽回援不及,兵败麦城,被吴军俘杀。荆州丢失使隆中对的两路北伐计划彻底瓦解,蜀汉失去东部战略支点,国力大损。
4 ^4 ?% w' F9 V' ?' `
3 Z/ k% P/ r' z8 ~毛主席评论:“隆中对始误于兵力分散千里,终至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焉能不败?”。这一战略失误使蜀汉在面对强大的曹魏时捉襟见肘,北伐之路愈发艰难。
# \# {: b2 I0 `; X0 V( O1 t7 r
1 \( m! e9 |/ l8 @3 f' ^- j! e+ w9 a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7.jpg

$ `7 |! h. M: C5 m( }' c9 p4 U+ L) `$ J
诸葛亮的第二大不足在于用人不当,尤其在关键战役中错用将领。毛主席特别提到两例:错用关羽守荆州与错用马谡守街亭。" ~7 j. b" a8 G) z' W

( v; H& L8 |3 v  C" `" y关羽勇猛忠义,但性格傲慢,缺乏外交手腕。公元218年,他轻视东吴,拒绝孙权联姻提议,激化孙刘矛盾。毛主席指出:“关羽骄傲,不认真贯彻联吴抗曹的方针,否定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终失荆州。”(《毛泽东评点诸葛亮》)。关羽的失误导致荆州易手,孙刘联盟破裂。$ B. `: C# B% C! v8 u" c- \

1 k& g5 {- }: ~$ A, s更典型的例子是公元228年的街亭之战。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派马谡率军守街亭,抵御魏将张郃。马谡出身名门,精通兵法,但缺乏实战经验。刘备临终前曾告诫:“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却对其寄予厚望,委以重任。
7 y0 [) d4 R1 F4 R6 x7 S8 k1 ]) }% O( z) B, k8 ~0 j6 @" ?7 z: B. @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8.jpg
1 D  P5 H' G+ p& o) f' x* a5 y" ~

& a% g0 u5 ^7 h( t( l- W街亭位于陇西通往关中的咽喉,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诸葛亮指示马谡据城坚守,配备精锐“无当飞军”及副将王平,确保万无一失。然而,马谡自恃才高,违令率军驻扎南山高地。南山地势险要,可俯瞰战场,但无水源。张郃迅速围山断水,蜀军两日后因缺水崩溃,部分士兵投降,马谡弃军逃亡。张郃全歼蜀军,街亭失守,迫使诸葛亮撤军。/ n( u: n6 ?9 j2 \

+ ?1 Z; A' B6 ?5 a战后,诸葛亮痛斩马谡,自贬三等,承担责任。此战暴露了诸葛亮在用人上的偏颇,他对马谡的信任忽视了其实战能力的不足。
  a# T  A* ]% m* x! S- y! _2 Z) w. k3 I. O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9.jpg

. ^  [1 V" D- X. u% [0 {0 z+ p) s2 x$ ]7 u+ T0 }
毛主席指出的第三大不足是诸葛亮在关键战役中未亲临指挥,以街亭之战为典型。诸葛亮坐镇后方,未能亲赴前线,导致马谡的错误决策未被及时纠正。毛主席评《资治通鉴》时指出:“初战亮宜自临阵。”(《毛泽东评点诸葛亮》)。
6 E1 P9 G9 S- ]. l
# q# n3 C3 ?9 c" L6 ?, M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率主力攻祁山,派马谡守街亭,分兵作战。他未料到马谡会违令,导致战局失控。王平虽提出正确建议,但因出身寒微,难以说服马谡。若诸葛亮亲临,或能纠正马谡的错误,或亲自指挥,确保街亭不失。他的缺席使指挥链断裂,错失战机。
, f! ~. @' I7 j5 X4 w( i5 x4 c9 ~: Y
后续发展与人物结局
. m# R+ [  D' g# e3 k) V2 l4 I7 y  G2 u+ n/ g2 [; A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10.jpg
; L- Y/ G8 W% H
' L: ?. i, s+ e* {7 e, y" j
街亭失利后,诸葛亮并未放弃北伐,先后发动四次北伐,试图扭转局势。然而,蜀汉国力有限,粮草不足,魏国防御坚固,北伐屡受挫折。# P+ H6 G2 }: R  W1 ~% p& ~/ G

& D0 G/ S  h3 \/ Y% h+ w# B% E公元229年,第二次北伐攻陈仓,魏将郝昭据险坚守,蜀军久攻不下,粮尽退兵。公元231年,第三次北伐攻取武都、阴平二郡,略有斩获。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再攻祁山,蜀军初胜,斩魏将张郃,但因粮草不济被迫撤退。$ P- U4 O: l  ~3 X+ Q

' _8 z  Z) R$ K+ T: o, W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11.jpg

/ {* r( C- y* b4 Y$ @
; l+ j8 y# e  l  ^1 J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十万大军进驻五丈原,与魏将司马懿对峙。司马懿采取坚壁清野策略,闭门不出。双方对峙百余日,蜀军粮草渐竭,士气低落。" U/ x5 e/ N5 Q' K! P. V0 E3 |

( b+ W! g/ S+ |5 i5 k" ]6 w) [7 K期间,诸葛亮积劳成疾,健康恶化。公元234年9月至10月间,他病重卧床。刘禅遣李福询问后事,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继任丞相。他密令杨仪、姜维等在其死后秘不发丧,稳妥撤军。最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享年54岁。蜀军遵其遗命,秘丧退兵,司马懿追击未果。7 P" A5 w# B' ^" h1 o% F7 b
# l; D. v  O6 ~* N' e+ J# p) q3 U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12.jpg
9 D8 n) \  g0 ]

4 r9 R- ~- B' M8 w. O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由蒋琬、费祎、姜维等人辅政。姜维继承北伐事业,多次出兵,但成效甚微。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钟会率军攻蜀,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Y" T/ x, ^: H' j' E

6 Z9 s; v; Z: I$ h; T. n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铸就了其不朽的传奇,却未能实现统一三国的夙愿。毛主席的评价一针见血,揭示了其战略、用人及指挥上的不足。蜀汉的失败不仅是个人局限,更是国力悬殊与外部环境的综合结果。诸葛亮的治国理念与品德为后世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引人深思。你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是否还有成功的可能?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j* M& k: _3 m4 G5 ?* @+ {/ R9 f+ c/ r0 z
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毛主席评价得很到位:他有3个欠缺-1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