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适当放松,培养兴趣,填补考后“空窗期”

[复制链接]
查看2924 | 回复0 | 2021-6-14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读特8 h4 C+ ?0 e- M7 r* s  I

0 J( `3 E$ h0 L$ n5 [0 `2 S6 }高考结束后,有些考生如释重负,狂吃、狂玩、通宵不睡;有些考生失落、焦虑、心情沉重;还有些考生因没了学习动力而变得迷茫、无所事事。如何及时调整心态,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为进入大学做准备?龙华中学心理教师、国际心理咨询师吴素娥开出了“心理调适方”,建议广大考生适当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关注当下生活
0 P( k) F( n, w  Y: L8 ]' b; i' ~! m" k$ C4 i5 a
适当放松心情 方式切勿极端2 p: \! Z  t* A

3 ]$ ?2 G, f( Y: z考试结束后,高强度的紧张状态会松弛下来,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学生无法适应。吴素娥认为,此时的考生可适当放松心情,但放松方式不宜极端。$ @' s8 \  h" M/ o8 A

1 n# ~5 @5 T) {. N) R0 z9 W“考完最后一门,考生在体力上会有很强的疲惫感,需要补充睡眠、补充营养。而在娱乐活动上,应选择一些适当、积极宣泄紧张情绪的活动,比如爬山。不建议一整天或通宵玩电子产品。”吴素娥说。通宵会让学生日夜颠倒,不利于身体健康。“有些学生认为高考是为家长考的,考试结束就意味着自身责任结束,假期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无限放松,这就导致暑假结束、大学开学时收不回心。”8 S3 {9 i$ w5 p7 q
  b  Z7 O! O2 \: Z7 I! N( H9 ]
通过梳理考生的心理咨询,吴素娥发现,随着高考结束,以前安排得满满当当的生活忽然变得茫然无措,没了作业和课程表,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对此,她建议,高考是“中点”而非“终点”。进入大学后,又是人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考生可以在假期做家务、学会管理时间,为大学独立生活做准备。
* H; ^# g2 G: ^7 s- G/ F4 C' Z5 W$ Q" V  }! W$ I) M
正常看待得失 注意力关注当下
+ ]! C# m- I& _3 V! y4 c& [' z8 P+ M7 _1 I8 N
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心理压力消失,相反,许多考生在得知分数前,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眠、焦虑、患得患失等情况。对此,吴素娥认为,考生需以正常态度对待,或将注意力转移至当下,用社会实践活动填补这种“不确定性”。  \. T! I5 a% l1 I) s+ O

% ^1 U. ]9 S. s2 p( N* O% Z0 P0 @“考完试不建议考生立刻对答案。有些考生对自己成绩十分关注,悬着的心总让自己在睡前想起考试中的种种细节,导致失眠。这种焦虑情绪不是某位考生的特定心理,而是普遍现象。我们要正常对待,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临床实验表明,越是压抑,人们就越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时候,考生应转移注意力,约朋友逛街,读几本一直想读又没时间读的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方位了解社会,增加人际交往实践。”吴素娥表示。+ T! Y7 r% a6 |8 R
, o" r. @( J- M* t9 }" c" f
同时,她建议,考生可结合对未来大学生活的预期做一些活动安排。“选择跟大学专业有关的兴趣点,提前了解专业领域。”吴素娥说。( O0 {2 X4 L: Y+ `/ F

  g4 l- A" P5 |8 e) @: ^' ?家长需积极引导 帮孩子建立信心
6 J4 C# I* R8 c4 T7 W" x7 f" Z0 S9 Y5 |( u/ v) E! B' @  U3 R
有些家长在高考结束后任由孩子“为所欲为”,看似让孩子放松,实则不然。吴素娥建议,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探索兴趣,给予资源、平台、关注、尊重和包容,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建立自信。+ a+ H2 f1 q# Q& w6 B
" Z( h4 P9 F0 f: n
“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可以适当带孩子旅行放松。通过鼓励他们自己选择旅行地、订酒店、定路线等方式,培养孩子独立性,逐步以成年人的方式学会规划生活。从长远看,这有利于他们大学期间合理安排时间。”吴素娥说。1 _* B" c3 Z$ i9 p& `5 `
( I8 q8 A, j3 J, I7 j7 {8 W
此外,针对大部分家长特别看重高考成绩的现象,吴素娥认为,当成绩出来时,家长首先要理性看待,避免成为“负性情绪输出源”。
5 [! E' Z; T/ {6 L
' i, M: n6 u6 Q8 H“如果孩子想跟家长倾诉,那么,要当一个合格的聆听者,做到共情,不需要讲很多道理,只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吴素娥说,“如果孩子愿意跟同学倾诉,那么就让他们互相支持,因为同学之间是最了解彼此心情的。同时,家长要帮助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大声唱歌、看电影、发呆、睡觉等缓解焦虑。”同时,她建议,如果上述方式都无法缓解学生情绪,就需要联系专业老师咨询。
& M3 g4 P/ X2 _" f0 y4 O: t! z# L  ~% L; L+ d% U, y
“高考只是人生进步的一个台阶,无论怎么选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份精彩的开始,有更广阔的世界整等着我们探索。”吴素娥鼓励地说。
3 G" ^3 P2 o, z4 ?, o7 M% H% \/ }" M) T
(原标题《适当放松 培养兴趣 填补考后“空窗期》)1 c% `% e1 F+ c/ C
. p) g1 o3 s- t; n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2 A# ~7 W0 _; @" K
+ e2 b1 S& i, ], j5 o/ J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3 元